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农业机械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需要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作为支撑,而保护性耕作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两者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落后,将会导致我国农业停滞不前,不能实现现代化农业的伟大目标。文章主要论述保护性耕作与农机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该次研究对更好地促进农机化发展,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推广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目的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我国三大产业中的基础产业,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发展直接关乎国计民生,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因此,农业是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种植技术不断更新完善,保护性耕作是现在最符合生产发展的耕作模式之一,能够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保护性耕作的目的及意义进行阐述,以达到让更多生产者了解保护性耕作中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铁岭市地处辽宁北部,耕地面积达54.7万公顷,是辽宁省的农业大市。近年来,铁岭市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机化发展实际,以项目为主线,以农机大户为主导,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等先进实用的农机化技术,为全市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对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及应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我国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使得农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型问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力推广以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文章将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玉米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新型耕作模式在应用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免耕或少耕的优势特点,因而在玉米耕种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作物产量,要求我国农业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保护性耕作方法的应用,并注重引进新型农业耕作技术,以此来提升玉米农作物等抗旱能力,满足作物耕种需求。文章从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影响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效益体现,旨在推动当前农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现代化成都的逐步加深,应在在农业方面的各种先进技术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和实践,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推广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地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能够在节约土地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还在节省生产成本、延长土地使用寿命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内各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前行,农机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我国快速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农业在我国强有力的经济建设推动下以先进的种植工艺及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说农机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保护性耕作也得到了国家和人们的关注和认可,本文对农机化背景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如今,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场新的耕作制度革命,继承了我国传统农耕文明并相继得以创新和发展。同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也是必然选择。文章将以保护性耕作模式及机具的选择进行分析与探究,并评价我国现有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且通过保护性耕作概念和现状及机具技术的发展问题等方面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事业蓬勃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但是在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农业机械的作业量在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确实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使耕作的强度在不断加强,大地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缓解土地压力,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势在必行。本文从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入手,主要总结了保护性耕作的重要作用,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玉米种植大国,如何在保证玉米产量、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减少对种植地的破坏,保障玉米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历来是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世界保护性耕作技术思想引领与我国配套农机具研发能力提升支持下,经过农业科技工作者近20a的探索实践,我国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不断成熟,为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实现玉米种植既高效又环保目标提供了有效支撑技术。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介绍了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优势与应用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措施,是农作物现代一体化的新型耕作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环境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结合地区土壤的自然条件较符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通过项目实施、技术宣传、政策引导可得到大面积应用。本文简要阐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或意义),并系统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农业有序发展,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还会为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力度。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简单介绍,进而分析其对小麦增产增收的影响,以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程度逐渐加深,对农业结构调整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研究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进行推广有很强的必要性。此文分析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提出促进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严重,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新型耕作技术越来越受关注。北方气候特点决定了其干燥大风的农业作业环境,频繁的耕作使土壤沙土化严重,这也影响了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有助于农业生产作物产量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北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与推广手段,以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又被称为"免耕法",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广泛应用,有研究者发现,此项技术只能适用于特定自然环境下的部分土壤。保土、保水是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功能之一。本世纪初吉林市的某些地区就在使用玉米垄侧保墒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于受到国家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吉林市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的范围在逐年扩大,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文章将对吉林市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过程中的一些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科技发展背景下一种重要的农业耕作模式,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促进农业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内涵及作用的基础上探讨发展策略,以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对完善市场化农业种植体系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发展较晚,需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强化该技术的应用,在保护区域土壤及地理环境的基础上提高作物种植效益。为了实现农业强国,需要在研究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作用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出台的关于农业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中,都在反复突出强调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这充分表明,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提速期,发展保护性耕作新技术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站位更高的全新认识和深入领会,并全面推广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可以使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保护性耕作属于现代农业耕作方式,是对耕作模式的一种创新。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示范工作,全面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进步。文章对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关系,介绍了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现实作用与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推广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海原县农机部门把保护性耕作作为农机化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了以保水、保土和保肥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先后在高崖乡、李旺镇、黑城镇3个乡镇建成保护性耕作示范点3个,累计完成示范面积2000公顷。试验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保土、保水、节肥和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