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鲜食春大豆辽鲜1号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辽鲜1号鲜荚产量回归数学模型,研究了播种期、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对鲜荚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辽鲜1号的播种期为4月中旬;种植密度不低于30万株/hm2;追肥尿素用量不少于12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进行菜用春大豆辽鲜1号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辽鲜1号作露地栽培,纯氮用量以60~120kg·hm-2为宜,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块种植,以取其下限为好。  相似文献   

3.
刘伟明  王日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96-1397,1513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和施肥技术对一年生盾叶薯蓣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方法]选择盾叶薯蓣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3个因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针对鲜盾叶薯蓣产量和净产值2个目标函数,分别研究、建立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该试验条件下3个供试农艺因子的取值方案。[结果]种植密度(x1)、尿素用量(x2)、硫酸钾用量(x3)与鲜盾叶薯蓣产量(y1)的回归方程为:y1=5 692.95-176.85x1+1.05x2+158.70x3+121.95x12-332.40x22-449.40x32-238.50x1x2+24.45x1x3-390.75x2x3;种植密度(x1)、尿素用量(x2)、硫酸钾用量(x3)与鲜盾叶薯蓣净产值(y2)的回归方程为:y2=2 524.35+1 422.15x1-635.85x2-421.95x3+183.00x12-498.60x22-673.95x32-357.75x1x2+36.60x1x3-586.05x2x3。[结论]提高盾叶薯蓣种植密度,以及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的氮肥和钾肥用量,有利于增产;而降低盾叶薯蓣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却有利于净产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7,(11)
<正>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辽杂37号(弱分蘖)和辽杂18号(强分蘖)。1.2试验设计试验于春季在建平县农业中心黑水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面积为33米×21米。试验共2个品种(辽杂37号、辽杂18号),设3个播种密度,辽杂37号种植密度为8000株/亩、10000株/亩、12000株/亩,辽杂18号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对辽宁省14个菜用大豆品种进行试验,通过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开鲜3号、开鲜豆3号、铁鲜8号、辽鲜豆9号、辽鲜豆10号、辽鲜豆16、润鲜1号这七个品种产量表现突出,农艺性状优异,抗炭疽病、抗病毒病,建议进入下一年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6.
不同菜用大豆品种生育特性及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研究了全国4个省区7个菜用大豆品种(系)在沈阳地区的生育特性及荚长、荚宽、蛋白质、脂肪等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南农95C-13不适合在沈阳地区种植。台292、辽鲜1号、东农96-002、东农1号、上农705的摘荚持续时间较长,范围在19~24d,能较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东农96-002的荚长最长(6.54cm);东农1号的荚宽最宽(1.59cm)、荚厚最厚(0.98cm);上农705和台292的百荚鲜重最大,分别为305.7g和302.1g;辽鲜1号和上农705的百粒鲜重最大,分别为63.7g和63.6g;上农705的百粒体积最大(64.4cm3),且鲜荚产量最高(9383.8kg.hm-2)。辽鲜1号的蛋白质干基含量最高(483.4mg.g-1),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70﹡﹡,n=5);辽鲜1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系)。最终,选出辽鲜1号、东农96-002、东农1号和上农705品种(系)最适合在沈阳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对辽宁省12个菜用大豆品种进行试验,通过鲜荚产量、农艺性状浅析,结果得出:双福1号、双福7号、双福8号、辽鲜试6号、辽鲜试7号、辽鲜试8号、东鲜3号、铁07162-2-4、茂优66、铁10125-7共10个品种表现突出,建议参加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8.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铁豆119号和普通大豆品种辽豆11号为材料,设置8.0、14.0、20.0、26.0、32.0、38.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个耐密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均多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铁豆119号和辽豆11号的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后减。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是如此,超过了一定种植密度,会因倒伏带来减产,特别是普通品种。铁豆119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2.0万株/hm2,辽豆11号为14.0万株/hm2,铁豆119号在种植密度变化时籽粒产量水平较辽豆11号稳定,说明适宜的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大豆的籽粒产量,铁豆119号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辽星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肥密管理模式。[方法]以辽星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氮肥运筹方式及插秧密度对辽星1号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最适施氮量为225 kg/hm2,产量为9 550.5 kg/hm2,经济效益最高;在此基础上,氮肥运筹方式以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的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处理增产16.7%;插秧密度为33.3 cm×15.0 cm时辽星1号产量较高。[结论]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和种植密度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衢州市免耕栽培的鲜食大豆品种,有效降低鲜食大豆种植成本,增加种植效益,以早熟春季鲜食大豆品种沪宁95-1、浙鲜12及中迟熟品种衢春豆1号、浙鲜9号、浙鲜16号、青酥2号、交大133、辽鲜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适宜衢州市春季免耕栽培的鲜食大豆筛选试验。试验地选择连续2年免耕栽培春季、秋季鲜食大豆的田块,采用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施肥量为三元复合肥(17∶17∶17)750 kg/hm2,密度为18万株/hm2。试验结果表明,早熟品种浙鲜12及中迟熟品种浙鲜16和衢春豆1号较适合在衢州地区免耕栽培。  相似文献   

