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 2b凝胶(尤靖安)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60例.干扰素组给予尤靖安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尤靖安联合保妇康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V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干扰素组(P<0.05),HP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86.7% vs 66.7%,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靖安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金丝桃素联合黄芪多糖、清解合剂、清瘟败毒注射液对450头高热病的猪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本方案对猪高热病有较好的控制和治疗效果,用药3 d后猪群的死亡得到控制,5 d后基本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3.
α-干扰素预防多发性骨髓瘤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且在化疗过程中使用细胞毒性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 ,很容易并发肺部真菌感染 [1 ] 。干扰素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本文是应用干扰素联合 COMP方案治疗 MM,发现应用干扰素后肺部真菌感染率明显下降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40例为初治或复治复发病例 ,按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确诊为 MM[2 ]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 7.6岁 (2 5~ 71岁 ) ,骨髓浆细胞比例平均占 45 .6 % ,并发肾功能损害 3例 ;对照组 2 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宫颈尖锐湿疣门诊患者,采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术)锥形切除宫颈病变组织,术后1周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α栓50单位,睡前阴道塞药,隔日1次,连续9次。结果:LEEP术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尖锐湿疣60例,58例获近期治愈,占96.66%,复发2例,占3.34%。结论:LEEP术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特别是对伴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者,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常山提取物与西药联合用药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采用人工接种混合球虫孢子化卵囊诱发鸡球虫病的方法,进行常山提取物与西药联合用药和常山提取物、西药单独用药疗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常山提取物分别与西药妥曲珠利、马杜拉霉素、磺胺喹恶啉联合用药的抗球虫效果显著,雏鸡增重率分别为100.3%、97.1%和92.3%,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85.7、181.2和175.9,均高于4种药物单独用药的抗球虫效果,说明常山提取物与西药联合用药是一种较理想的抗鸡球虫方案。该研究为常山提取物与西药联合用药治疗鸡球虫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90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5例。分别采用干扰素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力,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2α干扰素(商品名:福慷泰)雾化联合滴鼻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给予退热对症处理,加强口腔、饮食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加茂菲氏滴管,观察组采用干扰素雾化联合滴鼻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雾化联合滴鼻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且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15例出生后经确诊为低氧性呼吸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并用联合的方案治疗病例,分析用药后1 h和用药后24 h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3例患儿因病情危重死亡,12例患儿治疗后缺氧症状改善,各改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未出现NO和PS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在联合方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患儿氧合,纠正低氧血症,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是目前抗病毒疗效较确切的药物之一,临床上已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呼吸道病毒感染等治疗。本文用小剂量、少次数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其疗效比常规用药好,总有效率为91.2%,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α-干扰素与苦参素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α-干扰素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HBeAg与HBVDNA阴转率均为70.0%(28/40),明显优于对照组46.7%(21/45)和48.9%(22/45)(P<0.05);停药1年后,治疗组HBeAg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2.5%(29/40)和75.0%(30/40)明显高于对照组42.2%(19/45)和44.4%(20/45)(P<0.01)。2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基本一致,但停药1年后,对照组ALT复常率(73.3%)低于治疗组(90.0%)(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乙型肝炎优于单用α-干扰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寿胎颗粒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安福隆)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组采用干扰素注射联合加味寿胎颗粒冲服,10 g/次,3次/d,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e抗原阴转率60%,HBV-DNA转阴率为76.7%;对照组e抗原阴转率33.3%,HBV-DNA转阴率为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加味寿胎颗粒可以显著提高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良抗HBcIgA的检测方法,并探讨抗HBcIgA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通过预测处理患者血清,以羊抗人IgA-HRP(SAH-IgA-HRP)为指示系统,建立间接ELISA法,并对280例临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经与抗体捕获酶联夹心法相比较,两种方法所检测出的抗HBsIgA阳性率之间及S/N值之间的差异均我显著性,在280例临床血清标本中,重症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合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指导。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符合入选条件的1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与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纳入处方总数共206个,共198味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依次为:白术、茯苓、泽泻、茵陈蒿、甘草、柴胡、黄芪、丹参、鳖甲、白芍;常用的2味药物组合模式38组,3味强关联药物组合5个;因子分析法将药物按其功效进行归类,主要分为6大类。结论 本院乙型肝炎肝硬化体现的主要治法:清热利湿,活血祛瘀、通络软坚,疏肝健脾,健脾利湿,补益肝肾,温补脾肾,该研究可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犬传染性肝炎和细小病毒混合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犬传染性肝炎和细小病毒混合感染的发病过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结果、治疗效果及疾病转归进行分析,获得了犬传染性肝炎和细小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心得。[结果]犬传染性肝炎和细小病毒混合感染多由母体带毒使幼犬通过哺乳而感染或长期饲喂霉败变质的饲料而造成。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继往病史进行初步诊断后,再进行超声诊断。对于比较轻微的肝炎,应以细小病毒的辅助治疗为主,在病毒基本控制后,进行肝炎后期症状的治疗和护理。[结论]输液疗法是治疗犬传染性肝炎和细小病毒混合感染的最有效手段,但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例急性药物中毒性肝炎致犬腹水病例的诊断过程。[方法]2007年4月18日接诊了一例以腹水为主要症状的幼龄牧羊犬病例,阐述了通过病史调查、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结果]该病被确诊为急性药物中毒性肝炎,并导致严重的腹水症状。该病的主要发生原因是盲目和超量使用药物。在宠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用药的剂量和疗程,特别是敏感个体。[结论]该研究为药物中毒性肝炎的兽医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发病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1996年1月~1998年9月郑州地区296例鸭病毒性肝炎病例的分析,结合种鸭场、养鸭户的调查,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郑州地区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日龄以5~15日龄最多,发病日龄在逐年增大;发病月份以5~6和9~11月最高,而且混合感染病例增加。在病因的调查中发现,除了种鸭免疫和母源抗体影响外,相当多的发病属于养殖户对传染病的认识不足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中药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本院开展的不同模式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3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疗法加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4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例,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86.96%,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存活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BeAg阳性者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而HBeAg(-)抗HBe(+)者较多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慢重肝或肝癌。抗-HBe(+)者的病情和预后较HBeAg(+)者严重(P<0.001)。抗-HBe(+)者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株感染所致。分析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以及其它HBV标记物的特点,对估计其所感染的HBV类型、肝病轻重和预后好坏,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脏组织病理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评估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肝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和肝活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肝组织学评估结果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s a major cause of liver disease. Only interferon-alpha and the nucleosidic inhibitors of the viral polymerase, 3TC and adefovir, are approved for therapy. However, these therapies are limited by the side effects of interferon and the substantial resistance of the virus to nucleosidic inhibitors. Potent new antiviral compounds suitable for monotherapy or combination therapy are highly desired. We describe non-nucleosidic inhibitors of HBV nucleocapsid maturation that possess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viral activity. These inhibitors have potential for future therapeutic regimens to combat chronic HB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