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1正确使用农药品种,做到对症下药尽管许多植物源农药具有较为广泛的生物活性,可以同时防治多种虫害或病害,但每一种植物源农药都有其最擅长的防治对象。比如,鱼藤酮和除虫菊素均可防治红蜘蛛和菜青虫,但是,在相同条件下,鱼藤酮对红蜘蛛的活性要比对菜青虫的活性高,而除虫菊素对菜青虫的活性要比对红蜘蛛的活性高。因此,当作物上发生红蜘蛛为害时,优先选用鱼藤酮进行防治,而当作物上有菜青虫为害时,优先选择除虫菊素。一般情况下,在选择植物源农药时,要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要注意看  相似文献   

2.
药源植物在草地贪夜蛾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作为世界重大迁飞性害虫,自2019年侵入我国,已对我国的玉米、甘蔗等多种作物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采用化学合成农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弊端已逐步显现,找到可以替代化学合成农药的手段十分必要,其中植物源药剂是重要的替代途径。目前,全世界已报道了80余种在草地贪夜蛾防控中具有应用前景的药源植物,以菊科植物资源最丰富,还有唇形科和豆科等植物;这些植物的提取物中包含对草地贪夜蛾具有控制作用的活性组分,主要包括萜类、类黄酮、生物碱、脂肪酸类等,其对草地贪夜蛾的作用方式主要包括胃毒、触杀、生长发育调节、拒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药源植物提取物在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中具有持续防效明显、作用靶标多样、不易产生抗药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植物寄生线虫现已成为危害农业生产的第二大类病害,其防治迫在眉睫。线虫的生物防治是一种新型的线虫防治策略,主要是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对线虫进行防治。植物源次级代谢产物即植物源化合物,源于自然,是植物源农药的核心。相比于化学杀线虫剂,植物源杀线虫剂对环境影响较小、靶向性强且不易使线虫产生抗药性。因此,从植物中获得结构新颖且杀线虫活性好的小分子化合物并将其开发成绿色农药,对于线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杀线虫植物、具有杀线虫活性的植物源化合物及其杀虫机理、植物源杀线虫农药的应用情况展开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植物寄生线虫病的防治与植物源杀线虫农药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卞绍庄 《植物保护》1981,7(3):13-13
农药对保护植物免遭病、虫、草害,对各种作物正常生长,增加产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农药施用后能否得到应有效果,这与农药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在农药应用中有很多实例证明施用同一种农药,由于质量不同,而防治效果有很大差异。过去,我国生产厂对农药的质量一直很重视,严格检验产品,注意不断提高质量。后来,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农药管理机构被撤销,有关农药质量的管理办法被废除,因而农药生产不受约束,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农药质量几乎处于无人过问状态。同时,收购部门也放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农药,可用于改善作物品质和调节生长。近年来,调节剂的滥用及使用不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日俱增,以及以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中心的各种贸易技术壁垒,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瓶颈。因此,加强对调节剂残留限量标准的分析和跟踪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进行了综述,并对果蔬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制定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是德国科学家根据“植物化感作用”原理研究开发的植物源植保产品。该产品内含芸薹素内酯、吲哚乙酸、赤霉素、茉莉酸酮等30多种植物活性物质,它是纯天然的植物内源生长强壮剂,其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源农药是国内外新农药研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历史、现状、产业化开发情况、使用技术要点、特殊活性作用、生物合成技术、环境安全性、作用机理、残渣综合利用及“药肥合一”在新植物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了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并对该类农药今后的发展方向与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植物源农药对蚜虫控制作用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是农作物上的一类重要害虫,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蚜虫对其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研究表明植物源农药对蚜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主要综述了植物源农药对蚜虫的作用方式,植物源农药对蚜虫杀虫活性物质类型,讨论了目前植物源农药对蚜虫控制作用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植物农药与植物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涂晓云  廖满英 《江西植保》2002,25(2):61-62,51
简要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概况,阐明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作用机理,作用方式,用途,对植物源农药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0.
寡雄腐霉生防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寡雄腐霉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农药,因其对病原菌具有广谱、高效的防治特性及对作物具有促生长和增产等特点被广泛关注。本文从寡雄腐霉对植物病原菌抗性、诱导植物产生诱导系统抗性、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对其生防的分子机理和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寡雄腐霉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的应用,并对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谈农药的“植物健康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概念的农药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杂草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的物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有些农药,在预防和杀灭昆虫、病原菌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同时,还具备促进植物生长、保鲜、抗逆等多种功能,国际上称之为"植物健康作用”。植物健康作用对农药行业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也是农药除了防治有害生物以外的一个值得充分重视并利用的功能。现将农药登记试验及有关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农药植物健康作用情况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源农药一般具有在环境中生物降解快、不易产生抗性、一般对人畜安全等优点,成为潜在的化学合成农药替代物。本文对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植物源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农药在农产品生产上的过度使用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日益受到重视与关注.近年来植物源农药的应用顺应了这一趋势.文章介绍了植物源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目前我国植物源农药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microbial metabolite pesticide,简称MMP)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为活性成分,用于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或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农药。MMP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源植物免疫诱抗剂和微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我国应用面积最广的生物农药。部分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兼具预防与治疗效果,是未来绿色农药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总结了我国研发和应用的主要代谢产物农药种类、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代谢产物农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新型代谢产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有关转基因植物农药的安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基因植物农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派目标基因插入受体植物的基因组,使其遗传组成改变;以达到防浪病、虫、草、鼠害目的而产生的植物农药产品。在美国这种农药被称为“pjantpesti-”,这与一般意义的生物农药是有区别的。为完善基因工程工作的安全管理,国家科委于1993年颁发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农业部又针对我国农业生物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于1996年制订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转基因植物农药的安全性问题还涉及到昆虫抗性的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历史上,常规育种技术在提高作物抗虫…  相似文献   

