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猕猴(Macacamulatta)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动物,细菌性痢疾是猕猴最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任何季节均可发生,特别在新买来的猴群中常见本病流行。2009年3月-4月,云南森林自然中心下属的昆明金杰康灵长类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经云南省林业厅批准分4次从野外猎捕猕猴100只,  相似文献   

2.
正猕猴作为一种极其珍贵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生理学、行为学、生殖学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多领域的研究,是世界上需求量最多的实验动物之一。因猕猴具有繁殖周期长、产仔数量少、疾病复杂等特点,野生猕猴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科研需求,规模化人工养殖猕猴便成为解决实验猕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由于科学研究对猕猴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猕猴健康养殖迫在眉睫,消毒管理作为预防控制猕猴疾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非人灵长类(non-human pri mates)实验动物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增加。猕猴(Macaques)是一种极为珍贵的高级实验动物,其价值是其他动物所不能比拟的,已被医学生物学领域广泛应用,如神经生理学、病毒学、心理学和行为学、计划生育、老年学和肿瘤学等研究都应用猕猴作为实验材料。科学家们还运用实验猕猴作为人的“替身”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同时也是疫苗生产和鉴定的一种具有重要特殊意义的实验动物。但是,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资源极为有限。美国、日本、韩国和法国等许多国家每年在科研工作中需进口大量猕…  相似文献   

4.
实验猕猴是医学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实验动物,在我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全国各地又相继建立了多所猕猴繁育场。据报道,野生猕猴B病毒的感染率相当高,在急性感染期。病毒可直接在猴群内传播,随后则长期潜伏在呼吸道和/或泌尿生殖器官附近的神经节,也可长期潜伏在组织器官内,产生B病毒抗体。B病毒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人类感染可引起致死性脑炎。因此,实验猕猴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是动物标准化和  相似文献   

5.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猕猴属于最高级的模式动物之一,在推动生物医药研究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圈养饲养管理技术对猕猴进行饲养有利于提高猕猴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猕猴圈养饲养管理技术,然后对猕猴饲料进行了实验,明确了效果最佳的一类,并提出了常见疫病种类与防控方式。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黑猩猩被认为是敏感动物,新捕获的黑猩猩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约为6%~12%。作者用单克隆ELISA一步法检测猕猴血清中HBsAg,证明猕猴也属于敏感动物。材料和方法一、被检血清:采自广东省三个实验猕猴饲养场的血清样品共650头份。这些猕猴  相似文献   

7.
猕猴在解剖、生理、生化各方面与人类最为相似,其实验结果易外推于人,是替代人体最理想的实验动物。福建山区辽阔,野生猕猴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利用猕猴作为人类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进一步了解正常野生猕猴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我们特对捕自福建的猕猴进行肝功能指标测定,旨在建立一套福建野生猕猴正常肝功能指标,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广西食蟹猴B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食蟹猴B病毒感染情况调查赵国明麻秀珍王弘义廖才伟杨仕琨(南宁动物检疫所530001)韦毅(广西野生动物保护站530022)食蟹猴(M.fascicularis)是猕猴属的一种,较其它猕猴属的体积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随着国内外经济贸易和科...  相似文献   

9.
猕猴作为高级的医学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多,全世界每年用于疫苗生产、检定和医学生物学研究的猕猴数多达十几万只〔1〕。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种群数量正逐年下降,为了更有力地保护这一宝贵资源,使其有效地繁殖后代,维持生态平衡,猕猴的人工驯养、繁殖是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猕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动物,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研究的模式动物。本研究对670只笼养猕猴进行了采样,并分析了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猕猴的血糖情况,结果表明:(1)2~3岁的猕猴血糖是4mmol/l,左右;(2)随着年龄的增加,雄性猕猴的血糖在4~8岁这一阶段明显下降,而在8~16岁这个阶段已经明显升高,到17岁以后的血糖浓度则显著增加;(3)5岁以后的雌性猕猴数量不足,但4岁雌性猕猴的血糖浓度显著低于2岁和3岁的猕猴。(4)在不同性别之间,发现3岁和4岁的雌性猕猴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应的雄性猕猴。本研究表明猕猴的血糖浓度与其年龄和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11.
猕猴麻醉是在进行物种保护、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等工作中必然面临问题。但目前还没有一种专用于猕猴的麻醉药物或麻醉方法。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科学组方试验、临床麻醉监测、安全性试验等系统的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实验动物猕猴25只,体重4~10 kg,临床检查健康  相似文献   

