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名山茶城相辉映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赵大炎武夷山水奇秀甲东南。六十平方公里名胜区,集庐山之雄,黄山之奇,西湖之美,桂林之秀。碧水丹山,飞翠流霞,山抱水转,水贯山流。景区内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千姿百态,令人神往。“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  相似文献   

2.
鲁鸣皋 《农业考古》2005,(2):338-340
2005年3月15日,我们湖北天门陆羽研究会一行赴江西南昌市访问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和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在陈文华研究员的陪同下。我们观看了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学员的茶艺表演,游览了婺源县“中国茶文化第一村——晓起村”。参观了运茶古道、运茶手车、山村茶亭、制茶作坊、水转揉捻机、高山茶园、品茗乐园等景点。感慨良多。因得东韵60韵以纪其胜。  相似文献   

3.
出使新加坡宣传武夷山——“武夷茶艺、茶歌舞旅游艺术团”赴新加坡演出胜利归来武夷山市文化局曾震中由中共武夷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梁继武为团长的“武夷茶艺、茶歌舞旅游艺术团”一行12人,已结束在新加坡唐城商场的12场茶艺、茶歌舞演出,于最近戴誉归来。这次出国...  相似文献   

4.
东南第一名山武夷山,连接闽赣两省,位于北纬二十七度零四十五分,东经一一八度零一分,全山外围一百二十余华里,平均拔海七百公尺左右,山之四面皆有水,人称“山环水转,水绕山行”。武夷山,丹山峰崖座座奇秀,而且不与外山连接,外山却对它拱卫衬托,为此这里形成了一个特别明显的“小气候”,极宣植茶,植岩茶……于是这块宝地先后被黎民百性、朝廷皇家相中,在此建立了闻名天下的皇家“御茶园”,更由于岩茶具有突出的饮用、药用、经济价值,因而身价倍增……从“御茶园”看饮用价值周亮工在《闽小纪》中写道:“先是建州贡茶,首称北苑龙团,而武夷石乳未著,至元设场于武夷,遂与北苑并称,今则但知有武夷,不知有北苑矣。吴越间人颇不足闽茶,而甚艳北苑之名,不知北苑实在闽也。”  相似文献   

5.
武夷茶在宋代属建茶范畴,随北苑龙田凤饼附纲入贡。明赵孟从《茶场记》载:“武夷仙山也,岩壑奇秀,灵芽茁焉,世称石乳,厥品不在北苑之下。”又云“月团云腴哪易得,山野市井偏。”唐宋时期,武夷山林深地辟,交通闭塞,茶叶不能直接入贡,故名不扬。追至元朝大德五年(1301),诏创皇家培局(后改称御茶园),初“岁贡二十,茶户凡八十”,此后茶叶贡额逐年递增,从二十余斤到200O饼,从此,武夷茶“遂驰名天下”武夷御茶园创立,设采茶官和监制官;但设茶户来茶以进,民间大受骚扰。地方官吏乘机擅增茶租,索取茶礼;蠹役、胥丁肆意…  相似文献   

6.
武夷纪行     
李荣林 《农业考古》2001,(4):345-346
20 0 0年金秋时节 ,一路南行 ,过安徽、江西到福建 ,来到天下闻名的武夷山游览观光。我们一行三十余人浩浩荡荡 ,一路谈笑 ,一路歌声。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去武夷山 ,很是兴奋 ,所以虽是长途跋涉 ,稍觉劳顿 ,但一下车 ,立即雀跃起来 ,仿佛回到了童年。“武夷仙茗自古栽” ,人人都知武夷山山美水美。武夷茶味更美 ,到了武夷山武夷香茗是不能不尝的 ,在我们的旅游计划中原本就有一项“品尝武夷岩茶”的内容。我们在武夷山游玩了两天 ,第一天的上午登晒布岩 ,下午漂九曲溪。晒布岩下有一片茶园 ,这是我在武夷山看到的第一片茶园 ,因是深秋 ,早过…  相似文献   

7.
武夷茶叶自唐以来名闻天下,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需求,特在武夷山北苑设置皇家御园,送茶专供皇家消费,每当谷雨时节采制御茶时,地方官特别重视,因而有北苑喊山送茶的仪式,以隆重庆祝皇家茶叶的采摘。元代武夷山的御茶园在九曲溪之四曲溪畔的平畈处。园的正面有仁风门,迎面是发殿,亦名第一春殿,旁有精舍三十余间。园内有一井,称通仙井,井之畔有高台,称喊山台。每年惊蛰之日,御茶园的宫史偕县丞等登台喊山、祭孔茶神。祭毕,鸣金击鼓,鞭炮齐鸣,红烛高烧,茶农拥集台下,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广声彻山谷,场面极…  相似文献   

