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茶余饭后     
正我问星巴克服务员:拿铁多少钱?服务员:27元。我质问:为啥伦敦卖24.25元?芝加哥19.98元?孟买14.6元?服务员安静地说:中国房价比国外贵,汽油比国外贵,上网比国外贵,税价比国外贵,为啥拿铁不能贵?一天,老师问小丽:"祖国是什么?"小丽回答:"祖国是我的母亲。"老师说:"很好。"老师又问正在瞌睡的小明:"祖国是什么?"小明说:"祖国,祖国是小丽的母亲。"  相似文献   

2.
有人问医生:"孩子便秘吃什么水果好?"医生回答:"苹果".又有人问:"孩子腹泄吃什么水果好?"医生回答:"苹果".这倒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医生回答错了?不是.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较量     
正作家北野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民族的较量实际上是年轻母亲的较量。他是通过在不同国家所见到各类母亲对孩子的不同教育方式而提出的这个结论。有一次,北野在中国农村看到,几个小孩在一块儿玩,一个被另一个欺负了,那个被打孩子的妈妈听见哭声赶过来,厉声吼道:"你干吗打他,再打他我揍死你。"  相似文献   

4.
长大陪父母     
<正>看央视对西部地区农村孩子吃饭难问题的报道,记者问了很多孩子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孩子们的理想虽说五花八门,但比起城里孩子来说,目标似乎都不够"远大",无非是想做教师、当医生、打篮球、上大学,没有一个说要当科学家去太空的。不过我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感觉就两个字:实在。这之中最让我震撼的,是一个9岁小女孩的理想:"长大了我要陪我的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5.
开心一刻     
《新农村》2012,(5):48
同行优惠某顾客在餐厅吃饭,结账时被老板拿来的账单吓坏了。"3000元?太贵了!"他说,"对同行应该打个折吧!""你也是开餐厅的?"老板问。"不",他回答,"我是抢钱的。"香蕉皮老师:"地上的香蕉皮是谁吃的?"学生:"老师,香蕉是我吃的,皮谁吃的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玩笑     
◎第二题老师:"我有两个题目,你能答出第一题就不需再答第二题。""你有多少根头发?"老师问。"一亿两千万根。"学生答。"你怎么知道?"老师问。"第二题不需回答。"学生说。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正>1.夏天被蚊子咬了怎么办?当然要抚养它,送它上学,给它买房子,帮它娶媳妇,给它看孩子。不然你还能怎么办呢?毕竟它身上流的是你的血。2.有个员工买了个杯子,上面印着"我要涨工资",每次开会都要把这几个字冲着老板。终于有一天,老板也买了个杯子,上面写着"滚蛋!"3.同学甲把同班的同学乙给打了。老师问他:"为什么打人?"甲回答说是丙叫他打的。老师听后很是生气,"让你打你就打,让你吃屎你吃不吃呀?"甲同学听完,二话不说,气冲冲地走了。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正>修理甲:"我家孩子经常弄坏电器,幸好他老爸会修理。"乙:"我家孩子也常与电器不共戴天,幸好他老爸也会修理。"甲:"你先生也会修理电器?"乙:"不,他会修理孩子。"酒鬼一个酒鬼进屋刚躺下,就挨了一个女人没头没脑地一顿揍。酒鬼说:"我又没醉,你为什么打我?"那女人边打边骂:"你还没醉?连家门都进错了!"酒鬼眯着醉眼,看了一眼女人说:"噢,对不起,原来你不是我老婆……"他话刚说完,头上又重重挨了一下:"我就是你老婆,现在在邻居家做客!"  相似文献   

9.
删软件     
《新农业》2018,(10)
正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在手机上删软件时所有图标都在抖呢?"我严肃地跟他说:"因为它们害怕你把它们删了。"他认真想了想又问我:"自带的程序删不了,为什么它们也抖呢?"我不得不更认真地回答他:"亲,那不是在抖,那是在嘚瑟!"  相似文献   

