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配套栽培,充分发辉优良品种的特性,提高优质商品率,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经过不同浇水时期及浇水次数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浇水时期和浇水次数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随浇水次数的减少产量呈下降的趋势,全生育期浇5水产量最高7593.0kg/hm2,拔节期不浇水产量最低7353.0kghm2.全生育期浇5水(其中浇麦黄水)籽粒蛋白质含量(13.4%)、湿面筋含量(33.6%)最低、稳定时间最短8.7min,浇2水(拔节、灌浆)蛋白质含量16.3%、湿面筋含量35.5%、稳定时间(9.6min)等综合品质指标较好.研究表明:强筋小麦拔节期不浇水产量减产显著,浇麦黄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明显下降,浇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3水或浇拔节水、灌浆水2水可兼顾产量和品质,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强筋小麦种植的水肥调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适宜黄淮海北部冬麦区推广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藁优5218、冀麦738和师栾02-1为试验材料,设春浇一水(拔节期浇水1次)和春浇两水(拔节期、开花期各浇水1次) 2种浇水模式,拔节期和开花期追施氮肥2种追肥模式,研究不同水肥运筹措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3种强筋小麦均可正常成熟;师栾02-1对水分最为敏感,3种小麦春浇两水处理的成穗率、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春浇一水处理,拔节期追肥的产量和加工品质均高于开花期追肥。综合考虑,在黄淮海北部冬麦区种植强筋小麦时,采用春浇两水、拔节期追施氮肥的水肥运筹模式,可实现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3.
叶面追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强筋小麦叶面不同追肥时期和次数的产量和品质效应,通过品种、喷洒时期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叶面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次数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前、拔节期喷洒较灌浆期喷洒利于叶绿素的提高,冬前+拔节期+灌浆期3次喷洒叶绿素含量最高。从产量来看,最佳喷施时期是小麦苗期和拔节期;冬前+拔节+灌浆3次喷洒,可显著提高产量。从品质来看,喷洒叶面肥对小麦品质提高具有一定作用,拔节期、抽穗期喷洒对品质的提高作用更强;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多次喷洒虽然会提高产量,但对品质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灌水对强筋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强筋优质小麦GS豫麦 34为供试品种 ,研究灌水对强筋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强筋小麦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 ,不浇越冬水和返青水 ,控制麦黄水 ,仍可达到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均优的效果 ,产量虽有所下降 (1 .0~3 .0个百分点 ) ,但降低幅度小 ,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 ,浇拔节、灌浆 2水这一灌水模式兼顾品质、产量和效益 ,是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基本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春季不同浇水时期对小麦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的影响。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土质、肥力和冬前苗情基础好,冬前又浇足冻水的情况下,春季以浇拔节和灌浆2水的产量、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6.
经过不同施肥时期及不同肥料种类的配合对强筋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同等量的肥料,施肥时期不同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以拔节期追施N、P、K肥产量最高,7708.5kg/hm2.底肥一次性施用产量最低,7434.0kg/hm2,二者产量相差274.5kg/hm2.拔节期追施N、NP、NPK、NK之间产量差别不大.拔节期追施N、P肥品质最好,各种肥料底肥一次性施用品质最差,二者蛋白质含量相差1.6个百分点,湿面筋含量相差1.5个百分点,形成时间相差0.7min,稳定时间1.9min,拔节期追施N、NP、NPK、NK之间品质差别不大.要想使强筋小麦高产稳质,必须有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钾肥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际  郭熙盛  王允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51-4051,4063
采用盆栽法,研究钾肥不同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追施时期后移,虽然降低了强筋小麦的产量,但显著提高了强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效应,钾肥追施时期以拔节期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优质强筋小麦郑麦9023在黏土、壤土和砂土中的最佳灌溉模式,采用池栽方式,研究了在这3种土壤中不同灌溉处理对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郑麦9023大多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质地中差异不显著,但对不同灌溉处理的反应有所不同,在足底墒的情况下,黏土全生育期内灌拔节水和灌浆水2水,壤土和砂土灌越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3水的灌溉模式可以兼顾小麦品质、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10.
对于强筋小麦品种在生产上是否能够保持专用的特性,除了自身遗传特性外,栽培技术上如加深耕层、精细整地、测土配方施肥、前氮后移、限量灌溉浇好拔节一灌浆水、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可使强筋小麦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及产量有显著提高。研究栽培技术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使其在大田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种植强筋小麦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优质小麦要达到既增产又优质的目的,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必须对肥料和水分的施用时间与用量进行科学安排。一、控制冬前水小麦灌水次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因此优质小麦在播种期要浇足底墒水。越冬前若土壤墒情适宜,一般不再浇水。如果墒情较差或春灌水源无保证,则要浇好越冬水。二、用好起身拔节肥水小麦自播种至扬花期,随着施氮期的后延,氮肥的作用会逐渐减少,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作用则逐渐增大。起身拔节期追施氮肥,既能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又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因此应因地制宜地用好起身拔节肥水。在土壤墒情适宜情…  相似文献   

