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播种量与青苗密度对黄波罗苗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波罗育苗中的播种量和育苗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垄作和床作中应采用播种系数为4.0的播种量,其效果可以满足育苗密度的需求;育苗密度在垄作中以60~70株/m、床作中以80~90株/m2为优.  相似文献   

2.
播种量与育苗密度对黄波罗苗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波罗育苗中的播种量和育苗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垄作和床作中应采用播种系数为4,0的播种量,其效果可以满足育苗密度的需求;育苗密度在垄作中以60~70株/m、床作中以80~90株/m^2为优。  相似文献   

3.
"青酥二号"菜用大豆的早熟覆盖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方式对早熟菜用大豆生育期、结荚习性及产量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菜用大豆育苗移栽的最佳苗龄和定植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改变了菜用大豆的物候期,使生育期缩短,同时个体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育苗移栽可控制菜用大豆的株高,使节间变短,花期提前,结荚紧凑,籽粒膨大迅速、集中,提早上市。菜用大豆育苗移栽的最佳苗龄为10~15d,密度以2株/穴,8000穴/667m^2为佳,育苗移栽是菜用大豆设施栽培早熟、丰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棉花无土育苗移栽密度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了探索了无土育苗与营养钵育苗的生长特点及最佳移栽密度,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南阳市农学会联合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进行了棉花无土育苗移栽与营养钵育苗对比试验。1试验品种豫杂35号2试验设计本试验设4个因素(即营养钵育苗移栽、无土育苗移栽),共4个处理(A、B、C、D)。1)营养钵育苗移栽设1个密度水平(苗龄两叶一心)A、1600株/亩(并以此作为试验对照CK)。2)无土育苗移栽设3个密度水平(刚见真叶)B、1600株/亩(与营养钵育苗移栽同等密度);C、1800株/亩(比营养钵育苗移栽密度增加200株/亩);D、1400株/亩(比营养钵育苗移栽密度减少200株/亩)。  相似文献   

5.
水稻免耕直播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免耕直播2种种植方式和4种不同密度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表明:水稻免耕直播不同种植方式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宽行窄株较宽窄行好;由于水稻免耕直播产量整体较常规育苗移栽差,但本试验1.6万窝/66m^2、宽行窄株免耕直播产量较常规育苗移栽高2.99%.即通过合理密度和宽行窄株的播种方式可使得产量与常规育苗移栽持平或略高;低密度的秧苗素质略好,病害发生略轻,经济性状却以1.6万窝/667m^2密度、宽行窄株的免耕直播和常规育苗移栽较好。  相似文献   

