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酸水解对DNS法测定甜高粱中总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酸水解对DNS法(3,5-dinitrosalicylicacid method)测定甜高粱中总糖产生影响的原因。通过对甜高粱浸提液水解后的糖组分检测发现:6 mol/L盐酸与糖液按体积比2∶1混合,沸水浴30 min会造成果糖完全分解。在这种条件下,利用DNS法测定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时,测量值分别为理论值的100%、2.5%和52.2%。同时,果糖水解后的溶液会在高压液相图谱上出现葡萄糖伪峰,造成葡萄糖测定值偏高。酸浓度、水解时间以及水解温度均会对果糖与蔗糖的测定产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果糖在酸水解过程中发生分解是造成DNS法测定甜高粱中总糖产生误差的原因。采用DNS法测定含有果糖与蔗糖的原料总糖时,需要在保证蔗糖完全水解的情况下果糖不被破坏,否则会造成测定的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苹果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与占比对果品鲜食甜酸风味感受与营养品质的影响,以长富2号、金冠、红星、红玉、乔纳金5个苹果品种果实为试材,利用液相色谱检测和差异显著性与相关性统计分析技术,对可溶性糖、有机酸的组成和甜味构成进行系统解析。结果显示:5个苹果品种果实中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奎尼酸、柠檬酸和莽草酸;同一品种果实中不同可溶性糖、有机酸占比不同,所有品种均属于果糖积累型和苹果酸优势型果品;不同品种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和糖(甜)酸比值不同,并得出可溶性糖与有机酸组分的相关性数据,为苹果建园选种、鲜食选果、加工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秸秆的维管柱、皮层和表皮为材料,分别考察固液比、发酵时间、碱性氧化物浓度和预处理时间对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以及FPA酶活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糖化条件,结果表明,在固液比、发酵时间、碱性氧化物、预处理时间分别为1∶20、5d、1%、3d,1∶15、5.5d、1%、3.5d和1∶15、5d、1%、3d条件下,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最高,维管柱、皮层和表皮分别为15.92%、12.43%和5.93%;木质纤维素糖化率分别为31.84%、18.65%和8.9%。在糖含量较低时,FPA与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番茄果实风味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果实风味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性,采用方差、协方差的理论成分,估算风味品质主要构成物质糖量、酸量和糖酸比含量对番茄风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果实风味的有机酸为柠檬酸、单糖为果糖;风味品质性状与口感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豆浆中还原糖成分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竹褐变的原因与大豆中的还原糖含量有关,因此需确定豆浆中还原糖的方法,为腐竹护色提供有效措施,改进腐竹的生产及制定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比较证明,测豆浆中还原糖含量的两种方法中,3,5—二硝基水杨酸法速度快,操作简便,r值为0.9989,精确度高。费林试剂法操作复杂,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大,可靠性差;其相对误差较水杨酸法高(-2.26‰vs.-1.13‰)。故测定豆浆中还原糖应以水杨酸法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中糖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1~T20(高代自交系)成熟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番茄成熟果实内的糖酸.结果表明:成熟的番茄果实内可溶性糖含量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70.82%,果实内含有果糖和葡萄糖,而不含有蔗糖;番茄风味品质主要取决于果实果糖、柠檬酸含量及其配比关系;决定番茄风味品质的糖类为果糖,酸类为柠檬酸.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向日葵花盘发酵燃料乙醇酸解前处理获取还原性糖的工艺,以还原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1:5、反应温度100℃、硫酸质量分数2%和反应时间2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向日葵花盘酸解后还原糖含量达10.40%。  相似文献   

