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种质资源是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物质基础,在推动棉花持续增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范围及数量不断扩大,国内学者对棉花种质资源的创造和鉴定做了大量工作,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可靠的亲本来源和选配依据。近年来随着纺织工业对原棉品质需求的提高以及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加重,棉花生产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付小琼 《中国棉花》2006,33(4):39-40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采用多项育种技术的集成,打破了棉花品种优良性状间的负相关,实现了多项优良性状聚合,于1995年育成了优质高效广适杂交种中棉所29,改变了国内棉花品种优良性状单一、适应性不广的状况。该品种先后通过国家、安徽、山东、河南省审定,被科技部列为重点推广品种,江苏、安徽、江西、河南、山东、湖北等省列为主推品种,先后获得了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国丰收一等奖、河南科技进步一等奖。1选育技术创新在亲本创制上通过多种质利用,创造了多血统、具有广泛遗传基础新亲本材料,克服了亲本遗传基础的单一性,为中棉…  相似文献   

3.
种质资源是培育棉花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安徽省植棉历史悠久,生产上种植的棉花品种经历了从引进到自主选育的漫长过程。贯穿安徽省棉花新品种选育全过程的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从艰难起步到繁荣发展,经历了7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种质创新的目标也不断发展变化。品种引进时期,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引进和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丰富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自主选育品种时期,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主要针对育种目标,创制具有丰产、抗病、抗虫、优质、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的新种质,满足本省棉花生产不同发展阶段对新品种的需求。种质创新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应用,促进了种质创新水平逐渐提升。对安徽省近70年(1953―2022年)棉花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花生优异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美国微软公司OFFICE97中的ACCESS数据库软件,以花生优异种质综合评价中的219 份花生品种资源为材料,把1998 年和1999 年两年中观察到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抗逆性等性状数据输入电脑中,建立了花生优异种质资源数据库。利用数据库软件中的查询和报表功能,使数据整理自动化,并通过设置一定条件,自动形成高抗黑斑病种质报表、高抗锈病种质报表、兼高抗黑斑病和锈病种质报表、高单株生产力种质报表、高出仁率种质报表和果大仁大高单株生产力种质报表等符合使用者要求的各种报表,为花生育种选配亲本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优质多抗棉花品种不足的问题,以优质高产多抗协同改良为主攻目标,构建了"优异种质发掘、骨干亲本改良、性状精准鉴定、生态穿梭育种、分子标记辅选"的"五位一体"复合育种技术体系,鉴定出与棉花抗黄萎病、耐盐、铃重、衣分等重要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95个,创制出9901、531037、垦721等10余个优异棉花种质及骨干亲本材料。育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6个。其中,中棉所76和鲁津棉36号品质优良,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均达到"30"以上,仁和39号耐盐性好,鲁垦棉37号抗黄萎病。  相似文献   

6.
为培育出在新疆高密度种植模式下具有重要竞争优势的棉花新品种,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育种研究工作,探讨了新疆棉花品种育种技术途径。提出了互补亲本中低代优势群体系间混交和高代株系系内姊妹交的种质创新策略,构建了"优势骨干亲本确立-遗传变异群体构建-优势变异快速稳定-多生态锚定筛选比较"的新疆棉花品种选育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了一批主目标满足新疆生产需求,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早熟、早中熟棉花新品种,为新疆棉花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甘蔗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其遗传变异规律,为甘蔗遗传育种亲本的选择、核心种质群体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以来自国内8个不同地区的160份甘蔗品种/亲本为材料,参照《甘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进行表型性状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0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07~1.40之间,平均为0.84,以芽型最大,茎形最小;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8.74%~38.26%之间,平均为17.69%,有效茎的变异系数最大(38.26%),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8.74%),多样性指数(H’)分布在1.46~1.83之间,平均为1.64,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高(1.83),有效茎的多样性指数最低(1.46);不同地区供试材料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56%~22.33%,来自海南的品种群体的变异系数最大(22.33%),数量性状的离散程度最大;来自福建的品种群体的变异系数最小(13.56%)。以4个数量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160份种质材料分为7类,其中,第5类占总资源量的90.62%,该类群资源具有高产高糖的特性。该研究结果为甘蔗种质资源的利用、亲本选择及品...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增强国家棉花种质资源中期库的供种能力,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快、更好的应用于育种和基础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建立了棉花品种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发放利用的网络体系。在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棉花种质资源保护收集、编目与繁种入库"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棉花种质资源中期  相似文献   

