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推动生态林业建设不仅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实践,同时也是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向。在生态林业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科研技术的创新,同时也要依托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推动林业技术创新成果与林业信息传播的结合,依托林业技术推广补足林业技术短板,为林木的健康生长提供有效的推广传播依托,促进林业的增质与增收。本文以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为着眼点,对林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以及应用实施进行系统的探索,旨在为我国生态林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榆林地区属于温带,具有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沙化加剧。要建设出生态林业,需要在林业技术上进行比较大的推广工作。本文即探讨干旱地区的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重点分析了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作用价值,明确认知生态林业建设中对林业技术推广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逐一验证了各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与回归分析分别确定了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呈正相关,文化素质、认知程度低、技术推广与林业生产脱节是影响生态林业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部门应提高重视度,针对这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完善与优化,从而促进生态林业建设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为更好地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其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可以保障我国生态林业的良好、稳定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林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林业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具体的实践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当前我国生态林业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此为背景,结合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部技术推广站实践经验,提出了从源头上重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发挥林业科技和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上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加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林业技术推广模式等几项措施,以更好的推动我国绿色生态林业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林业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提高林业技术的推广质量,而且可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近阶段我国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促使其生态林业建设中并不能发挥良好的效用,分析了现阶段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林业技术的推广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态林业建设是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我国现有的林业技术较为落后,新型和有效的林业技术普及率不高,导致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此,应当充分认识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指出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转变林业技术推广理念,创新林业技术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在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下,林业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作为地方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对于整个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一些地方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就优化完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在我国生态林业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林业技术的推广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对我国林业的发展及建设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林农观念思想落后、对林业技术认识不足等。针对生态林业发展中现代林业技术的推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林业科技推广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业在我国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随着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林业发展和生产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然而,当前林业技术推广存在较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从林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入手,探讨林业技术推广现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目的是推动林业技术在更广的区域内推广,提升林业管理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土耳其的林业概况、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林业机构的设置情况.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之间,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及气候和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土耳其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和适合本国特征的林业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鉴于土耳其东部地区的干旱气候和荒漠地理特征与我国西北地区的相似性,建议引进耐旱植物试种.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是当代西方经济强国,林业和森林工业都较为发达。文中概括介绍了意大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森林资源和发达的森林工业,林业教育的教学特点、课程设置以及20世纪90年代林业研究的主要动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图里河林业局2000年调查数据及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为保护好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对今后林业经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没有高质量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就没有发达的林业产业,林业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材林的集约经营程度。森林经理工作对林业企业进行统筹,通过谋划与控制实施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和高效开展。在以产业思想经营工业用材林的条件下,必然追求工业用材林培育的低成本和高利润,建立以林木资源为主体的森林资源资产化运作机制为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林业——美国林业一场潜在的革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美国学者J. F. Franklin提出的新林业的产生背景、概念和理论及其对美国林业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了详细介绍,还分析了新林业与我国学者提出的生态林业间的关系,并指出生态林业是我国林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HARKER  M. G. 《Forestry》1967,40(1):70-82
The paper explains the organizations set up for control andguid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forests in private ownership whichform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the entire forest estate in Norway.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forests the chief concern is the depletionof the growing stock by years of dimension cutting. Other organizationscontrol transport, measurement, marketing, and selling whichincludes price fixation. The paper contains a note on educationand ends with a brief comparison between conditions and controlin Norway and Britain.  相似文献   

18.
十八站林业局位于大兴安岭北坡,气温较高于其他寒温带地区。森林植被属寒温带针叶林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草本植物主要有小叶章等。全局草牧资源总面积179064hm2,占林业局总面积的24.76%。草类草牧地面积115634hm2,林下草牧地面积63430hm2。从十八站林业局的自然气候、土壤地理等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发展具有特色的生态型畜牧业,努力提高单位面积草地产值和畜产品质量。保证畜牧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CHARD  J. S. R. 《Forestry》1973,46(1):21-30
A brief survey of the woods and forests of Staffordshire, theirpast history, their extent and composition, and their presentday problems and potential.  相似文献   

20.
BRADY  A. 《Forestry》1992,65(2):103-126
Forestry in Nottinghamshire is best known for its historicalassociations with the old Royal Forest of Sherwood. The historyof the County's woodlands is described against the backgroundof its physical geography and human development. The part played by the Forestry Commission and other landownersin the past and present management of woodlands is described.The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of the County produces a numberof pressures on woodland but also provides a number of positivemanagement opportuniti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ossibilities for forestry in the County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these and other influ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