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种子包衣技术增产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种子包衣能有效提高种子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防治病虫害,包衣与未包衣孤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两种种衣剂包衣分别比对照增产11.40%和8.82%,是值得推广的上麦种衣剂。  相似文献   

2.
小麦种衣剂在皖北地区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小麦种衣剂在皖北地区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小麦种衣剂具有显著的保苗、壮苗、增产功效,可在当地推广使用,但需注意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混合专用化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小麦专用肥、玉米专用肥、马铃薯专用肥在8个试验、示范点上的试验,表明施用专用肥均有增产效果。小麦专用肥平增产10.3%~14.66%;地膜玉米专用肥平均增产11.54%~16.88%,马铃薯专用肥平均增产13.14%~18%。增产效果依次为马铃薯专用肥〉小麦拟用肥〉地膜玉米专用肥。  相似文献   

4.
不同秸秆腐熟剂在河南省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秸秆腐熟剂在河南省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了绿状元有机物料腐熟剂、秸秆腐熟剂、谷霖微生物腐秆剂和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剂4种秸秆腐熟剂对麦田土壤理化性质、秸秆腐熟程度、小麦成产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前提下,4种秸秆腐熟剂均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和pH值,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小麦分蘖数和群体数,从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为8.18%~9.27%,增产效果为谷霖微生物腐秆剂>绿状元有机物料腐熟剂>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剂>秸秆腐熟剂。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四川农大研制的水稻种衣剂在旱地大苗育秧上的应用效果.初步结果表明,用R_2,R_4和R_6号水稻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增加有效稳和千粒重,增产3-5%.旱育秧使用包衣种子,还可免去苗床调酸消毒环节,达到简化育秧程序、节省成本和增产增收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拌种剂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效果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多功能拌种剂能显著地杀死地下害虫,保苗效果达100%,对麦红蜘蛛的防效达98.4%;同时能防治小麦纹枯病和散黑穗病,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在本试验中,比对照增产20.7%。  相似文献   

7.
富硒增产剂对单季晚稻产量和稻米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季晚稻使用富硒增产剂具有增产、富硒效果。使用富硒增产剂1次的处理,其产量比清水对照增产3.5%-3.9%,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使用富硒增产剂2次的处理,其产量与对照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比对照增产5.6%~7.4%。使用富硒增产剂处理的稻米硒含量比清水对照高0~0.42mg/kg,供试的2个单季晚稻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生产上如要通过使用富硒增产剂来达到预定的稻米硒含量指标,宜预先做试验,以确定具体的使用量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小麦品种混播产量效应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具有明显不同特性的小麦品种,在同一块田里进行混播,能较充分利用时空,提高光合效率。在旱地增产8.91%~19.42%,水地增产13.15%~59.23%。  相似文献   

9.
自分离根际联合固氮菌制成的菌剂对小麦、玉米和红薯都具有显著增产作用,增幅分别为10.9%-28.5%,18.5%-28.2%和68.3%-77.5%。所用氮肥水平对联合固氮菌的增产作用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联合固氮菌株对几种作物的增产作用没有显著差异。每hm^2施用15kg由AN3制成的液体联合固氮菌剂对小麦的增产作用,相当于每hm^2施用15kg纯氮对小麦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课题组首次提出用垄耕套种的新型设计替代现行两茬单作的构想,经试验证实,垄耕套种比翻耕单作增产22.1%比免耕单作增产14.9%,比垄耕单作增产22.3%,前茬小麦由于将窄行条播改为宽垅沟播减产27.9%,然而后茬玉米具有显著增产的优势,增产34.3%~54.3%,从而弥补了小麦的损失,复种的总产依然增加,玉米/小麦的产量比值是复种制度中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据测定,它和总产值的相关系数为0.6  相似文献   