11.
菜用春大豆辽鲜1号地膜覆盖栽培播期和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菜用春大豆辽鲜1号地膜覆盖栽培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辽鲜1号在台州市椒江区作地膜覆盖栽培,播期以3月下旬看天气适期播种为好,播种密度以30万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正> 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大豆高产纪录的重演性很小。董钻等对大豆栽培措施的优化进行了研究。以辽豆3号为例,设计了密度、硫酸铵、三料磷肥、硫酸钾四个因子五个水平,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方法。1987年在海城试验,辽豆3号亩产175公斤以上的栽培措施组合是:每亩密度12548~13885株;硫铵用量9.86~12.31公斤;三料磷肥  相似文献   

13.
特用糯玉米品种筛选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筑糯5号等6个糯玉米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鲜果穗产量和经济产值都以筑糯5号最高,其余依次为黔西黄糯、水晶6号、黔西白糯、水晶1号、大方黄糯.选用黔西黄糯进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设置密度和玉米专用复合肥用量两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得出鲜果穗产量500-600 kg/667m^2,平均564.28 kg/667m^2的生产方案为:种植密度3 063-3 214株/667 m^2,施玉米专用复合肥19.94-25.26 kg作底肥;鲜果穗产量在600 kg/667m^2以上,平均618.45 kg/667m^2的生产方案为:种植密度3 532-3 712株/667m^2,施玉米专用复合肥34.69-37.00 kg作底肥.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辽宁省种植的鲜食大豆进行区域试验,对8个鲜食豆品系进行了鲜荚产量、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辽鲜试13、铁12362-6、铁12353-6、权宝绿、开清1号、开鲜绿7号、辽鲜试14、龙泉8号所有品系均产量高,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建议参加2021年辽宁省菜用组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密度对小豆叶片发育和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选用生育期较短的‘辽红小豆1号’和生育期较长的‘辽红小豆8号’2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比较2个品种的的叶片发育情况、叶绿素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光合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叶片发育和光合能力方面趋势基本相同。随生育进程增加,叶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比叶重逐渐加大,叶绿素含量先下降再升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光合能力呈逐渐下降趋势。种植密度对叶片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分枝期和开花期。‘辽红小豆1号’种植密度为18.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辽红小豆8号’种植密度为19.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糯玉米郑黑糯1号鲜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6年在郑州进行了糯玉米新品种郑黑糯1号肥料密度双因子裂区试验,通过对鲜穗产量、鲜果穗性状和种植效益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若以收获鲜穗为种植目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2B2:种植密度60000株/hm2,施肥量为尿素45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氯化钾240 kg/hm2。  相似文献   

17.
杂交玉米濮单5号适宜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濮单5号玉米杂交种产量,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玉米濮单5号产量的影响,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3个氮肥用量.结果表明,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条件下,濮单5号以中、高种植密度(3 000、3 500苗/hm2)、高施氮量(300 kg/hm2)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播种期、种植密度、复合肥施用量3个因子)对新垦造果园套种秋播马铃薯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作用效应为播种期>种植密度>施肥量;3个因子不同水平与产量均呈抛物线关系,效应达显著、极显著水平,并有水平最适点;种植密度与施肥量的互作极显著影响鲜薯产量。产量≥22 500 kg/hm2的高产措施组合为播种期9月1—7日,种植密度107 625~123 810株/h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4.5~417.0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濮单5号玉米杂交种产量,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玉米濮单5号产量的影响,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3个氮肥用量。结果表明,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条件下,濮单5号以中、高种植密度(3000、3500苗/hm2)、高施氮量(300kg/hm2)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在郑州对糯玉米品种“郑黑糯1号”分6个不同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密度的生育期、株高、鲜果穗性状与品质、鲜穗产量、干籽产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若以收获鲜穗为目的,郑黑糯1号适宜种植密度为6~6.75万株/hm2;若以收获干籽为目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7.5万株/hm2,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