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黄淮海平原粮食均衡增产潜力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当前区域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向压力下,为了了解粮食主产区增产潜力、区域内部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该文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通过空间均衡增产途径分析,初步研究了黄淮海平原均衡增产潜力及其空间分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增产潜力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粮食增产潜力达到3 304.57万t,空间上表现为南部平原区高于西北部平原区;黄淮海平原粮食增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类型主要为高高集聚型和低低集聚型;在增产潜力及增产潜力空间分布模式引导下,黄淮海平原土地整治类型区划可分为中低产田改造区,包含258个区县;农用地整理区包含24个区县;农村居民点整治区,包含20个区县;土地开发区,包含7个区县。通过均衡的思想,对进一步提高粮食主产区的产量,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均衡增产方向和途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及其贡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了指引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时空配置,保障区域“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从单位可整理面积新增耕地潜力出发,应用等级折算系数法,分别测算了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并借助分层聚类法划分出单位新增耕地潜力区,阐明了不同土地开发整理类型对区域新增耕地总潜力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重庆市不同土地开发整理类型按等折算单位可整理面积新增耕地潜力存在显著区域差异。耕地整理单位潜力Ⅰ、Ⅱ级区主要分布在渝东北中山区和渝东南低、中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单位潜力Ⅰ、Ⅱ级区主要分布在渝西方山丘  相似文献   

3.
基于AHP和熵权法赋权的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   总被引:34,自引:12,他引:22  
针对耕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废弃土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构建多层次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改进AHP、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划分为4个等级,耕地整理潜力是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耕地整理投入产出率和林地比重提高率是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主导影响因素。同时未利用土地开发和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在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未利用地空间规模指数、废弃土地复垦新增园林地系数和空间规模指数也是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农村居民点整理在主城区及其周边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地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居民点整理是缓解城乡交错带耕地压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理顺用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是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该文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探讨了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模式、潜力分析、等级划分以及效益分析等,为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的潜力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尹芳  刘磊  江东  任红艳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201-208
为对西南5省麻疯树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该文对西南5省适宜麻疯树种植的宜能边际土地资源潜力、适宜性等级等进行研究,并对该区发展麻疯树生物柴油的能量生产、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进行分析。利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法对麻疯树适宜种植的边际土地资源进行识别及适宜性评价,获得麻疯树适宜种植的边际土地资源空间分布、适宜性等级和总量;利用生命周期分析法,对不同适宜性等级的边际土地资源生产麻疯树生物柴油的生命周期净能量、温室气体减排能力进行研究;利用上述研究结果,对生命周期模型进行扩展,获得西南5省规模化种植麻疯树的总净能量生产能力、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西南5省适宜与较适宜麻疯树发展的土地资源分别为199.45和557.28万hm2;如果这些土地资源全部被利用,则该区麻疯树生物柴油净能量年最大总生产潜力为15099.194万GJ,总温室气体年减排潜力为1591.655万t。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生物能源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茂桐 《土壤》1999,31(6):313-316
南昌的鹰潭市菜园土含速效钾56.6~167.9mgK/kg,含缓效钾143.4~451.2mg K/kg,在我国主要土壤供钾潜力等级中,属低一中等级。14种蔬菜施钾试验结果表明,增产60%以上的有6种,增产30%~50%的有4种,另4种增产10%~20%。施钾还能降低蔬菜等4种蔬菜NO3^-含量12.0%~33.2%。  相似文献   

7.
