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粮食储藏》2021,50(4)
正我国先民生态储粮的意识可追溯到几千年,而粮食储藏生态系统研究主要还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靳祖训先生就是我国储粮生态理论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实践者。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通过大量调研收集先民储粮做法与经验,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经过不懈努力和几十年如一日的调研分析、归纳凝练,提出了十个关于我国储粮生态理论学术观点,现概述如下。观点一:通过对甘薯、马铃薯储藏经验调查,找出储藏窖型、储藏方法与生态条件之间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末,  相似文献   

2.
为了总结计算机粮情测控技术、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等储粮新技术在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储粮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方法 ,探讨这些储粮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办好《粮食储藏》和《粮油仓储科技通讯》杂志 ,更好地为推广储粮新技术服务、为科学保粮服务 ,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中国粮油学会储藏专业分会和《粮食储藏》杂志社于 2 0 0 1年 10月19~ 2 3日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储粮新技术研讨会暨杂志通讯员、联络员工作会议。来自全国 2 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 …  相似文献   

3.
粮食微生物的活动是影响粮食品质与安全储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密封储粮生态环境下,使用缓慢型呼吸抑制剂磷化氢,稻米能够安全储藏的原理,是由于磷化氢对稻米、仓虫、粮食微生物等有机体代谢、生命和酶活动起着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的结果。一九八二年,在分析储粮密封生态条件时,我们着重研究磷化氢对粮食霉菌作用方式、时机、作用效应及其相关性。为科学应用磷化氢、优质安全储藏稻米,提出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前言储粮品质劣变的根本原因是储粮微生物和粮食自身的生理代谢作用所致.温度、水份和氧气浓度是影响粮食微生物生长和自身生理代谢的三个条件.许多研究工作证明,采用各种手段降低粮堆间气体的氧浓度,是控制储藏物害虫和储粮微生  相似文献   

5.
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概述 粮食储藏科学作为农学中农产品储藏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上迅速发展的现代储藏产品保护科学的一个最重要分支。从生态学观点来看,粮食储藏科学是研究粮食(储藏生态的主体)与环境(非生物的与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换言之,粮食储藏科学是研究粮食在储藏期间,不同储藏条件、不同储藏方法、不同储藏处理对粮食生理生化变化,对粮食品质(工艺品质、食用品质和种用品质等)变化,对粮堆内有害和有益生物(储粮害虫、螨类、微生物及其天敌)消长、演替变化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农户储粮减损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50%以上的粮食储藏在农户,但由于农户储粮方法原始、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原因,农户储粮损失特别严重,粮食储藏环节的损失成为发展中国家粮食产后各环节(从收获到消费)损失最严重的,占总损失的50%~60%。使用科学储藏方法可使农户储粮损失降低至1%~2%。对发展中国家主要粮食种类农户储藏减损研究进行综述,对造成损失的主要因素和可能采取的减损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法国粮食储藏技术及工艺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了国家粮食局2008年12月执行赴法国粮食储藏技术管理和标准培训所了解掌握的关于法国粮食储藏及技术应用方面的有关情况,包括港口库储粮技术、农户储粮技术、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储粮通风降温技术以及法国粮食主要储粮工艺与储藏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分析了法国粮食储藏技术应用及管理的特点,为我国粮食储藏工作拓宽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粮食储藏》2021,(1):23-23
《粮食储藏》创刊于1972年,连续被科技部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粮食储藏专业的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粮油食品储藏、储粮有害生物防治、粮油品质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和新进展,代表我国先进的粮食储藏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9.
不同仓型仓温仓湿日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仓温仓湿是直接影响储粮安全的两个最重要因素。粮食在储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储粮环境(主要是仓温仓湿)发生热量与水蒸气的交换。由于粮食籽粒是典型的多细胞多孔性凝胶体,具有较强吸湿性,在一定的温湿条件下,储粮会达到吸湿平衡,但随着仓温仓湿的变化,粮食在不断地建立新的吸湿(动态)平衡,只要粮食的温度和平衡水分在变化,粮食生理、生化和防霉能力就在发生细微的变化,尤其是高温季节仓温仓湿过高,不利于粮食的长期安全储藏。虽然仓温仓湿的日变化主要受地域气候和仓房条件的制约,但是深入地了解仓房仓温仓湿的日变化,排除不利因素,科学合理地开展控温储粮,降低仓温仓湿对储粮的影响,掌握更有效的储藏措施以改善储粮环境,延缓粮食的品质劣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气调储粮技术是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具有防虫、杀虫、抑菌等优点,本项目将气调储粮和控温储粮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气调和控温的优点,解决我库小麦储藏过程中储粮害虫危害较重、偏高水分粮安全储藏的难题,实现我库粮食绿色保质储藏。项目实施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中央储备粮的宜存率,保证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促进我国粮食储藏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粮食储藏直接关系着人们所食用粮食的质与量,先进的、适用的储藏技术能最大限度降低储藏期间的粮食损耗,而性能合理的粮仓则是优越储藏技术发挥作用的基础。我国粮食存储的主体是农户,但目前农户储粮在我国是最薄弱的环节,因此,研究适合农户使用的储粮装具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是在参考现有粮仓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合农户家用的储粮仓。通过CFD软件对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粮仓内部温度场和湿度场的模拟,对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储粮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低温和中温条件下,该装具有较好的储粮效果,在极端高温或者高湿条件下,由于粮食的呼吸作用加强,容易导致粮食发生霉变和虫害,发生储粮损失。  相似文献   

