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武夷菌素水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枯草芽孢杆菌S44菌株悬浮液等6种药剂对新疆焉耆垦区加工辣椒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65%、89.54%和88.23%。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可作为焉耆垦区辣椒白粉病的首选药剂,可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珍珠李叶枯病主要病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施药防病试验,调查各药剂的实际防效。结果表明,氟硅唑·咪鲜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醚菌酯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较高,EC50均低于0.03μg/mL;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325 g/L苯醚甲环唑·醚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的田间防病效果较好,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防治桃褐腐病的药剂,进行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不同浓度对对桃褐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2次后,药后7、14、21d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5. 80%、79. 25%、78. 66%; 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分别为70. 96%、73. 43%、68. 88%;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6. 85%、71. 33%、69. 63%。均高于其它处理对桃褐腐病的防效,能较好地控制桃褐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选用10种不同杀菌剂于2021年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次药后7 d, 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的防效分别为85.1%、82.7%和81.9%;25%吡唑醚菌酯乳油、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三者的防效在75.8%~77.8%之间;8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和25%溴菌腈乳油等处理的防效在69.2%~74.6%之间;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的防效相对较差。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及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可作为福建地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40%苯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苯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m L、20m L、25m L/667m2三个处理二次施药后7d和三次施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73%、70.01%和70.21%,79.07%、80.84%和81.60%,相当于单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4m L/667m2和常用药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0m L/667m2,略高于单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g/667m2,两次防效在三个处理剂量之间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建议使用制剂量15m L~25m L/667m2。  相似文献   

6.
调查辽宁、吉林人参主产区灰霉病发生危害发现,人参灰霉病发病初期为6月上旬,发病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病严重的参床病株率达12.5%。为防治人参灰霉病,选用12种杀菌剂进行室内、外药剂筛选试验。室内初筛发现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嘧霉胺悬浮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_(50)分别为0.19、1.20 mg/L和4.41 mg/L;其次是30%醚菌·啶酰菌水剂、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差。田间药效试验发现,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和4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好,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7.
经筛选试验,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400g/L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5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避雨栽培区6个药剂处理对葡萄黑痘病均有良好防效,防效均在90%以上;在露天栽培条件下,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400g/L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50倍液4个处理防治葡萄黑痘病,病叶相对防效在73%以上,病指相对防效在83%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樱桃特色小宗作物无药可用的现状,组织开展了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樱桃褐斑病的室内活性、安全性以及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代森锰锌对樱桃褐斑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活性,21d的EC_(50)值分别为0.019 65mg/L和6.41mg/L,对照药剂多菌灵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无抑制作用。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在田间推荐剂量下对樱桃树安全,安全系数分别为400%和20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在田间使用剂量下防效较高,均为80%左右,且持效性较好。综合以上结果,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可以做为防治樱桃褐斑病的安全、有效药剂,根据病害发生情况田间推荐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制剂量为1 000~2 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制剂量为600~1 200倍液。  相似文献   