6.
芽苗移栽掌叶木的生长规律与密度调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将芽苗移栽的1年生掌叶木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移栽成活期(3月11日~4月10日)、生长初期(4月11日~7月10日)、速生期(7月11日~8月31日)和苗木硬化期(9月1日~10月20日),其中生长初期持续时间最长,达91d.对掌叶木进行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掌叶木育苗的合理密度为60株· m-2,1年生苗平均高54.7cm,平均地径可达0.913cm,其合格苗可达2.9万株· 667m-2.针对1年生掌叶木各时期的生长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育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育苗与移栽密度对油桃砧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尤超  孙锦 《农学学报》2014,4(8):59-62
为提高油桃砧木——毛桃播种苗的产量和质量,笔者开展了毛桃育苗及移栽试验,论述了宿迁地区毛桃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等,研究了播种育苗密度及苗期田间管理等综合技术。结果表明,毛桃育苗及移栽密度以15株/m2为宜,当年生苗木平均地径可达0.9~1.0 cm;播种密度与苗木生物量呈负相关;苗木地径与株高、主根长、地下部鲜重及叶片数呈正相关,与地下部干重、Ⅰ级侧根长、Ⅰ级侧根数及Ⅰ级侧根位置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育苗方式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分析了弓棚育苗、地膜平铺育苗、微钵育苗、无土育苗和地膜直播5种不同育苗方式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微钵育苗成钵率在95%以上,成苗率在90%以上,移栽成活率为93.6%,达到和超过弓棚育苗移栽成活率;微钵育苗移栽后棉苗活棵快,缓苗期短,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发育良好;无土育苗的棉株生长发育后延,表现为移栽后缓苗期长,发苗迟,苗蕾期营养体偏小,棉株现蕾、开花、结铃、成熟迟,花铃期后生长发育加快,盛铃期后成铃速率高;无土育苗根系较浅,不利于抗御干旱和雨涝.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改良漂浮育苗与常规漂浮育苗方法对烟苗成苗素质及移栽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漂浮育苗在苗期出苗较对照早1 d,进入十字期较对照延迟4 d;在烟苗素质方面,改良漂浮育苗在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他素质测定方面均表现为改良漂浮育苗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在移栽后15、30 d、团棵期,改良漂浮育苗均有一定的优势,在前期主要在地下部及地上部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烟叶生长,差异性逐渐减小;在大田生育期,2种育苗方式的生育期在一个阶段存在细微差异,总体的田间生长期相当,在株高、叶片数、茎围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改良漂浮育苗对烟株生长及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改良漂浮育苗与常规漂浮育苗方法对烟苗成苗素质及移栽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漂浮育苗在苗期出苗较对照早1 d,进入十字期较对照延迟4 d;在烟苗素质方面,改良漂浮育苗在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他素质测定方面均表现为改良漂浮育苗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在移栽后15、30 d、团棵期,改良漂浮育苗均有一定的优势,在前期主要在地下部及地上部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烟叶生长,差异性逐渐减小;在大田生育期,2种育苗方式的生育期在一个阶段存在细微差异,总体的田间生长期相当,在株高、叶片数、茎围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黄菠萝不同密度播种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燕超  龙作义  李雪  李红莉  孙强  逄宏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30-12131,12186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育苗对黄菠萝生长的影响,为黄菠萝优质苗木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规格的容器进行黄菠萝苗木培育,定期观测黄菠萝苗木生长,苗木停止生长后,测定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量,确定黄菠萝最佳的育苗密度.[结果]不同密度对黄菠萝苗木生长进程有一定影响,对黄菠萝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影响也很显著,黄菠萝最佳育苗密度为200株/m2.[结论]为了培育大量优质壮苗,提高经济效益,应合理控制育苗密度.苗木密度适宜时,苗干粗壮,根系发达,高径比值较小,合格苗木数量多,抗逆能力较强;密度过小,不但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而且苗木质量也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问题,关于距离和密度制约对温带森林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影响的报道目前较为缺乏。本研究探讨温带森林是否存在距离或密度制约现象,若存在,土壤病原菌是否是距离或密度制约现象的内在驱动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温室控制试验,选取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内3个树种,对其幼苗生长进行为期4个月的动态监测,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幼苗密度、距成年母体距离和土壤杀菌)对幼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红松、水曲柳和黄檗幼苗在低密度下的高生长显著高于高密度,都表现明显的负密度制约现象。土壤杀菌处理仅能显著提高水曲柳幼苗的高生长,虽然水曲柳和黄檗幼苗高生长在距母体不同距离间存在差异,但并未表现出随离母体距离增加有助于幼苗生长的现象,研究结果不符合距离制约现象。水曲柳和黄檗幼苗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仅与幼苗密度显著相关,且在低密度下的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显著高于高密度,同样表现出负密度制约现象。而距母体距离和土壤杀菌处理对幼苗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温带森林中存在明显的负密度制约现象,但不存在距离制约现象。本研究认为引起幼苗密度制约性生长的因素是种内竞争,而土壤病原菌作用非常有限,且研究结果不支持距离制约性生长;其次,距离制约证据的缺乏表明,该温带森林中的病原菌并不具有强烈的宿主专一性,对幼苗密度制约性生长起作用的可能是非特异性病原菌。未来还需深入探讨种内、种间竞争和非特异性病原菌对幼苗生长的相对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青海云杉育苗过程中,通过设立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播种量、苗床高度、遮阳网对产苗量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处理中播期4月15日的产苗量和苗高最高,分别为235.53株/m2和7.26cm;在不同播种量处理中播种量12g/m2的产苗量最高,为605.64株/m2,播种量9g/m2的苗高最高,为7.26cm;在不同苗床高度处理中阳畦苗床的产苗量和苗高最高,分别为255.43株/m2和7.34cm;在不同遮阳网处理中网孔(长×宽)0.5cm×0.5cm遮阳网的产苗量和苗高最高,分别为389.42株/m2和7.84cm。综合考虑产苗量、生长量和越冬性后,建议在天祝青海云杉育苗过程中,4月15日播种、9kg/m2的播种量、阳畦苗床播种,网孔(长×宽)0.5cm×0.5cm的遮阳网覆盖有利于提高产苗量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及施肥水平对木薯华南5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2因素4水平多年多点随机区组设计方法,探索不同栽植密度及施肥水平与华南5号木薯产量间关系。结果表明:华南5号在栽植密度为550~700株/667m^2,施N3.9kg/667m^2、P2O52.0kg/667m^2、K2O7.8kg/667m^2时可获最佳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控制纯氮施用量和播种的基本苗数,研究北方地区水稻早直播的最佳肥密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对改善旱直播水稻的生长性状、提高分蘖数和成穗率、促进二次枝梗分化、增加每穗结实率和促进产量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氮肥施用量有一定的阈值.在施纯氮180kg/hm^2的条件下,各产量构成要素性状表现最优.种植密度对株高、枝梗分化、结实率、分蘖的影响较小.肥料与密度的最优配比为纯氮180kg/hm^2,基本苗200万株/hm^2,其产量最高,达6270kg/hm^2.  相似文献   

