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黑土-春小麦中三种化学氮肥的去向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金翔  韩晓增  蔡贵信 《土壤学报》1999,36(4):448-453
用^15N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黑土-春小麦中作基肥施用的尿素、碳 和硝酸钾三种氮肥的氮素去向。试验设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郊区,氮肥用量为纯N75kg/hm^2,施肥深度为10cm。结果表明,硝酸钾和尿素的氮素利用率相当,分别为58.4%和55.9%,显著高于碳铵(42.6%)。硝酸钾的土壤中的残留率(28.7%)显著低于碳铵(38.8%)和尿素(38.2%),氮素总损失在5.8% ̄18.6%之间,碳铵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量及分配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施氮量及分配试验表明,未施氮素较施用氮素的小麦早熟6天,施用氮素(N,下同)300kg/hm^2,倒伏严重,产量低。以每公顷施240kg氮素,基肥:追肥=6:4最好,分蘖比对照多0.54个/株,有效穗比对照、施氮素180kg/hm^2、300kg/hm^2分别多51、45、27万/hm^2,每穗粒数分别多10.7、0.5、0.9粒,产量达8971.2kg/hm^2,比对照、施氮素180kg/h  相似文献   

3.
榆林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沟流域的综合治理,把保持水土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经过40多年的努力,土地利用率提高42.3%,林草面积提高24.8%,新增基本农田1475hm^2,人均产粮由203kg,提高到379kg,人均年经济收入提高5.6倍。1956年 ̄1996年,流域内各项治理措施共减(拦)洪2842.5万m^3,占总来洪量的59.5%,其中治坡措施占10.5%,治沟措施占49%,  相似文献   

4.
1997年吕梁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且有冰雹和病虫危害。据调查,绝大部分山旱地大秋作物基本绝收,好的常规耕作块产量仅300kg/hm^2 ̄600kg/hm^2,而集流节水改土蓄水聚肥田地出苗全,苗壮,长势良好,获得了较好的收成,粮食作物均产达4027.5kg/hm^2 ̄11302.5kg/hm^2,棉花均产达757.5kg/hm^2,各种蔬菜等产值也达到25530元/hm^2 ̄91575元/hm^  相似文献   

5.
用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溴甲烷熏蒸大棚土壤后土壤及作物(黄瓜)中残留的Br^-,用顶空法测定土壤吸附的溴甲烷。在0.4-40mg/kg的添加范围内,Br^-的平均回收率为83.7%-94.8%,相对标准偏差为±2.5% ̄14.7%。Br^-在土壤和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5.0和14.2d(北京)、24.7和10.3d(沈阳)。土壤吸附的溴甲烷量较少,其半衰期和Br^-的相近。低于75.0g/m^2的施用  相似文献   

6.
镁、硼营养对烟草产量和产值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镁、硼有效含量偏低的土壤上,施用镁、硼肥,对烟草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产值有明显的良好效应。在供试条件下,施Mg 15kg/hm^2,烟草产量为3022.1kg/hm^2,产值为15636.0元/hm^2,上中等烟比例为86.8%,分别比不施Mg的增加936.2kg/hm^2,7435.2元/hm^2、14%;施硼砂15kg/hm^2,烟草产量增加215.0kg/hm^2,产值增加1264.5  相似文献   

7.
浙中红壤有效硼水平及油菜硼素营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晓男  毛东明 《土壤肥料》2000,(1):30-31,34
18个供试土壤平均有效硼含量为0.53mg/kg。油菜NPKB处理平均产量为1872.3kg/hm^2,NPK区(无硼)相对产量为66.1%,施硼油菜平均增产611.4kg/hm^2,增产率达48.5%,生产百千克油菜籽需硼量为5.07g,土壤供硼率为62.7%。硼肥的当季平均利用率为4.3%,土壤有效硼含量与无硼区油菜籽相对产量呈极显著相关,r=0.5991,n=18;与油菜施硼增产量之间达极显  相似文献   

8.
长江下游地区马肝土小麦生长期土壤氮素动态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土壤氮素平衡原理对小麦生长期0 ̄40cm土层有效氮含量进行了模拟,并用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为-20.1kg/hm^2,绝对误差标准误为32.1kg/hm^2。  相似文献   

9.
玄武岩发育土壤的磁化率及其机理解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矿物磁测技术和X-射线衍分析对浙江和云南武岩发育土壤的磁化率机理进行了研究。浙江玄武岩发育土壤的x为100×10^-8 ̄500×106-8m^3/kg,云南玄武岩发育土壤的x在500×10^-8 ̄2000×10^-8m^3/kg,合成针铁矿的x为31.9×10^-8m^3/kg,赤铁矿x为84.5×10^-8m^3/kg,且合成氧化铁的x随氧化铁的铝替代量增大而增加,土壤的磁一参数和X-射线衍  相似文献   

10.
陇中黄土丘陵区定西集雨灌溉高效用水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雨灌溉有效地提高了有限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拓展了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水分来源,是旱农区农业生产迈向21世纪的根本途径。陇中黄土丘陵区定西集雨灌溉高效用水研究表明,春小麦三叶期至抽穗初期每公顷补充灌水200~500m3,增产率达105%~88.3%,供水效率为120~20.8kg/(mm·hm2);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补灌400~750m3,增产率达196%~88.4%,供水效率为153~56.6kg/(mm·hm2);谷子始穗期每公顷补灌300m3,增产率达205%,供水效率为156kg/(mm·hm2)。表现出旱后有限灌水的补偿、超补偿的高效性和正常年份的高产效应。  相似文献   

