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以11个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异较大的冬小麦品种按NCⅡ配置30个(6×5)杂交组合,对其品质性状(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淀值、降落数值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F1代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等性状在大多数组合中具有明显杂种优势。(2)F2代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强。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稳定时间和评价值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F1代,正向优势组合也明显多于F1代。(3)F2代不同组合类型中,高×高、高×中、中×中这三种组合类型在面团流变学特性上均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且不同组合类型间特殊配合力值差异较大。在强筋小麦品种的选育中选用高×高和高×中组合类型较好,弱筋品种小麦选育中选用低×低和高×低组合类型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抗虫杂交棉高产、优质、抗虫同步改良方法。[方法]利用10个优异纤维品质陆地棉品种和6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配组的10×6 NCII交配设计,对其产量、品质及抗虫性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Bt基因能在F1得到显性遗传,遗棉2号具有最好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AcalaSJ-3具有最好的纤维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苏联8908×32B、Acala(1)×中棉所30等组合的各性状特殊配合力较好,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与组合间特殊配合力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不育农大108×高油5580、不育农大108×高油6528、不育农大108×高油4515、不育潞玉13×高油5580、不育潞玉13×高油6528、不育潞玉13×高油4515为材料对普通玉米高油化三利用技术进行研究。不育普通玉米和高油授粉者种植行比为3∶1和3∶3。试验得到以下结果:6个组合杂交当代子粒油分含量增加明显,说明利用普通玉米高油化模式可改进普通玉米品质;以不育农大108普通玉米为母本有一组合产量增加幅度较大,但油分增加幅度不大,说明组合选择较合理,但种植行比还有一定的空间;以不育潞玉13为母本的组合产量和油分均增加,说明不育潞玉13可作为当地高油玉米三利用技术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4.
灌水对强筋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强筋优质小麦GS豫麦 34为供试品种 ,研究灌水对强筋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强筋小麦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 ,不浇越冬水和返青水 ,控制麦黄水 ,仍可达到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均优的效果 ,产量虽有所下降 (1 .0~3 .0个百分点 ) ,但降低幅度小 ,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 ,浇拔节、灌浆 2水这一灌水模式兼顾品质、产量和效益 ,是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基本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5.
小尾寒羊、德国美利奴羊与本地绵羊杂交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个杂交组合中 ,以德×本F1和德×细F1最好 ,这两个组合的周岁体重比本地羊高 10 5 和 10 4 ,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寒×本F1较差 ,周岁重与本地羊相近 ,这是由于小尾寒羊放牧采食性较差之故。屠宰结果、产肉性能、羊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等项指标 ,亦以德×本F1和德×细F1组合最好 ,值得在生产中推广。而小尾寒羊具有繁殖率高的特点 ,这是肉羊生产中宝贵的特点 ,应在改善饲养管理和改放牧为舍饲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利用。  相似文献   

6.
按照格列芬(Griffing B.)双列杂交方法Ⅱ对八个黄瓜品种五种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亲本1、2、5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值均高,是杂优利用选育高产品种的优良亲本,优势组合是3×5、1×2、1×8、1×6。亲本7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高,特殊配合力方差值低,通过常规选育可使高产性状稳定遗传给后代。节位主要受累加效应影响,常规育种即可使性状稳定,杂优利用也不会选出显著早熟的品种,亲本8、7、6、4是选育早熟品种的优良亲本。2、6、1、8是改造瓜把长度的理想亲本。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现状及今后新品种选育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对河北省近30 a来育成的冬小麦品种及目前育种现状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品种产量水平在6 750~8 250 kg/hm2,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大多数品种属中筋类型,近52.8%的品种存在品质不稳和不协调问题,优质强筋品种仅占3.8%;35.85~54.72%的品种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的反应型为中感~高感,品种抗病性筛选与鉴定、评价方法有待改进;节水抗旱、优质高产、多抗类型品种短缺。  相似文献   

8.
以广亲和品种轮回422,02428与籼、粳稻配组及籼粳交、粳籼交、粳粳交配组,其中配组包括轮回422×浙湖139,轮回422×金陵玉籼,轮回422×1126,宁恢3号×轮回422,02428×金陵玉籼,02428×测49,40316×测49,40316×1126,M-201×86A4,城特232×1126,余红一号×86-3587-2以及M-201×日本优,测定亲本和籼粳杂交稻杂种一代F1的生化指标,以探讨各组合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与育性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广亲和品种与籼、粳稻配组及粳粳交F1的POD活性在开花盛期可达到分蘖盛期的水平,孕穗期后,这些组合F1的游离氨基酸均呈下降趋势;从分蘖盛期开始,各组合F1的脯氨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籼粳交、粳籼交组合F1的脯氨酸含量下降得更多;测49的生化特性与籼粳稻杂交F1相似.  相似文献   