16.
光强对黄檗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遮阴,使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幼苗生长在相对光强分别为100%、75%、50%和25%的环境下处理100 d,探讨光照强度对黄檗幼苗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檗幼苗在75%的光强下生长最好。随着光强进一步减弱,幼苗的鲜质量减少、根冠比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加而叶绿素a/b减小。随着环境光强的增加,黄檗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强(相对光强75%的幼苗偶有例外)。强光虽然加剧了膜脂过氧化作用,但幼苗的抗氧化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强光不利于黄檗幼苗期的生长发育。对于人工栽培的黄檗,在幼苗期应适当遮阴(试验的相对光强为75%),则更有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免耕抛秧栽培水稻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对氮肥的需求量,在磷、钾肥及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10.5kg/667m2,11.55kg/667m2,13.6kg/667m2)对免耕抛秧栽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1,2]。结果表明:在各个阶段,水稻生长与氮肥施用量均密切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产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其平均产量依次为489.25kg/667m2、496.50kg/667m2及503.25kg/667m2。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泥质法与营养土法育秧期杂草的种类与数量:泥质法育秧杂草种类6种,每平方米杂草总数5.75棵,营养土法杂草种类13种,每平方米杂草总数26.6棵。表明泥质法育秧杂草危害轻。  相似文献   

19.
桂林市早造超级稻品种试验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进经农业部确认、可在桂林市作早稻种植的超级稻株两优819、两优287、中早22等5个品种进行抛秧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株两优819产量、生育期等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单产达515.9kg/667m2、增产5.4%,日产量达5.01kg/667m2、增产14.6%;其次是中早22,单产达499.2kg/667m2、增产1.9%,日产量达4.62kg/667m2、增产5.7%;其他组合作早造综合性状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壤紧实度对甘蔗品种福39号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紧实度对甘蔗品种福农39号苗期生长的影响,选择健康、整齐度均匀的甘蔗种茎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观测了3种土壤紧实度(1.1、1.2、1.3 g/mL)下福农39号的萌芽势及幼苗期、蔗苗生长前期、中期和后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福农39号在3种土壤紧实度下的萌芽势差异均不显著,反映了该品种对本试验土壤紧实度处理具有较广的适应性,但疏松土质对于尽早形成基本苗群体有促进作用;土壤紧实度对甘蔗三叶龄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蔗苗生长进入中期后,不同土壤紧实度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紧实的土壤对于蔗苗生长后期的群体整齐度有所影响.本试验结果可为蔗地机械化深松及新植技术提供依据,并为甘蔗中耕、培土等田间管理技术的实施提供参考,构建甘蔗高产的良好耕层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