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原始亲本菌株PFCF-O、退化亲本菌株PFCF-D和单孢分离子菌株PF-CF-D58、PFCF-D20、PFCF-D50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胞外蛋白酶水平等生物学指标以及各菌株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结果表明,菌株PFCF-O的生长速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产孢量为2.7×107个/mL,孢子萌发率为62.59%,胞外蛋白酶水平为1.16,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7.74%。而菌株PFCF-D、PFCF-D20、PFCF-D50和PFCF-D58间平均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产孢量变化范围为1.05×107~2.34×107个/mL,胞外蛋白酶水平变化范围为1.02~1.07,各生物学指标及其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19.86%~51.44%)都显著低于菌株PFCF-O。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与菌株生长初期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胞外蛋白酶水平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菌株生长后期的生长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球孢白僵菌对不同目标昆虫的侵染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应用4株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2龄小菜蛾和棉铃虫幼虫进行毒力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分生孢子在试虫体表的萌发及侵染过程,同时测定了4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外酶水平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HFW-05的生长速率及酶活性均高于其余3菌株;菌株HFW-05对小菜蛾致病力较高,处理6d后校正死亡率为87.1%,其余3株为30%左右;4菌株对棉铃虫6d后校正死亡率均低于2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株HFW-05附着在小菜蛾表皮12h后,孢子萌发后直接或产生较短芽管穿透表皮,36h后,未穿透小菜蛾表皮的菌丝体断裂为芽生孢子;其余处理分生孢子在试虫表皮均能萌发,但芽管多呈蔓延生长直至断裂为芽生孢子,未能有效穿透寄主表皮,且孢子生长周期均长于菌株HFW-05。单纯依据孢子萌发率、产孢量或酶活评价筛选高毒力菌株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测定了当前市场上常用的11种化学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HFW-05萌发、生长速率、产孢量、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及杀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浓度下,除68.75%氟菌霜霉威对菌株HFW-05菌丝生长没有抑制作用、50%啶酰菌胺对菌株HFW-05产孢量没有抑制作用外,其余杀菌剂对HFW-05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均有显著抑制作用。60%唑醚代森联对菌株HFW-05的抑制作用最强,常规浓度、5倍稀释和10倍稀释浓度下均显著抑制菌株HFW-05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的产生。多数杀菌剂随处理浓度的降低和时间推移对菌株HFW-05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白僵菌-杀菌剂同时使用时,42.4%唑醚氟酰胺、10%苯醚甲环唑和50%咯菌腈没有降低HFW-05的杀虫活性,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与单独使用菌株HFW-05差异均不显著;25%双炔酰菌胺、50%啶酰菌胺、50%烯酰吗啉、68.75%氟菌霜霉威、50%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和32.5%苯甲嘧菌酯则显著降低了菌株HFW-05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杀虫活性,其中60%唑醚代森联对菌株HFW-05的致病力影响最大,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降低了49.9%;25%吡唑醚菌酯对小菜蛾2龄幼虫有一定致死作用,校正死亡率为46.2%,与菌株HFW-05同时使用时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球孢白僵菌对不同昆虫的致病力及其在昆虫体表侵染的差异,探讨球孢白僵菌对不同寄主昆虫侵染的毒力差异,本研究选择了不同分离来源的9株球孢白僵菌,以半翅目的烟粉虱和鳞翅目的小菜蛾为试验材料,详细比较了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2龄若虫和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差异,以及在侵染过程中孢子吸附、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速度差异。结果表明,9株球孢白僵菌有6株对2种昆虫毒力差异显著,3个菌株差异不显著。对2种昆虫毒力差异不显著的菌株Bb271在2种昆虫体表单位面积的孢子吸附数量、孢子萌发率和芽管伸长速度均无显著差异;对2种昆虫毒力差异显著的2个菌株Bb104和Bb120在2种昆虫体表单位面积的孢子吸附数量和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但在2种昆虫体表的芽管伸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因此,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球孢白僵菌对不同昆虫的致病力强弱与昆虫体表单位面积的孢子吸附数量和孢子萌发率无关,与球孢白僵菌在昆虫体表的芽管伸长速度有关。