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吲哚丁酸激素浓度分别设定为0、100×10-6、250×10-6、500×10-6,杜鹃插条形态分别为带以带顶芽、带踵无顶芽、无踵带顶芽、无踵无顶芽。播后50d,在Ⅰ(y)类型4,以100×10-6浓度的稳定生报效果最佳;在Ⅱ(y)、Ⅲ(y)和Ⅳ(y)类型中,以250×10-6、500×10-6浓度的生根效果最好。不同形态插条在一定浓度的激素处理下生根效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SS611-WL双阳离子杀菌剂对锦鲤幼鱼的24h、48h、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 50×10-6、2 29×10-6、2 29×10-6,安全浓度为0 60×10-6。0 60×10-6的SS611-WL双阳离子杀菌剂对锦鲤幼鱼的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绞股蓝地下茎快繁育苗中三种植物生长物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小江 《特产研究》2000,22(2):17-20
绞股蓝地下茎快繁育苗过程中,用三种植物生长物质的比较试验表明它们对 绞股蓝地下茎快繁育苗的出苗势及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一定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 质处理绞股蓝未木质化的嫩地下茎繁殖段,是提高胶股蓝繁殖系数的有效快繁育苗方式。适 宜在生产上应用的几种调节物质的处理浓度按其促进作用大小依次排列为IAA50×10-6、 VB6100×10-6、IAA100×10-6、VB6 50×10-6。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从呼和浩特市郊采集和分离到的天幕毛虫(Ma1acosoma neutria testacea M)核型多角体病毒对3龄初天幕毛虫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幼虫死亡率随感染浓度的增大而上升,而感染浓度与感染时间是负相关的。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1.5259+0.8099x,LC_(50)值为1.95×10~4pIB/ml,其95%的置信限为1.334×10~4~2.786×10~4PIB/ml。病毒浓度为1.28×10~7,1.28×10~6和1.28×10~6PIB/ml的LT_(50)值分别为7.31天,8.48天和8.84天。  相似文献   

5.
以粘虫的初孵幼虫为供试昆虫,对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教研室从哈尔滨地区病死的昆虫体内分离、保存的苏云金芽孢杆茵(Bacillus thuringiensis,以下简称Bt)74个菌株进行了筛选。经初筛、复筛,从中筛选出对粘虫初孵幼虫高素力Bt菌株5株,它们的菌株号分别为31,42,72,78,87号,当菌液浓度为1.60×10 8芽孢/mL时,粘虫初孵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0%~95%,它们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56×10 6芽孢/mL、4.60×10 5芽孢/mL、4.47×10 6芽孢/mL、5.49×10 6芽孢/mL、2.43×10 6芽孢/mL。  相似文献   

6.
蛋鸡饲料中添加GRC50×10~(-6),300×10~(-6),600×10~(-6),连续喂4个月。600×10~(-6)组蛋品中残留GRC6×10~(-6),其它组无残留;伊沙公鸡饮水中添加GRC2.5g/L,连续饮用86d,休药3d测定。肌肉、肝、脾、肾、心GRC残留量分别为0.0369×10~(-6)。0.0449×10~(-6),0.031×10~(-6),0.0296×10~(-6),0.029×10~(-6),0.5 g/L,1g/L组无残留;明显肉鸡饲料中添加GRC600×10~(-6),连续喂36d,休药2d测定,肌肉、肝、脾、肾、心GRC残留量分别为0.0432×10~(-6),0.0478×10~(-6),0.0342×10~(-6),0.0524×10~(-6),0.0432×10~(-6),50×10~(-6),300×10~(-6)组无残留;肉猪饲料中添加GRC 600×10~(-6),连续喂115d,休药5d测定,肌肉、肝中GRC残留量分别0.0318×10~(-6),0.0056×10~(-6)。50×10~(-6),300×10~(-6)组无残留。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浓度的咖啡天蛾(Cephonodes hylas)质型多角体病毒包含体悬液,浸渍栀子花叶,再喂食感染3龄初咖啡天蛾幼虫。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2.690 7+0.464x,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9.483×10~4PIB/ml;5×10~7、5×10~6和5×10~5PIB/ml三种浓度的LT50值分别为:6.16、6.67和7.89天。 试验表明,同一浓度病毒(5×10~6PIB/ml)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从2龄的92.35%降到5龄的69.44%;其中LT50随着龄期递增而加大,从2龄的6.08天增加到5龄的7.63天。温度对幼虫感病死亡速度有一定影响,但对总死亡率影响不大,高温(35℃)对病毒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幼虫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常用抗菌药物和消毒剂对刺参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常用抗菌药物和消毒剂对刺参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药物对幼参的毒性依次为土霉素>氟哌酸>新诺明,土霉素对刺参幼体24、48h的LC50分别为166、115mg/L,氟哌酸24、48h的LC50分别为457、407mg/L,新诺明48、72h的LC50为300、224mg/L;常用消毒剂对幼参的毒性依次为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次氯酸钠>敌百虫,二氧化氯有效氯对刺参幼体24h的LC50为0.36mg/L,高锰酸钾24、48、72h的LC50分别为3.02、2.09、1.26mg/L,福尔马林24、48、72h的LC50(体积分数)分别为8.71×10-6、4.37×10-6、1.62×10-6,次氯酸钠有效氯24、48、72h和96h的LC50(体积分数)分别为44.7×10-6、14.5×10-6、10.0×10-6和9.3×10-6,敌百虫24、48、72h和96hLC50分别为479、158、105mg/L和78mg/L。