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生物脂肽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脂肽(lipopeptide)又名脂酰肽(acylpep-tide),由微生物代谢产生,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是一类由脂肪链和肽链组成的具有两亲结构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它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能增加憎水烃类的生物可获得性,激发烃的生物降解,可与部分重金属结合并去除被污染物质中的重金属,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微生物脂肽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及微生物采油等多个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1-2]。此外,大多数微生物脂肽都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也常被称为抗生素。微生物脂肽在饲料营养中也具有开发价值和应…  相似文献   

2.
马肠道微生物群对其营养消化及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肠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具有不同功能,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马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结构遭到破坏,可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衡和机体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多种疾病。介绍了马肠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群结构组成特征,阐述了影响马肠道微生物群变化的各类因素,以期为改善马肠道营养健康、开发马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具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马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幼龄反刍动物早期管理为未来的生产和健康奠定基础,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具有可塑性,受日龄增长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并逐渐形成具有弹性高、恢复力强的微生物群落。了解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作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幼龄反刍动物为对象,综述了胃肠道微生物的定植过程及其功能、影响定植的因素和调控措施,为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动物肠道微生物对其生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并对食物消化和维生素形成具有直接和肯定的作用,另外还具有保护机体免受疾病感染的功能。所以说肠道微生物对动物健康有决定性作用。最近,增加使用肠道稳定剂于动物饲料中,为的是要控制肠道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5.
民猪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地方猪种,具有抗病性强、耐寒、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民猪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与民猪的优良特性紧密相关。将民猪母体粪便微生物移植给受体大白猪仔猪,能够提高其哺乳期免疫球蛋白水平和断奶后小肠黏膜中的抗菌肽水平。利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SS)和脂多糖(LPS)诱导的仔猪炎症模型证明了民猪微生物具有独特的抗炎特性。在慢性冷应激期间,民猪肠道微生物群的响应以及微生物群与肠道黏膜免疫的互作可能是民猪具有较强抗寒能力的原因之一。从民猪肠道微生物群中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MZ-01、暹罗芽孢杆菌MZ16和贝莱斯芽孢杆菌三种菌株均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和应用价值。以上表明民猪肠道独特微生物菌群和代谢产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发掘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实验是生物技术专业的精品课程,在资源开发利用、分子病原学、分子免疫学、微生物反应器和微生物制药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文章结合吉林农业大学开展的微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和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介绍了微生物实验技能竞赛的组织形式、促进作用以及教学成效,现分享给同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怀宝 《饲料研究》2023,(6):101-106
肠道微生物群有助于宿主肠道发挥多种生理功能,对改善猪的肠道健康、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易受饮食、抗生素的摄入、病原体感染、宿主状况、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饮食的变化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主要因素。很多营养素和饲料添加剂具有调控猪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调节日粮营养素水平、补充饲料添加剂是猪生产中常用干预肠道微生物方法之一。文章综述膳食营养素和饲料添加剂(益生菌、益生元、酶制剂和植物生物素等)对猪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为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肠道微生物与寄主的共生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寄主体内寄居着大量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人和动物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寄主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人和动物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以及临床诊断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肠道微生物与寄主的共生关系类型、肠道微生物群系的建立、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肠道微生物的附着、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免疫及疾病治疗的影响、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发育和能量平衡的影响、肠道微生物与寄主闻的串扰7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青海省农业微生物研究及应用现状,针对省情讨论了对农业微生物的研究及开发前景,提出研究和开发农业微生物在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胆盐水解酶(BSH)是一种具有降解结合胆盐功能的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介导肝脏来源初级胆汁酸向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次级胆汁酸转化.近年来发现,BSH对于肠道微生物和宿主生理代谢均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一方面,BSH有助于肠道中微生物存活和定植;另一方面,BSH基于胆汁酸代谢参与调节宿主脂质代谢和肠道健康.本文从BSH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南县高寒草句退化草地封育3年试验表明:轻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的总盖度从78%提高到98%,增加了20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52.8%,毒杂草产量减少33.1%;中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总盖度从55%提高到79%,增加了24个百分点,优良牧草产量增加96.1%,毒杂草产量减少29.4%;重度退化草地封育3年后总...  相似文献   

12.
13.
北京地区常见草坪杂草种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韩烈保  邓刚 《草业科学》1997,14(1):51-52
在两年时间内,对北京地区各类草坪进行现场调查和鉴定,以确定春,夏季常见草坪杂草的种类及其优势种。调查结果:常见草坪优势杂种有车前,紫花地丁,蒲公英,扁蓄,独行莱等。同时,还对不同管理水平和不同种类的草坪进行了调查,发现管理水平越低,杂草危害严重,不同种类的草坪,杂草的优势种不同。  相似文献   

14.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除草活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红玉 《草业科学》2009,26(10):160-164
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病原真菌分泌的毒素都具有杀草活性,可使杂草白化、萎蔫、生长受抑制或被杀除,不少杂草生防菌的发酵液或粗毒素对多种杂草也表现出抑制活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开发利用已成为近年来微生物除草剂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同真菌毒素的生物活性、化学结构、作用位点、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可为寻求新型除草剂提供新思路。就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除草活性、防除对象、作用机制及其在新型除草剂开发和杂草生物防治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5.
桑漆斑病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立道  李雪明 《蚕业科学》1993,19(4):193-197
桑漆斑病是我国近年发现的桑树叶部病害,是由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eum Tode ex Fr.)寄生引起的,病原在病叶、土壤与水中越冬,除寄生桑树外,还寄生豆科作物及禾本科杂草等。发病初期用优氯净溶液喷洒桑叶有明显防治效果。桑园中的禾本科杂草,用10%禾草克水溶液喷洒可以清除,以减少病原。杀草效果为100%,该药对桑、蚕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桑大象(Episomus kwanhsiensis Heller)成虫取食桑叶,幼虫取食桑根,可以造成整株桑树和整片桑园死亡。近年来,在四川蚕区的许多地方已成为主要害虫。桑大象分一年一代和二年一代两个类型。以幼虫和成虫在地下越冬,成虫出土为害的高峰期在4—5月和8一9月。卵产在杂草或桑叶上,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发育有效积温为142日·度,幼虫期约300天,蛹期24—28天。桑大象的天敌,主要有卵寄生啮小蜂(Tetrastichus sp.)寄生率可达60—80%。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都兰县天然草地有毒植物种类、毒性原理及毒草分布,提出防治毒草的对策,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毒草防治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15种因素,为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的深入研究和饲养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福州登云高尔夫球场草坪杂草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建造登云高尔夫球场期间,调查了球场造型现场、草坪建植期间和造成坪后不同功能区、不同要草发生种类及其群落组成类型。结果表明,造型现场以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主,草坪建植以一年生禾本科和菊科菊草为主;草坪成坪后,果岭和发玲台以一年生杂草为主,但密度不大,危害不严重;球道以香附子密度最大,出现频最高,分别为23.1株/m^2和55%,危害严重;长草区杂草种类多,密度大。  相似文献   

20.
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生长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崇邦 《草地学报》2002,10(2):134-138
研究东北羊草草原杂草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呼吸速率以及土壤环境因子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杂草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最大值出现在 8月(12.78×10-3g·g-1干土,16.24×10-3g·g-1干土·d-1),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主要与土壤营养成分、水热条件有密切关系。建立了杂草土壤微生物生长模型--IBM模型:Mt+△t=Mto[1+(0.38rn- RDR△t] 。杂草土壤环境因子综合作用指数 rn 变化范围在0.1475-0.4032之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