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云南省1997~2006年10年间的技术效率,并对诸如技术进步、劳动力水平、消费模式等影响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多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提高云南省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算农户饲草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并从饲草类别、农业规模和地区分布3个维度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的增产空间。结果显示,饲草生产存在显著效率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单产还有近30%的增长空间;投入要素劳动、种子、燃料、农家肥、化肥和土地产出弹性分别为0.1423,0.2197,0.1309,0.2600,0.2265和0.0206;品种差异是饲草技术效率最主要影响因素,农业规模和流动资金要素对饲草生产效率提高产生间接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素对饲草生产效率影响不显著。释放饲草生产技术效率增产空间,可采取推广普及豆科饲草生产技术、扩大饲草种植规模、各地区(特别是拉萨地区)进一步明确适宜引种的饲草品种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算农户饲草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并从饲草类别、农业规模和地区分布3个维度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的增产空间。结果显示,饲草生产存在显著效率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单产还有近30%的增长空间;投入要素劳动、种子、燃料、农家肥、化肥和土地产出弹性分别为0.1423,0.2197,0.1309,0.2600,0.2265和0.0206;品种差异是饲草技术效率最主要影响因素,农业规模和流动资金要素对饲草生产效率提高产生间接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素对饲草生产效率影响不显著。释放饲草生产技术效率增产空间,可采取推广普及豆科饲草生产技术、扩大饲草种植规模、各地区(特别是拉萨地区)进一步明确适宜引种的饲草品种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畜禽养殖园区是推动畜禽业规模化养殖的重要形式,对于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畜禽规模化养殖园区的生产效率及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浙江省畜禽养殖园区标准化养殖水平较高,规模化、设施化养殖程度对畜禽养殖园区的产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园区组织化程度对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提高畜禽养殖园区生产效率的着力点在于生产设施、设备和资金的有效配置,以及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园区组织化建设中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首先采用超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然后利用空间Moran's I指数对县域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关联进行测度,最后借助空间滞后模型估计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肉羊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37.49%,且存在区域性差异;县域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县农牧户肉羊生产过程中户主年龄、家庭总人口数、养殖方式和是否借贷过资金对其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养殖年限具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国内30个省域2011—2015年的奶牛养殖技术效率、投入要素实际作用以及技术无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进行测算与剖析。结果表明:混合饲料投入、资本投入与产奶量正相关,但继续增加土地、人力资本已不能显著提高产奶量;位于蒙新高原区、黄土高原区、东北农业区的省份技术效率要高于其他地域省份,国内奶牛养殖系统正处于逐步升级完善阶段;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畜牧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精饲料与粗饲料比率、畜牧业文化、良种公牛比率共6类因素对养殖技术效率起到促进作用,养殖规模、进口牛比率、地区自然环境则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2004—2014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采用共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共同前沿技术效率(MTE),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MTE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合并规模随机前沿、分规模随机前沿和共同随机前沿模型下,测算出的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均在0.93以上,表明当前我国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处于较高水平。(2)在共同随机前沿模型下,我国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的MTE分别为0.933、0.946和0.938,呈现出中规模、大规模和小规模MTE递减的趋势。(3)要素投入、雇工程度、技术投入等因素对生猪养殖的MTE具有显著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提升我国生猪养殖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吉林省鹿茸生产的技术效率,试验利用2004—2013年吉林省长春地区和吉林地区的鹿茸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建立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鹿茸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鹿茸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85.14%,还有很大的提高潜力。吉林省今后应依靠推进规模化经营,优化精、粗饲料配给结构,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等以提高鹿茸生产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肉牛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技术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肉牛生产仔畜费用的产出弹性为5.35%,处于技术密集型阶段。技术效率损失模型估计结果表明:肉牛养殖年数、养殖规模的平方项、是否参加技术培训、是否有冻精补贴、是否参与肉牛保险以及是否与屠宰加工企业合作等因素对肉牛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户主年龄、养殖规模和是否有母牛补贴政策对肉牛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0.
