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有效利用多年来引自CIMMYT的小麦种质材料,采用SDS-PAGE技术对63份CIMMYT小麦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共有8种HMW—GS类型,Glu—A1位点上有Null、1、2#,以2#亚基为主要类型(占52.4%);Glu—B1位点上有7+9、7+8、17+18,以7+9为主要类型(占74.6%);Glu—D1位点上只有5+10和2+12两种类型,其中5+10亚基的频率高达77.8%,是山东近期育成小麦品种的5.85倍。CIMMYT小麦品种的亚基组合类型共有12种,其中主要亚基组合为“2#,7+9,5+10”,占39.68%。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的品质状况,应用SDS—PAGE方法对黄淮麦区(南片)推广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变异厦出现频率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参试品种的品质得分。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Glu-1得分偏低,平均为7.0分,只有小偃94、豫麦34的评分为10分。总体而言,黄淮麦区参试小麦品种的HMW—GS构成欠佳,优质亚基组合类型单一,缺乏2^*、17+18等亚基,5+10、14+15亚基的频率也很低(分别为16.67%和8.33%)。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Ta1小麦轮选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利用SDS—PAGE方法对Ta1小麦轮选群体C2、C5世代不育株及亲本的HMW—GS组成与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C2世代不育株的HMW-GS变异十分广泛。变异系数高速94.2%。31种亚基组合中“1,7+8,2+12”出现频率最高。Glu—B1位点亚基变异最丰富,有15种类型,而且产生了7、22、13+16等亲本中不存在的亚基;Glu—D1位点优质亚基5+10仅占18.0%,2+12亚基仍占明显优势。(2)C5世代不育株的HMW—GS变异较亲本广泛,29种亚基组合中.杂合的“1,7+8/14+15,5+10”出现频率最高(12.7%),其余皆小于7.0%;Glu—B1位点变异类型仅有9种,且多为杂合。C5世代优质亚基5+10、14+15出现频率提高至40.0%和32.0%,但变异系数降为80.7%,表明轮选效果明显,但C5世代群体的遗传异质性较C2世代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小麦种质材料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中亲本的选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108个国内育成小麦品种(系)、40份国外引进小麦种质系和34个地方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HMW—G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的182份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Glu-A1位点编码的HMw—GS有三种类型,分别是Null、1和2#,其中Null出现频率较高(58.80%);Glu-B1位点编码的HMw—GS有7+8、7+9、14+15、6+8、8、7、17+18、13+16、6、21共10种类型,其中7+8和7+9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为38.47%和34.62%;Glu-D1位点编码的HMw—GS有2+12、5+10、5+12、4+12、2+10和10共6种类型,其中2+12出现的频率最高(70.33%)。共检测到41种HMW-GS组合变异类型,其中“NuU,7+8,2+12”、“NuU,7+9,2+12”、“1,7+8,2+12”和“1,7+9.2+12”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20.33%、18.69%、9.34%和7.70%;且检测到多种优质亚基的聚合体。在分析的我国小麦材料中5+10和2#亚基较少,但含有13+16亚基;国外材料中的5+10和2#亚基相对较多,且含有稀有的亚基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5.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甘肃省小麦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其对品质的贡献率,选用30个甘肃省近几年推广品种、后备品系及优良亲本,分析了它们的HMW—GS、品质性状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适宜于甘肃省种植和利用的小麦品种(系)的HMW—GS类型较丰富,但与优质有关的亚基(2^*,17 18,14 15,5 10)分布频率较低;(2)Glu—A1和Glu—D1位点的等位变异与品质性状关系密切,特别是Glu—D1位点含有5 10亚基的品种比含有2 12亚基的品种沉淀值高、稳定时间长,且稳定时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品质性状如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等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甘肃冬小麦农家品种和改良品种HMWGS变异及品质效应,为小麦品质改良和亲本选用提供依据,采用SDSPAGE法和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检测340份品种的HMWGS和其中252份的沉淀值、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结果表明,340份品种在Glu1位点共有14种亚基变异,34种亚基组合形式。GluA1位点共有3种变异,亚基缺失(null)的频率最高,1和2*亚基出现的频率改良品种(36.9%)比农家品种(12.0%)高;GluB1位点共有7种变异,7+8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改良品种比农家品种降低36.1个百分点;GluD1位点有4种亚基变异,2+12亚基出现频率最高,改良品种比农家品种降低11个百分点,5+10亚基的频率改良品种较农家品种提高17.6个百分点。含5+12亚基的农家品种及含14+15亚基的改良品种综合品质较优。从供试改良品种中筛选出在2个以上基因位点具有优质亚基的品种46个,其中10个品种在3个位点上都具有优质亚基。  相似文献   

7.