8.
茶艺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守仁 《农业考古》2003,(4):149-151,15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正在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而茶艺这一独特的茶文化表现形式,更日益受到民众的普遍关注和欢迎。茶艺概念最早酝酿于70年代中期,直到1982年才由台湾“中华茶艺协会”正式推出,当时是为了和日本“茶道”相区别,才把中国的品茗艺术以“茶艺”称之,此后遂  相似文献   

9.
无我茶会是大家都带茶具,一起泡茶一起喝茶的茶会形式,因为不分彼此,大家打成一片,所以称为“无我”。这样子的茶道方式先是陆羽茶艺中心的茶道老师们在各地方、以各种不同的主题举办,后来应用在对外公开的场合,如亲子无我茶会、赏荷无我茶会、返璞归真无我茶会;进一步邀请日韩茶侣来参加,现在又进一步跑到别的地方去举办。武夷山在喝茶界的朋友似乎是一座圣山,御茶园设于此,大家梦寐以求的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  相似文献   

10.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导)由雪州马华文化局、《光明日报》、《星洲日报》、八打灵再也市议会、吉隆坡茶艺协会及第五台联合主办的中秋品茗园游会,吸引了1045人出席,成为全国最大型品茗大会,并成功列入马来西亚纪录大全内。这项主题为“明月照大地,茶香传万里”的中秋品茗园游会是在此间“再也公园”举行,2000年9月18日日适逢中秋日,许多灵市居民都不约而同的扶老携幼出席这项别开生面的中秋品茗园游会。此项中秋品茗园游会是由文化、艺术及旅游部负责主办。除了主办当局预先安排好的精彩节目外,现场也设有小食档口进行义卖活动…  相似文献   

11.
陈雨润 《农业考古》2002,(4):325-326
茶缘结两地 ,茗芳溢濠江。昔人皆泛酒 ,今日醉茶香。内地著名茶人寇丹、李茂荣、袁勤迹于十月下旬来到澳门行政区 (濠江 )参加“茶文化交流活动周”与澳门茶人交流共聚 ,推动了刚回到母亲怀抱游子澳门的茶文化发展 ,掀起了一阵品茗热潮。澳门各大报刊传媒 ,大篇幅连续多天报道了今次盛事 ,多个地区如从香港而来的韩国对中国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席、韩国中国茶文化学会会长姜土育发、香港中国国际茶艺会会长廖子芳、香港四碗半茶社成员、资深茶人崔国基 ,来自广东的有广州茶艺乐园园主陈国璋、广东省茶叶学会理事苏荣新 ,来自珠海特区的心灵茶园…  相似文献   

12.
工夫茶考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0,(2):137-143
工夫茶流行于中国的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是中国茶道的代表。工夫茶源于武夷茶,但其起始于何时?又如何演变的?它与前代的茶艺有何联系?下面试加以考证。 一、武夷茶 武夷山在福建崇安县境,明代以前为道教名山,清代以后又成为佛教胜地,同时还是朱子理学的摇篮。后人曾以“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来形容武夷山独特的文化与自然特征。武夷茶始于晚唐,盛于元,继于明,复兴于清。 (一)唐宋元──武夷茶为蒸青绿团莱 明人徐 《武夷茶考》记:“按《茶录》诸书,闽中所产,以建安北苑第一,壑源诸处次之,而武夷之名,宋季未有闻…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由韩国茶人联合会郑仁梧秘书长率领的“韩国茶人联合会考察团”一行24人,于1999年10月28—29日访问云南省思茅地区,对茶乡进行考察。考察团由考古学家、原云南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黄桂枢先生和普洱茶叶集团公司朱启忠总裁陪同,于28日参观了思茅于海子万亩茶园,走访了茶农家庭。晚上在普洱茶叶集团公司观赏了“龙生茶室”具有民族特色的普洱茶艺表演,品尝了迎宾茶、盖碗茶、傣族竹筒茶、拉枯族烤茶点族烧茶等。29日,参加了普洱县普洱茶厂、普洱茶叶交易市场、普洱农贸市场。下午又回思茅参观了思茅茶树良…  相似文献   

