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猪群中猪流感(SI)的流行情况,为科学防控广西S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猪流感病毒(SIV)H1N2亚型毒株为抗原,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3月在广西12个市采集的997份猪血清进行SIV的血清学调查。【结果】2009年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为33.4%,比2010年和2011年1~3月的高;广西各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为0~83.1%,其中河池和百色两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3.1%和51.1%,崇左市为零,其他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为4.0%~32.1%。【结论】广西地区猪群在2009~2011年均受到猪源H1N2亚型不同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H1N1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的存在形势及其流行规律,为下一步有效监测和防控猪流感(SI)提供理论依据和原始溯源.[方法]对2009~2013年于广西11个地级市的屠宰场、规模化养猪场和个体养殖户采集的1170份猪血清进行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统计欧洲禽源H1N1 (EA-H1N1)亚型和新型人源重组H3N2(Hu-H3N2)亚型4株毒株(LB 144和BB2、NNXD和JGB4)的抗体阳性率,并分析H1N1和H3N2亚型毒株的存在形势及其流行规律.[结果]2009~2013年,EA-H1N1亚型LB144毒株的平均抗体阳性率高达20.68%,且保持稳定,是广西地区主要的流行毒株;Hu-H3N2亚型JGB4毒株从2010年开始流行,且呈逐渐蔓延的趋势,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9.96%.广西北海、南宁、玉林、贺州、桂林、贵港和柳州市受到EA-H1N1和Hu-H3N2亚型毒株多重感染,且感染程度较严重;百色、河池和防城港市的感染程度相对较低.育肥猪最易感染SIV,尤其是BB2和JGB4毒株,其抗体阳性率分别达66.00%和40.00%.EA-H1N1亚型毒株间的交叉感染阳性率(21.52%)略低于Hu-H3N2亚型毒株间的交叉感染阳性率(27.45%),而两株不同亚型毒株交叉感染时以BB2与JGB4毒株的交叉感染阳性率最高(16.23%),3株交叉感染时以BB2、NNXD和JGB4毒株间的交叉感染阳性率最高(11.60%),4株同时交叉感染阳性率也有6.96%.[结论]广西猪群已普遍存在EA-H1N1和Hu-H3N2亚型毒株混合感染的现象,尤其是地处两省边界上的地级市感染更严重,并以育肥猪和保育猪较易感.因此在SI防控工作中,除做好哺乳仔猪和种猪的日常管理外,还应减少保育猪的外来应激,适当调整育肥猪的饲养密度,以减少新型SIV重组毒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广西猪流感病毒H1N2亚型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猪群中猪流感(SI)的流行情况,为科学防控广西S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猪流感病毒(SIV)HIN2亚型毒株为抗原,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3月在广西12个市采集的997份猪血清进行SIV的血清学调查。【结果】2009年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为33.4%,比2010年和2011年1-3月的高;广西各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为0—83.1%,其中河池和百色两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3.1%和51.1%,崇左市为零,其他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为4.0%~32.1%。【结论】广西地区猪群在2009~2011年均受到猪源H1N2亚型不同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以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SIV)3种主要谱系2009甲型H1N1(pdm/09 H1N1)、古典型H1N1(CS H1N1)和类禽型H1N1(a H1N1)的血凝素(Hemagglution,H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一个反应体系中H1N1亚型3种主要谱系SIV的三重RT-PCR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旨在为开展猪群中流行的H1N1亚型SIV感染及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对pdm/09 H1N1、CS H1N1和a H1N1这3个不同谱系SIV特异性检出,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76 bp、293 bp和997 bp,而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 460拷贝/μL、1 700拷贝/μL和1 950拷贝/μL;应用到3 110份临床样品检测中,检测出10株pdm/09 H1N1和21株a H1N1 SIV,未检测到CS H1N1 SIV,与鸡胚分离病毒符合率达100%。