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身优势,切实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重点推广杂交水稻育种、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控等技术以及水稻种质资源服务,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助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有关国家在落实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中国杂交水稻在亚、非、美洲等国家推广的情况与对粮食安全的贡献;分析了杂交水稻国际推广的技术出口、种子引进、人才培养、推广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从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品种培养、消除技术出口壁垒、专业人才培训和国际推广体系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外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为促进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持续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的世界领先地位,推动我国杂交水稻的不断深入发展,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在袁隆平院士等专家的建议下,由国家科技部联合当地省级人民政府作为主办单位,将每两年召开一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大会将围绕"杂交水稻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从杂交水稻遗传  相似文献   

4.
宗禾 《世界农业》2004,(10):52-52
2004年9月9日-10日, "2004年中国·怀化国际杂交水稻与世界粮食安全论坛"在湖南怀化市隆重举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和22个国家(地区)主管农业的官员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专家共200多名代表,围绕"杂交水稻--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世界水稻生产和世界粮食安全对策,会议发表了世界粮食生产和安全的《怀化宣言》。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杂交水稻领先世界三言两语不能言喻,但其根本离不开中国杂交水稻科技人的不断创新与努力。为了杂交水稻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确保杂交水稻技术长期世界领先,2007年10月,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成立了杂交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稻米养育人类千万年,水稻种植凝聚着人类的坚持与智慧。近年来,我国在杂交水稻技术方面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领先于世界的杂交水稻技术,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身优势,切实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重点推广杂交水稻育种、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控等技术以及水稻种质资源服务,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助力推动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有关国家在落实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7.
援马达加斯加推广杂交水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刚 《湖南农业科学》2009,(10):118-119,123
介绍了马达加斯加农业概况和水稻种植历史,在科学分析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示范和高产栽培所取得的成效。同时,就如何在马达加斯加进一步推广杂交水稻,以辐射整个非洲地区,从而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我国应有的贡献;如何为涉农产业”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撑,以带动我国劳务输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8.
绿色低碳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推广和应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分别从生态调控技术、农艺栽培措施、物理防控技术、生物防治和应急精准化学防治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袁氏种业)作为湖南省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之一,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海外推广。近年来,袁氏种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沿"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稳步铺开杂交水稻推广工作,与沿线各国政府与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尤其借道"海上丝绸之路",新开拓了非洲市场,通过杂交水稻的推广为非洲粮食安全问题提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是关系到水稻粮食生产的大事之一,对促进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大 的意义。在进行种子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为了保障杂交水稻种 子生产的稳定发展,就要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困境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解决所存在问题的路 径,以此提升杂交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振兴我国的杂交稻产业。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困境,目前我国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增长乏力,贸易逆差扩大,市场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合理,经常遭遇贸易壁垒。"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助于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国际产能合作;有助于实现进口市场多元化,更好地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中的互联互通与贸易便利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安徽稻茬田利用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华俊 《农学学报》2017,7(6):82-87
安徽是全国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也是小麦生产的次适应区域,其中稻作区传统种植模式以“水稻—小麦/油菜”种植模式为主,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小麦、油菜种植处于亏损状态,冬闲稻田面积急剧扩增,亟待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安徽利用稻茬田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区位、气候、上市季节、土地资源、产量效益好和机械化程度高等方面的优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科学减灾避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均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安徽稻田马铃薯产业发展,要加强配套技术研究、扩大稻茬马铃薯攻关示范成果应用、强化生产主体培育、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加大财政专项支持力度、推进马铃薯一二三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作物,对于确保我国“口粮”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围绕我国水稻种业发展重大需求,对水稻种业科技、产业化、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全国水稻种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来中国水产养殖发展趋势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为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水产养殖需要解决与粮食安全、减贫和提供就业、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以期达到更加可持续地发展。本文系统综述了2000年来中国水产养殖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中国水产养殖业自2000年以来获得了持续的发展,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的特种养殖品种使得产业多样化水平增加,一些传统的养殖模式逐渐消失,而新的养殖技术和模式不断涌现。中国水产养殖的变化和发展响应了社会发展对水产养殖业的需求。然而中国水产养殖目前仍面临诸如生态环境、科技水平、产品供应结构、小农生产和政策风险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不断进步,发展水产养殖的主要侧重点也逐渐从提供食物到提供就业和发展经济,再到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中国水产养殖业需要充分利用最新的设施装备技术、信息技术、遗传育种技术、营养饲料和病害防治技术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努力提高水产养殖业规模化和组织化,促进渔业“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并在新形势下逐渐走向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用"金A"与自育的强恢复系"752"配组,育成了杂交中晚稻新组合"金优752",该组合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优质、高产、抗病性较强、制种产量高、株型理想等特点;探讨了"金优752"的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供给,更关系到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我国种业振兴、乡村振兴的人才保障条件。文章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全面分析了广东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并针对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下一步高水平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SP优I98"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优IA"与自育的强优恢复系"SP40098"配组育成的晚稻新组合。2002~2003年该组合参加江西省晚稻中熟组区试,熟期、产量、抗性均优于同类组合对照种"汕优64",具有高产、稳产、株型好、抗性较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合于江西作二晚种植。介绍了"SP优I98"的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50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研发历程。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弱感光型迟熟三系杂交稻、早中熟三系杂交稻、红莲型杂交稻、两系法杂交稻、杂交稻的高产与超高产育种、优质化育种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杂交稻重要遗传基础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定向创制出天丰A、五丰A、荣丰A、泰丰A、广8A、GD-1S、RGD-7S等一大批高配合力、高异交率或品质优良的两系和三系不育系,以及广恢3550、广恢122、广恢998、广恢308等一批具有理想动态株型的优良、抗病恢复系,并广泛应用于测交组配,育成一大批类型丰富,早、中、迟熟配套的杂交稻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天优998、天优122、五优308、淦鑫203、五丰优615、吉优615、吉丰优1002和天优3618等17个组合被认定为超级稻,泰优390、泰优398、泰丰优208、泰优1002获得省级或国家优质稻金奖品种。育成的系列杂交稻在生产上大面积累计推广应用超过4 133万hm2,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杂交稻种业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就杂交稻未来育种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20.
首先指出了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的意义。接着分析了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的条件,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边境贸易发达、沿边开放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成为云南发展边境旅游的重要条件。最后,提出了云南边境旅游的发展策略:开发边境观光休闲旅游、边境商贸会展旅游、边境生态旅游和边境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构建"一轴三区十心"的边境旅游空间布局;并从加强旅游合作、发展边境贸易、挖掘文化内涵和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