14.
新秋八月,晴空万里,碧水丹山,格外秀丽;武夷岩茶分外馨香。为配合南平市’98武夷旅游月活动,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五届武夷岩茶节暨武夷无我茶会,已于8月18日在风景秀拔雄伟的大王峰山麓隆重举行。武夷山到处洋溢着节日盛会的喜庆气氛。参加这次盛会的有省、市领导和海内外各界朋友、茶侣共400多人。与会者通过“茶之旅”观赏武夷茶艺,参加无我茶会和母树大红袍茶叶拍卖,以及游览武夷山水风光,攀登号称华东屋脊、海拔2158米的武夷山主峰黄岗山等活动,个个为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而赞叹,为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神韵而倾倒。通…  相似文献   

15.
星村论茶     
《中国茶经》载“武夷山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 ,更以茶产之奇而奇 ,”“故九曲溪上漂竹筏 ,御茶园里品岩茶”被视为武夷山旅游之双绝。去年七月 ,我去武夷山旅游 ,就住在星村的“碧水山庄”。这座千年古村是九曲溪漂筏的起点 ,也是武夷山岩茶的重要产区 ,村民们除撑筏导游外 ,几乎家家户户种茶。一天清晨 ,我去星村的里巷漫步 ,鹅卵石铺的村道边是一条“叮冬”流淌的山溪 ,从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和庭院里飘出一阵阵醇厚沁人的茶香 ,透过花墙的漏窗 ,可见一些妇人在分拣焙制好的新茶。经人指点 ,我叩开星村制茶高手潘志文家的门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  相似文献   

16.
易祚平 《广西农学报》2012,27(2):107-F0003
绿满茶树春意浓,休闲养性正当时。2012年4月12日,广西农业厅与广西旅游局在广西茶科所茶园内共同举办广西“新茶乐休闲游”开游品茗活动启动仪式。广西农业厅厅长张明沛,广西旅游局副局长余小军,桂林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祝广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日本“长江文明”考察团一行 16人,于 2001年4月 14日至 19日在江西重点考察商代考古遗址和文物。 考察团一行于15日到江西省瑞昌市参观了瑞昌市博物馆,并至铜岭考察了商周铜矿遗址现场。 I6日,考察团游览了庐山的风光名胜。 17日,考察团一行在参观了庐山名胜古迹之后驱车南昌,参观了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并观赏了该校茶艺队表演的工夫茶、文士茶、擂茶、惠安女茶俗及禅茶等茶艺表演。 18日,考察团到江西省樟树市参观了樟树市博物馆,并到吴城商代遗址及新干县大洋州商代大墓墓地现场进行考察。 19日,…  相似文献   

18.
由澳门中华青少年教育辅助会及香港茶人联合会联合主办的《澳港同心献茶香》茶艺品茗大会于1998年12月26日假澳门友谊广场隆重举行。此次茶艺品茗大会开创了澳门茶艺的先河,那严谨的组织、盛大的场面、和谐的气氛、认真的态度赢得了观众的喝彩,推动了澳门茶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港澳两地茶文化交流,为今后澳门大型茶文化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基础。大会在难得温暖的圣诞假期举行,近五十名泡茶手参加盛会,年纪最小的不够五岁,土生葡人也参加了泡茶活动。香港著名茶艺家叶惠民教授及香港茶人联合会廖子芳小姐率领泡…  相似文献   

19.
周洁琳 《农业考古》2000,(4):111-112
一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风尚进入人们的生活,演变为一种品茗的艺术程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茶艺。“茶艺”这一名称,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茶艺界,为了有别于日本的“茶道”而提出来的。因此,认识中国茶艺意象特征,理解茶艺审美情趣,有助于当前中国茶艺的发展与推动,有利于茶文化理论研究的提高。“茶艺”的含义,用台湾范增平先生的话说:“茶艺包括两个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台湾茶文化论》)通俗的说,就是茶艺内涵包含二个方面:物质与精神。…  相似文献   

20.
西欧茶吟     
在今年中法友好年,应法国(里昂)茶文化协会会长北歌女士之邀,由来自十一个省、区的茶友组成的中国茶艺代表团一行36人于11月7日赴法国里昂参加“中国茶文化节”,同时,于同月9日举行国际茶文化协会联席会议。通过这两个活动,东方茶艺始传西欧,功德无量。湖北三位茶友随团参会,一路茶吟,遂得诗词43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