河北平原中低产区小麦与玉米生产现状及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基于2000—2013年MODIS/NDVI遥感信息与主要粮食作物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北平原中低产区冬小麦和玉米生产的时空格局,并利用各县粮食作物主要生育期累积NDVI的逐年值、14年的最大值及单产统计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数值曲线拟合,构建了单产遥感估测模型,估算了河北平原中低产区冬小麦和玉米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冬小麦在邯郸和衡水的最大生产力水平较高,在沧州、廊坊及邢台中部的最大生产力水平较低,即后者挖掘增产潜力之后也很难达到前者的最大生产力水平;玉米的最大生产力水平普遍较高,挖掘增产潜力后均可达到较高的生产力水平。2)冬小麦和玉米总产增产潜力在沧州和邯郸较大;冬小麦单产增产潜力多低于10%,平均增产356 kg?hm?2(5.87%);玉米单产增产潜力多高于10%,平均增产798 kg?hm?2(12.33%);单产增产潜力区域分布不同,冬小麦为廊坊保定沧州邯郸邢台衡水,玉米为邢台邯郸保定沧州衡水廊坊。3)以河北平原近14年来作物累积NDVI的最大值估算的全区冬小麦增产潜力为3.90亿kg,玉米增产潜力为9.62亿kg,二者合计可增产13.52亿kg,约相当于区域冬小麦和玉米理论可达增产潜力的1/5。本文估测粮食作物增产潜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估测多尺度范围、不同作物的增产潜力,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合理选择土地整治项目区,该文以佛冈县为例,阐述县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和类型,并确定土地整治的主导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和地方土地整治有关政策和法规规定,确定土地整治项目点的整治类型及其潜力等级,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编制了综合潜力等级图,根据县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选择的原则和要求,利用土地整治综合潜力等级图,获取佛冈县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构成体系。结果表明:佛冈形成了3个明显的以河流治理、农用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整治相结合的流域综合整治区,即潖江流域综合整治区Ⅰ、整治区Ⅱ和烟岭河综合整治区;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重点区位于石角镇吉田村、凤城村,迳头镇大陂村;城乡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位于龙山镇鹤田村,汤塘镇联和村、新塘村,水头镇王田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位于龙山镇车步村,汤塘镇汤塘村、围镇村、江坳村,迳头镇社坪村;农地景观综合整治的重点区位于龙山镇良塘村。该文为系统地选择区域土地整治项目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的解决荒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该文以位于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区的宁夏盐池县为例,探讨该区土地潜力,建立了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区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并筛选出评价主导因子,依据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将该区域分为17个地块,在地理信息系统下建立其属性数据库,结合有关专家判断,根据权重法对每一地块的土地潜力等级进行了评价.盐池县是宁夏沙化土地面积最大,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沙化土地面积达5.6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5.14%.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潜力的测算既要考虑整理的自然潜力,更要注重现实潜力。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理潜力相关理论分析,提出运用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用产能增产潜力表示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并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9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自然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标准化指标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最后以肃宁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肃宁县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为170 588.99 t;各乡镇限制性修正系数介于0.142 3~0.651 5之间;通过对自然潜力进行修正,肃宁县耕地整理的现实潜力为64 329.25 t,主要集中于梁村镇和万里镇。研究认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土地整理,以便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居民点整理是缓解城乡交错带耕地压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理顺用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是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该文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探讨了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模式、潜力分析、等级划分以及效益分析等,为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的潜力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煤炭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成为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黑龙江省煤炭型城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鹤岗市为研究区,从经济潜力、社会潜力、生态潜力3方面构建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2004—2013年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6年,黑龙江省煤炭型城市处于不集约状态,属于土地集约利用等级层次中的Ⅳ级,2007—2013年,黑龙江省煤炭型城市处于集约状态,属于土地集约利用等级层次中的Ⅲ级;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GDP、煤炭开采机械化率、煤炭产值、城市人口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煤炭挖掘面平均月进度指标是影响煤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3.
基于Hybrid-Maize模型的黑龙江春玉米灌溉增产潜力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灌溉增产潜力研究是建设灌溉设施的基础,该文利用Hybrid-Maize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不同区域玉米通过灌溉措施可获得的增产潜力。田间验证结果表明,Hybrid-Maize模型对黑龙江省灌溉和雨养玉米均表现出很好的模拟效果。为了研究黑龙江省春玉米灌溉增产潜力(充分灌溉和雨养产量潜力之间的产量差),利用Hybrid-Maize模型结合实际的生产要素(品种、密度和生育期)及多年气象数据对黑龙江全省玉米的产量潜力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1积温带灌溉增产潜力较大,第3、4、5积温带灌溉增产潜力小;第1与第2积温带西部代表站点灌溉增产潜力大于东部。区域模拟分析表明,黑龙江省西南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玉米产量潜力最高,达到15000kg/hm2以上,而东部地区雨养产量潜力最高,达到14000~14799kg/hm2;自西南向东、向北,灌溉增产潜力逐渐变小,西南部的灌溉增产潜力最大,达到1600kg/hm2以上,而东部与北部最小,灌溉增产潜力小于300kg/hm2。当生育期内降雨量在350mm以下、全年降雨量在430mm以下时灌溉增产潜力变异最大。因此,黑龙江省玉米灌溉条件的建设应综合考虑积温和降雨2个要素,优先考虑积温较高(第1与第2积温带)、降雨较低(生育期降雨量在350mm以下、全年降雨量在430mm以下)的区域。该研究可为黑龙江建立合理的水利灌溉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理潜力估算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40  