12.
水氮组合对不同筋力小麦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裂区设计,以水氮组合设置为主处理、品种设置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水氮组合对不同筋力的优质小麦品种石新733、冀5385、藁8901及高产品系冀2003的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浇1水或拔节期和开花灌浆期浇2水均能获得较高产量,但春季浇5水的小麦产量却表现减产;浇水次数增加,小麦的功能叶叶长、叶面积增大,比叶重降低;施N量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旗叶长、比叶重和叶面积均增加;施肥量相同时,春季追施1次氮肥处理的小麦产量高于2次分施处理,春季追施2次氮肥处理的小麦比叶重下降、叶面积增加;高产品系冀2003的小麦产量、叶面积和比叶重均高于优质麦品种,优质麦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山东省强筋小麦品质分布特征,分析关键气象因子对小麦品质参数的影响。【方法】 以优质强筋小麦济麦44为材料,2018—2020年在山东省44个县区获取296组籽粒样品,评价了其品质参数在山东省的分布特征,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光、温、水等气象因子与小麦品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品质参数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空间可视化分析,并探究了优质强筋小麦在山东省可能性优势分布区域。【结果】 不同年份,不同区域间各品质参数存在差异,两年强筋达标率表现为最大拉阻力>吸水率>容重>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拉伸面积>湿面筋含量,变异系数表现为稳定时间>拉伸面积>最大拉阻力>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容重。容重在鲁西和鲁西北地区整体高于其他地区,随经度升高而降低,主要受返青—拔节期降雨量的影响;蛋白质含量受开花—乳熟期≥5℃积温正向影响,2018—2019年从西南向东北增加,2019—2020年从西北向东南增加;鲁东地区湿面筋含量较高,这与该地区小麦开花—乳熟期降雨量多极显著相关;拔节—开花期最高气温的负效应与播种—越冬期降雨量的正效应,综合影响了稳定时间高值的分布与区域变化;拉伸面积从鲁西向鲁东逐渐降低,主要与返青—拔节期≥5℃积温显著正相关;最大拉阻力总体表现在东西方向低而中部高,主要与开花—乳熟期≥5℃积温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显示在鲁东和鲁南地区种植强筋小麦的优质可能性强于鲁中和鲁北地区,鲁西地区最低。【结论】 鲁东和鲁南地区是山东省强筋小麦优势种植区域,优质可能性最大。返青—拔节期、拔节—开花期以及灌浆期高温都不利于小麦面团流变学参数;开花—乳熟期积温与蛋白质含量正相关;播种—越冬期降雨有利于面团稳定时间的增加,当开花—乳熟期降雨量低于14.5 mm时不利于湿面筋含量达到强筋标准,而返青—拔节期降水不利于容重提高。强筋小麦生产中建议视天气状况适当浇灌越冬水和灌浆水,推迟返青—拔节期灌水时间。  相似文献   

14.
肥料运筹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肥料运筹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用适当品种的基础上,合理的肥料运筹是获得优质高产的技术关键。在河南省中部地区,强筋小麦施氮水平应控制在225~300 kg/hm2,磷、钾水平掌握在150 kg/hm2左右,适当推迟追肥时期(可推迟至拔节孕穗期),配合灌浆期喷肥,有利于协调品质和产量的关系,实现高产优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强筋优质小麦豫麦68号属半冬至弱春性类型,田间管理应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中耕锄草。田间杂草较多的麦地可以喷施除草剂。 二、浇水。生育期间,不缺墒的情况下,尽量少浇水或不浇越冬水,土壤干旱或粘土地可浇越冬水。不主张浇返青水。但可结合追肥浇拔节或孕穗水。在生育后期要严格控制浇水,如必须要浇水时,要在5月15日前全部浇完。  相似文献   

16.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农业用水量占整个用水量的70%-80%。如何科学灌溉节约水资源,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优化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麦用灌溉是农业用水的主要方面。阐明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为节水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郑农16为供试品种进行这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不浇越冬水和返青水,控制麦黄水,仍可达到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均优的效果,产量虽有所下降,但降低幅度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采用浇拔节-灌浆水这一灌溉模式,可兼顾品质、产量、与环境条件互作的生理生态基础,指导制定高产、优质、高效的节水灌溉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2004~2005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灌水(WO)、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1)、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W2)、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W3)4个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子粒淀粉组成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开花后WO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和子粒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浇水处理:灌浆中后期,浇水处理旗叶的光合速率和子粒直链淀粉含量为W3W2、W1.W0处理子粒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W1、W2、W3处理,开花后21 d至成熟期,浇水处理间为W1、W2W3.子粒产量为W1、W2W3W0、W1、W2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浇冬水对子粒产量无显著影响,灌浆水降低子粒产量.水分利用率为W0W1W2W3,水分生产效率W1W2W3,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比值为W0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6-17
为探讨适合黑龙港流域小麦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在枣强县恩察镇西七吉村安排了小麦不同灌水时期、不同灌水次数的节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冬前一水情况下,只要底墒能保证出全苗,就趁墒播种浇冻水。春季灌水浇一水情况下,拔节期浇水增产效果显著;浇二水情况下,造墒播种增产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氮肥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优质强筋小麦不同施肥次数和施肥时期的试验表明:2次追肥的产量和品质优于1次追肥的,更优于不追肥的对照.春季1次追肥的处理,返青期追肥与拔节期追肥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黑胚率和客重分别比拔节期追肥增1.0%,减2.3 g,灌浆期喷施尿素肥料增产幅度为1.8%~3.1%.主要表现为千粒重增1~2 g,容重增1~3 g,黑胚率增减1%左右.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越冬期追尿素1125kg/hm2+药隔期追112.5 kg/hm2+灌浆期叶面喷肥,可获得最佳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20.
农艺节水,主要是通过改善灌水方法,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实现的。当前农艺节水要抓好以下几点: 1、适宜的灌水时期是提高水效益的关键不同的灌水时期对产量和水效益的影响很大。在只能浇一水的麦田,以浇在起身、拔节期效果最好。在两水条件下,群体小的麦田以起身水配合孕穗水最好;群体大的麦田以拔节和灌浆水相配合最佳。在三水条件下,冬前干旱年型以冻水、拔节水灌浆水相配合,能使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方面均衡发展。一般年份以起身、孕穗、灌浆三水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