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DNA分子标记在竹类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原理和特点,概况了分子标记在竹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竹类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应用与前景。  相似文献   

2.
DNA分子标记在竹子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原理和特点,概况了竹子分类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并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竹类植物的起源、遗传多样性、种间或属间遗传关系、品种鉴定、构建遗传图谱等方面的应用与前景。  相似文献   

3.
分子标记技术在桉树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是全球重要的造林树种,也是林木遗传研究的模式树种,分子标记技术在桉树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中概述了几种主要的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桉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提出分子标记技术在桉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槭树(Acer L.)属槭树科,是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的观赏树种,其品种丰富、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具备很好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用材价值。槭属植物不同种之间在物质组成上差异较大,因此某一种方法也许仅适用于某种或某类材料,想要找到相适宜的分子标记技术,应依据研究的应用目的及其研究对象不断地摸索、进步,从而选择既简单又可靠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现在已有数十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方法有RFLP、RAPD、AFLP、SSR、ISSR、ITS、SRAP、SNP等,同时各种技术的结合使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和保护槭属植物种质资源,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槭属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以此有效对槭属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建立DNA指纹库、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目前分子标记在槭属植物上的应用愈发广泛,技术也愈加成熟,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忽视,在对槭属植物的分子标记技术应用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之后,对未来分子标记技术在槭属植物的研究方向这一重要目标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蔷薇科樱属植物地理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的生态、观赏、经济和文化价值。文中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樱属分子标记技术的报道,着重综述分子遗传多样性、分子系统学和亲缘地理学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研究现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我国樱属种质资源分类鉴定、遗传育种、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形式,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本文对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遗传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全面阐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林木遗传资源研究、数量性状位点定位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目的基因追踪等研究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五倍子蚜虫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昆虫.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就开始对其开展各项科学研究.随着科技进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五倍子蚜虫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五倍子蚜虫分类、遗传多样性、协同进化等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阐述了现代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林木育种方面的应用情况。在分析了3代分子标记技术发展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在分子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和种质资源鉴定等诸多方面的应用研究,最后提出要加强林木基因组测序工作,坚持多学科交叉研究,建立国家级林木分子育种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草蛉是昆虫纲脉翅目中的一个大科,种类繁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是松蚜、柳蚜、桃蚜、梨蚜等各类蚜虫及松干蚧的重要天敌昆虫,对森林、苗圃、果园、农田中的蚜虫,蚧壳虫种群数量的消长起着有效的抑制作用。目前国内外生物防治工作者对草蛉的种类、生物学特征及其保护利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这里把我区常见种类草蛉的形态特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RAPD、AFLP和RFLP等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油橄榄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的步伐。本文简述了分子标记在油橄榄品种鉴定、分类、种质的遗传与变异、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及基因定位和标记等方面的应用和取得的进展。并探讨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油橄榄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庆阳森林昆虫种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庆阳地区农林昆虫种类研究概况;介绍庆阳地区1980年森林病虫普查省内新纪录39种,1991年森林病虫普查省内新纪录53种,甘肃省仅在庆阳有分布的森林昆虫70种,生物学等研究的种类57种以及杨树、经济林、杏树害虫种类研究进展情况;简述昆虫区系研究情况;展望森林昆虫种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种有效的蚜虫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蚜虫属于同翅目(Homoptera)蚜总科(Aphidoidea)和球蚜总科(Adelgoidea),世界上已知种类为4 000多种[1],我国已报道的种类1 000余种[2]。蚜虫大多数是害虫,它们刺吸植物汁液,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同时间接传播病毒病害,造成农业上的损失,如棉蚜(Aphis gossypiiG lover)、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等;少数种类如五倍子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是重要的资源昆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3]。蚜虫身体微小,形态变异大,生活习性复杂,并具有多型多态现象,研究它较为困难,尤其是在分类和鉴定、近缘种的识别等方面,传统的研…  相似文献   

13.
14.
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访花昆虫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化和行为活动等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挥。文中从昆虫访花行为、访花昆虫多样性和传粉生物学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国访花昆虫的研究概况,并对其主要研究热点及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开展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植物和访花昆虫是陆地生物群落的2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开花植物与访花昆虫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互作关系。在植物与访花昆虫的相互作用中,植物会演化出多样的花部特征来吸引访花昆虫,而访花昆虫对花部特征的响应及访花行为也有利于维持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深入探究花部特征对访花昆虫种类及行为产生影响的现象和机制,文中综述了花部特征与访花昆虫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植物的花部特征可以分为花部构成和开花式样2个层面,不同的花部特征对访花昆虫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其中,花部构成从花的结构形态、花色、花气味、花粉和花蜜4个方面进行阐述,开花式样从开花数量、开花类型和排列方式3个方面进行阐述。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开展植物与访花昆虫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利用2年时间,对秦皇岛市区园林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初步摸清了秦皇岛市区园林害虫种类及天敌昆虫资源情况。共查出园林害虫50科235种,园林天敌昆虫10科22种。为科研、教学及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柚木是世界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柚木遗传育种的研究与发展.文章总结归纳了柚木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同功酶、分子标记和转基因等技术方面的研究,内容涉及遗传变异与遗传多样性、种源地理来源鉴定、优树选择与无性系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抗虫转基因育种和基因克隆,同时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柚木遗传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柚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几点建议,以期对柚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据有较详细资料的1498种昆虫区系分析,本区昆虫以东洋界为主体计901种,占总数的60.15%,古北界71种,占总数的4.74%,东洋、古北二界共有种328种,占总数的21.90%,本区昆虫属东洋界范畴;按中国动物区划分析表明,华中、华南、西南三区的昆虫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在我国东部地区,按长江、淮河、黄河等9条自然分界线,记述了官山产196种昆虫分布区的南北限.  相似文献   

19.
Tree species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anthropogenic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are increasingly being challenged by non-native pests and climate change. Rocky Mountain bristlecone pines are long-lived, exhibit delayed maturation, have low genetic diversity, and inhabit cold, high-elevation environments. They are threatened by the non-native disease white pine blister rust, warming temperatures, changing precipitation patterns, and altered disturbance regimes. The goal of this work was to (1) sample the range-wide genetic diversity of bristlecone pine for ex situ seed and tissue collections and research before the populations are impacted, (2) assess the health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species across its geographic range (61 stands) to provide a baseline by which to evaluate future changes, and (3) assess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nd and r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opographic, geographic, and climatic factors to identify vulnerabilities and proactiv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population resilience. Local variation in topoclimate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stand structure, composition, health, and regeneration. Bristlecone pine currently showed only minor impacts from insects and pathogens, but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e production and regeneration with climate variables suggest vulnerabilities to projected climate change. Both cone production and seedling regeneration were also linked to stand structure and ground cover that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proactive in situ management to increase population size to mitigate potential future climate- and pathogen-driven declines. These efforts represent the first proactive coordinated range-wide genetic collection design and forest health assessment for a threatened, but not yet impacted, tree species and offers a model for other species at risk.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资源昆虫利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资源昆虫种类最多、历史最长的国家,许多资源昆虫经培育和利用已形成了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我国资源昆虫的研究范围、利用现状、发展前景等作了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