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吉林省为例,利用1991-2005年玉米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Panel Data),采用非参数的Tomqvist指数方法、HMB指数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吉林省玉米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呈"V字型"的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主要受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变动的影响;玉米生产中一些决策单元的无效率主要归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以及规模收益递减等方面原因.要促进玉米生产率的增长,需通过增加玉米产出、减少冗余的投入要素、适当缩小要素投入规模、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努力提高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日本水稻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日本(分为10个地区)水稻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Panel data),采用非参数的全要素生产率HMB指数方法对日本水稻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得到各个指数的变动趋势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本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在1998-2007年间呈现较大波动且总体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主要受纯技术效率、要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Tornqvist-Theil指数方法,测算了1978—2015年中国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各投入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对粮食产出的贡献率,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要素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978—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除劳动力投入外的投入要素,虽然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波动,但总体上呈增长趋势;机械、化肥、土地及其他中间投入要素增长也促进了粮食的增产,但粮食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制度、政策、价格对粮食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到关键促进作用。未来中国粮食安全供给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确保耕地面积、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依靠科技进步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供给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玉米主产省玉米生产效率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1985—2014年玉米主产省玉米生产投入和产出数据,并对玉米生产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自1985年以来,玉米全要素生产效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不大,以2006年为拐点,起初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率,而后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陕西等9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处于负增长状态;利用变异系数对玉米主产省玉米生产效率进行σ收敛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生产效率具有σ收敛特征。要想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就应该注重玉米生产的内涵发展,适当缩小玉米种植区域,加快关键技术的推广,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河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技术效率对保持生产力至关重要。本文以2012—2018年河北省宁晋县、大名县等5个主产县170个玉米种植户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利用DEA研究方法分析了河北省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各县玉米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822、0.989、0.832。其中,玉田县和大名县玉米综合技术效率不高,全要素生产率未达到有效前沿,规模效率呈下降趋势。针对分析结果,从适度规模经营、科学合理分配投入要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系统分析了1994—2013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总体情况、演化特征及地区间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段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产出弹性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作用的变动,为制定粮食生产效率的提升对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1)地级市间技术效率差异较大,张家口、承德技术效率变动剧烈,且整体上升幅度较小;沧州近5年来技术效率明显上升;石家庄市等其他地区技术效率平稳上升,但上升幅度有所不同,部分地区出现了偶然性波动现象。(2)与1994—2003年相比,2004—2013年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变化较大,机械总动力的产出弹性从不显著变为显著正效应;化肥施用折纯量的产出弹性从显著正效应变为不显著。(3)从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析,粮作系数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有所降低,但总体上两者对技术效率的作用仍然重要;人均GDP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自然灾害对技术效率的抑制作用明显变弱。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地测算我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识别区域差异,基于投入-产出统一性框架,厘清土地、劳动、中间投入等投入变量,采用最小离差法估计各省份的农业资本存量,采用更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的SFA-KLH模型测算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其增长趋势、源泉与时空分布差异,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显示,1978—2020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呈现涨跌互现、波动增长的变动趋势,但在2006年后呈现增速放缓的平稳趋势。1978—2020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2.27%,技术进步是其增长源泉。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区域差异,整体上呈现中部>东部>西部的分布趋势。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且各省份具有不同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法,从整体情况、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层面对2013—2014年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14个乡(镇、村)201个农户的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及构成变动进行分析,并从静态的角度进一步指出玉米生产要素的投入优化方向。结果表明: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在于技术效率的提高,而规模效率的提升则是技术效率相对有效的根本来源;从不同种植规模来看,除了大规模的农户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正向增长外,中规模、小规模农户的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可见,玉米生产过程中区域性、结构性投入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尚且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农户养猪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吉林省1989-2005年农户饲养生猪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对生猪生产效率进行分解分析,获取各指数的时序变动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户饲养生猪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由于规模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而呈递增趋势,各市(县)生猪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其技术进步的变动趋势一致,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来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的玉米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得到应在省域内玉米生产地区的分布、生产要素投入的优化和先进技术的引导等方面的结论,以促进河北省玉米产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玉米生产档案的建立具有必要性。在对玉米生产工作进行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玉米生产档案的分类方法、收集内容、收集时间、保存期限以及管理方式,以期找到玉米生产档案建设、管理与实际工作利用的最佳集合,对玉米生产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260万hm2,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玉米产量高,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玉米总产占全省粮豆产量的40%,商品率在70%以上。玉米产业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玉米单产量最关键的措施是提高良种覆盖率,因此,抓好玉米种子生产、提高玉米种子质量,对于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增产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玉米氮营养基因型差异与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玉米不同氮营养基因型根系特性、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及营养生理基础,筛选指标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首创玉米杂交种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玉米生产大国,其玉米的经济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美国玉米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都居世界之首.20世纪90年代统计表明,美国玉米面积为2821.5万hm2,占全世界玉米面积的20.8%;总产量为22230.8万t,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36.7%.美国玉米单产水平达到7240kg/hm2,相当于世界平均单产的1倍.笔者从美国玉米生产概况,即玉米种植区域化及生产专业化、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玉米制种基地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各大、小制种公司的成立,玉米制种生产基地越来越不好落实,有的公司纷纷到外省市寻找自己的制种基地,这样公司对制种基地不能直接管理,派出的技术人员不被当地农民接受,委托当地公司协助管理力度不够,想寻找稳定的外省市基地有一定的难度。而本地在隔离范围要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玉米产需矛盾及提升玉米生产科技水平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湖北省玉米产需状况及玉米生产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探讨了湖北省玉米发展的技术对策,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协作。从种植体系革新入手,在平原及部分丘陵区适度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从栽培技术创新入手,加强玉米种植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定量化、规范化、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以利有效提高湖北省玉米的生产水平,增强自给能力,缓解产需矛盾。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中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玉米粮经饲兼用。近年玉米消费呈刚性增长,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递增。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对确保国粮安全、促进农牧业发展、提速粮食加工业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迫在眉睫。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农机农艺互动,社会化服务促动,梯度推进带动,多项技术联动。主要措施:加大收获机械购机补贴力度,深入种植制度改革,创造机械化生产优质条件,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示范推广,积极培育玉米机械化作业市场,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玉米装备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鲜食型玉米生产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玉米已经从主要的粮食成为饲料。虽然人们不再将玉米作为口粮 ,但是吃鲜玉米一直是人们的喜好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鲜玉米棒几乎成为直接食用玉米的唯一方式。在欧美和东南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鲜食型玉米早就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营养果蔬。在美国和加拿大 ,甜玉米等鲜食型玉米的年播种面积达 33万多hm2 ,日本近 1 0年中甜玉米的播种面积增加了 30多倍。改革开放以来 ,生活的富裕使人们对米袋子和菜篮子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 ,我国鲜食型玉米发展十分迅速 ,在南方一些省份年播种面积达 4万hm2…  相似文献   

19.
阜新地区玉米生产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地区位于辽宁省西部,耕地面积约26.67万hm2,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就有20万hm2。由于阜新地区位于玉米黄金带.阜新的玉米技术是东北地区的缩影。了解阜新的玉米市场与生产中问题,可以了解整个东北地区玉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18个青贮玉米品种在生育进程、植株形态特征及产量进行综合比较,初步确定了适宜本地生态环境条件的推广品种。为品种审定和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