16.
《农药学学报》2020,(2):I0006-I0006
项目启动以来,已取得以下主要研究进展:一、研究了主要作物上农药茎叶喷雾施用的"全剂量分布谱",明确了影响农药对靶沉积的主控因素:目前广泛使用的茎叶喷雾方式,所施用的农药约60%在向作物冠层运行和叶面沉积的过程中脱靶损失,而且主要受环境因子和作物特性等不可控因素制约。二、研究了农药在不同靶标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冠层沉积结构",阐明了农药损失规律:因不同作物及其不同生长时期株型结构及叶面特性的不同,农药在作物冠层的沉积结构与有害生物未形成"时空与剂量"的有效匹配,是农药有效利用率低的主因。  相似文献   

17.
作物在生长、收获和贮藏过程中由于病、虫、草的危害,估计能损失世界作物的三分之一。尽管围绕着农药对人类的危害及其是否使用的问题已争论许多年,但毫无疑问,农药仍是对付农作物病虫草害的有效武器。不过在广泛使用农药的同时要求农药不仅成为生产农作物的基本工具,同时也要求对社会环境安全,尽量减少其副作用。因此目前大多数国家已采用农药登记制度,使一个农药产品在销售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药效及其安全性评价,以尽量降  相似文献   

18.
植物源农药的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植物源农药具有在环境中生物降解快。对人畜及非靶标生物毒性低、害虫不易产生抗性、成本低、易得等特点,因此是潜在的化学合成农药的替代物。特别是在克服害虫的抗药性及减少环境污染方面,植物源农药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得人们对利用天然植物源产物防治害虫的兴趣木断提高。1研究现状1.1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源农药植物源杀虫剂具有使用安全、毒性低、对环境污染较轻等特点,而且大多数植物源杀虫剂是胃毒剂,无接触毒性,必须经靶标害虫取食后才能发挥作用,这样非植物食性的天敌仅接触叶面就不会造成伤害。我国利用植物源农药约3000年历…  相似文献   

19.
 寻找抑制植物病原菌III型分泌系统的植物源活性小分子化合物,是研发生物安全农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水煮提取法从十字花科黑腐病菌寄主植物满身红萝卜中提取分离活性小分子化合物,利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解析出活性物质的单体结构。然后用荧光素酶基因luxAB构建融合报告系统以及定量PCR检测活性物质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III型分泌系统的抑制效果,最后采用剪叶接种和压渗接种的方法研究活性小分子物质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的生防作用。研究表明,植物鞘氨醇和二氢鞘氨醇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III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转录表达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对I、II、IV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植物鞘氨醇在XCM1上影响菌的生长,而二氢鞘氨醇不影响菌的生长。同时,还发现这两种物质能显著降低Xcc在寄主植株满身红萝卜上的病害症状以及能够使Xcc在非寄主植物辣椒上引起过敏反应的能力丧失。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小分子化合物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III型分泌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后续开发植物源抑制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历史,国内植物源农药的生产情况,特别是对浙西南丽水市的植物源农药的种类调查、分布及生产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研究得出松脂酸、苦参、鱼藤、雷公藤、除虫菊等是浙西南丽水市发展植物源农药的基础,并且大有发展前途。这为创建浙西南植物源农药的生产基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