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母牛带犊繁育技术,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受胎和专业饲养管理,予以全面均衡的营养调控,能够快速恢复受体母牛的繁殖性能,平稳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确保初生牛犊能够得到充足母乳,并能及时吃到初乳,易于成活。与传统繁育技术相比,母牛带犊繁育技术能显著提高受体母牛的繁殖率和犊牛的成活率。基于此,围绕母牛和牛犊饲养管理的现有技术展开分析,提出相关母牛繁殖率和牛犊成活率的技术建议,以期对我国农业畜牧养殖技术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与传统繁育技术相比,母牛带犊繁育提高了受体母牛的繁殖率和犊牛的成活率。它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受胎,专业饲养管理进行营养涮控,可快速恢复受体母牛的繁殖性能,使初生牛犊及时吃到初乳,易于成活。一、犊牛饲养管理1.开食料供应。犊牛出生饲喂初乳或牛奶后,逐渐开始开食料的饲喂。出生10天内首先饲喂精饲料,饲喂量逐渐增加,在此期间要保证犊牛足够多的新鲜饮  相似文献   

3.
<正>繁殖母牛经历妊娠、分娩、泌乳,其生理和营养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受应激、营养、哺乳等因素影响,母牛分娩后容易出现体况差、乏情、受胎率低等状况。一年一胎技术综合应用了分阶饲养管理、犊牛早期断奶补饲和繁殖技术,可缓解应激、营养、带犊哺乳等因素对母牛繁殖性能的不利影响,促进母牛产后体况恢复,提高发情率和受胎率,使犊牛在120天内断奶,母牛在90~120天内受孕,实现年产一胎。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弗莱维赫牛改良低产荷斯坦牛的效果,对40头5岁的低产荷斯坦奶牛选用进口弗莱维赫牛冻精进行人工授精,观察与配母牛的繁殖性能和其后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母牛受胎率、产犊率和犊牛成活率分别为90%、88.88%和93.75%,与对照组相比,受胎率显著提高(P<0.05),产犊率和犊牛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后代健康状况良好,各阶段体重和体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产犊前后的母牛是感染疾病的非常时期,这个阶段一定要优先考虑产犊母牛的营养和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母牛繁殖能力和犊牛存活率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母牛产犊前后的饲养管理技术,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西门塔尔牛的犊牛、母牛、育成牛以及公牛特性进行分析,探究西门塔尔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养殖人员提供建议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1幼牛的消化生理特点幼牛是指犊牛(出生至6月龄哺乳期的小牛)和育成牛(犊牛断乳后至配种或初胎分娩前的牛,也有将12月龄至初胎产犊的牛称青年母牛),是牛群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幼牛阶段生长发育快,生理功能变化很大,如果饲养管理不良,生长发育受阻,成年后难以补偿,直接影响成年后的体型、健康及其生产性能。因此,在幼牛阶段的营养与标准化饲养是提高牛群质量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节之一。犊牛出生后2~3周龄,是营养、环境变化最大的时  相似文献   

8.
在肉牛育肥过程中,有几个环节是不容忽视的。从这几个环节入手,可降低饲养成本,缩短饲养周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杂交犊牛初生重增加犊牛初生重的关键措施之一是采用良种肉用种公牛(如海福特牛、西门塔尔、夏洛来牛、利木赞牛、短角牛等)为父本,以本地体型较大的母牛(如秦  相似文献   

9.
以西门塔尔犊牛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水平的酵母培养物对其机体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各组西门塔尔牛分别饲喂含有0、1%、2%和4%的酵母培养物的基础日粮,饲喂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和4%酵母培养物组西门塔尔犊牛血清中IgA水平显著提高48.44%、64.06%(P<0.05);IgG水平显著增加了55.42%、61.28%(P<0.05);2%酵母培养物组西门塔尔犊牛血清IgM水平显著提高了69.35%(P<0.05);1%、2%和4%酵母培养物组西门塔尔犊牛血清IL-10水平显著提高了11.58%、19.09%,29.56%(P<0.05);2%和4%酵母培养物组西门塔尔犊牛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了12.14%、13.11%(P<0.05)。综上,适量的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西门塔尔犊牛机体免疫球蛋白及抗炎因子水平,有效降低促炎因子水平,且酵母培养物较适宜的添加水平为2%。  相似文献   