从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与HMW GS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采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166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并对不同亚基与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小麦材料HMWGS的变异类型丰富,但亚基组合仍以N/7+9/2+12为主。HMWGS对面粉GMP含量有显著影响,GluA1位点亚基1>N,GluB1位点亚基13+16>7+9或7+8或14+15或17+18,GluD1位点亚基5+10>2+12,其他亚基差异不显著。说明含亚基1、13+16和5+10的品种能形成较多的GMP。HMWGS评分与面粉GMP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288,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硬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优质亚基的分布特点,并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32份硬粒小麦和75份野生二粒小麦共107份材料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lu1位点共有27种等位基因,其中GluA1位点4种,GluB1位点23种;亚基null和6+8在各自的位点上出现频率最高,分别达到38.84%和16.82%;其亚基组成类型共有47种,主要为1/6+8,频率达7.48%;同时筛选出33份含有1、2*、13+16、14+15、17+18等优质亚基的材料,可作为优质基因源。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GluA1和GluB1位点以及HMWGS组成上,野生二粒小麦的多样性都大于硬粒小麦。另外,在材料GW2、GW4中发现未命名的新亚基。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发掘优异基因资源,为小麦品质遗传和育种改良提供基础材料,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分布于四川南部及重庆地区的49种地方小麦品种进行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材料的HMW—GS组成主要有3种类型,以“Null、7+8.2+12”亚基组合出现的频率最高,说明这些地区的小麦地方品种在HMW—GS的组成上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这为小麦品种中国春源于四川白麦子的说法提供了有力证据。研究还发现地方品种“奉节罗汉麦”中的Glu-IDx的编码蛋白不表达,这在中国小麦自然群体中属首次报道;同时在“南江青杆麦”的Glu-B1位点上发现了仅存在于四倍体小麦中的23+18亚基。  相似文献   

10.
远缘杂交后代材料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一个远缘杂交后代材料的89个株系为试材,用SDS—PAGE电泳方法鉴定分析了这些株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表明,在后代材料中亚基组成类型极其丰富。在Glu—Al、Glu—B1和Glu—D1三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3,6和9种不同的亚基类型,3位点结合共出现30种组成类型。其中,在Glu—A1位点上,1亚基出现频率最高,为57.31%;在Glu—B1位点上7 8和7 9亚基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44.94%和34.83%;Glu—D1位点上的变异类型最丰富,其中被世界公认的优质亚基5 10出现频率最高,达38.20%,另外,还存在一些其它新的亚基组合类型。由此看来利用远缘杂交改良我国小麦品质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新疆小麦品种及部分引进小麦品种资源的HMW-GS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新疆小麦品质育种中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66份新疆小麦品种、69份国内引进小麦品种及67份国外引进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间HMW-GS变异及亚基组成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在新疆材料中,Glu-1位点共检测到11种亚基和10种亚基组合类型;国内引进材料中,Glu-1位点共检测到14种亚基和17种亚基组合类型;国外材料中,Glu-1位点共检测到18种亚基和29种亚基组合类型。但新疆材料中具有优质亚基5 10和14 15的品种(分别占28.5%和1.5%)明显少于国内外材料。这些结果说明新疆材料的遗传亲本基因比较匮乏,而国外材料的亚基变异及亚基组成种类非常丰富,因此新疆在今后的育种中要重视利用具有优质遗传背景的材料,以提高新疆小麦品种优质HMW-GS的分布频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状况,用SDS-PAGE方法对227份材料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0种等位基因变异和18种亚基组合,其中,各位点的主要亚基有:Glu-A1位点的1(61.67%),Glu-B1位点的7+9(62.11%)和7+8(21.59%),Glu-D1位点的2+12(53.30%)和5+10(40.97%);主要的亚基组合为"1,7+9,2+12"(21.59%)和"null,7+9,2+12"(19.38%)。研究表明,黄淮麦区小麦HMW-GS等位变异和亚基组合的多态性较为丰富,但分布严重不均,仍需引进含有2*、13+16和17+18等亚基的材料;优质亚基5+10和14+15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优质亚基组合的比例仍然很低,今后该地区小麦品质育种中应加强优质亚基组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汉中主要小麦种质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DS-PAGE技术对陕西汉中市引进和培育的42个小麦品种资源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在42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中,G lu-1位点共有9种亚基类型,其中G lu-A 1位点有3种变异(N u ll、1、2*),分别占52%、40%和8%;G lu-B 1位点有3种变异(7 8、7 9、14 15),分别占25%、43%和32%;G lu-D 1位点有2种变异(2 12、5 10)。在所有的材料中,与优质有密切关系的2*亚基有3份(B 96214-3、邯3475、01046),可用于优质小麦育种。在G lu-D 1位点上与优质有关的5 10亚基占24%,与劣质密切相关的2 12亚基占76%,G lu-B 1位点没有发现优质亚基17 18。G lu-1位点的亚基组成类型有12种,其中亚基组成为N u ll,7 9,2 12的类型最多(26.2%);其次是N u ll,7 8,2 12和1,14 15,2 12的亚基组合类型(11.9%);1,7 8,2 12和N u ll,14 15,2 12亚基组成位居第三,这5种亚基组成的品种数量之和达到参试品种的69%。