11.
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潮土硝态氮的分布及合理施氮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中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潮土1m土层中硝态氮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3年不施氮肥的土壤仍有6~16kg/hm^2的硝态氮,其中0-20cm支占20%~34%,80%~100cm土层占10%~18%;每季施氮量小于225kg/hm^2时,1m土层中各时期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在11.4~41.3kg/hm^2之间;当施氮量增加到375kg/hm^2时,1m土层的硝态氮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红树林硫的累积和循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研究了珠江口红树林硫的累积和循环特点,并探讨其对土壤中硫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口五个红树群落硫的贮存量平均为170.42kg/hm^2,在群落硫元素的生物循环中,年存留量平均为17.601kg/hm^2,年归还量平均为35.603kg/hm^2,年吸收量平均为53.204kg/hm^2,周转期为3-8a,富集率均大于1。  相似文献   

13.
氮硫单施及配施对大蒜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研究了氮硫肥对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河南省潮土区大蒜施硫以60kg/hm^2为宜;施肥基施的综合效应优于追施和底施加追施处理,大蒜施用氮肥,一般蒜头增产16.4%~30.2%,蒜苔增产8.3%~28.4%,大蒜经济合理施肥量范围为193.2~328.65kg/hm^2,此时大蒜产量在17740.2kg/hm^2以上,氮硫配施比对照平均增产38.7%,呈显著的正交互作用,3个试验点的  相似文献   

14.
玉米基因型与土壤氮素表观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N累积量和土壤N素表观平衡。结果表明,3个施N水平处理下不同基因型玉米间的产量、N累积量均存在在显著差异。N肥在土壤中的表观残留率平均值由施N112.5kg/hm^2水平(Ⅰ)下的36.74%升至施N168.75kg/hm^2水平(Ⅱ)下的40.79%和施N225kg/hm^2水平(Ⅲ)下的48.36%。应用N累积量较高的玉米基因型显著减少施用N肥在土壤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15.
黄滩豫东平原冬小麦节水高产水肥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冬小麦产量的N、P和水三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这个阈值是:N90 ̄240kg/hm^2,P2O5 56.25 ̄221.25kg/hm^2,灌溉定额1500 ̄3750m^3/hm^2。低于阈值下限水平,N、P无明显增产效应,水分利用效率低,高于阈值上限,水肥互作效应呈减小趋势;在阈值范围内,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6.
芒果营养特性及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年试验结果得出,当芒果产量为18668kg/hm^2,果实养分吸收量为22.4kg/hm^2,P2O59.0kg/hm^2,K2O44.7kg/hm^2,Ca3.2kg/hm^2,Mg3.0kg/hm^2,S2.3kg/hm^2,养分吸收比例为:1:0.40:2.00:0.14:0.13:0.10。芒果适量配施氮、磷、钾、镁和硫肥能获得较高效益;适宜施肥量为N342kg/hm^2,P2O5107  相似文献   

17.
长武王东沟试验区通过10多年系统田间试验,采用不同降水年型粮食作物丰产抗旱技术,在降水趋于正常的1993年,小麦产量为4944kg/hm^2,玉米产量为9478.5kg/hm^2,粮食单产6256.5kg/hm^2,处历史最高水平,在世界旱作上也是罕见记录。自1929年以来灾情最为严重的1995年,年降水量272.2mm,占常年降水46.6%,粮食产量仍取得1504.5kg/hm^2的较好收成,与  相似文献   

18.
淮北地区夏播玉米制种优化施肥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兰云  陈现平  陈洪俭 《土壤》1999,31(3):161-163
本研究利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玉米夏播制种的氮,磷,钾肥料,进行优化量比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产量作用顺序是:氮-磷-钾。获得高于3600kg/hm^2制种产量需施纯氮(N)231.2-262.5kg/hm^2,磷(P2O5)130.5-154.5kg/hm^2,钾(K2O)119.7-148.6kg/hm^2三者的合理配比为:1:0.58:0.54。  相似文献   

19.
二元覆盖技术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元覆盖是针对玉米生产上单纯地膜覆盖消耗地力过重和单纯整秆覆盖又导致地温下降的新问题而提出的一项综合配套栽培新技术。1992年至1996年经验试验研究,肯定了二元单覆盖分别比整秆覆盖和对照增产1503kg/hm^2和2739kg/hm^2,增产15.6%和32.6%;二元双覆盖分别比地膜覆盖和对照增产1120.5kg/hm^2和3430.5kg/hm^2,增产14%和60.2%。  相似文献   

20.
宁南山区发展窑窖节水农业的依据与潜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经济不断发展与人口日益剧增的形势下,缺水已成为全球性严峻问题,西北黄土丘陵地区更是如此(地均水量204m^3/hm^2,a,为全国平均数7.8%),其中宁南山区更为贫乏,地均水量为630m^3/hm^2,a,仅占黄土丘陵区与全国平均数的30.76%和2.4%,属极贫水地区,相对而言,雨水资源量地较丰富,地均达4000m^3/hm^2,a,是地表水与地下资源量的6.7倍,且有天然集流条件,能就近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