综上,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能快速、有效实现对临床样品中H1N1亚型3种谱系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广西猪流感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对广西7个市30个猪场的215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流感病毒H1、H3亚型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30个猪场中,H1亚型抗体阳性率为96.67%,H3亚型抗体阳性率为86.67%,H1 H3亚型抗体阳性率为86.67%;在检测的2156份血清样品中,H1亚型抗体阳性率为29.04%,H3亚型抗体阳性率为31.54%,H1 H3亚型抗体阳性率为12.15%。表明在所调查的广西猪场中,猪流感病毒的感染较为普遍,大部分猪场都曾被H1、H3亚型感染。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安宁地区猪流感(SI)感染情况,采用PCR检测方法对安宁地区2013年3月至5月107头猪的肺脏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IV抗原阳性有25份,平均阳性率为23.36%;其中安宁地区家庭散养户猪SIV感染率为14.58%,规模化养殖场猪SIV感染率为30.51%。说明安宁地区SIV的感染较为普遍,尤其规模化猪场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陕西省猪流感的流行与传播情况,为猪流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生猪养殖场和屠宰场表观健康猪中随机采取猪鼻/气管拭子样本,经SPF鸡胚分离,对HA阳性样本进行猪流感病毒RT-PCR鉴定。测定分离株全基因序列,通过MEGA4构建基因进化树,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从500份样本中分离鉴定出6株H1N1流感病毒,病毒分离率为1.2%。获得6个核苷酸相似性为98.3%—99.1%的分离株全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6个分离株都位于avain-like H1N1猪流感病毒谱系,与中国江苏,辽宁,山东和香港等地H1N1猪流感病毒株同源性达97%—99%。6个分离株的8个基因片段均在蛋白受体结合位点、潜在糖基化位点等处发生核苷酸变异,这将会影响猪流感病毒的抗原特性、宿主适应性和致病力。【结论】首次从西北地区表观健康猪中分离到H1N1猪流感病毒,并获得6个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6个分离株为avain-like H1N1猪流感病毒, 且多处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楚雄州部分猪场衣原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州猪衣原体病的流行情况。[方法]从楚雄州部分规模化猪场及散养户采集1257份猪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猪衣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检出阳性样品232份,阳性率为18.4%。在规模猪场的956份样品中,阳性样品193份,阳性率为20.2%;在母猪样品132份,阳性样品38份,阳性率为28.8%;在育肥猪血清824份中,阳性样品155份,阳性率为18.8%。在散养户301份样品中,阳性样品39份,阳性率为13%;母猪样品53份,共检出11份阳性样品,阳性率20.8%;育肥猪248份中,阳性样品28份,阳性率11.3%。[结论]猪衣原体病在云南省楚雄州呈一定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分别对2004年和2007年福建省9个地区的养猪场进行了血清学监测,在1 407份血清中,没有检测到H5N1亚型阳性抗体,说明H5N1病毒并没有在猪群广泛传播,只是在一些地区有偶然感染事件发生。福建地区猪群感染H1和H3亚型流感病毒非常普遍,H1阳性率为47%,H3阳性率为28%,其中H1占绝对优势,连续两年的阳性率都在50%左右。此外,H9阳性率虽然不高,但考虑其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其流行情况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猪萨佩罗病毒(porcine sapelovirus, PSV)的流行及变异情况,采集2015-2016年四川地区12个县市34个猪场共计428份腹泻病料,采用QRT-PCR方法对PS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428份病料中,共有114份为PSV阳性,阳性率为26.6%;所检测的34个猪场中,共有20个猪场显示PSV阳性,猪场阳性率为58.8%,表明PSV在四川地区普遍存在。此外,对来自不同县市共14份PSV阳性病料1B全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分子克隆,测序,再利用序列分析软件对四川部分地区猪萨佩罗病毒1B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4条猪萨佩罗病毒1B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0.6%~100%和97.1%~1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研究获得的四川株与已知中国株分属于一个大的分支,说明我国猪萨佩罗病毒1B基因序列较为保守,没有发生大的基因变异。所有中国分离株与韩国株、德国株、英国株处在不同分支,又说明我国PSV的流行毒株可能存在独立进化。  相似文献   

11.
