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实现乡村振兴,人力资源是关键要素,大学生是乡村振兴重要的人力资本。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分析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困境,从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出发,提出政府完善体制机制、社会加强创新政策宣传、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学生努力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优化路径,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l临严峻的挑战,毕业生自主创业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现状,自主创业的类型、特点和发展趋势,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探索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的创业教育模式,高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走自主创业道路;政府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贷款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服务、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合作,转变用人机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家庭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投身创业道路,实现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3.
以雅安多赢蜜蜂养殖合作社为例,分析了大学生基于合作社平台进行农村创业的要素和特征。研究表明,大学生企业家才能、当地能人、所在高校、政府政策是大学生在农村成功创业的关键要素,其中,大学生所具有的企业家才能是组织发展的关键,而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必须依赖乡村能人来盘活乡村资源、依托所在高校获取新技术和人才、依靠相关政策完善创业要素。政策启示在于:相关支持政策应重视合作社平台在大学生创业中的积极作用,既要以多种方式释放资源,又要通过提升大学生企业家才能提高大学生在农村背景下整合多种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85-286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刻不容缓。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管理者、实施者和推动者,高校辅导员要正确认知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本文旨在着重分析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扮演,以及相关能力的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热点,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支持性政策,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和时代发展创新创业。本文从皖北区域文化视角出发,对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皖北区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案,以期为皖北区域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寻求自主创业得到了国家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也吸引了部分大学生投身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一方面有系统学习过相关专业课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如缺乏创新意识、创业与学业矛盾、冲动创业等问题。调查研究表明传统的教育体制、家庭环境都对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和政府、尤其是高校要加大对学生的创业引导和创业扶持力度,高校也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增加创业投资力度、改进创业体验,合理有序地引导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着体制、制度、资金、技术、市场和教育等困境。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制,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育成模式。  相似文献   

8.
谭飞燕 《吉林农业》2011,(10):233-234
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应该依据以下原则: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倡艰苦创业精神;构建创业平台,改善创业环境。并且根据这些原则从创业促进政策、创业教育政策、创业环境政策、创业融资政策、创业支持政策等方面逐步完善长沙市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研究发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主要存在各级政府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不够重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政府部门应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创造条件,制定相关政策,学校应该积极完善创业知识理论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培养新农村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从整体上提升新农村经济建设水平,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进入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有必要对之进行新的探索。笔者从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入手,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村村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实践为例,从加强创业知识教育、落实创业实践引导、提升创业配套服务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村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结合现实情况,将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内容总结为强调创新、注重用户体验、实行免费模式。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发展现状,认为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模式是网络平台开发、网店自主营销、共享经济应用。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机遇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兴起、互联网外部性与需求方经济、消费理念与方式的改变、政府营造的优良创业环境;而挑战主要来自同质化竞争、创业能力的局限、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有待提升。鉴于此,提出大学生创业路径的优化建议,强调政府的政策扶持,社会文化氛围的优化,高校创业指导及人才培养的加强,创业者自身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目前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佳木斯大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大创业宣传,完善教育体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增加实践场地等建议和对策,以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实现社会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安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强化实践教学,从挖掘实践教学的思政资源、搭建各类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以及增进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着力构建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实践育人体系,有效促进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互动,提升了思政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客空间育人目标、场所及师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客空间建设,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通过构建管理监督、教育培训、资金融通、服务保障四维运行体系,和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融教育、实践、实训、孵化、实战于一体的五级育人平台,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创新创业需求,而且能有效加强对大学生创客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塑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学生创客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建设高校创业园是高校深化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支撑。本文针对当前高 校创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创业园功能区的设计以及管理模式,以期高校的创业园能 够成为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竞赛、培训等为一体的大学生综合创新实践基地,切实提高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是实践教学。基于我国社区体育工作的发展和需要,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将会是德育实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学院党委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的新思路,密切联系,精心落实,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社区体育服务的考评机制和配套机制,真正把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容之一.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存在思维模式单一、发散性思维缺乏、创新精神不足、创新转化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问题的产生主要缘于学生有求知欲但创造欲不足、家庭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支持不够、学校对创新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社会整体缺乏创新意识等,因此需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采取系统的改进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人才.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以广东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剖析影响广东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主要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探索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路径。结果表明,性别、学校类型、学历状况、就读专业等因素均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要推动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政府应加大创业宣传力度,扭转大学生和家长的传统观念,同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政策制度保障;高校应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改变大学生的创业认知水平,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充分发挥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主体的作用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相关文献梳理,将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确定为六个主体:学生、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各主体必须选择行之有效的路径且相互间协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经济困难的一种助学措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高等学校保证办学经费,完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有利于学生避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切实享受教育机会平等权利,有利于银行拓展业务,培养潜在客户和利润增长点提供机遇。然而,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在发展和演进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如何更好地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研究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存在贷款供不应求、贷款发放不平衡、学生还贷压力过大、违约率高等问题,提出加大政府贷款补贴力度、制定还贷优惠政策、加强贷款大学生的信用监管等方面措施,从而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积极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