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包膜维生素C中维生素C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辉  曾虹  杨俊  王志 《江西饲料》2003,(6):25-26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含量、高稳定的包膜维生素C产品因其具有包膜完整、加工保留率和生物利用率高、使用更经济等优点独树一帜,成为很多大型专业水产、畜禽公司必然的选择。但不容忽视的是,检测方法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国标GB7303—87饲料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只适用于合成法或发酵法制得的普通晶体维生素C。采用国标法测定高含量、高稳定的包膜维生素C中维生素C含量,一般都会出现低于实际含量的结果,明显不适用。《美国全国饲料协会(NFIA)分析方法概要》中推荐的采用2,6…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抗坏血酸)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健康都必不可少,一方面作为细胞内酶的辅因子参与物质代谢,另一方面作为细胞内外重要抗氧化剂,在抗应激、调节免疫等功能上起重要作用(Levine等,1995;Sies等,1995)。近20年来维生素C在抗应激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迄今为止,对于能合成维生素C的动物是否需要添加外源维生素C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就维生素C在饲料原料中的分布、动物体内合成及动物日粮中应用作一介绍。1 维生素C在饲料中含量  关于饲料原料中维生素C含量报道差异很大。Alishexkhov(1994)用光比色法测得谷物饲料、豆科植物…  相似文献   

3.
平远 《江西饲料》2005,(5):44-44
美国西海水生动物研究所采用一种紫外线照射的防霉技术处理水产饲料(或饲料的原料粮),不仅可以防霉,面且可以提高饲料中维生素D的含量。方法是:在贮存的饲料或饲料粮中加入重量比为2%的丙酸钙或甲酸,拌合均匀后用强度为120KJ/m^2的紫外线进行照射15至20min.然后封装贮存,结果不仅贮存九个月以上不发霉,而且每kg饲料中的维生素D的含量比贮存前提高了80—220mg,大大提高了饲料中的维生素品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在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后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L-抗坏血酸-2-磷酸酯(作为维生素C添加剂),制成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2(对照)、104.8、209.6、313.8、521.6、837.3 mg/kg的6种试验饲料。将健康的半滑舌鳎[平均体重(99.12±1.58)g]分别喂食上述6种饲料84 d后,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试验期为14 d。结果显示:试验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均以209.6 mg/kg组最高。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升高,半滑舌鳎血浆维生素C含量及红细胞血红蛋白(Hb)含量和G-6-P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除104.8 mg/kg组红细胞G-6-PD活性外各添加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维生素C含量为209.6 mg/kg时,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后随着维生素C含量继续升高,红细胞SOD和CAT活性呈下降趋势。对照组红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红细胞膜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高于各添加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维生素C能有效降低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半滑舌鳎的红细胞氧化损伤程度;经过折线模型分析,推荐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为257.04~341.36 mg/kg。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及消化、吸收、抗氧化、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得到圆斑星鲽幼鱼饲料中适宜的维生素C含量。试验在(12.5±1.5)℃的水温下进行,选择体重为(38.0±0.8)g的健康圆斑星鲽幼鱼,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维生素C含量为10.2、249.1、402.8、616.2、769.5、909.4和1 177.8 mg/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616.2 mg/kg维生素C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摄食率均为最高,其增重率显著高于10.2和909.4 mg/kg维生素C组(P0.05),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摄食率显著高于除1 177.8 mg/kg维生素C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达到组织肝脏和肌肉最大维生素C积累量的饲料维生素C含量为769.5 mg/kg。616.2和769.5 mg/kg维生素C组的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除402.8 mg/kg维生素C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402.8 mg/kg维生素C组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力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02.8、616.2、769.4 mg/kg维生素C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维生素C含量为402.8、616.2或769.4 mg/kg时,胃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均处在较高水平。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在249.1~616.2 mg/kg时可提高肠道皱襞高度,增加肠壁厚度,促进肠道黏膜生长。结果显示: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在402.8~616.2 mg/kg时能有效满足圆斑星鲽幼鱼的生长需求,并可提高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6.
