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研究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在不同季节、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壤深度下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的含量变化,分析了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矶山湿地土壤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在不同的土壤深度、季节和植被类型中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其中南矶山灰化苔草、南荻、狗牙根植被群落样地0~15cm表层土壤总有机碳、总氮含量显著大于30~45cm底层含量;灰化苔草、南荻群落土壤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尤其是表层土壤在各个不同的季节差异显著,但狗牙根植被群落土壤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季节变化不明显;3种典型植被类型下土壤总磷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呈现"N"的变化趋势。土壤总有机碳与总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磷含量显著相关,表明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氮、磷主要以有机质的结合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2.
铅锌胁迫对铅超富集植物小鳞苔草生理代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铅超富集植物小鳞苔草(Carex gentiles Franch)进行铅、锌胁迫处理发现,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小鳞苔草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总量均呈降低的趋势,根和地上部分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后降的波状起伏趋势,根和地上部分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大的趋势,且地上部分MDA含量大于根。方差分析表明,铅浓度间、锌浓度间及铅锌浓度互作间小鳞苔草上述指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区沟谷湿地乌拉苔草沼泽土壤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培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白山区沟谷乌拉苔草沼泽湿地土壤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微生物量最高,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而逐渐减少;长白山区沟谷乌拉苔草沼泽湿地土壤比三江平原乌拉苔草沼泽湿地土壤有机质分解、土壤腐殖质合成及土壤养分的转化能力强。土壤磷酸酶在春季对金属元素影响较大,在夏季对非金属元素影响较大;在乌拉苔草衰老过程中土壤脲酶主要影响土壤氮素和钙离子;乌拉苔草的地上部分枯萎之后主要影响土壤重金属元素。乌拉苔草湿地还具有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稻田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硫素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鲁木齐市周边稻田土壤不同季节、不同剖面的全硫和有效硫以及植物的全硫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供试土壤全硫含量在196.71~165.77mm/kg有效硫含量在121.83~5542.01mg/kg,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且沿着剖面由上到下逐渐降低,植物根中全硫含量在1880.522~3395.99mg/kg,随植物的生长节律呈被动性变化地上茎叶部分的含量在685.83~3079.69mg/kg,在生长季内单调下降,根中全硫含量高于地上茎叶部分说明根是硫的重要储库,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是植物体中硫的重要来源,对系统主要输入输出通量的估算结果为水稻作物从土壤中攫取的硫素总量每年大约为6.78kg/hm^2。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市交通污染区典型植物(乔木、灌木、草本)为研究对象,不同季节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测定和分析植物-土壤系统硫素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在生长季植物体不同器官总硫含量存在差异,均表现为根叶叶鞘茎,这种分布和植物各器官的功能相一致。植物各器官总硫含量均具有季节变化特征,各器官总硫含量在生长季内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季节相同器官硫含量均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根中总硫含量明显高于植物地上部各器官总硫的含量,即根是硫的重要储库。乔木、灌木和草本土壤总硫和有效硫含量具有明显的分层性,即沿着剖面从上到下逐渐降低,在0~10 cm达到最大,相同土层均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不同层次土壤总硫、有效硫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夏季达到最大,之后有所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土壤-植物硫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是影响土壤-植被硫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长白山区沟谷沼泽湿地乌拉苔草群落的乌拉苔草生物量与该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该湿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在土壤空间的异质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的相关系数各层均为不显著,但相关系数逐渐由小到最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地上生物量与氮素之间的相关差异明显,但相关性均不显著;与硝态氮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但差异不大;与土壤中铵态氮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相关系数增加。与全氮和速氮的相关性空间差异性很大。地上生物量和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相关陛最大的是土壤剖面的C层。和速氮相关性最大的是表层。乌拉苔草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在不同土壤剖面的相关性不同,揭示出该湿地有机质和氮素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水稻土、菜地土、深层土3种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栽培水稻,探究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水稻发芽影响较小,对发芽后苗期生长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可促进水稻根茎叶生长;苗期各农艺性状指标表现为水稻土组菜地土组深层土组。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季节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由春季到冬季,油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叶片氮和叶片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2)不同季节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随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由春季到冬季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 H值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大致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以夏季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 H值最低。(3)不同季节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由春季到冬季,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局部有所波动,其中油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在夏季、秋季表现出了明显的"根际富集"。(4)不同季节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均以细菌最多,占微生物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放线菌、真菌,表明不同季节根际土壤对于不同微生物菌落有着不同的效果,但总体来说,油茶的根际养分的富集提高了微生物总数。(5)油茶根际、非根际土壤p H值与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油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可以通过降低根际p H值提高根际养分含量,有利于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盆栽试验研究江西鹰潭和湖北咸宁红壤上残留磷对油菜生长吸收磷素的影响及根际和本体土壤的无机磷组成,结果表明在2种供试红壤上油菜产量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低相关;油菜植株对P吸收增加最快的时期在90~200d,且土壤残留磷量影响其吸收动力学;鹰潭红壤的根际土pH低于本体土,咸宁棕红壤上趋势相反;NH4F和NaHCO3提取土壤有效磷,鹰潭红壤上根际土壤有效磷亏缺,而咸宁棕红壤的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本体土壤;2种土壤的Ca2?P及Fe?P含量与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趋势类似,而O-P含量的相对高低与有效磷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坡土壤状况、主要养分变化与植被生长的关系,以河南新郑段渠道边坡为例,分析不同植被盖度3种典型样地不同季节、不同层次土壤总氮(TN)、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以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边坡植被生长适应性研究及绿化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渠坡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较低,但呈改良趋势。不同季节、不同样地浅层和深层土壤TN、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有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植被生长时间的延长,不同样地浅层和深层土壤TN、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10月均高于6月,呈增加趋势。(2)不同季节、不同样地土壤浅层和深层TN含量随植被盖度变化在6月表现不明显,在10月均随植被盖度增大呈减小趋势;速效氮含量在浅层均随盖度减小而降低,在深层则相反;有机质含量在浅层和深层均随植被盖度降低而增大,且浅层含量均高于深层。(3)相关性分析表明,盖度90%的长势好的王老庄桥北右岸样地的有机质含量与速效氮、TN含量呈显著性相关关系。TN和速效氮含量在10月末植被生长减退阶段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6月不明显;TN和有机质含量在10月末植被生长减退阶段具有相关性,但不明显。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在6月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10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