另外,作者还描述了刺参幼体对常用消毒剂和抗菌药物的反应,推算了其安全浓度,探讨了常用消毒剂和抗菌药物在刺参养殖中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正> 二氧化碳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其浓度的大小对蔬菜产量影响很大。实践表明,蔬菜生长发育的二氧化碳适宜浓度在晴天时约为 1000×10~(-6)~2000×10~(-6),阴天时约为 500× 10~(-6)~1000×10~(-6),保护地蔬菜是在密闭条件下生长的,与外界气体交换受到限制,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低于大气中的33×10~(-6),不能满足蔬菜光合作用的需要,蔬菜的产量难以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0.
常用杀虫剂对七星瓢虫幼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山西晋中地区七星瓢虫幼虫对 7种菊酯类 ,5种有机磷类和其他类型的 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以LD50 值进行比较 ,七星瓢虫幼虫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 :高效氯氰菊酯 >氯氟氰菊酯 >溴氰菊酯>甲氰菊酯 >氰戊菊酯 >氯氰菊酯 >氟氯氰菊酯 ,其LD50 值分别为 6 31× 10 -3 、 2 5 7× 10 -2 、 3 10× 10 -2 、 3 77×10 -2 、 1 0 9× 10 -1、 1 32× 10 -1μg/头和 1 71× 10 -1μg/头 ;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 :杀螟松 >氧化乐果 >辛硫磷 >敌敌畏 >马拉松 ,其LD50 值分别为 3 81× 10 -2 、 6 0 6× 10 -2 、 1 5× 10 -1、 2 37× 10 -1和 3 6 8× 10 -1μg/头 ;对其他 3种杀虫剂的LD50 值为 :北农爱福丁 6 70× 10 -3 μg/头 ,吡虫啉 1 2 2× 10 -1μg/头 ,灭多威 1 34× 10 -1μg/头。并与 1991年测定的 4种菊酯类杀虫剂进行了比较 ,其抗性指数分别为 :氯氰菊酯 4 0 9倍 ,溴氰菊酯 3 96倍 ,氰戊菊酯 2倍 ,甲氰菊酯 0 94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发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的液体菌种。[方法]从工厂化生产的菌株与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金针菇液体菌种在工厂化生产的应用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在4个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株中,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液体菌种开发宜以F白"18"为出发菌株;二级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宜为马铃薯15%、麸皮7%、蔗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转速150 r/min,温度23℃,pH自然,发酵罐培养时间结束点和适宜的菌龄均为144 h;在工厂化生产应用中,液体菌种较固体菌种发菌速度快,生产周期缩短9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6.38百分点。[结论]该研究可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液体菌种的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液熏技术在水产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熏技术以产品质量稳定、不含苯并芘(BaP)、并易于实现企业化连续生产而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液熏技术的优点、烟熏香味料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液熏工艺及影响因素、液熏工艺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液熏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郝民杰  张硌  庄松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39-13740
[目的]研究在蚯蚓养殖过程中使用沼液作保湿液对蚯蚓生长的影响,为沼液废物资源化利用、蚯蚓养殖使用沼液提供参考。[方法]用赤子爱胜蚓为试验种,在经发酵处理的和未经发酵处理的牛粪2个组中养殖,定期施加沼液保持湿度,以施加清水作对照,分别就沼液对蚯蚓生长、繁殖及孵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在经发酵处理的牛粪组中施加沼液,蚯蚓的日增重倍数增加明显;再用挑出的蚓茧试验,发现施加沼液对其孵化有负影响。表明在蚯蚓的生长阶段,沼液的添加对于成蚓和幼蚓的生长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蚯蚓的繁殖阶段,沼液的添加不利于其繁殖以及蚓茧的孵化。[结论]在实际应用沼液养殖蚯蚓时,应将沼液的使用范围限制在蚯蚓的生长阶段,繁殖与孵化阶段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4.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3种杀菌剂10种处理对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嘧菌酯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多.