8.
玉米芯糖化微波与酸/碱联合预处理效果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波和酸/碱预处理玉米芯,研究不同微波功率密度和时间对酸/碱预处理后秸秆糖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碱处理组中获得的还原糖平均为51.71 mg,比对照提高了33.82%;微波/酸预处理组中,平均还原糖质量为8.76 mg.酸/碱预处理后进行微波处理,发酵液中的FPA酶活平均为2.23 U/mL和10.90 U/mL,分别比对照提高17.26%和35.05%;CMC酶活平均为3.43 U/mL和12.41 U/mL,分别比对照下降15.96%和提高34.32%.微波处理对碱预处理后的玉米芯优于对酸预处理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快速准确检测马铃薯加工品质,对希森3号及希森6号马铃薯的加工品质指标干物质和还原糖在马铃薯内部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两种马铃薯干物质在马铃薯中呈与马铃薯形状相似的椭球分布,在中心部位有最小值。采用拟牛顿算法和通用全局优化算法结合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希森3号和希森6号马铃薯干物质含量关于检测点坐标值x、y和z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099和0.9123,均能有效预测马铃薯干物质含量。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在马铃薯中心位置含量最高,由中心向表皮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在马铃薯茎部的还原糖含量低于马铃薯顶部关于中心对称位置的还原糖含量。两种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8336和0.8246,可预测马铃薯内部各点还原糖含量。通过对实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马铃薯靠近表皮位置干物质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适合加工薯片薯条。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准确检测马铃薯加工品质,对希森3号及希森6号马铃薯的加工品质指标干物质和还原糖含量在马铃薯内部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两种马铃薯干物质含量在马铃薯中呈与马铃薯形状相似的椭球分布,在中心部位有最小值。采用拟牛顿算法和通用全局优化算法,结合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希森3号和希森6号马铃薯干物质含量关于检测点坐标值x、y和z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09 9和0.912 3,均能有效预测马铃薯干物质含量。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在马铃薯中心位置含量最高,由中心向表皮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在马铃薯茎部的还原糖含量低于马铃薯顶部关于中心对称位置的还原糖含量。两种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833 6和0.824 6,可预测马铃薯内部各点还原糖含量。通过对试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马铃薯靠近表皮位置干物质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适合加工薯片薯条。  相似文献   

11.
为认识预处理方式对秸秆水解液中还原糖组分特征和产甲烷特性的影响,对稻秸分别进行酸、碱预处理:在HCl质量分数较高(9%和7%)时,所得还原糖中木糖所占比例大;在Ca(OH)2质量浓度(2 g/L和4 g/L)较低时,前48 h葡萄糖比例较高。以配水实验研究不同比例的葡萄糖和木糖混合液的产甲烷特性,混合物中葡萄糖摩尔分数对产气特性影响显著,随葡萄糖摩尔分数的增加,产气速率增加,葡萄糖摩尔分数100%时对应最低的产气率191.75 mL/g,25%实验组获得最高产气率633.14 mL/g和最高能量转换效率26.40%,纯木糖发酵存在一定的初期产气迟滞。  相似文献   

12.
常温下以香辛料兴安百里香精油熏蒸气调保鲜草莓,从贮存期草莓的失重率、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可滴定酸、可溶性还原糖、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比活力指标来研究兴安百里香精油对草莓的保鲜效果。试验结果:品质指标中,精油熏蒸气调可减少失重率、降低腐烂指数、保持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生理指标中,精油熏蒸气调可有效减缓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还原糖的降低;抗氧化酶系指标中,精油熏蒸气调的CAT比活力、PPO比活力均高于对照,但对POD比活力影响不明显。可见,兴安百里香精油熏蒸气调保鲜草莓可一定程度延长草莓的贮存期。  相似文献   

