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芒雀麦是生长在温带,寒温带地区的一种优质禾本科牧草,又名禾萱草、无芒草。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甘肃、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均有栽培。1982年我场先后从美国、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和黑龙江省阿城市引入无芒雀麦种子进行裁培。经过五年的观察证明,无芒雀麦具有耐寒、耐碱、耐湿、抗逆性强、地下根茎发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区发展草牧业,在山西省孝义市煤矿沉陷区测定老芒麦、狼尾草、披碱草和无芒雀麦四种禾本科牧草的产量、鲜干比及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计算四种牧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牧草的产量及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采煤塌陷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结果 表明:无芒雀麦鲜草产量...  相似文献   

3.
无芒雀麦是多年生优质禾本科牧草,是世界上重要的栽培禾本科牧草之一。其利用年限可达8~10年,无芒雀麦的青干草叶片较多,草质柔软,气味芳香,适口性好,是调制干草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2003~2005年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原站对9种禾本科牧草进行了物候期、产草量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芒雀麦、高冰草、披碱草、老芒麦、细茎冰草、中间冰草、粗穗披碱草在适应性、草产量和质量方面表现较好,适宜在该地区大量推广种植,可以作为人工草地建设或天然草场改良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应松嫩平原自然条件的优良禾本科牧草,试验测定和比较了10个禾本科牧草品种的生育期、越冬率、茎叶比、生长速度以及生产性能5个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G1-120披碱草、02-16披碱草、披碱草(北京)、04-16蒙古冰草和G.3.41.74无芒雀麦表现较好,优于其他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禾本科牧草根系生理特性的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采用盆栽断水的方式模拟土壤干旱胁迫,测定披碱草、扁穗冰草、细茎冰草、无芒雀麦等4种禾本科牧草的苗期根系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加剧,4种禾本科牧草根系Pro、SP、REC、MDA含量及SOD活性明显上升。经抗旱隶属度分析,披碱草的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5006;4种禾本科牧草材料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依次为:披碱草细茎冰草无芒雀麦扁穗冰草。  相似文献   

7.
无芒雀麦是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好,为各种家畜所喜食。由于其根系发达,再生力强,也是草原生态改良的优选植物,在国内已广泛种植。引种无芒雀麦进行观察试验,为选择适宜在黑龙江省种植的无芒雀麦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81~1983年共引进多年生豆科牧草8个属,14个草种,66份材料;禾本科牧草13个属,27个草种,44份材料。通过三年的观察,我们初步认定适应我地栽培的牧草豆科有。紫花苜蓿、沙打旺;禾本科有:无芒雀麦、羊草、冰草,此外红豆草、偃麦草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新草种。但究竟哪些品种最适宜我地栽培,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引种的基础上,于1984~1986年开展了11个优良紫花苜蓿品种、9个无芒雀麦品种、2种沙打旺、6个冰草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青南地区牧草品种单一问题,采用多年生禾本科高禾草、矮禾草搭配混播,筛选较理想的牧草品种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玉树县栽培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以短芒老芒麦和中华羊茅混播为优;在不同组合混播时,高禾草短芒老芒麦的表现,无论是草群密度还是产草量,都优于无芒雀麦和西伯利亚冰草;矮禾草中以中华羊茅表现较好,与不同高禾草混播后3年时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而星星草株高下降率为17.75%,鲜叶重仅占草群植株总重的4.2%。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来源的20种牧草进行了两年的引种筛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科的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草原2号苜蓿和禾本科的无芒雀麦、林肯无芒雀麦、扁穗冰草、细茎冰草,在2001年极其干旱年份越冬率、产草量、抗逆性、分枝(分蘖)数、茎叶比都优于其它13个品种;而苜蓿品种国内的优于国外品种.由此认为,这7个牧草品种是黑龙江省寒冷干旱区、半干旱区建立人工草地、改良退化沙化草地的优良草种,可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以人工践踏模拟羊只践踏、以刈割模拟采食,对中间偃麦草、无芒雀麦、羊草、蒙古冰草4种禾本科牧草各单播草坪进行了由轻度到重度的8级(包括对照)模拟放牧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践踏和刈割可以促进牧草生长,重度践踏导致株丛死亡。4种牧草耐牧强度之强弱顺序为无芒雀麦>羊草>蒙古冰草>中间偃麦草,最适模拟放牧周期是9-11d。去除旗叶,可促进牧草分蘖,增大丛径。  相似文献   

