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马铃薯晚疫病菌无毒基因Avr1连锁的AFLP标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具有和不具有无毒基因Avr1表现型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株80029 (AVR1) 和88133 (avr1)以及其杂交F1代50个菌株群体为试材,限制性内切酶PstI和HhaI为酶切组合,采用荧光AFLP技术和混合分组分析法(BSA),通过256对引物筛选得到了5个与Avr1连锁的候选AFLP标记并进行了菌株个体验证,遗传分析表明5个标记中有2个标记与Avr1连锁且在F1代中共分离,无交换重组发生。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使用 RAPD对稻瘟病菌 631 5组合的 42个子囊孢子菌株及亲本菌株 94- 84c( MAT1 -1 ) ,95- 2 3- 4a( MAT1 - 2 )进行分析。通过对 1 2 0个引物及 2 80种引物组合进行筛选 ,发现 OPA-1 5,OPT- 4,OPT- 6,OPT- 8等 41个 ( 34.2 % )单引物及 OPA- 1 1 /OPT- 6,OPT- 2 0 /OPA- 2 0等 63种双引物组合 ( 2 2 .5% )能在 2个亲本菌株之间扩增出有多态性的带型 ,扩增片段的大小主要分布在 0 .5~ 3.5kb的范围内。 3个标记与一个无毒基因位点 Avr- Xiu连锁 ,其中 OPT- 686 0 与AVR- XIU的遗传距离为 1 .4c M,可作为染色体步行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菌两个陆稻菌株的致病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报道了94-84c(MAT1-1)和95-23-4a(MAT1-2)两个云南陆稻分离菌的杂交后代菌株的交配型及其在13个水稻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的研究结果。42个子囊孢子菌株与两个亲本菌株回交,共有78.6%的后代菌株在回交中产生了有性世代,其中MAT1-1的菌株22个,MAT1-2的菌株11个。致病性分离的结果则初步表明:94-84c菌株对楚粳17号、岫4-10、云粳135和春江06分别持有1个非致病性基因,对福锦、春江11、云粳34和腾糯2号则分别持有2个非致病性基因。95-23-4a菌株对半节芒/大红谷和大白谷分别持有1个非致病性基因。两个亲本菌株对丽江新团黑谷都不持有非致病性基因。  相似文献   

4.
用来自法国农业研究所(INRA)的标准菌株KAT3(MAT1-1)和GUY11(MAT1-2)及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标准菌株2539w(MAT1-1)和6023(MAT1-2)对四川省长期保存的141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育性和交配型的测定,利用根据MAT1-1和MAT1-2基因全序列所设计引物5′-TCAGCTCGCCCAAATCAACAAT-3′和5′-ACTCAAGACCCGGCACGAACAT-3′(MAT-1),5′-GAGTTGCCTGCCCGCTTCTG-3′和5′-GGCTTGGTCGTTGGGGATTGT-3′(MAT-2)进行PCR扩增测定交配型,141个菌株可育率经测定为36.17%,其中有27个为MAT1-1,占可育菌株的53%,24个为MAT1-2,占可育菌株的47%;稻瘟病菌株在交配中可起雌性、雄性和两性作用,两性菌株占可育菌株的48.94%;不同品种、采样地点乃至同一田块均病菌群体内均可出现两个交配型。PCR检测结果与对峙培养结果吻合率为75%。  相似文献   

5.
桃果实非酸/酸性状分子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桃品种‘京玉’、‘美味’的正反交F1代群体69株为试材,采用RAPD、AFLP技术与BSA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桃果实非酸/酸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在筛选的301个RAPD引物中,只有引物S332在两基因池间产生的多态性片段与非酸性状连锁,但重组率高达28.9%。通过128对AFLP引物组合在两基因池间的分析结果表明,18对引物组合产生多态性。单株验证结果表明,只有3对引物组合E-ACT/M-CAT、E-TA/M-CTC和E-AT/M-CTA产生的多态性片段与果实非酸/酸性状连锁,连锁距离分别为16.2、1.47和2.99 cM。利用获得的连锁标记,构建D/d基因连锁群,连锁距离最近的2个标记AFTA-CTC、AFAT-CTA分别位于D/d基因位点两侧。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利用不同生态型的大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L .ssp .pekinensis)栽培种高代自交系 177和 2 76杂交获得的 10 2份F6重组自交系 ,通过对AFLP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 ,构建了包含 17个连锁群 ,由 35 2个遗传标记组成的大白菜连锁图谱 ,其中包括 2 6 5个AFLP标记和 87个RAPD标记。该图谱覆盖基因长度2 6 6 5 .7cM ,平均图距 7.6cM。AFLP标记对于增加图谱密度效率较高 ,但容易出现聚集现象 ,从而造成连锁群上有较大的空隙。连锁群上有 13.92 %的分子标记表现偏分离 ,偏分离标记在连锁群上聚集出现。  相似文献   