10.
《农家科技》2012,(2):38
<正>朋友问三年级的儿子:"在班里排第几啊?"第三。"儿子回答。"成绩不错嘛!"朋友赞叹地说。儿子接着牛气哄哄的说:"就俩打不过!"  相似文献   

11.
逆风快递     
<正>舍友从没在网上买过东西,有一次让我帮她在网上买个发卡。东西拍完后,她问我:"快递怎么收费?"我回答说:"顺丰一般也就10元钱吧。"哪知她听完,一脸不解地看着我:"那要是逆风呢?逆风多少钱?"  相似文献   

12.
没时间磨锯     
<正>在树林中有一个正在兴奋地锯树的人。"你在干什么?"有人问他。"你看不见吗?"锯树的人不耐烦地回答,"我要锯倒这棵树。"你看来已筋疲力尽了!"他大声说道,"你干了多久了?"  相似文献   

13.
有效部位     
《农家科技》2012,(1):40
<正>妻子说:"孩子不听活,是该打,可你不应该老是扭他的耳朵。"要扭哪儿?"丈夫问。"打屁股,那是块死肉。"你真糊涂,屁股听得进话吗?"  相似文献   

14.
笑口常开     
《农家科技》2012,(3):10
<正>记者采访一位老奶奶。记者问:"您对在城市随便燃放鞭炮这个问题怎么看啊?"老奶奶:"我还能怎么看啊?就是趴窗户上看……"在某厂内,厂长在和外商洽谈一笔生意,旁边坐着翻译。突然,外商打了一个喷嚏。巧的是,正好翻译鼻子痒痒,也打了一个喷嚏。这时,厂长大骂:"这不用翻  相似文献   

15.
【夫妻篇:感情亮红灯】个例一:"在家除了种种地、养养猪,就没有别的收入了,孩子他爸身体又不好,我就出来打工了。"本以为出来会格外想家,可她思家的情绪全被丈夫接二连三的电话打消了。"刚开始我基本上是四天打个电话回家,有时候我稍稍耽误了几天,他就会问三问四,可我也没有办法,店里的电话不能打,我每次都要晚上下班后出去打,有时候下班晚了害怕打扰他爷俩睡觉,就不打了。  相似文献   

16.
茶余饭后     
正今遇一个神的哥,问司机:"从这儿到机场要多久?"那的哥说:"要很久。"我愣了一下,又问:"起码要多久?"那的哥一个神回答:"骑马要更久。"教员带新司机上路,新司机松手刹踩油门一气呵成,但车没动。新司机":教员,车咋不动呢?"教员":档在哪?"新司机":党在北京。""据说他身价20亿!""比我多了一个亿。""哟,看不出来你这么深藏不露!""瞧,口袋里就20。"  相似文献   

17.
<正>1案例解析今天的话题从三个案例说起。案例一:有一天和同事聊天,她问:"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父爱、母爱哪个多?"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母爱。"的确如此,父亲虽为教师,可是在我儿时记忆中,他很忙,很少在家,每周只是周六很晚才回来,在家待一天周日下午就返回学校,在家的一天和父亲也很少交流,他也很少过问我的事,因此父爱很淡。而看到母亲总是日日忙田作、夜夜灯下缝,自己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是母亲辛劳操持,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母爱。  相似文献   

18.
我从哪里来?     
正每个孩子都可能问过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五花八门——"你是花盆里长出来的""你是树上结的""你是路边捡的"……以这样的话来搪塞孩子,有些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开明一点的父母可能会说:"你是爸爸妈妈相爱的果子,你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啊。"但如果孩子进一步追问:"那怎么就能从肚子里出来呢?"很多父母就有些尴尬了,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解释生命的成长历程,或者以别的话题来转移  相似文献   

19.
医生的忠告     
<正>一个病人问名医波特金:"大夫,请告诉我,做什么样的练习对减肥最有效?"转动头部。先从右至左,然后从左至右。"波特金回答。"什么时候做呢?"当别人款待您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