研究还表明,出自同一组合的材料在亚基组成上可能相同,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在品质育种中不应简单地等同对待,而要做详细的生化和加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新疆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应用SDS-PAGE方法对来源于南疆的169个小麦品种(系)的HMW-GS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Glu-A1住点有两种等位变异类型Null和1;Glu-B1住点有7、7 8、7 9、6 8、17 18、14 15、21共7种等住变异类型,且主要以7 8和7 9为主;Glu-D1位点有2 12、4 12、5 i0、2 10、2.2 12共5种等位变异类型,且以2 12和5 10为主。本文还研究了这些HMW-GS(或组成)出现的频率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改良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黄淮冬麦区小麦育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近十年来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区试的68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依次为1.149、1.06、0.793,说明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育成品种的品质指标则表现出徘徊甚至下降的趋势.对已通过审定且在生产上有一定种植面积的6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表明,拉伸面积、稳定时间、延伸性等指标与美国小麦、加拿大小麦差距较大,且多数品质指标年度间、地点间表现不稳定.对上述6个优质强筋品种以及6个骨干亲本品种分析表明,优质HMW-GS缺乏,且许多仍为1BL/1RS易位系材料.今后在产量育种中应以主攻穗粒数为重点;在优质育种中,应注意提高优质亚基的比重,并注意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以黄淮麦区的127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SDS-PAGE技术、近红外谷物分析仪、粉质仪和拉伸仪等对其进行HMW-GS鉴定和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在 Glu-A1、 Glu-B1和 Glu-D1 3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2(x1、x-null)、4(x7+y8、x7+y9、x14+y15、x17+y18)、2(x5+y10、x2+y12)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其中x1、x7+y9、x5+y10在各自位点上出现的频率均最高,分别为70.1%、42.5%和51.2%;共发现有14种HMW-GS组合类型,其中1Ax1/1Bx7+1By8/1Dx5+1Dy10和1Ax1/1Bx7+1By9/1Dx2+1Dy12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为18.9%和17.3%。1Ax1、1Bx7+1By8、1Bx17+1By18、Dx5+1Dy10亚基对蛋白质、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等品质性状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1Bx14+1By15亚基对除蛋白质和湿面筋以外的其他品质性状有负向效应。携带1Ax1/1Bx7+1By8/1Dx5+1Dy10品种(系)的被测品质性状显著高于携带其他组合类型的品种(系),其次是携带1Ax1/1Bx17+1By18/1Dx5+1Dy10的品种(系),而携带1Ax-null/1Bx7+1By9/1Dx2+1Dy12和1Ax-null/1Bx14+1By15/1Dx5+1Dy10品种(系)的各个品质性状显著低于携带其他组合类型的品种(系)。该结果可为进一步提高优质亚基的育种利用率和我国小麦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给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工作提供有益的信息,利用SDS-PAGE技术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128份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5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G lu-A 1位点有N u ll、2*、1和一个未知亚基4个等位变异类型,以N u ll为主要类型;G lu-B 1有7、7 8、7 9、6 8、13 16、14 15、17 18等7个等位变异类型,以7 9为主要类型;G lu-D 1有2 12、5 10、2 10、2 未知亚基4个等位变异类型,以5 10为主要类型。同时发现共有27种亚基组合,以“2*,7 9,5 10”为主要类型。所有品种品质得分范围为4~10,平均得分为7.5。研究表明供试品种品质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18.
陕西关中地区部分小麦新品种(系)的HMW-GS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陕西省小麦新品种(系)的HMW-GS组成情况及优质亚基的分布特点,为陕西省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参考,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参加陕西省2006~2007年度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预备试验的60份小麦新品种(系)的HMW-GS组成及其品质得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的60份小麦新品种(系)中,共出现了13种亚基和16种亚基组合类型。Glu-A1位点的1(60.0%)和Null(36.7%)亚基、Glu-B1位点的7 8(38.3%)、7 9(41.6%)亚基和Glu-D1位点的2 12亚基(73.3%)是主要亚基;优质亚基14 15和5 10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3.4%和20.0%;亚基组合Null/7 8/2 12和1/7 9/2 12为主要组合类型,其频率都为18.3%,优质亚基组合1/14 15/5 10的出现频率仅为3.3%;出现了一些携带17 18、6 8和20等稀有亚基和少见的亚基组合(如1/6 8/5 10、1/20/5 10和Null/7 9/3 12等)类型的材料。参试材料的HMW-GS品质评分平均7.1分,8分以上的材料有23个,占总材料数的38.3%。说明陕西省近年新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系)Glu-1位点的遗传基础有所改善,但仍不太理想。在品质育种上,应加强优质亚基种质材料的引进、筛选与利用,同时加强优质亚基的聚合育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贵州小麦品质育种状况,利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50份省内外小麦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遗传组成情况.并进行亚基品质评分。结果表明,贵州省内品种Glu-1位点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12种亚基和14种亚基组合类型;贵州省内材料HMW-GS品质评分较低.平均只有4.07分,而省外品种平均为5.33分.主要原因是省内外材料Glu-D1位点的优劣亚基分布频率差异较大,省内材料中优质亚基5 10的出现频率只有14.3%.而评分最低的2 12亚基的出现频率却高达85.7%,省外材料中5 10亚基和2 12亚基均以40%的频率出现;贵州小麦育种还需在品质方面加强优质亚基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