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污染物,因此提高鱼体抗污染应激能力至关重要。本试验采用不同维生素C含量的饲料饲喂圆斑星鲽幼鱼,探究饲料维生素C含量对圆斑星鲽幼鱼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试验在(12.5±1.5)℃的水温下进行,选择体重为(38.0±0.8)g的健康圆斑星鲽幼鱼,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维生素C含量为10.2(对照)、249.1、402.8、616.2、769.5、909.4和1 177.8 mg/kg的试验饲料8周。投喂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取10尾鱼,用20 mg/L的氨氮胁迫24 h。结果表明:无论是氨氮胁迫前还是氨氮胁迫后,在饲料维生素C含量达到769.5 mg/kg时,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积累达到饱和,再继续升高饲料维生素C含量,肝脏、肌肉中维生素C含量不再显著升高(P0.05)。除1 177.8 mg/kg维生素C组外,无论是氨氮胁迫前还是氨氮胁迫后,各维生素C添加组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616.2 mg/kg维生素C组血清中CAT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外,氨氮胁迫使各组血清中CAT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添加维生素C可以减少降低的幅度。无论是氨氮胁迫前还是氨氮胁迫后,各维生素C添加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氮胁迫使对照组及909.4和1 177.8 mg/kg维生素C组鳃丝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他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氨氮胁迫使各组血清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中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氨氮胁迫使各组血清中总铁结合力显著降低(P0.05)。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圆斑星鲽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在402.8~616.2 mg/kg时可有效提高机体抗氨氮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维生素C水平分别为1.9、18.9、36.8、78.4、156.5和316.0 mg/kg的6种等氮等脂饲料(含42%粗蛋白质和7%粗脂肪)投喂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初始体重(2.00±0.01)g]12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1)当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从1.9 mg/kg上升到156.5 mg/kg,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然而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由156.5 mg/kg上升到316.0 mg/kg,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反而有所下降。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对存活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肝体比和脏体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2)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对黄颡鱼幼鱼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而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及血清中总蛋白和胆固醇含量不受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3)当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由1.9 mg/kg上升到156.5 mg/kg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由156.5 mg/kg上升到316.0 mg/kg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出现显著下降(P0.05)。4)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由1.9 mg/kg上升到156.5 mg/kg时,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但随着维生素C水平的继续升高,溶菌酶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的升高,头肾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呼吸爆发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维生素C水平为156.5 mg/kg时达到最大值。5)注射嗜水气单胞菌14 d后,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为18.89和36.76 mg/kg时的累计存活率显著高于维生素C水平为1.9 mg/kg时(P0.05)。以特定生长率和血清中溶菌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的需要量分别为114.5和142.3 mg/kg。  相似文献   

8.
为了检测霉必吸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脱毒性能和对饲料中维生素类物质的影响,采用全收粪法检测动物食用霉变饲料后,以霉必吸吸附后排除体外的黄曲霉毒素B1占食入总量的比例,评价脱毒效果;选择维生素C作为检测对象,测定霉必吸对维生素C的吸附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2‰的霉必吸脱霉效果最好,AFB1的排出率可达72.3%,脱酶效果显著;霉必吸对维生素C并没有吸附性能,作为脱霉剂在饲料中添加不会影响饲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大鲵生长性能、血液指标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144尾体质量为(34.14±0.15)g、体质健壮的大鲵,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各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D0组,对照组)、150(D150组)、300(D300组)、450(D450组)、600(D600组)和750 mg/kg(D750组)的维生素C。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D0组)相比,饲料添加维生素C显著提高大鲵终末体重(FBW)、特定生长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分别以WGR和FCR为评价指标,大鲵饲料中维生素C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311.73和320.53 mg/kg。