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猪屠宰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护养殖业发展,提高肉品质量,保护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做好生猪屠宰检疫,首要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条例》和《生猪屠宰检疫条例》的法律法规,笔者在长期的检疫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检疫经验,现将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猪肉作为我国最常食用的一种肉类,生猪屠宰检疫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生猪屠宰检疫事关防治动物疫病与肉类质量安全,充分做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可以有效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在当前的生猪屠宰检疫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当前生猪屠宰检疫中的问题进行描述,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1总体情况1.1舟曲县屠宰场检疫现状舟曲县定点屠宰场自2015年2月份启动运转至今,在收购屠宰生猪,转发猪胴体以及藏贮猪肉产品,车辆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猪肉"瘦肉精"抽样检测等环节,动监所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甘肃省家畜屠宰管理办法》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动物卫生监管体系,对生猪从入场屠宰申报登记,隔离待宰巡查,屠宰同步检疫,肉品"瘦肉精"抽样检测,到产品  相似文献   

4.
《农业质量标准》2011,(4):28-28
日前,农业部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一步规范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切实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通知》强调了4个方面工作。(1)高度重视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  相似文献   

5.
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对进入屠宰场的生猪利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其健康状况及是否患有动物疫病,是防止病死猪肉及其产品流入市场的重要屏障。生猪屠宰检疫对控制动物疫病传播,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颁布的《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可知,生猪屠宰检疫的整个流程应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实施。以保证检疫结果的准确性。此项工作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其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本文对生猪屠宰检疫工作重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动物防疫法》的实施,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和畜禽定点屠宰检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新形势下,单抓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还不能满足消费者吃“放心肉”的要求,家禽类定点屠宰、到点检疫工作已摆在各级检疫部门的面前。本文就家禽、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确保猪肉产品安全,需要做好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在猪肉生产链上,安全问题环环相扣,而屠宰环节很重要,尤其是生猪屠宰后的检疫及疾病的处理。因此,做好生猪的宰后检疫工作和常见疾病的宰后处理,对于提高猪肉产品的卫生质量,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物防疫法》与《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都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了,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和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它标志着我国动物防疫立法日趋完善,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谢晋 《饲料博览》2021,(2):99-100
检疫工作是生猪上市销售前的重要工作环节,检疫人员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要防止畜禽疾病传播、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维护出口动物的信誉。笔者常期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就生猪检疫过程中遇到的两种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加以归纳和分析,借此提高检疫技术水平。1.生猪检疫工作内容基本概述为有效规避各种病毒通过猪肉销售流入市场与人们的餐桌,需要严格执行生猪检疫工作流程,对生猪所存在的常见疾病进行合理检疫与处理,不断提高检疫水平。生猪检疫工作要求较高,需要极强的专业性,检疫人员必须采用各种科学专业检疫手段,从生猪体态结构到内脏器官对所患疾病进行全面检疫。从专业角度来讲,针对生猪的检疫过程包括屠宰前检疫与屠宰后检疫。  相似文献   

10.
做好生猪屠宰检疫以及无害化处理工作对预防疫病传播,减少病死猪肉流入市场,解决病死生猪污染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在屠宰前进行活体检疫以及屠宰过程中所进行的同步检疫。通过屠宰检疫能够尽早发现生猪存在的多种疫病,并及时对生猪制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猪肉以及猪肉制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文首先分析了生猪屠宰前和屠宰后的检疫操作要求,然后分析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技术,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更好提升检疫质量和无害化处理效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猪肉是我国居民餐桌上最常见的动物肉食之一,在我国食品市场上有着较为广泛的流通范围。为了有效预防生猪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输入、传出,在生猪屠宰前、屠宰中必须做好相关检疫工作,保障猪肉投入市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是生猪制品进入动物市场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工作质量高低会对动物品质和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致命危险。目前,国家关于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条例,有效规范了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行为,杜绝了私自屠宰的行为发生,很好的规范了生猪市场秩序,确保市场生猪制品安全。但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猪屠宰检疫工作依然面临不少突出问题,特别是在非洲猪瘟传播流行的大背景下,对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要求更高。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将其解决,保障动物制品安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生猪屠宰检疫是保障猪肉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特别是实施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以来,屠宰检疫在加强屠宰管理,控制疾病传播,防止病害猪肉上市,让广大消费者吃上“安全肉、放心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当前生猪屠宰检疫现状来看,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多渠道采购生猪,致使生猪疫情复杂,而动物检疫工作又未能及时跟上新形势发展的需求,导致屠宰场待宰生猪疫病时有发生;检疫设备不齐备,有时会出现误检或漏检的情况等。通过几年来对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实践和现状调查,我认为一下几个问题必须予以整顿和改进。  相似文献   

14.
正生猪交易市场检疫是切断动物疾病传播、发生与流行的一项动物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是保护屠宰商户和人民身体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强制措施。本文主要阐述交易市场检疫机构的人员性质、工作状况及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等具体工作,在这里和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官方兽医、动物卫生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开展交流。1组织机构生猪交易市场检疫工作是《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行政执法职责,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生猪屠宰行为,屠宰及检疫管理逐步变得科学化和规范化,然而在屠宰及检疫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诸如注水、病死猪等问题。如何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成为当前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的不断加强,城市生猪屠宰已进入规范化轨道,但农村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由于屠宰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生猪屠宰前、屠宰后的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生猪在进入市场之前应做好的屠宰检疫工作。对生猪屠宰前后的每一项内容进行详细检查,保证生猪健康,进而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肉类产品特别是猪肉产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不但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快速发展,给我国屠宰检疫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但现阶段,我国屠宰检疫工作并不理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对影响猪肉品质的干扰因素最为严重,倘若在实际屠宰检疫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控制猪肉品质,就不能很好的保证市场肉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文笔者以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为切入点,对生猪屠宰和检疫中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18.
屠宰检疫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关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生猪屠宰场检疫监管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安龙县严格按照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对生猪定点屠宰场进场生猪进行宰前检疫和宰后肉品检疫,确保了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现将开展生猪定点屠宰场检疫监管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1.为什么猪肉上要盖章?《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第十条明确要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生猪,应当依法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并附有检疫证明。此外,《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还规定,除了检疫合格外,猪肉还需要经肉品品质检验,品质检验合格的猪肉要加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或者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标志。  相似文献   

20.
<正>动物卫生监管是畜牧兽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动物安全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工作。鹤庆县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动物卫生监管,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1加强产地检疫工作,确保动物安全实施产地检疫工作不仅是控制动物疫病传播的有效措施,也是监督动物免疫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按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