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仔猪下痢主要发生仔猪在出生至断奶这时期,较多发的是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仔猪黄痢多发生于7日龄前的仔猪;仔猪白痢,7日龄至断奶的仔猪易发,约占仔猪死亡数40%~70%,对养猪业的危害较大,治疗困难,损失较大。因此,把握好仔猪下痢的防治,就能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如下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养猪场最常见和多发的仔猪大肠杆菌病是仔猪黄白痢,其中仔猪黄痢新生仔猪产后2~6 h即可发病,1~6日龄仔猪发病常见,7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发病率可高达92.28%,死亡率可达68.41%~100%。仔猪黄痢主要临床表现为病猪肛门失禁、排黄色或黄褐色稀便、精神不振、消瘦等,常于12~48 h内死亡;仔猪白痢7~50日龄仔猪均可发病,尤以15~35日龄仔猪常见,发病率较高,约为87.32%,死亡率较低,为25.31%左右。仔猪白痢主要临床表现为病猪排乳白或灰白色的浆糊状粪便、消瘦、行动迟缓、拱背、被毛无光泽等,病猪常于3~7日内康复或死亡[1,2]。  相似文献   

3.
在仔猪培育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时期,把握好这三个关键时期可极大地提高仔猪成活率。第一个关键时期是仔猪出生后7d内,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d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白痢、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前养猪场最常见和多发的仔猪大肠杆菌病是仔猪黄白痢,其中仔猪黄痢新生仔猪产后2~6 h即可发病,1~6日龄仔猪发病常见,7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发病率可高达92.28%,死亡率可达68.41%~100%.仔猪黄痢主要临床表现为病猪肛门失禁、排黄色或黄褐色稀便、精神不振、消瘦等,常于12~48 h内死亡;仔猪白痢7~50日龄仔猪均可发病,尤以15~35日龄仔猪常见,发病率较高,约为87.32%,死亡率较低,为25.31%左右.仔猪白痢主要临床表现为病猪排乳白或灰白色的浆糊状粪便、消瘦、行动迟缓、拱背、被毛无光泽等,病猪常于3~7 d内康复或死亡.  相似文献   

5.
仔猪死亡率高,尤其在出生后7天内最高,很容易出现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体弱、行动不灵活、抗病力和抗寒力差等情况,所以加强仔猪初生7天内的保温、防压护理是仔猪饲养管理的第1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仔猪黄白痢是猪场的常见多发病,黄痢多发于7日龄以内,尤其是1 ̄3日龄的仔猪,具有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临床特征。白痢多发于7 ̄25日龄的仔猪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治愈后往往出现仔猪生长发育不良的临床特征。1发病机理本病是由大肠杆菌在仔猪小肠黏膜的上皮  相似文献   

7.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的肠道传染病。黄痢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1-3日龄最为多见,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极少。仔猪黄痢以腹泻排出黄色或灰黄色水样稀粪、病急、迅速脱水、衰弱、死亡为特征,发病率通常在90%以上.死亡率可高达100%,但是发病率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仔猪白痢一般发生于7—30日龄仔猪,1-2日龄左右的仔猪白痢易引起肠炎及败血症,造成仔猪死亡或生长发肓不良。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仔猪不同日龄进行社会化混群,在规模猪场集约化商业饲养条件下,仔猪的行为情况、应激压力应对情况以及仔猪的生长性能参数。试验组仔猪7日龄(M7;n=20窝)或14日龄(M14;n=20窝)时,通过移除相邻圈栏间的隔离栏栅进行社会化,对照组仔猪没有社会化(CON;n=12窝)。在断奶时(第25天),所有的仔猪都与来自同一处理的不熟悉的仔猪重新混群。在社会化的第7天和第14天以及第21天对仔猪进行行为观察(瞬时扫描取样)。并对包括断奶前后和混群前后仔猪的皮肤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同时采集试验仔猪的唾液以测定皮质醇水平。每周记录仔猪的体重。结果显示:社交行为在第7天和第21天没有差异,但在第14天,来自社会化处理组(M7和M14)的仔猪的玩耍行为比对照组(CON)增加了3倍。M7和M14组在社交行为的数量上并没有差异,但是社会化处理组在第14天表现出了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哺乳期间,M7仔猪社会化后皮肤损伤增加,而M14组则无增加。断奶后CON组皮肤损伤增加,M7和M14无明显变化。在哺乳期间,社会化仔猪的体重比对照组的轻,但是随着断奶后社会化仔猪的生长速度减慢较小(比对照),最终试验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在各处理组间并没有差异。不同处理组仔猪的唾液皮质醇无差异。此次研究表明,社会化对哺乳期间仔猪的社会行为有积极的影响,仅在混群后才有短暂的攻击性,对于仔猪的生长性能没有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就一起断奶仔猪腹泻的治疗情况谈谈体会。1发病情况2017年3月份,望都县寺庄乡三堤村王某来本处就诊,称其饲养的8头仔猪发生腹泻,经询问,王某所养8头仔猪为自养母猪所产,现仔猪以断奶7d,从第3天开始既有腹泻猪只,现发病7头。2临床症状发病仔猪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排灰白色或黄白色稀粪,且粪便粘腻有腥臭味,体温为40℃,严重的2头仔猪拱背、消瘦。3治疗方法(1)将发病明显的7头仔猪隔离饲养,对猪舍、运  相似文献   