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维生素C显著提高大鲵血液血栓细胞数量(P<0.05),且D30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300组和D450组血液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维生素C显著降低血浆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且D450组血浆T-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D300组~D750组血浆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D300组~D750组各器官组织和血浆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饲料添加适宜水平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各器官组织和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溶菌酶(LZM)活性(P<0.05),且上述2个指标与各器官组织和血浆维生素C含量存在一定正相关性。综上所述,饲料添加适宜水平维生素C可提高大鲵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并提高各器官组织和血浆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C0.5组)、1.0%(C1.0组)和1.5%(C1.5组)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作为维生素C添加剂),制成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为0.175%、0.350%和0.525%的3种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饲喂3.5龄滑舌鳎雌性亲鱼15尾[(1.15±0.11) kg/尾]和雄性亲鱼20尾[(0.25±0.05) kg/尾],饲喂2个月后人工育苗.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雌性亲鱼的性腺指数和相对产卵量以及雄性亲鱼的精液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0.350%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雄性亲鱼的性腺指数(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上浮卵率和孵化率显著上升(P<0.05),初孵仔鱼畸形率显著下降(P<0.05).C1.0和C1.5组的卵径、受精率、初孵仔鱼体长以及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显著高于C0.5组(P<0.05),而C1.0与C1.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1.5组卵中大油球直径显著高于C05组(P<0.05).卵子和上浮卵中维生素C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亲鱼肝脏、卵巢、精巢和卵子中维生素C含量,提升亲鱼血清、肝脏、卵巢、精巢、卵子和精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相应降低丙二醛含量.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高剂量(0.525%)的维生素C更有利于促进半滑舌鳎亲鱼性激素的合成,改善亲鱼的繁殖性能,提高精卵质量,促进受精卵孵化,减少仔鱼畸形.  相似文献   

11.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46±0.29)g的欧亚鲈幼鱼为试验对象,投喂6种不同水平的维生素C(0、50、100、200、400和800 mg/kg)的试验饲料,饲养8周,探讨欧亚鲈幼鱼饲料维生素C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从0.0升高到100 mg/kg时,鱼体增重率呈上升趋势,添加量为100 mg/k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添加量继续增大,对鱼体增重率无显著变化(P>0.05);经折线模型分析表明,欧亚鲈鱼种达到最大生长时,饲料中的维生素C的最低添加量为93.58 mg/kg。欧亚鲈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0~200 mg/kg)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但添加量继续升高,则肝脏中维生素C达到饱和状态,经折线分析表明,肝脏中维生素C达到饱和时,饲料中的维生素C的最低添加量为149.27 mg/kg。急性胁迫前,各组血糖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胁迫后,血糖升高峰值最低和恢复最快的是饲料中维生素C为400~800 mg/kg。在本试验条件下,欧亚鲈幼鱼达到最大生长、肝脏维生素C饱和及抗拥挤胁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分别为93.58、149.27 mg/kg和400 mg/kg。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_(12)的含量很久以前就介绍过。本文研究了维生素C对肉用仔鸡和火鸡畜牧学和生理学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26±0.03)g的鲈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饲喂维生素D含量实测值分别为34.2、219.4、393.8、775.9、1 534.1和3 091.2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9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在34.2~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但是当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高于393.8 IU/kg时,鲈鱼的增重率变化不显著并且出现平台期(P0.05)。同样,鲈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表现出与增重率相似的变化趋势。2)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鱼体粗灰分、钙和磷含量,脊椎骨、鳃盖骨和鳞片粗灰分含量以及脊椎骨钙和磷含量(P0.05),但对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对鲈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羟脯氨酸、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4)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显著影响了鲈鱼肝体指数及肝脏脂肪和维生素D含量(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升高,肝脏维生素D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并在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达到1 534.1 IU/kg时变化趋于平稳。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431.0 IU/kg饲料。以肝脏维生素D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幼鱼获得最大肝脏维生素D沉积量时对饲料中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2 444.4 IU/kg饲料。