10.
牦牛理论上具备1a1胎的繁殖潜力,但草场退化,草畜不平衡,加之母牦牛哺乳犊牛,部分牦牛乳用于牧民生产生活,使母牛营养不足,产犊当年不发情,一般为2a1胎或3a2胎,母牛繁殖力低下。同期发情是提高母牦牛繁殖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期发情可将母牛群的发情期调整到一定时间内同时发生,便于进行人工授精,使犊牛在同一段时间出生,有利于母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同期发情技术配合牦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提高母牛的繁殖力,使母牛的繁殖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研究牦牛同期发情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垦区以“两牛一猪”为主的畜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黄牛役用下岗后,经30多年的杂交改良,肉用性能有所提高,但产乳量仍很少,仅够育犊。繁殖母牛2年产1犊,产值低、效益差,饲养头数在减少,下滑速度较快。扭转这一局面最根本的办法是增加繁殖母牛的产值,产肉(犊)的同时也产奶(商品奶),惟一的措施是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Fleck—vieh)级进杂交改良。下面将黑龙江垦区肉牛未来20年的发展战略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适龄母牛的繁殖力:根据对一个菜牛场及其所属生产队的调查,适龄繁殖的母牛,连续三年,平均发情配种率为72.7%,(68.4—75.1%);受胎率为82.8%(75.5—87.2%),产犊率为91.5%(90.1—93.5%),全群适龄母牛繁殖犊牛成活率为48.6%(36.4—58.7%)。由于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适龄母牛根本不表现发情,犊牛的成活率不高,加之受胎率及产犊率的限制,每年每两头适龄繁殖母牛还增殖不到一头犊牛,繁殖力是相当低的(表一)。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非遗传因素对西门塔尔母牛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规律,利用新疆呼图壁种牛场1989—2014年间共1 492头西门塔尔牛的生产性能记录,分析了不同胎次、产犊年份、产犊季节、产犊年龄对西门塔尔牛305d产奶量、体高、硬长、软长、胸围、腹围、尻宽、尻长、腿围、管围、体重和外貌评分的影响,并进行了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胎次、产犊年份、产犊年龄对西门塔尔牛305d产奶量、体高、硬长、软长、胸围、腹围、尻宽、尻长、腿围、管围、体重和外貌评分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不同产犊季节对西门塔尔牛305d产奶量、体高、胸围、尻宽、尻长、腿围、管围、体重和外貌评分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硬长、软长、腹围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饲养杂交肉牛,如果能抓住犊牛初生重、断奶重、断奶后的饲养及后期催肥,就可使其快速育肥,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1.抓杂交犊牛初生重。增加杂交犊牛初生重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选用良种公牛如海福特、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短角牛等,与本地体型较大的黄母牛进行改良配种。因为  相似文献   

15.
秦川牛的初生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产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秦川牛是我国一个著名品种,它不仅役用性能优良,而且具有独特的肉用性能。秦川牛的初生重是该品种牛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性状,其平均初生重:公犊(N=352头)26.7(S.E.=0.22)公斤,母犊(N=288头)25.3(S.E.=0.21)公斤;分别占成年母牛平均体重的6.13%和5.81%。影响秦川牛初生重的重要因素是:犊牛性别(P<0.001~0.005),母亲(P<0.001),父亲(P<0.025),出生年度(P<0.025),场别×出生年度(P<0.025),性别×年度×季度(P<0.025)。母牛从3岁(初产)到11岁(第9胎),所产犊牛初生重逐渐增加至最大重量,其平均值:公犊28.9公斤,母犊26.4公斤;此后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6.
正母牛繁殖性能主要体现在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两方面,受胎率的高低与母牛的品种和发情管理有很大关系;犊牛成活率与孕期母牛的营养、饲养环境、卫生检疫等有关联。因此,养殖场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从科学的饲养管理入手,综合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1做好母牛的品种选择以及发情管理养殖场想要提升母牛的繁殖性能,应当合理区分各种母牛的品种差异,做好品种选择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不同品种的断奶后肉用犊牛为研究对象,分析饲养方式及性别对其日增重情况,为不同类型的育犊户购买犊牛及饲养犊牛提供一定的选择依据。【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固定模型,对不同饲养方式及性别的犊牛试验适应期、试验期以及断奶后整个时期各阶段的日增重最小二乘均值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育肥场配合饲粮饲养和小麦草场自由放牧饲养方式下,阉牛生长速度总比同一条件下青年小母牛快(P<0.10);在牧草长势好的春季,对育犊户而言,后备母牛进行自由放牧会更经济(P<0.10),而对架子牛经营者来说,春季自由放牧也会获得更理想的日增重(P<0.10)。【结论】断奶后同一饲养方式下阉牛总比母牛生长快。无论犊牛处于任何生长阶段,经营者都可以选择阉牛作为育肥架子牛。  相似文献   

18.
规模化养牛场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母牛产犊完成的,母牛产犊在饲养管理中属于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母牛的健康状况和今后的繁殖能力,还影响到犊牛是否健壮和成活率。在管理不善、环境突变或饲养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母牛在产犊后会发生各种异常情况,如不能妥善处理会给生产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作为管理者应科学合理分析母牛产犊后常见问题,并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合理对待,帮助母牛或犊牛顺利渡过难关,进而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用390头德国安格斯牛(阿伯丁安格斯牛X德国兼用牛)和西门塔尔母牛,进行了连续7年的试验(2000~2006年),在其犊牛打耳标时通过母牛分类保护反应测定母体保护行为。试验在母牛分娩后的24h内由固定人员进行。母体保护行为评分(MBS)的差异分析采用以品种、胎次、产犊月份为固定效应的模型以及品种和胎次的互作进行。母牛作为随机效应被参照。品种、胎次以及品种与胎次的互作很大程度上影响母体保护行为评分。德国安格斯牛的评分高于西门塔尔牛,并且相对于年轻母牛而言,经产胎次高的牛评分高。在整个关联母体下测定遗传力,德国安格斯牛为0.14(标准误0.08),西门塔尔牛为0.42(标准误0.05)。评分重复力分别为德国安格斯牛0.24(标准误0.04)和西门塔尔牛0.42(标准误0.05)。断奶重和犊牛的平均日增重与母体保护行为评分不相关。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肉用牛的饲养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散养户、养牛专业户和适度规模养牛场的针对肉用西门塔尔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本技术可使肉用西门塔尔犊牛的潜在生产能力得到有效发挥,提高断奶重,使6月龄犊牛断奶体重达到200kg以上,为生产优质牛肉打下基础,并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