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杰 《西南园艺》2005,33(2):64-64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毁灭性减产。为了搞好生姜的栽培,必须在姜瘟病发生初期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我市李庄镇是早生姜主产区.种植面积达到467hm^2.李庄生姜已注册“翠玉牌”商标.农民通过种植生姜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由于连年种植,造成姜瘟病流行.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病,有些姜田减产达6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2.
姜瘟病俗称腐烂病、软腐病,是由黄极毛杆菌所致的细菌性病害。随着我国生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一些地方已无法换茬轮作,只能重茬种植,致使姜瘟病的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给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姜瘟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姜是柳州市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 000 hm2左右.近年来由于受姜瘟病的危害,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在柳州其始发期一般在5月底6月初,7~8月最为严重,一般减产20%~30%,发病重的田块产量可减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生姜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胡启山 《蔬菜》2010,(5):23-23
<正>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随着生姜连作和种植面积的扩大,这一病害呈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成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生姜病害,严重影响生姜的优质、高产。下面介绍这一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吕华 《中国蔬菜》2005,1(5):51-53
生姜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山东省生姜种植面积约6.7万hm2,而莱芜的生姜种植面积占山东省的1/3,已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最大的生姜生产、出口基地。莱芜生姜栽培历史悠久,素有“中国生姜之乡”的美称,2003年3月10日通过了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的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和收入,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生姜产品农药残留量加大,这已成为生姜出口的瓶颈。为此,莱芜市植物保护站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套生姜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1姜瘟病姜瘟病(腐烂病)为细菌性病害,是…  相似文献   

6.
生姜根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生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如莱芜、安丘等地生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种植区域集中,连作时间长,造成病害逐年加重,不仅产量损失大,而且影响了生姜的商品性。随着小拱棚和地膜覆盖栽培的普及,生姜根茎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由于该病诊断困难,易与姜瘟病混淆,生产上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给生姜生产带来较大损失,目前已成为生姜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丁原书 《北方园艺》2007,(2):157-158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的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可达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给生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搞好姜瘟病的防治对于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21年,中国生姜种植面积36.87万hm2,比2020年增长18.7%,作为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生姜绿色防控对我国大健康产业和城市居民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知网,对生姜病虫害相关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病害致病菌多样性,目前重大细菌性病害是姜瘟病、真菌性病害是茎基腐,主要虫害是姜螟和姜蛆。分析了生姜种植面积增加和追求高产农事操作等现状,从加大品种选育、脱毒姜种生产、升级生产技术和模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方面提出对策,进而减少病虫害发生,推动生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姜瘟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存棉 《中国蔬菜》2007,1(10):62-62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福建省屏南县生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已达到240hm^2,姜瘟病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近3a(年)的调查,2004年姜瘟病田平均病株率11%,2005年20%,2006年32%,个别田块甚至绝收,给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姜瘟病也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主要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及时了解掌握田间姜瘟病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及生姜姜瘟病菌流行发生症状,以便生产者能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应用姜瘟病综合防治策略,为生姜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稳固生姜生产。  相似文献   

11.
康地蕾得防治姜瘟病效果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姜种植是柳州市的一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现每年逾3000hm2。姜瘟病发病率一般占总面积的5%~10%,发病田产量损失率一般达20%~30%,重者高达50%~60%,甚至绝收。生姜产区因姜瘟病的发生需每5~8a(年)更换一次地点,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采用常规农药防治效果不明显,加之柳州的气候特点——生姜生长盛期也即姜瘟病缓慢发展期,常常阴雨连绵,使得化学农药药效减弱或无法使用,致使病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寻找有效而不受天气影响的新型生物农药是很必要的。笔者于2004~2006年进行姜瘟病防治研究,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并对几种药剂防治姜…  相似文献   

12.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为细菌性病害,随着我镇生姜种植年限的延长和面积的不断扩大,成为生姜上普遍发生且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一般可造成20%~30%损失,严重时全田植株在1~2天内全部凋萎.贮藏期仍可继续危害致腐烂.是当前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尚涛 《吉林蔬菜》2016,(6):40-41
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随着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在生产过程中病害有加重危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腐烂病、斑点病、炭疽病、叶枯病等。在我市对生姜生产威胁最大的是姜瘟病,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是当前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的一大障碍因素。现将几种病害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姜瘟病的新克星271000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李峰姜瘟病又称姜软腐烂病,是生姜的一种常见细菌性病害,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姜的根茎,茎叶也能发生,流行期间常有成片腐烂死亡,减产50%左右,常给生姜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生产上姜瘟病的药剂防治,一...  相似文献   

15.
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该病已在莱芜、莒县、安丘等地发生。随着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有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在部分地区已上升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对生姜的生产和品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病重的姜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姜瘟病即生姜的腐烂病,是生产上常见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汉中南郑生姜面积逐年扩大,该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一般损失产量10%~20%,重者可达50%以上,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危害更重,对种姜农户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我县生姜的生产和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1主要症状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青枯假单孢杆菌,这种病菌不仅侵染生姜,还侵染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等茄科作物。在生  相似文献   

17.
尚金凤 《吉林蔬菜》2013,(Z1):43-44
莱芜市莱城区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的三辣之乡,而生姜又居三辣之首,生姜的生产在莱芜受到各级政府及科技人员的高度重视,近几年,莱芜市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的农业技术人员在本单位的科技示范园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生姜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生姜的病害防治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经验仅供参考。1姜瘟病(又称青枯病、腐烂病)1.1发病症状:姜瘟病是生姜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产姜  相似文献   

18.
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运 《长江蔬菜》2021,(13):51-52
生姜种植过程中常发生多种病虫害,尤以姜瘟病影响最重,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俗称姜腐烂病,多发生于6月初,以7~9月高温高湿季节病情最重.姜瘟病始发时叶片略下垂、卷缩凋萎;发病中期植株茎基部和根尖的病斑逐渐变黄,地下部分逐渐腐烂;发病严重时根茎内部变褐腐烂,可挤出具恶臭味的灰白色液体,直至整株枯死.此病易感染其他健株.  相似文献   

19.
生姜姜瘟病发病因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姜是安徽省的特色农产品,全省生姜种植面积1.2万hm2,主产区为临泉、金寨、阜阳、潜山、铜陵、全椒等地.但是,由于姜瘟病发生危害有着逐年加重的趋势,导致生姜的产量与品质降低,影响加工外销,制约生姜产业化的发展.我所于2003年对铜陵地区姜瘟病发生情况调查,全市种植生姜面积427 hm2,发病面积达154.6 hm2,发病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6.2%,发病程度属中等偏重年份,在发病田块中,有20%田块绝收,40%田块发病率为70%以下,40%田块发病率高达70%~80%,平均每667 m2产量损失500kg以上,直接损失464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我县石门、罗溪等地农户历有种姜的习俗,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为害逐年加重。为害我县生姜的病虫有姜瘟病、姜炭疽病、姜斑点病、姜螟、地老虎、蛴螬、斜纹夜蛾,其中姜瘟病为害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