12.
猕猴在形态、解剖、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等方面与人类最为相似,是替代人体最理想的实验动物。为了适应社会对实验猕猴在数量上和品质上不断提高的要求,各地陆续建立猕猴人工饲养繁殖场,而对人工饲养前的野生猕猴的检疫是提高人工饲养猴群健康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探讨如何提高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猕猴)肠扭转疾病的术前诊断和治疗要点。回顾2018年4例肠扭转猕猴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其治疗过程。对早期患有肠扭转疾病的3例猕猴尽早诊断,并施行手术整复,预后良好;对1例肠扭转猕猴进行保守治疗无效死亡。猕猴肠扭转主要发生在全结肠、肠系膜、盲肠段。目前猕猴肠扭转疾病的诊断率较低,死亡率高,手术整复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诊断并采取手术整复是提高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猕猴)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痢疾是猕猴常见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患病猕猴将很快死亡,严重影响了实验猕猴的品质。本文通过对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结合药敏试验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表明,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痢疾效果最佳,治愈率达到100%,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也有一定的疗效,治愈率分别达到88.89%和77.78%。本文研究对实验猕猴的生产培育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腹泻是猕猴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猕猴的生长发育。为降低猕猴腹泻发生概率,提高实验动物质量,笔者结合多年兽医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猕猴寄生虫性、细菌性、病毒性、应激性、中毒性、真菌性等类型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症状、危害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猕猴肠道中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带菌情况调查田克恭隋丽华刘永梅遇秀玲吴娜裴相元孙岩松洪宝庆(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是猕猴肠道中的主要致病菌,在卫生部制定的实验猕猴细菌学检测等级标准中,将其列为一级猕猴的必检项目[1]。我们于1995...  相似文献   

17.
白眉长臂猿司氏伯特绦虫病病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司氏伯特绦虫(Bertiella studeri)是猴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较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分布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上海动物园先后在猕猴、短尾猴、熊猴、豚尾猴、白眉长臂猿等动物体内发现。寄生  相似文献   

18.
瘫痪是猕猴疾病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猕猴出现瘫痪会对其行动造成不良影响,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猕猴死亡.在猕猴发生瘫痪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对猕猴发生瘫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瘫痪的猕猴进行重点照顾与治疗,使其能够早日恢复健康,避免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19.
猕猴的繁殖及仔猴的哺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猕猴乃灵长类动物,它在形态解剖、习性行为和生理生化机制等方面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实验中用以代替人类,主要用于疫苗生产和疫病模型,是重要的实验动物。随着人类对医学技术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对猕猴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猕猴野外资源的不断减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加强猕猴的人工养殖。本文就猕猴的繁殖及仔猴的哺育方面展开阐述。1 猕猴的繁殖1.1 种猴的选择选种工作直接关系到生育率的高低和后代生命力的强弱,不论雄猴、雌猴,都要选择体形正常、毛色润泽而且在生育年龄的健壮个体。1.1.1 …  相似文献   

20.
<正>猕猴(Macaca mulatta)又名恒河猴〔1〕,世界上共有四个亚种,其中三个分布在中国〔2〕。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恒河猴(Macaca mulatt)作为一种极其珍贵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应用于生理学〔3〕、行为学〔4〕、AIDS〔5~6〕、生殖学〔7〕、糖尿病〔8〕和病理〔9〕等研究领域,是世界上用途最广、需求最多的一种实验动物。但是,恒河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