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池塘既是鱼类生活的环境,又是培育天然饵料的场所,所以了解池塘水质情况非常重要。要想养好一塘鱼,必须管好一塘水。要管好一塘水,首先要认识水质,并了解其变化规律才能进行科学调节。鱼池水质调整技术是建立在池塘生态学的基础上,通过鱼池水质调解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并在鱼类饲养过程中对水质变化的具体观测下进行综合人工调节。  相似文献   

2.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盛季节。由于天气露热,日照长,温度高,投饵施肥较多,水质容易变坏,因此,搞好夏季鱼塘的水质调节,是夺取池塘养鱼高产稳产的重要一环。常用的水质调节方法有: 一、适时加注新水。这是调节水质的一项有效措施。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池水中的氧气,  相似文献   

3.
调节水质的目的是为鱼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过去,水质调节主要是结合池塘的日常管理,采用适当施肥、定期搅动塘泥、适时加注新水等常规方法。近年来,有些地方结合生产实际,采用了一些新的水质调节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宪璋 《内陆水产》2008,33(2):12-13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各种养殖措施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水质调控管理非常重要。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如何改善养鱼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必须掌握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地增水质的调节1.为了防止塘水老化和鱼类发病,对水源不足、排灌木方便和池底淤泥较厚的池塘可用以下方法调节水质。1.施用水质改良剂,每半月向池塘施洒一次,一次用量5g/m3,当水质比较恶化透明度低于20cm时,每次用量可增至10-15g/m3,能起到吸附、转化塘水中氨态氮和有害物质的作用,以改良水质。2.施用佛石,每次施用13.5g/m3,以吸附池水中的氨态氮和有害物质,能改善水质。3.施用生石灰,每欠施用30g/m’,每15-20天施用一次。施用方法:生石灰溶于水趁热向全地水面泼洒,石灰渣倒在池岸上。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水能杀菌…  相似文献   

6.
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鱼类池塘养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保证鱼类池塘养殖安全越冬的有效技术措施。1.入池准备1.1 池塘选择。池塘水深(冰下有效水深)应维持在1.5~20m,池塘底泥为10~20cm,池中无杂草,有良好的保水性,注排水方便。1.2 水质管理。越冬鱼入池前,池塘要用生石灰或“富氯”清塘,并清除吃鱼的凶猛鱼类和耗氧的野杂鱼。向越冬池灌注新水(最好采用地下水),尽量不用坐塘水或少用坐塘  相似文献   

7.
<正> 进入养鱼旺季,水质调节在日常管理中非常重要。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适当施肥 定期施肥,可以给养殖鱼类提供更多适口的天然饵料,特别是在完全依靠人工投饵的情况下,适当施用化肥,可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而浮游植物能够吸收铵盐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来调节水质。2.适时加注新水 加注新水是调节水质的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特别是在泛池,池水恶化或浮游生物组成不良时,紧急注水是改善水质最实际、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加注新水给池水带进氧气和所缺乏的某些营养盐类,同时可冲淡地水中的有机物质和  相似文献   

8.
<正> 预防鱼病,应从鱼体、病原体和环境三方面着手。为此,除鱼种放养前清塘消毒、鱼种消毒外,还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1.1 做好”四定”投饵主要是通过科学地饲养管理来增强鱼体本身的抵抗力。这是预防鱼病的根本。”四定”即定位、定时、定量、定质。但“四定”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季节、气候、鱼体生长情况而改变。 1.2 适时加注新水这是调节水质和预防夏季鱼类“浮头”的主要措施。根据水质肥度和鱼体生长情况,适当注入新水.以增加氧气.冲淡池水中的有机物质.包括生物代谢的有毒产物,消除或减弱原池水的不利影响。夏季一般5~7天注一次新水.每次提  相似文献   

9.
梅雨季节低温阴雨频繁,天气忽冷忽热,气温和水温变化较大,对鱼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鱼塘的藻类大量死亡,水质变坏,水色变黑,严重时塘水还会发臭,造成塘水缺氧,塘鱼浮头。遇到持续低温阴雨而导致水质变劣时,必须注意及时换水(换水15厘米至30厘米),以改善水质。鱼类属变温动物,它的生长繁衍与温、光、水、气等气候因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鱼种秋季催肥措施鱼种生长不好,体质瘦弱、规格小,则越冬成活率很低。对此,可在秋季进行催肥,秋季水温适宜,利于鱼类生长发育,是给鱼种催肥追膘的大好时机。一、调好水质水,是鱼类生活的环境,水质不好,鱼种就不会很好地生长发育,为此,应先将水质调节好。调节水...  相似文献   