9.
甘兰型油茶(B.napus)品种间杂种优势十分显著,据我们研究(1978),杂种在株高、主茎节数,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以及每亩产量和含油量等性状方面多数表现超亲优势,杂种产量与两亲平均对比优势率为17.16%,与较高亲本对比优势率为4.88%。国内外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报道。但对甘兰型油菜不同杂种组合的优势比较,则以往研究不多。日本志贺敏夫(1976)共研究62个杂种组合,根据亲本品种的来源将这些组合分为三类:欧洲×欧洲、欧洲×日本、日本×日本。结果以欧洲×日本杂种组合优势最强。但在另一些报告中所提出的甘兰型油菜品种间杂种强优势组合往往是同一来源的组合。如苏联(1972)对127个甘兰型油菜品种间杂种组合的比较,其中8个强优势组合都是欧洲×欧洲,优势最强的组合为Lembke 04×(德国品种×苏联品种),  相似文献   

10.
家蚕新品种杂交F_1代主要经济性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家蚕新品种杂交F1代主要经济性状的稳定性。[方法]采用Eberhart和Russell的稳定性分析模型Yij=iμ+βIj+iδj对6对皮斑双限性蚕品种杂交F1代(K32×丁22、K22×丁62、K23×丁22、K22×丁21、K22×丁61、K11×丁62)在4年8季主要经济性状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主要经济性状的稳定性在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K32×丁22和K22×丁62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K23×丁22是稳产低产型品种,K22×丁21是不稳产低产型品种,K22×丁61是高产不稳产型品种,K11×丁62是超稳产中产型品种。[结论]对各对品种作出了客观、准确和全面的分析评价,为新蚕品种杂交F1代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早代选择和回交改良面包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大面积品种扬麦158与优质品种安农9192,Karl组配杂交组合,在其F2代随机选株和按SDS沉降值选择优株分别与扬麦18回交,通过对其后代群体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比较说明:杂交早代用SDS沉降值选择优株再与农艺亲本回交可显著改善后代群体的产量和品质。这一方法提高产量的作用主要来源于农艺亲本的回交,而改善品质的作用主要来源于对品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采用35个杂交稻新选恢复系与已在生产上获得推广的16个杂交稻两系或三系不育系随机配组成73个杂交稻组合,将各杂交稻稻组合杂种F1及其亲本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种植,对其收获各杂交稻组合与其亲本种子的碾米品质性状及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源A/R2032、P64S/R996、粤太A/R259、金23A/R52等杂交稻组合的碾米与外观品质表现优异;母本T98A、陆18S,父本R2773、保健红米适宜大面积推广配组;杂交稻组合整精米率受恢复系的影响不可忽视,73个杂交稻新选恢复系整精米率的一级优质米达标率为95.9%;杂交稻垩白性状的超亲优势表现明显;同时还发现不同杂交稻恢复系与同一杂交稻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组合、同一杂交稻恢复系与不同杂交稻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组合的碾米品质及外观品质各性状均表现不同;今后杂交稻及其亲本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改良重点是进一步提高糙米率和降低垩白度.  相似文献   

