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病原或病因│隐藏新棘衣虫。│临床症状│该虫寄生于黄鳝、鲶、黄颡鱼等前肠,严重时导致病鱼摄食下降、鱼体消瘦,生长缓慢,严重时可引起鱼的死亡。│流行情况│主要感染黄鳝,鲶、黄颡鱼也可感染。没有特定的感染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感染。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鱼类的病害日趋严重,绦虫作为一种大型寄生虫对于鱼类的危害较大。绦虫侵入鱼体肠道而引起的寄生虫疾病叫绦虫病,由于病鱼摄食量减少、口常张开,又叫"干口病"。绦虫病主要危害团头鲂、四大家鱼、鲫鱼、鲤鱼等,其中以草鱼和团头鲂尤为严重。草鱼和团头鲂体内寄生的为九江头槽绦虫,鲫鱼体内寄生的是舌形绦虫,鲢鱼体内寄生的为双线绦虫,鲤鱼体内寄生的为鲤蠢绦虫。关于罗非鱼  相似文献   

3.
鲢鱼鱼种体内寄生双线绦虫的裂头蚴(Digrammasp. Larva),它隶属绦虫纲、多节绦虫亚纲、裂头科、双线绦虫属,第一中间寄主为桡足类,第二中间寄主为鱼类,终寄主为捕食鱼类的鸟类。过去,双线绦虫病只在大中型水库的鲤、鲫鱼体内发病,近年来,池塘养殖的一龄鲢鱼鱼种中常有大量鱼体感染双线绦虫病,并造成较大危害,根据我们在黑龙江省绥滨县周边地区12个渔场的调查统计:最高的池塘感染率达89%,感染强度最高时每尾鲢鱼鱼种体腔内有11个裂头蚴,患病鱼种越冬死亡率高达80%。一、发病症状患病鲢鱼鱼种腹部膨大,用手轻压病鱼腹部有坚硬实体的感觉(患水…  相似文献   

4.
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不具消化系统,借体表渗透来吸取寄主营养。绦虫虫体一般为带状,背腹扁平,极少数为圆筒状,可分为头节、颈和体节三部分。绦虫的发育必须经过变态和更换寄主,第一中间寄主通常为水生或陆生无脊椎动物,第二中间寄主通常是脊椎动物,如鱼类、爬行类、两栖类。绦虫在鱼、畜、禽、人上都会寄生。在鱼类上寄生的主要有九江头槽绦虫和舌型绦虫,猪带绦虫幼虫寄生猪肌肉中会造成“米猪肉”,犬、猫也会患绦虫病。人类不小心食用了绦虫的这些第二寄主,就会被寄生而患上绦虫病。一、危害情况近几年滆湖地区养殖鱼类绦虫病发生越来越严…  相似文献   

5.
夏季是鱼塘里的丝藻、硅藻等藻类植物生长繁殖的旺盛期,当鱼类活动、觅食时,极易被这些藻类缠绕,并在伤口上形成藻附症,属植物性病害。当藻类寄生鱼类皮肤后,刺激鱼体增生粘液,大量粘液凝固后,使鱼体上长有一层凹凸不平的白粉状物质,久不脱落,还会蔓延,但速度较慢,待“藻附”严重时,鱼体好象打了一层白粉,俗称白粉病。若防治不及时,会使鱼类抵抗力降低,从而容易感染上其它疾病而死亡。笔者对藻附症常采用化学防治或植物防治,也可两种防治法同时进行,效果很理想。方法一:化学防治。每667米水深1.5米的鱼塘,用硫酸铜…  相似文献   

6.
<正>养鱼过程中,经常有养殖户反馈鱼类突然摄食不旺,抢食能力不强,似乎是饲料适口性差所引起。在我们大量的服务案例中,引起鱼类摄食不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在此提供相关对策供大家参考。1.鱼体有寄生虫当有寄生虫时,鱼类会感觉不适。如:当鳃部寄生有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原生动物或蠕虫时,鳃部利用氧的能力会大大削弱,造成摄食量下降;当寄生有锚头鳋、中华鳋等甲壳动物虫体时,会在鱼体吸取大量的  相似文献   

7.
寄生虫对大黄鱼养殖造成的危害极大,因其种类繁多、发病不分季节、寄生鱼体的部位又很广泛,而使人们防不胜防,以下介绍几种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方法,供养殖业者参考与借鉴。一、指环虫病1.病原体:为指环虫。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大黄鱼鱼种和成鱼,四季均可发生,寄生于鱼体的鳃内。3.主要症状: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重度感染时由于指环虫以其钩及边缘小钩钩住寄生的鳃组织,并在鳃上不断蠕动而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刺激鳃丝细胞分泌过多的粘液,妨碍鱼体呼吸并产生贫血现象。鲜活病鱼的鳃片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正在伸缩活动的虫体,若一个视野内虫体达…  相似文献   

8.
原生动物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形态最小的动物,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原生动物绝大部分营自由生活,少数营寄生生活,其中一部分寄生在鱼体,引起鱼类原虫病。一、鱼类原虫病的种类我们在鱼类寄生虫调查时,无论鱼类的种类、年龄、性别、组织器官、检查季节如何,均能发现原虫寄生。当原虫少量寄生,对鱼类危害较轻,鱼类若严重感染某些原虫,则可致疾病,或在短期内引起鱼类大批死亡,对渔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鱼类原虫病种类很多,详见表1。二、鱼类原虫病的特征1.夏秋季为鱼病的流行季节,鱼类寄生虫的流行随虫种、…  相似文献   