11.
培育池塘水质是一个复杂又细致的过程,农谚有“看水养鱼”,“调好一塘水,才能养好一塘鱼”,总结了调节水质的重要性。特别是精氧池塘,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多,在夏季高温季节,水质管理尤其重要。加强高温季节水质的科学管理,是提高池塘溶氧,促进鱼体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疫  相似文献   

12.
在水质管理的过程中,溶解氧的高低是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溶解氧在3mg/L以下时,大部分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摄食量和饲料利用率都会急剧下降。从鱼种入塘或鱼种开食起,随着水温的升高,需逐渐加注新水。如果注入的水是地下水或者是新开挖的池塘,需要在鱼...  相似文献   

13.
调节水质的目的是为鱼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过去,水质调节主要是结合池塘的日常管理,采用适当施肥、定期搅动塘泥、适时加注新水等常规方法。近年来,有些地方结合生产实际,采用了一些新的水质调节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机械调节法主要是采用增氧机调节水质。目前使用的增氧机有叶轮式、喷水式、水车式、充气式等类型,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虽不同,但都具有造成池水对流、增加溶氧、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等调节水质的作用。机械调节的优点在于既能提高池水的溶氧量,改进池水的化学性状,又不至于降低  相似文献   

14.
李丹萍 《内陆水产》1998,23(5):27-28
水是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介质,水质的好坏影响着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繁殖、成长乃至生存。而判断水质好坏的科学标准是水化学指标。现将在池塘养鱼中最常见的水化学指标对鱼类的影响及其保养措施介绍如下:1水温鱼是变温动物,自身没有调节体温的机能。据测定几种主要养殖鱼类摄  相似文献   

15.
薛志成 《齐鲁渔业》2000,17(2):13-13
新挖鱼塘清塘消毒的目的是杀灭鱼塘中的各种病原体、敌害生物和野杂鱼类,改善水质条件,为鱼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鱼种的成活率。目前,用于鱼塘消毒的药物很多,但效果较好,最常用的药物是生石灰和漂白粉。1生石灰消毒法 此法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清塘消毒的目的,还可中和和改变底泥的酸碱度,使塘水呈弱碱性反应,提高塘水的缓冲能力,同时还可补充水中钙离子含量。使用时有干法和带水清塘2种方法。一般采用干法,但在水源不便和不易排干水的鱼塘中可带水清塘。1. 1干法清塘消毒先将塘水排至 5~ 1…  相似文献   

16.
一、坚持每天巡塘,观察池鱼的动态 巡塘主要是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活动情况。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程度如何,如浮头严重应及时加注新水;日间结合投喂和测量水温,检查池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黄昏时检查全天吃食情况和观察有无浮头预兆,夏天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傍晚池中小虾和野杂鱼附在塘边靠近水面处是缺氧的标志,必须在半夜加强巡塘,以便及时控制养殖鱼类的浮头,防止泛池发生;有增氧机的要及时开增氧机,没有增氧机的应及时向鱼塘补充新水;浮头严重时可使用增氧药物补氧,从而缓解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三、注重水质调节,强化日常管理 虾苗进大塘前,在4月底大塘就施好基肥,移栽了水草。要养好一塘虾,首先要管好一塘水。罗氏沼虾养殖既对水质要求较高,但同时也要有一定肥度。因此,他力求做到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努力为罗氏沼虾营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生活环境。放大塘后做到每隔15-20天用一次生物制剂,改良底质,调节水质。平时加强巡塘,注意观察虾的吃食和活动情况。精心管理、科学投饵。推广使用了颗粒饲料投饵机,达到了投饵均匀、减少饲料浪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山塘养鱼     
山塘是指丘陵山区的路旁,田间、屋前屋后的分散小塘,多数山塘以农田灌溉为主,结合养鱼。它的特点是形状不一,大小不等,大多为1—3亩,水源为雨水和电排灌溉的河、库水,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每逢雨后山上大量的腐败枝叶、畜粪肥料等有机物质随水流入塘内,使塘水有一定的肥度,适于饲养以草鱼为主的吃食牲鱼类。  相似文献   

19.
新挖鱼塘高产措施由于新挖鱼塘塘底无淤泥,水质瘦,有的水中含有较多重金属盐或有毒物质,对鱼类刺激大,易发生鱼病,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因此,新挖鱼塘要想高产,需采取相应措施。一、浸泡洗塘一般在放鱼之前必须用清水浸泡洗塘,即先将准备养鱼的新塘灌满清水,浸泡数...  相似文献   

20.
集约化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关键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工作者习惯讲:“要想养好一塘鱼,先要养好一塘水”。实际上,底质和水质是相辅相成的,养好一塘鱼不仅要养好一塘水,更要养好一塘底。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形式,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底质和水质共同构成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的环境空间和生物、能量、理化因子循环的载体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