11.
天达2116在陇东旱地冬小麦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陇东旱地冬小麦上进行了4种增产剂3种应用方法的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天达2116浸种、叶喷 和浸喷复合处理效果最好,较对照增产9.2%~30.9%,增产原因是促进了小麦分蘖和抽穗,增强了抗早性, 减轻了锈病危害,显著增加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迦姆丰收浸种和叶喷效果次之,较对照增产10.3% ~17.0%;KH2PO4和动力2003浸种效果较好,较对照分别增产18.5%和32.1%。  相似文献   

12.
旱地小麦施肥效应及增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于1988~1992年在山西省永济县虞乡进行,结果表明,旱地施肥在不同年型和不同肥力条件下,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同。地力瘠薄时,单施化肥小麦增产幅度小(0.7%~29.9%),对产量的影响是丰水年>常水年>歉水年;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小麦增产幅度大(84.7%~15.8%),对产量的影响是歉水年>常水年>丰水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的作用,主要是增加了小麦叶面积,延缓叶片衰老,从而提高了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3.
卫福拌种对小麦保苗防病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卫福200FF 拌种对小麦具有较好的保苗、防病、增产作用。每百公斤种子用卫福200 ~300ml 拌种,对小麦始苗期、出苗期无影响,出苗数高于空白对照区。播后4 周和返青期调查,卫福拌种小麦均增加小麦侧根数、分蘖数及干物重。结果还表明,卫福250 ~300ml 处理防治纹枯病、叶锈病、白粉病、散黑穗病效果分别为55 .7 % ~67 .3 % 、52 .1 % ~59 .8 % 、76 .7 % ~85 .5 % 和100 % ,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卫福200 、250 、300ml 处理小麦增产分别为8 .7 % 、12 .3 % 和12-8 % 。综合来看,每百公斤种子用卫福250 ~300g 拌种对小麦具有较好的保苗、防病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丰产优质小麦——宁麦7号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麦7号在1990~1992年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北片)小麦良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分别为347.05kg和426.83kg,分别比扬麦5号(CK)增产15.76%和2.12%,在1991~1993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良种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为401.20kg和351.53kg,分别比扬麦5号增产4.26%和4.08%,在1992~1993年上江苏淮南片小麦良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389.96  相似文献   

15.
全消拌种剂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表明全消拌种剂对小麦全蚀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作用,以30g/100kg处理种子效果最佳,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达63.06%,增产效果达40.82%。  相似文献   

16.
通过9种化控制,生物菌肥对小麦/玉米带田作物性状和增产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几种化控剂和生物菌肥均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一般在3.3% ̄14.1%,其中以EM生物菌肥和高美施的增产作用尤为明显,增产率分别为14.1%,在生产上有较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试验于1990~1992年在江苏农学院实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系)为扬麦5号、冀845418和8874.通过在小麦开花期喷施强力增产素,研究其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强力增产素能延缓花后叶片的衰老,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功能,扩大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具有一定的增粒、增重作用。开花期喷施,可增产6.82%~8.56%,花后20d喷施效应下降,仅增产3.73%。  相似文献   

18.
以天然高分子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小麦种衣剂。结果表明,它与传统的小麦种衣剂相比,不仅安全无污染,而且可使小麦产量提高15%以上、种衣剂成本每千克下降0.5元以上,经济与环境效益十分明显。同时还对该种衣剂抗菌和增产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近年来逐年加重,为验证不同小麦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和剂量,文章中调查比较了八种不同种类的种衣剂,对小麦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观察分析八种小麦种衣剂对小麦出苗率、安全性、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戊唑5g+60%吡虫啉30g处理10kg种子和79%噻虫嗪·噻呋酰胺35g处理10kg种子,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可以在生产上选择以上2种药剂处理种子,达到防病和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华农牌20%BN种衣剂18号和生物型水稻种衣剂ZSB-R对汕优63、武育粳3号种子进行处理,其主要作用和效果是:1.提高发芽率1.5~2.7个百分点;2.促蘖士根,提高秧苗素质。根数增加4~9条,地上部百株鲜、干重分别增加10~20g,提高10%~30%;3.增大群体,高峰苗期推迟5d;4.增产2.18%~15.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