9.
对贵州省南部山区进行多年的棉花种质资源搜集和调查,实地走访了23个县(市),超过200个村(镇),共搜集到棉花种质资源155份,包括45份亚洲棉和110份陆地棉。经过室内种子筛选和田间调查发现,贵州棉花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丰富,陆地棉种质资源中存在大量的退化陆地棉。这些地方品种对拓展陆地棉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结合调查对贵州棉花种质资源的分布和形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棉花优异种质资源简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产棉国都十分重视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和利用。科学家预言,未来棉花生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质资源占有数量和研究的深度。“七五”期间,棉花种质资源被列为国家攻关专题进行了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棉花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缺少纤维优质和抗病品种等问题,利用海岛棉、陆地棉及野生棉进行棉属种间远缘杂交培育而成遗传基础丰富、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冀棉25。冀棉25是重要的棉花种质资源,它的育成克服了远缘杂交障碍,拓宽了品种遗传基础,作为亲本培育出24个具有不同特性的棉花品种,其中,纤维品质Ⅰ型品种1个,Ⅱ型品种4个,高抗枯萎病品种12个。启示育种工作者:远缘杂交是拓宽作物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品种遗传基础丰富,利用效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农艺性状演变情况,本研究对2002—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审定通过的109份大豆品种的骨干亲本品种来源、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通过杂交育种、复交育种与系统育种进行大豆品种选育.选育机构主要来源于3个方向,分别是科研院所、企业公司以及两者合作育成(院企合作...  相似文献   

13.
多粒型花生是栽培花生分类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显著的特征是大多数荚果含有3~4粒种子,而其他类型花生以两粒荚果为主。为了充分认识和利用多粒型花生种质资源,本研究对321份多粒型花生品种资源的生态生理、品质及其耐盐性等性状进行了调查。基于这些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生态生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把这些花生分为4个类群。筛选出一批具有极端性状的品种资源,如耐盐性最好和最差的品种资源,为多粒型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棉花种质资源研究中,性状的变异大多在成株期以后才能发现和鉴别,往往需要移栽保存,并减少叶、蕾、铃等器官损伤.但是棉花为直根系农作物,根系再生能力较差,现蕾后的成株移栽大多无法成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种质资源及育种项目组经过多年探索,成功研发出一种棉花成株期无损伤移栽技术,为棉花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3个县(市)的棉花种质资源的考察和收集,了解了广西棉花种植的现状,收集了90份棉花种质资源材料,主要是陆地棉和亚洲棉地方品种.这些材料可作为棉花基础研究和育种利用的的特色种质.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间杂交选育高产品种仍然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关键是创造具有多种优良性状和高产潜力的亲本材料。分析并举例介绍了部分高产品种的亲缘及其亲本选配经验,利用远缘杂交、两极交配创造新种质以及运用生理、生化育种增加遗传变异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因库”,世界各产棉国都十分重视棉花种质资源的发现研究和应用。本研究采用的亲本多数来源于自育品种,用系选法,经天然杂交,昆虫传粉、自然变异、变中选优、优中选优、多中选优,连续选择,多点鉴定,培育新种质6个。1在特早熟棉区首次选育出98-93双铃棉双铃自封顶,不需打旁顶,经济省工。该品种抗性较好,简化栽培,适宜密植。经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2002年和2003年两年抗病性鉴定,枯萎病指9.8、黄萎病指30.7,属抗枯萎耐黄萎病的一个好种质。丰产性好,在榆次、清徐、太原三点次生产示范,每公顷平均产皮棉982.5kg。…  相似文献   

18.
抗青枯病花生资源的种子大小 及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123份不同类型的抗青枯病花生种质为材料,对荚果大小、种子大小、出仁率、蛋白质、含油量和脂肪 酸等性状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抗青枯病花生资源中,高油酸种质资源较多,这些资源的荚 果及种仁大小,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含量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但是,高 含油量资源较少,而且在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和出仁率方面的遗传多样性不丰富。根据12个与种子品质相关性状 信息, 123份抗青枯病资源被分成2组5亚组13个品种群,这些品种(群)与已被广为利用的骨干抗病亲本协抗青 和台山三粒肉之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9.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棉花优异创新种质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棉花基因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子课题,通过多个单位20多名科技人员的联合攻关,在加强原始创新的基础上,利用基因转导技术、原子能诱变、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复合杂交与南北加代有机结合,创造了具有优质、大铃、抗病虫、抗逆、棕色纤维等性状中至少2个优异性状聚合的多份棉花优异新种质.  相似文献   

20.
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当前棉花种质资源保存、品种选育、技术推广、采收加工、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调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当前棉花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棉花生产模式及主要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乌棉花品种资源交流共享和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加强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设、合作建立中乌棉花科技创新中心等发展建议和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中乌两国之间棉花产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棉花种质资源共享与利用等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