9.
原生动物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形态最小的动物,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在生理上原生动物与多细胞动物一样,具有摄食、代谢、呼吸、排泄、运动及生殖等所有功能。原生动物绝大部分营自由生活,少数营寄生生活,其中一部分寄生在鱼体,引起鱼类原虫病。一、鱼类原虫病的种类我们在鱼类寄生虫调查时,无论鱼类的种类、年龄、性别、组织器官、检查季节如何,均能发现原虫寄生。当原虫少量寄生,对鱼类危害较轻,鱼类若严重感染某些原虫,则可致疾病,或在短期内引起鱼类大批死亡,对渔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鱼类原虫病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10.
李芳 《水产养殖》2017,(9):44-45
<正>鱼病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而鱼体的抵抗力不足以克服此种作用,而导致代谢紊乱、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发生病理变化,此种病理变化也就是症状,是鱼病发生的标志。鱼病的发生有鱼体受微生物的感染和寄生虫的寄生、机械损伤,饥饿和营养不良以及水温、溶氧量、p H值、水中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等因素的变化也会造成鱼体发病。当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时,会影响鱼类的生长,一旦超过鱼体的忍受范围,鱼就得病。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1.
正一、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锚头鳋病(1)病症:寄生在鱼的体表或口腔,寄生部位周围组织红肿发炎,伤口出血,肉眼可见红斑和透明、细长的虫体。(2)危害: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鲫、青鱼等,对淡水鱼的各龄鱼均有危害。(3)防治:全池泼洒鱼虫宁或中水暴发停,病情严重时,隔天再使用一次,剂量减半。2.车轮虫病(1)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组织而引起。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病鱼鳍、头部表现出一层白翳。鱼苗患病时,成群围绕池边狂  相似文献   

12.
一、车轮虫病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它的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2.流行与危害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水质混浊且有机质多的池塘较易发生,适宜繁殖温度20~28℃,4~7月份较流行。鳗…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洪湖市大同湖柳西湖办事处草鱼暴发双线绦虫病,感染率高达60%以上,而2011年以前及2013年基本都没发现双线绦虫病,偶尔发现几户,呈散发状态,对于这一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还不清楚。治疗双线绦虫病时,只简单地内服驱虫药会引起草鱼大量死亡或治疗无效。双线绦虫的寄生,汲取草鱼的营养,使草鱼体质变差,还伴随着细菌的感染,简单地使用内服驱虫药会引起草鱼死亡与应激反应。鱼类  相似文献   

14.
刘德建 《齐鲁渔业》2007,24(7):35-35
头槽绦虫病又叫干口病,是由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鱼体肠道组织所引起的。草鱼作为"四大家鱼"之一在我国仍占有较大的养殖比重,头槽绦虫对草鱼、青鱼、鲢、鳙等都有危害,但对草鱼的危害更为严重,尤其是越冬期体长在4.0~8.0cm之间的草鱼鱼种  相似文献   

15.
小瓜虫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对鱼类危害较大的寄生纤毛虫 ,寄生在淡水鱼类上的是多子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mul tifiliis) ,它寄生于鱼的皮肤、鳍、鳃、口腔、鼻、眼角膜等部位 ,形成白色小点状胞囊 ,又称“白点病”(姜礼燔 1 997)。当病情严重时鱼类体表黏液增多 ,体色发黑 ,消瘦 ,呼吸困难 ,游泳异常 ,停止摄食 ,鱼体与固体物摩擦 ,很快成批死亡。我国水产科研人员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实践中已研究出防治鱼类小瓜虫病的技术和方法。关于防治鱼类小瓜虫的报道较多但在水产养殖生产中主要采用汞制剂、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甲基蓝等药物治鱼类小…  相似文献   

16.
<正>病原累枝虫、杯体虫等。│临床症状│寄生于甲壳类动物体表时,形成绒毛状物,被寄生动物行动缓慢,上岸。│流行情况│可危害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等甲壳动物的卵、幼体及淡水鱼苗等。│诊断│刮取甲壳动物体表绒毛状物镜检即可确诊。│防治措施│1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寄生虫幼虫和中间宿主。2用90%晶体敌百虫2~4ppm浓度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3硫酸锌全池泼洒。海洋渔业  相似文献   

17.
鱼类锚头鳋病是由锚头鳋寄生鱼体引起的,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各种养殖鱼类都能被感染致病而造成死亡,主要危害草、鲢、鳙、鲤和鳗鱼。下面介绍治疗锚头鳋病的5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卵圆鞭毛虫病是养殖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病。病原体靠吸附器侵人奇主组织,危害寄主。它主要寄生在海水鱼类的鳃瓣,偶尔也在皮肤上出现。一般寄生在皮肤测不致造成鱼类死亡,若大量寄生在鳃部,则易造成鱼体呼吸障碍死亡;且发病迅速,死亡率高,给养殖生产者带来极大经济损...  相似文献   

19.
1.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其“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 前言舌状绦虫(Ligula sp.)为鱼类常见寄生虫之一,具有广泛的世界分布。我国黑龙江、新疆、内蒙古、云贵高原以及长江流域一带均有发现。一般成熟虫体寄生在鸥鸟等水禽的消化道内,虫卵随粪便排入水中,孵出钩球蚴后,被镖水蚤吞食发育成原尾蚴,已感染的镖水蚤再为鱼体吞食后,原尾蚴穿过肠壁,在寄主体腔内发育为裂头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