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B_(12)是水溶性维生素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体及动物体内既不能合成又必不可缺少的活性物质.由于在饲料中含量极微,故对其检测难度较大.国内外多采用微生物法、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以及电泳和离子交换法相结合的方法检测,但这些方法较繁琐费时,有的无法定量分析.用现代检测技术——化学键合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准确检测饲料中维生素B_(12)的含量,对饲料营养价值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适于大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C最为人知的作用是预防坏血病,因此,又名抗坏血酸。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尤其是在青绿饲料中含量丰富,动物肾脏也可合成,因此,在散养情况下,健康鸡群的内源性维生素C已能满足其生理需要,所以,在一般商品鸡中通常不强调维生素C的补充。然而,由于维生素C在营养物质的代谢、营养互补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现代商品鸡生产中,舍饲和一系列管理方法的采用,导致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因此,为了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在现代商品鸡群中添加维生素C越来越显得重要。1 维生素C的生物合成鸡蛋…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普遍存在于蔬菜、水果及青植物之中。饲料中的维生素C,由于存放不当或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因此常规的饲料中的维生素C含量甚微。在鸡正常生长情况下,维生素C在鸡体内的合成量和饲料中维生素C基本能满足鸡体的生长需要。但在生病、应激、产蛋期维生素C需要量大,不能满足鸡体的需要时,就需要额外添加。此次试验对鸡育雏和产蛋两个时期,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情况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期为鸡不同时期添加维生素C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是维生素C的稳定态衍生物之一,与维生素C的其它稳定态衍生物,如维生素C磷酸酯镁、维生素C磷酸酯钾等相比,其化学稳定性最好,生物效价最高,被广泛用作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剂.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含量测定,已报道的方法均需使用价格昂贵的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不能在饲料企业中广泛地应用.为此我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简便、可靠的化学测定方法.本文报道该方法的测定步骤,并将该方法测得的结果与HPLC法所得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青鱼幼鱼为试验对象,探讨6种不同维生素A含量(290、1 033、1 734、3 835、7 662和14 943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对青鱼幼鱼生长、代谢、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选取540尾初始体重为(5.35±0.16)g的青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饲喂1种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的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维生素A含量在3 835 IU/kg时达到最高。折线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在2 246.64 IU/kg时,能够获得最大增重率。2)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从290 IU/kg增加到7 662 IU/kg,肝脏中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也呈现显著上调(P0.05);肝脏中谷胱苷肽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维生素A含量的增加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并均在3 835 IU/kg组达到最低值。3)与290 IU/kg组相比,3 835和7 662 IU/kg组血清中溶菌酶(LYZ)活性、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适量的维生素A(1 734、3 835和7 662 IU/kg)能够显著提高血细胞中LYZ、干扰素α(INFα)、铁调素(HEPC)、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NRA MP)、C3和补体9(C9)基因表达量(P0.05)。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A不仅能够促进青鱼幼鱼的生长和代谢,还能增强其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以增重率为判据,青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A适宜含量为2 246.64 IU/kg。  相似文献   

19.
英国配合饲料中维生素A的控制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粮农渔业部和饲料企业共同议定了管理动物饲料中维生素 A 含量的主观控制标准(Voluntarycode,见下表)。主管医疗工作的官员在去年曾经警告正在怀孕和可能怀孕的妇女,谨防吃过量的维生素 A。对于肥育动物采用的最大维生素 A 用量,英国粮农渔业部已经得到欧洲共同体的同意。关于幼畜和种用家畜的用量标准,该部还在寻求欧洲共同体的审查。近来该部与英国畜牧和农业供应企业一起进行了评定家畜在各个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以拟定饲料中维生素 A 的含量比例—包括需要量和加工  相似文献   

20.
在高温季节,选择体重相近,体质外貌相似,生产性能相近,泌乳量为10-15 kg健康牛20头。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方法将20头奶牛随机分为四组,研究添加不同抗热应激剂对奶牛血液、乳和毛中微量元素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血中Zn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Cr、Se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复合抗热应激剂,血液中Fe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r含量比对照组高出2倍,差异极显著(P< 0.01),Co含量明显减少(P<0.01)。添加中草药抗热应激添加剂,血液中Fc、Se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毛Cr含量比对照组高出2倍,差异极显著(P<0.01)。乳中Zn、Cr呈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01)。毛Cr的含量各组均比对照组有增加,差异极显著(P<0.01), Se、Mn、Co含量明显减少(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