12.
低温储藏根据冷源不同可分为自然低温储藏和人工制冷低温储藏。它是通过控制“温度”这一物理因素,将粮食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促进粮食储藏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粮食安全储藏的一种储粮技术。低温储粮可以有效地延长粮食的安全储藏期、延缓粮食陈化速度,还能有效控制虫、霉对粮食的危害,减少化学药剂熏蒸对粮食造成的污染,降低保管费用等优越性。做好低温储藏要依据各地各储存条件等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粮食储藏》创刊于1972年,连续被科技部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粮食储藏专业的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粮油食品储藏、储粮有害生物防治、粮油品质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和新进展,代表我国先进的粮食储藏研究水平。《粮油仓储科技通讯》创刊于1985年,是专门面向全国粮油仓储保管、质检和管理人员的科技刊物,全国公开发行。主要介绍粮油仓储管理、粮油储藏技术、储粮有害生物防治、仓储机械设备、  相似文献   

14.
粮食的储藏环境影响储粮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存活数量及种群动态,主要影响因子有温度、湿度、食料、气体等。为明确不同环境因子对储粮害虫发生发展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不同储藏环境对储粮害虫影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储粮害虫对环境的要求因种而异,其生长发育、生殖潜能、生命力、季节性行为活动等会随着粮食储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近年来,利用环境因子调控储粮害虫危害的研究越来越多,多注重于通过温湿度和气体调控等方式来防控储粮害虫,以达到绿色储粮的目的。通过分析总结,展望了利用环境因子防治储粮害虫的发展前景,为未来害虫防治手段的选择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对技术设备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粮食产后损失严重及害虫防治难度增加的原因,从储粮害虫防治和粮食储藏技术方面,论述了粮食储藏技术的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在分析了粮食储藏中现存的问题后,提出了今后十年我国粮食储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粮食储藏》杂志是中国粮食储藏专业的学术性刊物,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72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粮油食品储藏、储粮有害生物防治、粮油仓储现代化机械、仪器仪表、粮油品质及有害物质检测等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等代表我国粮食储藏研究水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储藏技术指标评价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收集整理全国各生态区域仓储企业调研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全国各储粮生态区域不同的气候条件、仓储设施配置、粮食品质和粮堆生态情况对粮食安全状况的影响,考虑各粮堆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依据粮食储藏学、储粮昆虫学、储粮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参照ISO6322《谷物与豆类的储藏》国际标准中对粮食储藏的基本要求,综合考虑各相关因子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对储粮安全影响程度的大小,提出了粮食安全储藏技术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三低”保粮就是“低温”、“低氧(缺氧)”、“低药量熏蒸”储藏粮食的总称,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连续综合应用,是储藏粮食的一种新技术。这种新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粮食、虫害和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使储粮不生虫、不发热、不霉烂、不变质。“三低”保粮新技术的应用,使粮食在整个储藏期间不接触或少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储粮问题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农村储粮损失状况 由于我国农村储粮条件差,加上缺乏科学储粮知识,储粮损失巨大。1984~1985年,国家粮食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原名商业部四川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对全国8个省17个县70个乡的农村储粮情况进行了详实的调研,撰写了约4万字的《农村储粮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储粮损失约为7%~9%;1992年,中国农业火学对全国22个省574个县的粮食产后损失进行调查,包括收获、储藏、运输、加工、销售、消费等6个环节,总损失率为18.1%,其中储藏环节损失率为2%~5%;2004年,国家粮食局组织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减少三大粮食作物农户储粮损失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我国粮食储藏学科的基本情况、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和评述了近五年来本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反映了本学科在研究、教学、交流、储藏分会建设等方面的概况和新进展,分析了我国粮食储藏学科发展的战略需求和趋势、研发重点与前景展望,提出了今后10~15年本学科应加强基础研究、建设粮食储藏科技创新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储粮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