13.
黄永忠 《农业工程》2014,4(6):71-73
研究了不同粮库的稻谷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储藏品质指标如脂肪酸值、水分、还原糖、非还原糖和黏度等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出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储粮品质的影响,从而探讨出较符合稻谷储藏的条件,以此来保证稻谷的品质。试验结果表明:稻谷的脂肪酸值是一个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指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脂肪酸值的变化速度加快,在低温低湿的环境则变化缓慢。稻谷中还原糖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和储藏条件的不同,其值变化不是很大。另外,稻谷的非还原糖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在逐渐降低,特别是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其值变化越明显,下降速度越快。最后,稻谷的黏度会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新稻的黏度较大,陈稻的黏度较小,且温度和湿度越大,其值下降得也越快。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和酸/碱预处理玉米芯,研究不同微波功率密度和时间对酸/碱预处理后秸秆糖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碱处理组中获得的还原糖平均为51.71mg,比对照提高了33.82%;微波/酸预处理组中,平均还原糖质量为8.76 mg。酸/碱预处理后进行微波处理,发酵液中的FPA酶活平均为2.23U/mL和10.90 U/mL,分别比对照提高17.26%和35.05%;CMC酶活平均为3.43 U/mL和12.41 U/mL,分别比对照下降15.96%和提高34.32%。微波处理对碱预处理后的玉米芯优于对酸预处理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用超声与NaOH法对玉米秸秆进行联合预处理,通过分析预处理后秸秆还原糖含量、组分变化量、厌氧发酵产气量等参数,对预处理的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3% NaOH浓度,浸泡时间为48 h,超声功率为80 W,超声温度为50℃的预处理条件下,还原糖含量较高,为0.0947 g·g-1.联合试验组产气量比单一超声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沙棘果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沙棘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中的糖、果酸(气相色谱-质谱法,TMS衍生物)、矿物质(FAAS,ETAAS)、挥发性物质(顶部空间气相色谱-质谱法)、Vc(高压液相色谱)和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法,甲基酯)的分析方法,优化不同产地的沙棘果。对1997年10-11月采集的中国沙棘果(CH)和8月底采集的芬兰沙棘果(FI)和俄罗斯沙棘果(RU)的成分进行比较,得到了为今后开展更广泛的沙棘项目所需要的足够的资料。中国沙棘果汁中的Vc含量极高,平均8g/l(4.2-13.2g/l),是芬兰沙棘果汁中含量的5倍。主要矿物元素的含量比其它可食用的浆果中丰富得多,钾是沙棘果(6-14g/kg,干重)和沙棘籽(5-9g/kg,干重)中的主要矿物质之一,在一些样品中铅和镉含量的增加表明存在轻微的污染。压榨的沙棘果汁中糖的含量从1-20g/100ml有很大的变化,含量最高的是晚秋收获的中国沙棘果,最低的是8月收获的芬兰沙棘果。糖主要是葡萄糖(占总糖分的50%以上)、果糖及葡萄糖衍生物。苹果酸和奎宁酸是主要的果酸(77%-97%),含量为每100ml果汁中4.2-9.1g。果汁上部油脂的特点是形成了C2-C5n-、iso-、和ante-iso乙醇,C4-C5n-,iso,及ante-ISO酸,也呈现出挥发性油脂的籽油乙醇前体。不同的产地和采收时间对挥发物有着明显的影响,整个果中的含油量为2%-11%(鲜重),籽中的含  相似文献   

17.
臭氧果蔬保鲜包装技术及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臭氧果蔬保鲜技术的关键是如何控制和调节包装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包装材料气透率是调节包装内气体体积分数的主要因素。综合果蔬呼吸和薄膜透气两个相互交叉的动态过程,提出一种新的果蔬包装薄膜透气率的计算方法。在清水蜜桃、油豆角的臭氧保鲜试验中测试了臭氧果蔬保鲜薄膜不同厚度以及不同保鲜时间的腐烂率、好果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以上果蔬的保鲜期至少延长2周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微波辅助酸处理玉米秸秆最优工艺条件,文章根据响应面法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设计试验,考察微波功率、处理时间和酸浓度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超景深显微镜对处理前后玉米秸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回归模型的p值为0.0002,失拟项的p值为0.1298,说明回归方程极显著且模型拟合良好;各个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酸浓度反应时间微波功率,微波功率与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最佳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900W,反应时间20 min,酸浓度为2%,还原糖得率为230.9 mg·g~(-1)。微波辅助酸预处理玉米秸秆能有效破坏纤维结构,增大表面粗糙程度,改善孔隙率,酶解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曹维金  陈娜 《农业机械》2011,(17):48-51
用溶剂浸出法、索氏抽提法和氯仿-甲醇法提取分离对罗勒子油脂进行提取工艺研究,以出油率作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氯仿-甲醇提取法的油脂提取率在3种方法中最高为15.00%,并且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提取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将罗勒子油经甲酯化处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脂肪酸成分,鉴定出亚油酸、油酸、棕桐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亚麻酸等17种化合物。归一化结果表明:其中主要存在着4种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分别为亚麻酸(53.88%)、亚油酸(22.16%)、油酸(13.798%)、肉豆蔻酸(5.94%)。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酸白菜的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过程,分析不同发酵方法中乳酸菌种类及其变化,说明接种乳酸杆菌促进酸白菜发酵的作用机理.介绍大白菜混菌发酵过程中乳链球菌DM2-2和植物乳杆菌UM2-2的生长和产酸情况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对混菌发酵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得出发酵温度、发酵剂组成以及发酵液盐浓度都会显著影响混合发酵中菌的产酸代谢、发酵风味物质与单菌发酵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