猪OLR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设计猪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OLR1)基因编码区全长引物,从猪脂肪组织中扩增OLR1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对其蛋白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预测蛋白质信号肽位点及结构域并研究该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结果表明:猪OLR1基因编码区全长为825 bp,共编码273个氨基酸,猪OLR1基因与牛同源性最高(84%),其次是人(79%)、大鼠(51%)和小鼠(27%)。猪OLR1蛋白38~60位氨基酸为信号肽所在位置,144~256位氨基酸正是C型凝集素家族共有结构域;OLR1基因密码子A U含量(61.2%)远高于G C含量(38.8%),而且偏向使用A/U结尾的密码子(占76.53%),这可能影响到OLR1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黄涛  李大全  廖和荣  赵宗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24-10625
利用SMART-RACE方法,克隆了猪的一个新基因,获得1 506 bp的全长cDNA序列,NCBI登录号为EF576939。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349个氨基酸,具有ADH-zinc-N和Qor结构域,与人、牛、小鼠的CRYZL1蛋白分别具有93%、95%、89%的同源性,被命名为猪zeta-crystallin(Quinone Reductase)-like 1(CRYZL1)基因。该基因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长阶段猪病特点和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猪病发生特点,论述了常见多发疫病的临床特征及加强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收集疑似猪丹毒、猪瘟病例,整理在宰前检疫、宰后检验过程中皮肤、体内各器官系统出现的病理变化特点,用微生物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佐证屠宰检验结果,对检出猪丹毒、猪瘟生猪按规定处理。结果屠宰检验过程收集到出现典型的皮肤病理变化特征及其他组织器官病变的疑似猪丹毒、猪瘟病例,从疑似猪丹毒病料中分离到猪丹毒杆菌,且分离株可使小鼠感染死亡;对疑似猪瘟病例30份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查,阳性率达73.3%。表明熟练地掌握猪丹毒、猪瘟病理变化鉴别要点可以提高不合格生猪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多个地方猪和人群中暴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及时快速的诊断是有效控制疫情大规模暴发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近几年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猪流感诊断方法在快速、准确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对H1N1猪流感概况及猪流感的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H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浙江、湖南、广西等地区各猪场采集30份疑似猪流感病猪的病料,通过鸡胚培养、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电镜观察、RT-PCR和测序分析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从山东和湖南两地分离到4株有血凝活性的病毒,其中山东的2株病毒与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的血凝抑制试验为阳性,通过电镜观察湖南的2株病毒具有猪流感病毒的特征,且与抗H1亚型猪流感病毒阳性血清的血凝抑制试验为阳性;根据H1亚型猪流感病毒HA基因设计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543bp片段,经序列分析证实该病毒为H1亚型猪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8.
张秀萍  何彪  黄跃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05-20107
[目的]探讨用于屠宰场生猪猪瘟、猪丹毒的检验方法。[方法]收集疑似猪丹毒、猪瘟病例,宰前检疫,并观察宰后检验过程中皮肤、体内各器官系统出现的病理变化,用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查佐证屠宰检验结果,对检出猪丹毒、猪瘟生猪按规定处理。[结果]从疑似猪丹毒病料中分离到猪丹毒杆菌,且分离株可使小鼠感染死亡;对疑似猪瘟病例30份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查,阳性率达73.3%。[结论]熟练地掌握猪丹毒、猪瘟病理变化鉴别要点,结合实验室快速检测可以提高不合格生猪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高度 传染性、致死性疾病,是公认对养猪业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之一。自 1810 年首次报告 CSF 疫情至今,CSF 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持续威胁着全球猪肉生产和人类的食品安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 CSF 列 为最重要的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在我国被列为一类传染病。现阶段 CSF 临床表现形式复杂多变,有死亡率很 高的急性型或死亡率变化不定的亚急性型、慢性型、隐性型及持续感染型等,且常与多种疫病混合感染。目前, 疫苗免疫接种仍然是全球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防控 CSF 的主要手段, CSFV 抗原 / 抗体试验室诊断和临 床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 CSF 防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 CSFV 抗原 / 抗体检测技术和新型疫苗被开发和批准使用。综述 CSFV 抗原和抗体检测技术、CSFV 减毒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开发进展等,以期为更好地防控 CSF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