该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定量的数学模型来估算村庄土地整理净增加的潜力。估算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整理系数2010年为1.42~2.42、2030年为2.27~3.27,分别可净增加耕地面积173.81~296.58万hm2、279.10~401.86万hm2。通过对不同时间和不同生态区的整理系数比较,村庄土地整理潜力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序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会逐渐减少,整理潜力逐渐增大;在空间上,东部和中部村庄土地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和4个气象站多年气象数据,分析了石河子地区光、热、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计算分析了该区主要作物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光能资源丰富,高于长江中下游及同纬度其他地区;沙漠、戈壁的增温效应使其热量资源高于国内同纬度其他地区。降水量虽小,作为灌溉农业的调节用水,可基本上满足生产需要。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质量差。其主要作物实际产量与光合潜力、光温潜力相差很大,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潜力。对光温潜力分析表明,该区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其次是温度。同时根据对石河子荒漠绿洲耕地资源潜力、宜农土地光热资源潜力和水资源潜力的分析,提出了自然资源优化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北京市大兴区土地整理潜力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在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内涵的基础上,从土地的生产性、稳定性、经济的可行性、资源的保护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5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结合部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方法,以期为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有利于解决农地产权问题;有利于解决土地规划的公共性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在土地交易中的谈判能力,改变土地级差收益的分配关系。农民在土地转移交易中的谈判能力提高以后,土地初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将发生变化,价格将更能反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扩大农民利益诉求在土地规划形成中的作用力,实现土地规划的公约化、法制化,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景观格局原理的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土地整理目的主要包括增加土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效率等,土地规模经营是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现代规模农业发展的要求。该文探讨利用地形指标,景观丰度指数、斑块方度指数、景观集中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定量评价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的方法,为区域土地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以喀斯特山区耕地整理为例,应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定量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山区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广西都安县大部分位于石山区乡镇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均很低,而南部河谷区乡镇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较高,河谷平坦区的耕地规模化整理潜力指数为0.85,喀斯特峰丛峰林山区为0.17,前者为后者的5倍。表明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受到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和地形格局的共同制约,不同地形和土地资源格局条件下,区域土地规模化整理潜力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耕地生产能力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陕西省耕地生产能力的现状,该文利用2008-2010年陕西省各县平均粮食产量数据,结合GIS分析描述陕西省各县耕地实际利用强度、理论利用强度、耕地可实现增产潜力和理论增产潜力及其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利用1978-2008年陕西省粮食产量和消费数据计算耕地压力指数的时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耕地实际利用强度较小地区集中在陕北中部、关中西部,这些地区提高利用强度空间较大,是生产技术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主要区域;耕地理论利用强度呈现出中西部地区高,北部和东南部地区低的分布规律;耕地压力指数时序表明陕西省自1978年以来,耕地压力年级间波动较大,近几年由于科技进步和政策导向致使耕地压力减小,耕地保护与耕地占用之间矛盾缓和;可实现增产潜力较大区域分布于陕北中部和关中西部,而陕南大部分地区可实现增产潜力较小,陕北北部和关中北部可实现生产潜力居中;耕地理论增产潜力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分布规律,该文为陕西省耕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和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潜力和承载量是衡量城市人口集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现状及未来发展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从耕地承载力、建设用地承载力和生态用地承载力3个层面选择指标,分别构建土地综合承载潜力和现实承载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3+5”城市群的8个城市分别进行土地综合承载潜力和现实承载量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娄底市的土地现实承载量超过了土地综合承载潜力,其比值为1.383 8,为超载区;2)益阳、长沙、株洲、衡阳这些城市的土地现实承载量已非常接近甚至达到了土地综合承载潜力,其比值分别为1.022 8、0.951 0、0.923 8、0.920 4,为满载区;3)岳阳和常德这2个城市的土地资源还可承载部分人类经济活动,土地现实承载量与土地综合承载潜力比值分别为0.867 6和0.854 7,为尚可承载区;4)湘潭市的土地现实承载量相对土地综合承载潜力而言最低,其比值为0.685 5,为可承载区.针对不同的承载情况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提高承载潜力或降低承载量的措施,这将对促进区域土地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