芽管伸长速度可以作为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寄主昆虫致病力强弱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低能氮离子注入(N+)作为诱变手段对球孢白僵菌进行诱变,并对3种油茶主要害虫进行了毒力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注入后白僵菌存活率呈"马鞍曲线",其峰值即150×1013ions.cm-2为诱变最佳剂量。氮离子注入对白僵菌的菌落形态、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生长特性均有影响,通过产孢量、Pr1蛋白酶活和几丁质酶活指标筛选我们得到3株优良菌株,其中BbⅢ22菌株的Pr1蛋白酶活和几丁质酶活分别达0.230、0.137(OD值),为出发菌株的近2倍水平。BbⅢ22菌株对油茶叶蜂、油茶毒蛾有较强的致病力,在孢子浓度为107孢子.mL-1时,致死率达到了80%以上,而对油茶象甲的致死率相对较弱为60%左右。对油茶叶蜂、油茶毒蛾和油茶象甲的LD50对数浓度分别为5.2960、5.6347、6.3555。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分离自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越冬幼虫僵虫上分离的43株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生物测定,筛选到致病力较强的4株菌株,并对这4株菌株的菌落形态、菌株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萌发率等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测定。同时以二点委夜蛾2龄幼虫为供试虫源,测定了这4株白僵菌菌株对二点委夜蛾的致病力,从中筛选出具有生长速度快、萌发率高、产孢量大等培养性状优及毒力较强的球孢白僵菌Ed-41菌株。该菌株在浓度为1×107孢子.mL-1悬浮液喷雾接种处理后,在26℃条件下,第8 d供试幼虫的死亡率达85%,显示出对靶标害虫的具有较好的毒力,在二点委夜蛾害虫生物防治中将有潜在的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与致病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00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菌株的产孢能力、生长速率、色泽、胞外物质对麦种萌发抑制率和致病力,用SPSS软件分析了其产孢能力、生长速率、色泽、对麦种萌发抑制率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的产孢能力、色泽与致病力呈正相关;对麦种萌发抑制率与致病力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菌株的生长速率与致病力呈负相关。其中,菌株的产孢能力和致病力呈中度相关;色泽、生长速率与致病力呈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不同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对15株白僵菌菌株的ITS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并对这些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单芽管孢子萌发比例、单芽管平均长度和长芽管平均长度等多项生物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芽管孢子萌发比例变化范围在11.91%~96.03%;单芽管平均长度和双芽管平均长度分别为6.28-21.43μm和10.338~19.902μm;各菌株间孢子萌发率差异很大,变化范围22.09%-86.32%。对菌株的培养特性(孢子萌发率、产孢量和菌落生长速率)与孢子萌发特性(单芽管孢子萌发比例、芽管总平均长度和芽管整齐度)这两个主因子进行典型相关分析,两性状集团总体相关不显著(P=0.341),而孢子萌发率与单芽管孢子萌发比例相关显著,菌落生长速率与芽管总平均长度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桃小食心虫高致病性菌株,以在山西省自然感病的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上分离获得的5株病原真菌为材料,研究各菌株感染桃小食心虫幼虫的症状、对寄主的致死率,以及与菌株毒力相关的胞外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变化,并评价其生物防治潜力。5个菌株在寄主上的感病症状和致死率有显著差异,感病后10天,球孢白僵菌BbTST05对寄主的致死率最高,为89.3%,其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脂肪酶3种酶活性均最大;粉棒束孢IfTSL02对寄主的致死率及其蛋白酶、几丁质酶活性次之;尖孢镰孢菌的FoTSL01、FoTSL03和FoTSL04菌株对桃小食心虫的致死率均低于61%,3种胞外酶的活性也较低。因此,球孢白僵菌BbTST05和粉棒束孢IfTSL02可用于桃小食心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寄生沙棘木蠹蛾的白僵菌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以筛选优良菌种加以利用。[方法] 测定温湿度对分离自沙棘木蠹蛾幼虫和蛹的5株白僵菌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平板测定法和Lowry及DNS测定法对白僵菌各菌株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白僵菌SJ 01、SJ 02、SJ 03、SJ 04、SJ 05菌株在15~35 ℃范围内均可萌发,15、20 ℃和35 ℃时孢子萌发率相对较低,25 ℃时5株菌株萌发率均高,为90%~98%。相对湿度为41%、50%和61%时,各菌株均不萌发;76%和80%时,SJ 05的萌发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分别达60%和80%。50 ℃高温胁迫24 min和30 min后,各菌株萌发率均显著降低,几乎不萌发。胁迫12 min和18 min后,SJ 05的萌发率较其他菌株高,表明其抗高温性强。5株菌株均可产生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其中SJ 05菌株胞外蛋白酶产量为55.3 U/mL,几丁质酶产量为137.9 U/mL,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结论] SJ 05菌株具有较强的耐热性,一定的抗低湿能力,较高的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为最优菌株。  相似文献   

11.