13.
以6个普通小麦为母本,5个斯卑尔脱小麦和 5个密穗小麦为父本配制6×10种间 NCⅡ双列杂交组合,对其杂种F1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麦种间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交组合产量杂种优势平均为109.24%(43.14%~187.96%),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平均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种的杂种优势为77.19%(-2.18%~143.42%),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种间杂种的品质指标中籽粒硬度大多降低,但农大3226所配组合均具正向优势,密穗小麦所配种间杂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低于普通小麦。但是种间杂种沉淀值的杂种优势比较普遍。认为,种间杂种的品质性状在一些组合中比普通小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品质相关性状表现及稳定性。方法 在4个不同生态区,以新疆8个不同筋力春小麦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小麦品质相关10个性状,利用PertenDA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按AACC39-10方法,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等10个品质指标,分析新疆8个主栽春小麦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品质性状表现。结果 8个参试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14.28%、面筋度:31.21g/100 g、面团稳定时间:8.41 min、吸水率:58.53%、沉降值:31.27 mL、面粉出粉率:74.40%、最大拉伸阻力Rm:716.25EU、延伸度E:165.70mm、拉伸面积:119.33cm 2、容重:793.97g/L。参试强筋组4个品种10个品质性状中面粉出粉率、吸水率和容重3个性状平均表现低于中筋组,其余包括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拉伸面积7个品质性状的平均表现都高于中筋组。强筋组参试品种新春26号、新春44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中筋组参试品种新春6号、新春40号在4个不同生态区品质性状与稳定性表现较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度、和吸水率3个品质性状强筋组基因型效应最大,中筋组环境效应最大;其余7个品质性状强筋、中筋组均表现环境效应最大。 结论 8个参试品种品质整体表现属中强筋水平。10个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环境以及互作共同影响;不同筋力类型参试品种不同品质性状基因型、环境以及两者互作效应不同。不同参试品种同一品质性状稳定性存在差异,同一参试品种的不同品质性状稳定性也存在差异。中筋组新春6号、新春40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属春小麦育种核心亲本材料;强筋组新春26号、新春44号品质性状表现好且稳定性高,可用于新疆春小麦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15.
不完全双列杂交在家蚕配合力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家蚕的高产优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4×4不完全双列杂交选配的16个杂交组合F1为材料,对家蚕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2个综合性状进行了配合力测定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在中系4个亲本中,K32、K2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在日系4个亲本中,丁22、丁6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分别由其组配的K32×丁22、K22×丁62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及配合力总效应值均较高,且这2个组合的平均产量也较高,是理想的高产组合,可作为生产性组合。[结论]在加大母种选育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检测2组合茧丝质的各项性能指标,可望选择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高产优质家蚕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选用3个不同米质类型的不育系粤丰A、Y华农A和珍汕97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分别与3个恢复系广恢998、广恢128和广恢96杂交构建27个正、反交F1,并以这些亲本与杂种F1为供试材料,对主要稻米品质性状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均对杂种F1的米粒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AC)有显著影响,且因质核互作效应的不同,存在组合的特异性;但对糙米率、整精米率和胶稠度的影响不显著;低垩白米率和低垩白度对高垩白米率和高垩白度具有部分显性作用,利用低垩白米率和低垩白度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如广恢998)组配,可获得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较低的杂种F1。亲本的整精米率高低直接影响其所配杂种F1的整精米率;低AC与低AC的双亲杂交,其F1的AC与低值亲本相同,高AC与低AC亲本或高AC与中等AC的亲本杂交,其F1的AC往往偏向高值亲本;在胶稠度方面,只有软胶稠度与软胶稠度亲本杂交,才能组配出软胶稠度的杂交稻。  相似文献   

17.
从36 个F1优势组合中筛选出强优势组合,将P1、P2、F1 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生育期内测定植株性 状、黄萎病、产量构成要素及品质变化。通过对杂交棉强优势组合子一代与亲代间优势关系分析,揭示杂种一代变化 趋势。结果表明院杂种一代与两亲本相比,株高、果枝数超过高值亲本Y5-1,生育期与早熟亲本一致,果枝始节位、第 一果枝高接近两亲本均值;抗病能力超过病重亲本,但低于病轻亲本;铃重极显著高于双亲,籽皮棉产量均表现出明 显的正向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优势分别达到76.6%、25.4%。品质性状中,没有表现出超亲优势,纤维长度和成熟度 指数与高值亲本P2相同,其余性状数值都接近于中亲值。指出种质创新、选择在杂优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应根据 新疆实际情况加强对杂交二代的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18.
青稞杂种组合产量与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 1/ 2 (6× 6 )不完全双列杂交 ,研究分析了青稞在F2 ~F3 代的杂种组合产量、产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和产量性状间及产量性状与亲本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丰产育种时 ,亲本重点选配产量高、穗数多的品种 ,F2 ~F3代侧重选择有效穗多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以矮秆资源82-3自交系为父本与高秆自交系W1杂交,通过对双亲、F1和F2等不同群体穗部性状调查,分析82-3穗部性状在不同世代的遗传.结果表明,矮秆自交系82-3除穗轴较粗外,穗部其他各性状表现稳定,且优于亲本W1,F1超亲优势明显,尤其穗重和穗粒重,超亲优势率分别达46.98%和59.51%,F2表现正态分布且超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