霉威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多.霉威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乳油500倍液浸种2 h+25%戊唑醇乳油600倍液喷雾,相对防效分别为87.23%,84.85%,82.29%,防治效果较好,是防治绿豆尾孢菌叶斑病较理想的药剂,且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建议生产上配合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阴沟肠杆菌B8发酵液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和IAA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甜玉米Sh2和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阴沟肠杆菌B8发酵液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并对其所含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适当浓度的发酵液喷施植株幼苗期的叶面,两周后,发现其株高与对照相比明显增加,根系也较对照发达。HPLC证实该发酵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激素吲哚乙酸(IAA)。在最适条件下,培养基中添加0.2%色氨酸时,发酵液中IAA含量可达904.38mg/L。试验还发现,喷施发酵液后的植株内源IAA水平也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6.
以甘蔗渣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加热方法,对其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工艺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微波功率、温度、甘蔗渣含量对溶解时间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溶解工艺。采用红外、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溶解前后的甘蔗渣纤维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渣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属于直接溶解,纤维素经离子液体溶解和再生后,结晶度下降,晶型由纤维素Ⅰ型转变为纤维素Ⅱ型,并且其热分解温度降低,热稳定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抑菌圈法和菌落生长法测定桔抗链霉菌 M en-myco- 93- 63(523)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T-9和河北省强致病力菌株V-h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链霉菌Men-myco-93-63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体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棉花黄萎菌的生长量。同时发现,拮抗链霉菌及其发酵液对不同致病菌株表现不同的抑菌效果;Men-myco-93-63发酵稀释液可使V.dahliae出现融菌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制茶多糖口服液的最佳配方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常熟"沙家浜"粗老茶叶为原料,提取并纯化得到茶多糖。以茶多糖为主要成分,白砂糖、蜂蜜、柠檬酸为配料,优化茶多糖口服液的配方,并通过研究茶多糖口服液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茶多糖口服液的最佳配方为茶多糖的添加量0.3%,白砂糖4.0%,蜂蜜3.0%,柠檬酸0.1%。茶多糖口服液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对羟自由基。[结论]制得的茶多糖口服液酸甜适中,有浓郁的绿茶香气,口感清爽,并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善醋蛋液口味。[方法]以醋蛋、蜂蜜为主要原料,加入中草药提取液,研制具有保健功能的醋蛋保健口服液,并对稳定剂和矫味剂的选择、口服液的配方等进行探讨。[结果]β-环糊精为最佳稳定剂,添加量为0.1%。阿斯巴甜为最佳矫味剂,添加量为0.3g/ml。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确定了该保健口服液的最佳配方为:醋蛋酶解液25%、蜂蜜10%、中草药提取液1%、阿斯巴甜0.3g/ml。[结论]该产品改善了醋蛋风味,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养生功效。  相似文献   

20.
 以普洱茶和三七皂甙为主要原料,对普洱茶浸提液的澄清工艺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澄清剂的不同添加量、茶汤pH、茶汤温度、静置时间,测其透光率,选择出最适的澄清工艺条件;通过配方筛选选择出最佳配方;并对普洱茶三七口服液进行稳定性实验和对其质量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升普洱茶三七口服液中加入4 g三七皂甙、20 g普洱茶、9.45 mL/50mL的蜂蜜、0.05%Vc, 经115℃ 20 min灭菌处理,其感官品质最佳;普洱茶三七口服液在37-40℃,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保存90 d,其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符合产品的质量标准,微生物指标符合产品的卫生标准,推测普洱茶三七口服液在常温下保质期达2年。该研究结果为普洱茶多元化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