陈剑 《吉林畜牧兽医》2021,42(11):70-71
伴随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高质量、规模化的畜牧业生产具备着较为明确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对于我国奶业发展来说,在诸多常用技术中以母牛人工授精技术最为常见,也最为关键.为了提高其整体的受胎率,保障生产效率,优化生产质量,还需要对其技术以及效果进行强化,才可以保障有关工作顺利开展.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授精活动的开展还有很多的质量影响因素,还需要对其影响特点充分认识,再采取适宜性措施针对性提高,保障成功率和最终质量的优化,避免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或者是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国畜牧业发展,针对畜牧业的现实情况进行合理评价与分析,可以为行业的战略调整和优化发展提供有力指导。本研究基于我国14个代表省、自治区相关畜牧业面板数据,通过DEA模型分析全国代表性省、自治区畜牧业的投入与产出进而对动物疫情防控现状进行效率评价,再运用Tobit回归模型探究动物疫情防控效率的具体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多数省、自治区畜牧业发展相对有效,纯技术效率是制约动物疫情防控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动物疫情预防和监控力度是提高疫情防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发投入力度的提高亦对疫情防控效率有正面影响,防疫机构人员素质和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于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鞠馨  哈洁  王冰莹  陈晨  李治国  韩国栋 《草地学报》2022,30(5):1263-1272
家庭牧场是草原牧区的主要生产经营单元,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牧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评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基于四子王旗89户牧户的半结构调研问卷,依据草场面积划分为小型牧户(SH)、中型牧户(MH)、较大型牧户(RLH)和大型牧户(LH),通过构建以投入为导向、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DEA-ost模型以及Tobit模型进行效率测算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0.764)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中小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相对偏低,即在当前的技术及管理水平下,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且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与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牧户通过减少家畜养殖成本投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合理增加人工草地面积等方式提升牧场生产效率,以期实现家庭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相关地区绿色食品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笔者利用2011—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沿线17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食品产业生产技术效率。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平均生产技术效率最高,其次是辽宁省,两省都在0. 800 0以上;重庆市的生产技术效率最低,仅为0. 207 1;陕西省的生产技术效率年均变动率最高,达到0. 072 7,其次是内蒙古自治区;有6个省(自治区)的年均变动率为负值,云南省的生产技术效率倒退幅度最大,达到0. 072 9,其次是黑龙江省。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差异较大,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亟待升级;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影响绿色食品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69个牧户进行调研,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牧户畜牧业生产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对3个效率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调研区域牧户畜牧业生产效率偏低,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368,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443,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850,其中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牧户占64.68%,有6.32%的牧户达到生产有效。牧业收入比重、牧业支出比重、年中载畜率、租入草场面积、是否贷款、是否参加过合作社、是否打草对生产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调查与资料收集,紧密结合凉山高山区牧业生产现状和现代牧业发展因素贡献率,采用AHP分析法,建立了畜牧业各产业发展的技术结构指南和畜牧业发展综合技术评价层次体系结构指南,旨为凉山高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颜美玲 《猪业科学》2021,38(10):66-70
文章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设置为虚拟变量,利用VAR模型分析生猪价格的传导与影响因素,同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了生猪产业链和该政策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如下:第一,政策的出台显著影响生猪价格的变动以及生猪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尤其是饲料供应环节;第二,脉冲响应函数图验证了政策的出台与生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的显著关系;第三,方差分解显示替代品消费显著影响生猪价格的变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虚拟变量对生猪价格波动的贡献率位于第3,为1.38%,并且其解释力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出不断增强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技术采用对畜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为题,通过结合实例的方式,对新技术采用与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蚕桑生产函数的构建与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琴  张琦  顾国达 《蚕业科学》2011,37(4):719-724
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蚕桑生产函数,对我国1991-2009年的蚕桑生产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探讨蚕桑生产中土地、劳动力、资本、发种量等因素的作用,并对比分析技术进步对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生产的影响力。结果表明,劳动力和土地投入对我国蚕桑生产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弱,而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才是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浙江省的蚕桑生产技术水平占据明显优势,因而单位土地的产出水平和蚕种质量也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因此认为,今后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是稳定生产规模,加大资本投入,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其中东部蚕区主要通过保持桑园面积稳定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西部蚕区应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蚕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CD生产函数对1990年以来我国近3个五年计划期的畜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提高我国畜牧业技术进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在规模养殖场养殖中,制约养殖场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是猪场的管理和技术。由于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跟不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技术人才奇缺,技术力量薄弱滞后,严重地影响了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益的提高。近几年,通过探索和实践积累,规模养殖场的管理和技术有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和机构不断完善,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和技术保障。本文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