7.
家蚕赤蚁突变基因作为标志基因在遗传分析、连锁检索和基因定位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用家蚕显性赤蚁Ia品种(09-041)与非显性赤蚁品种(08-101)杂交,经F1自交,取F2代的显性赤蚁与非赤蚁个体为材料,采取混合样品分析法进行RAPD多态性分析.通过250个RAPD随机引物,分别在显性赤蚁与非显性赤蚁中获得扩增带1 089条和1 083条,共有220个引物在2个材料中有扩增片段,其中有8个引物在显性赤蚁中扩增出多态性特异带,有2个引物在非显性赤蚁中扩增出多态性特异带,有30个引物在2个材料中无扩增产物.实验初步获得8个与家蚕显性赤蚁基因可能连锁的RAPD分子标记,为进一步的Ia基因定位、克隆及遗传分析等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家蚕赤蚁突变基因作为标志基因在遗传分析、连锁检索和基因定位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用家蚕显性赤蚁Ia品种(09-041)与非显性赤蚁品种(08-101)杂交,经F1自交,取F2代的显性赤蚁与非赤蚁个体为材料,采取混合样品分析法进行RAPD多态性分析.通过250个RAPD随机引物,分别在显性赤蚁与非显性赤蚁中获得扩增带1089条和1083条,共有220个引物在2个材料中有扩增片段,其中有8个引物在显性赤蚁中扩增出多态性特异带,有2个引物在非显性赤蚁中扩增出多态性特异带,有30个引物在2个材料中无扩增产物。实验初步获得8个与家蚕显性赤蚁基因可能连锁的RAPD分子标记,为进一步的Ia基因定位、克隆及遗传分析等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RAPD分子标记在蜜蜂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RAPD分子标记在蜜蜂遗传育种中得到较广泛应用 .利用 RAPD分子遗传标记 ,估测蜜蜂性别决定位点 (x)与低幼虫存活率位点的标记序列位置 (STS)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1 .6c M;构建了蜜蜂 (Apismellifera)遗传连锁图 ,确定了蜜蜂性基因位点 (x)、黑色体色基因位点 (blk)、苹果酸脱氢酶 (Mdh-1 )位点分别位于第 3、6、1 8个连锁群 ;确定了影响蜜蜂采粉、报警信息素水平、螫刺行为和体长等数量性状的基因座位 ;筛选出 5种引物 ,这些引物所扩增的 RAPD标记可作为鉴别欧洲蜜蜂和非洲蜜蜂 (A. mellifera L.)的分子标记 .蜜蜂高产性状 RAPD标记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0.
葡萄种间杂交F1代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25个引物进行中国野生葡萄商-24与欧洲葡萄龙眼种间杂交F1代的RAPD分析。据对219个RAPD标记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分离标记、按1∶1或3∶1比例正常分离的标记、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的标记和异常分离的标记分别占49.8%,40.6%,7.3%和2.3%。双亲共有标记中75.0%不发生分离,是不分离标记的主体。单亲特有标记中55.4%~65.3%发生正常分离,是1∶1分离标记的主体。商-24特有标记中不分离标记占20.4%,而龙眼特有标记中不分离标记占36.9%,商-24基因组中纯合基因位点比例要低于龙眼基因组中纯合基因位点的比例。异常分离的标记是指非亲本RAPD标记,本研究出现了5个异常分离的标记。符合1∶1或者3∶1分离比例的特有RAPD标记,可分别用于构建商-24和龙眼的遗传连锁图谱,双亲共有标记可用于构建双亲的遗传连锁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