将蝉拟青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用软件分析诱变前后各菌株对白粉虱的致死率和可能与致死相关的一些生理因素,得到各因素与致死率的相关系数:多糖为0.857、几丁质酶为0.722、萌发率为0.48、生长速率为-0.082、孢子量为-0.830、蛋白酶为-0.133。选择与致死率成正相关的生理指标与致死率建立回归方程,经过预测值与观察值的拟合度检验,发现选定的因素可用于初步判断蝉拟青霉菌株的毒力情况。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菌孢子萌发液中诱导侵染活性物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报道了稻瘟病菌ZA_(51)、ZA_(49)和ZE_3的孢子萌发液对供试水稻品种秀水04和苏御糯秧苗没有致病性与其它明显毒性,但对它们的亲和性组合如ZA_(49) 秀水04和非亲和性组合如ZE_3 秀水04都有诱导侵染作用。且强致病性稻瘟菌ZA_(49)或ZA_(51)的孢子萌发液的诱导侵染活性高于弱致病性菌株ZE_3的孢子萌发液,孢子萌发液水层部分的诱导侵染活性高于脂层部分。这一事实说明,稻瘟病菌孢子萌发液中存在稻瘟病菌致病因子及有关物质,它将为补充解释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丧失”的原因,为进一步说明稻瘟病菌不同致病菌间的互作及稻瘟病菌致病机制等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到生防效果好的高效蝉拟青霉菌株,对其12个不同来源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抗紫外线能力、耐热性以及对蚜虫的致病力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L和3L菌株菌落生长最快,SL5和FY菌株产孢量最高,FY和3L菌株孢子萌发率最高,FY和FJS菌株抗紫外线能力最强,3L和3716菌株耐热性最强,LB、3L菌株和3716菌株对蚜虫的致病性高,孢子和代谢物对蚜虫的致死率都在80.00%以上。经综合比较,LB菌株在致病力、产孢量、抗紫外线、抗热性等方面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4.
8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核桃炭疽病是目前危害山东省核桃生产的主要病害。为筛选防治该病害的高效药剂,在确定了最适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的基础上,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的毒力,评估了温度对咪鲜胺和戊唑醇毒力的影响,检测了17个胶孢炭疽菌菌株对咪鲜胺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同时评价了这2种杀菌剂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在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下,供试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和三唑酮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50值分别为0.07、1.45和3.04 mg/L;异菌脲、代森锰锌和咪鲜胺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50值分别为21.07、25.14和25.18 mg/L。咪鲜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小,而戊唑醇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增强;供试17个菌株对咪鲜胺和戊唑醇均有较高敏感性,平均EC50值分别为0.08 和 1.03 mg/L。建议在核桃炭疽病发病的不同时期,轮换使用咪鲜胺、戊唑醇、三唑酮、异菌脲和代森锰锌等杀菌剂,以有效控制该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