9.
6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有加重的趋势。为有效地防治该病,对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防效最好,对芦笋茎枯病防效为64.30%~74.85%;30%苯醚甲环唑乳油和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次之,其防效分别为61.90%~72.66%和61.12~71.25%;30%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防效为57.07%~67.37%。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其防效分别为24.48%~34.99%和22.37%~29.85%。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增产率最高,有效成分用量300、400、500g/hm2的增产率分别为19.84%、22.08%、23.66%。30%苯醚甲环唑乳油次之,有效成分用量300、400、500g/hm2的增产率分别为19.32%、20.77%、22.14%。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和30%醚菌酯悬浮剂的增产率相对较高,为15%~20%。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增产率均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当前白粉病在草莓上危害日趋严重的问题,本研究以常用药剂苯醚甲环唑和三唑酮为对照药剂,在田间草莓上测试了戊菌唑20%水乳剂不同使用浓度下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戊菌唑20%水乳剂2个处理浓度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处理的防效,且极显著的高于对照药剂三唑酮15%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上5种药剂处理的末次药后防效依次为75.78%、72.68%、60.49%、51.98%和11.06%,4种供试药剂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结合3次施药防治后各处理区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变化还发现,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防治该病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优于其他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12.
探索乙嘧酚、醚菌酯、醚菌+啶酰菌、唑醚+氟酰胺、苯醚甲环唑+醚菌酯、粉唑醇6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草莓的安全性,为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要求,进行了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病效果。试验的醚菌+啶酰菌、唑醚+氟酰胺、苯醚甲环唑+醚菌酯、醚菌酯4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优良,达85%左右;乙嘧酚和粉唑醇的防效次之,乙嘧酚中、高剂量防效高于粉唑醇,低剂量防效与粉唑醇相当。醚菌·啶酰菌、唑醚·氟酰胺、苯醚甲环唑+醚菌酯、醚菌酯这4种杀菌剂防效优良,建议在生产上推荐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能有效防治湖南桂东罗汉果炭疽病的药剂,2018年开展田间施药试验,比较了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3种药剂对该病的防效。发现在第3次药后7 d,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7.5 g/667m~2和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7.5 g/667m~2对该病的病指校正防效均可达70%以上,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37.5 g/667m~2的防效为63.29%,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冯爱卿  陈深    朱小源  苏菁    汪文娟    汪聪颖    杨健源  曾列先 《植物保护》2014,40(4):193-197
为了解化学药剂对水稻稻叶褐条斑病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稻黑孢霉菌[Nigrosporaoryzae Berk.etBr.Petch]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药剂对稻黑孢霉菌的毒力差异显著。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对稻黑孢霉菌毒力居前列,EC50分别为0.5072、0.6398、0.9959mg/L,其次是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2. 5%氟环唑悬浮剂、25%氟环·醚菌酯悬浮剂,EC50在1. 3803~2. 1182 mg/L,毒力较弱的是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分别为16.3178、17.4257mg/L,毒力最小的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达41. 5957 mg/L。综合各供试药剂的斜率和EC50、EC90,稻黑孢霉菌对测定的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咪鲜胺锰盐以及苯甲·丙环唑等药剂最为敏感,这些药剂可作防治稻叶褐条斑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5.
练德进 《植物医生》2016,(11):50-52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期,每667 m~2用30%已唑醇悬浮剂15 mL+25%嘧菌酯悬浮剂15 mL施药一次,7 d后再施药一次,第二次施药后14 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88.30%,显著高于每667 m~2用30%已唑醇悬浮剂10 mL+25%嘧菌酯悬浮剂10 mL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每667 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5 mL、30%已唑醇悬浮剂15 mL和10 mL、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 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几种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以作为今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农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用于小麦叶锈病防治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选取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组合,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单剂及其不同复配比例在作为保护剂使用时对小麦叶锈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并测定了室内筛选确定的最佳比例复配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对小麦叶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室内防效试验显示: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叶锈病病斑扩展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吡唑醚菌酯的抑制作用更强,其EC50值为0.01μg/mL。联合毒力评价表明:所有复配组合均表现出协同相加作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质量比50∶133复配时增效系数(SR)最大,为1.50。室内及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在所设浓度梯度范围内,防效与浓度呈正相关;在有效成分120 g/hm2剂量下,26%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SC)的田间防效为85.12%,优于各自单剂处理。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处理均能保证不同品种小麦正常生长,未发生药害现象。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对小麦叶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为生产上防治小麦叶锈病和科学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姜叶枯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喷雾法分别测定了2种药剂对姜叶枯病菌的室内活性、田间防效以及对姜的安全性.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甲基硫菌灵对姜叶枯病菌均具有较高活性,EC50值(7d)分别为1.15、1.20 mg/L,...  相似文献   

18.
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对香蕉采后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香蕉采后炭疽病的新型防腐保鲜药剂,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复配药剂32%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炭疽病的采后保鲜试验,对该药剂防治香蕉炭疽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2%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640 mg/kg对香蕉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15年药剂处理后12 d的防治效果为81.80%,2016年药剂处理后6 d的防治效果为83.36%,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2.7%二氰蒽醌悬浮剂500 mg/kg处理,与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500 mg/kg的处理防效相当。32%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对香蕉果实安全,蕉果催熟后,果实颜色金黄,风味正常,值得推广应用于香蕉果实的采后保鲜贮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混合物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力增效作用,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对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其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质量比为2∶1的混合物对抑制菌丝生长增效最为明显,增效系数为2.41。在田间药效试验中,2种药剂2∶1混用对祁山药炭疽病的防效明显,增产率为45.02%。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统防统治技术的发展,将多种农药制剂结合喷雾助剂混配使用已成为主要施药方式之一,但由此也带来了不同企业制剂产品或配方助剂与喷雾助剂之间的桶混稳定性问题。本文将聚丙烯酸酯类微交联结构功能高分子助剂G-100A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结构高分子助剂、三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等小分子助剂复配后作为配方助剂,制备了40%苯醚甲环唑 ? 吡唑醚菌酯水乳剂,并在田间进行了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使用浓度下,所制备的40%苯醚甲环唑 ? 吡唑醚菌酯水乳剂药液对靶标的黏附力与沉积量显著提高,且具有良好的抗蒸发性能,在防治田间水稻纹枯病时,减量25%仍可达到对照药剂 40%苯醚甲环唑 ?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此外,G-100A还可作为喷雾助剂使用,其在药液中以特有的结构存在,可有效抑制水分蒸发、减少雾滴飘移,并可有效降低雾滴碰撞叶面时的界面能,防止雾滴弹跳。研究表明,G-100A有望作为农药减施的调控手段之一,在更多配方体系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