12.
对老芒麦、披碱草、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和蒙古冰草五种禾本科牧草种子在浸种处理下的萌发特性及浸种处理和保水剂处理下的成苗率和幼苗的耐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对五种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效果没有规律性,但是其简化活力指数均有提高.浸种处理对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披碱草和老芒麦幼苗的耐旱性有负面影响,对蒙古冰草幼苗的耐旱性有正面影响.保水剂处理对五种牧草种子的成苗率及幼苗耐旱性均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牧草引种筛选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来源的20种牧草进行了两年的引种筛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科的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草原2号苜蓿和禾本科的无芒雀麦、林肯无芒雀麦、扁穗冰草、细茎冰草,在2001年极其干旱年份越冬率、产草量、抗逆性、分枝(分蘖)数、茎叶比都优于其它13个品种;而苜蓿品种国内的优于国外品种。由此认为,这7个牧草品种是黑龙江省寒冷干旱区、半干旱区建立人工草地、改良退化沙化草地的优良草种,可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引种小黑麦、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羊草、苏丹草、谷稗、鹅头稗、御谷、饲料苦荬菜、籽粒苋、燕麦和细绿萍12种牧草并分别用其替代1/2基础日粮饲喂1 ̄21日龄圈养雏鹅。试验表明,小黑麦、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羊草、苏丹草、谷稗、鹅头稗、饲料苦荬菜和籽粒苋9种牧草均适合北方轻度盐碱地区种植。从雏鹅饲养成活率、料重比及适口性看,9种牧草中小黑麦、苦荬菜和鹅头稗更适合雏鹅饲养。  相似文献   

15.
5种多年生禾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栽培条件下的品种比较试验表明,粉绿披碱草、多叶老芒麦、短芒老芒麦、无芒雀麦、扁穗冰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生长正常,表现良好,其中以披碱草属的3种牧草和冰草属的扁穗冰草相对稳产,表现最好,无论从产量还是经济性能等方面均表现最佳,而无芒雀麦在高寒地区稳产性最差。  相似文献   

16.
5种禾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的牧草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种多年生禾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栽培条件下的品种比较试验表明,粉绿披碱草、多叶老芒麦、短芒老芒麦、无芒雀麦、扁穗冰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生长正常,表现良好,其中以披碱草属的3种牧草和冰草属的扁穗冰草相对稳产,表现最好,无论从产量还是经济性能等方面均表现最佳,而无芒雀麦在高寒地区稳产性最差。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中旱生禾本科 (披碱草 )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是 2 0 0 0年国家农业部在我省组织实施的迄今一次性投资最大的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新建牧草原种圃 66.67h ,主要繁育垂穗披碱草 ,达吾尔披碱草 ,老芒麦 ,细茎冰草 ,青海鹅观草 ,中华羊茅 ,无芒雀麦 ,新麦草 ,猫尾草 ,草地早熟禾 ,星星草等 1 1个禾本科牧草原种 ,年生产各类原种 2 8t。新建牧草良种基地 1 944.8h ,主要繁育垂穗披碱草 ,达吾尔披碱草 ,老芒麦 ,无芒雀麦 ,星星草等 5个禾本科牧草良种 ,年平均生产各类牧草良种 90 0余t,另外建成…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扁穗冰草混播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依据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和牧草种植需要,用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扁穗冰草分别进行混播试验,对混作复合群体与三种牧草单播时在形态、产量、营养品质、饲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紫花苜蓿与这两种不同禾本科牧草混作后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混播群体较禾本科单播群体草地利用效益分别提高12.71%和23.13%,牧草产量分别提高7.27%和15.46%,混播既便于牧草贮藏与利用,又可提高牧草的饲用价值,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五种高禾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的牧草产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所选育的5份材料;在干旱地区旱作条件下进行牧草生产性能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产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多叶老芒麦>无芒雀麦>粉绿披碱草>短芒老芒麦>扁穗冰草;所有供试材料在建植后,其牧草产量年际变幅较大,无芒雀麦变异系数相对最大。牧草产量的年际变化同时受生长季内的6~8月降水量的影响,但建植后则主要受生长年限的影响。就牧草适应性和稳产性而言,披碱草属的多叶老芒麦、粉绿披碱草最好;短芒老芒麦、扁穗冰草次之,而无芒雀麦虽表现高产,但稳产性最差。因此,在5种供试材料中除无芒雀麦外其它材料对我省高寒草地建设,退耕还草和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推广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红豆草与鸭茅、红豆草与无芒雀麦2个豆科牧草混播组合,每个组合设比例为5∶5,4∶6和6∶4的3种处理,分别设置1∶1行,2∶2行和3∶3行的异行建植方式,在豆科牧草初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及再生草停止生长前,通过刈割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产草量及牧草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采用间行混播的建植方式,对草地群落稳定性与主要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播牧草组合中,红豆草与鸭茅的混播组合在产量与品质上均高于红豆草与无芒雀麦;在1∶1行的建植上,其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他建植方式;在混播比例上,红豆草与鸭茅组合,以4∶6的草群产量最高,平均可产干草1060.24g/m2;红豆草与无芒雀麦组合,以6∶4与5∶5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平均干草产量达到1 026.72g/m2与913.24g/m2。在草地牧草营养品质上,红豆草与鸭茅在混播比例4∶6、建植方式2∶2行及混播比例6∶4、建植方式3∶3行的组合,牧草品质优于其他组合;而在红豆草与无芒雀麦组合中,表现出以混播比例6∶4建植方式3∶3行的营养价值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