10.
集约化猪场通常实行仔猪 7日龄补料 ,2 8或 35天断奶 ,补料时将乳猪料撒入补料槽 ,任其自由采食。由于饲养员饲养定额大 ,从而忽视了调教哺乳仔猪采食乳猪料。环境、母猪泌乳量、仔猪的采食习惯等因素也会影响仔猪补料的效果 ,所以生产上会经常出现断奶仔猪不会吃料 ,影响了仔猪的生长。也有出现个别仔猪把别的仔猪脐带、尿道口当作母猪的乳头进行吸吮的情况 ,从而被吸吮仔猪患脐带炎或是尿道口炎 ,严重的可导致仔猪死亡。 2 0 0 0年 1月 ,猪场发生了 1 8窝、53头仔猪患病 ,死亡 1 7头的病例 ,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2 0 0 0年 1月 ,从…  相似文献   

11.
主要对7种新生仔猪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治新生仔猪疾病、提高仔猪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在临床诊疗实践中,经常遇到仔猪大肠杆菌病。该病的病原体为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凡是有哺乳动物活动的地方,其空气、水源和土壤中均可能存在该菌,其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常常引起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1仔猪黄痢1.1流行病学主要发生在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多见,7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但其发病率、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7种新生仔猪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治新生仔猪疾病、提高仔猪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仔猪培育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时期,把握好这三个关键时期可极大地提高仔猪成活率.第一个关键时期是仔猪出生后7 d内,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 d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等,所以,要加强初生仔猪7 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第二个关键时期是在仔猪出生后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 d左右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则难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体弱多病而死亡;第三个关键时期是在仔猪出生1个月后,死亡较少,采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为主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  相似文献   

15.
1完全哺乳期仔猪出生后0~7天为完全哺乳期,此期间仔猪仅吃母乳,不需要给饲料。仔猪由母猪体内娩出,营养来源由胎盘、脐带转为哺乳,所有的营养物质均需从母乳中获取,尤其是初乳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初乳中富含各种仔猪必需的营养物质、母源抗体,所以仔猪尽量在出生后15分钟内吃到初乳。仔猪畏寒怕冷,初生1~3天应保持30~32℃,4~7天保持28~30℃,猪的适宜湿度50%~80%。温度低、湿度  相似文献   

16.
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对断奶仔猪的免疫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56头7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7组,每组8头。仔猪经皮下注射进行免疫,其中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mg,试验组分别注射3个剂量(每千克体重100,500和1000μg)的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21日龄时进行二免。所有仔猪均于22日龄时断奶,在7、21、35日龄经前腔静脉采血,用于免疫指标的测定,同时进行仔猪的皮肤红斑直径试验。结果显示,仔猪对11S和7S的过敏反应呈++,并且7S的免疫原性显著高于11S的免疫原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仔猪每千克体重注射100μg的11S和7S后皮肤红斑直径差异不显著,而每千克体重注射500、1000μg的11S和7S后红斑直径极显著降低(P<0.01),且每千克体重注射500μg和000μg的7S后的红斑直径分别极显著低于注射相应剂量的11S的红斑直径(P<0.01)。每千克体重注射500、1000μg的7S后能极显著提高仔猪的木糖吸收能力(P<0.01),并且能产生有效的抗体效价滴度,但两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对仔猪进行免疫11S和7S的最适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00μg。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仔猪体内铁贮存量约为50mg,出生后需要每天获取7~16mg的铁才能满足生长所需,而仅仅依赖母乳是不能满足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一般仔猪出生后7d就需要进行补铁。仔猪体内铁元素不足就容易出现猪营养性贫血,若农户养殖经验不足,容易忽视这种营养代谢病,进而造成仔猪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是出现严重贫血和脱水等症状。本文对仔猪营养性贫血的致病机理、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农户预防和治疗仔猪营养性贫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仔猪先天性震颤病,又称“小猪哆嗦病”、“小猪抖抖病”。根据笔者的观察和记录,仔猪不仅出生后有得此病的,且出生后分别在5天、7天、10天左右也可发生此病,死亡率较高。仔猪出生后或出生5天、7天、10天后,四肢、头部、全身或局部肌肉即出现节奏性、阵发性挛缩震颤,发生震颤后,仔猪不容易躺睡,而躺睡后,震颤减轻或停止。得病后仔猪不  相似文献   

19.
农六师垦区规模场和散养户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科学的仔猪猪瘟免疫程序,以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户中经猪瘟疫苗免疫后母猪所产仔猪为研究对象,利用正向问接血凝试验对其猪瘟母源抗体消长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仔猪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在7日龄母源抗体达到高峰;规模场仔猪7-28日龄保护率在70%以上,35日龄保护率下降到63.2%,42日龄时仍然有7头仔猪有保护力;散养户仔猪7~21日龄保护率在70%以上,到28日龄下降至60%,42日龄时基本无保护。因此,规模化猪场仔猪猪瘟疫苗的最佳首免时间为28~35日龄,散养户仔猪的最佳首免时间为2l~25日龄。  相似文献   

20.
(一)分类新生仔猪腹泻:0~7日龄;仔猪腹泻:7日龄到断奶;断奶后腹泻。(二)流行病学病原为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如果产床、母猪皮肤感染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仔猪容易发生腹泻。母猪的初乳中缺乏抑制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特异抗体,会导致仔猪腹泻。一般3胎以内母猪多见。仔猪未吃到初乳或仔弱、母猪乳头不足或产后感染等,可发生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