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欧日明 《湖南林业》2004,(12):12-12
资兴市进一步优化林业结构,加大森林资源管理力度,从而促进了全市林业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了资源增长、农民增产增收,林业行业增效的目标。目前,全市拥有森林蓄积量9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4%.累计流转森林林木面积1.46万公顷。挂牌交易林地面积100公顷.吸引社会资金8700万元投入林业开发建设。其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2.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2006年1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伊春作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先行进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尝试。其实早在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就已经提出,要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  相似文献   

3.
洪江市作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建立流转顺畅,管理规范的森林资源要素市场,于今年1月成立了洪江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和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交易中心,为森林、林木和林地交易搭建了一座平台。  相似文献   

4.
我国林权有关问题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我国林权立法的历程,对林权含义进行了剖析。分析了林地使用权和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联系和区别,指出在定义林权时,将林地承包经营权与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并列,作为林权内容是适宜的;提出了“林权属于物权,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属于自物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与林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对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方面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范围、原则、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3个方面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范围、原则、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林改后,森林资源的流转经营已成为社会需要和社会相关主体的自发要求。在森林资源产权基本明晰的基础上,健康有序地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有序流转,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挖掘发展潜力,发挥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流转中存在很多问题,应该适时加强森林资源流转的管理,健全林地、林木流转制度,进一步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林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资源流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及《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福建省龙岩市市委、市府开展了以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多来,通过宣传发动、试点工作、规范操作等一系列实施工作,到2005年底,全市完成了产权明晰面积97.9万公顷,占全市应改集体商品林面积的93.2%,为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利”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1…  相似文献   

9.
《新疆林业》2001,(2):25
国家林业局令第 1号《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已于 2 0 0 0年 11月 2日国家林业局第 3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以下简称林权 )登记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林权登记职责。林权登记包括初始、变更和注销登记。第三条 林权权利人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拥有者。第四条 …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分析我国加入WTO后茶业的机遇和面临的严竣问题 ,提出西双版纳茶业发展应加速低产茶园改造 ,推广无性系良种 ;保护茶园生态 ,应用生物技术 ;调整产品结构 ,开拓国内外市场 ;建立龙头产业 ,实施名牌战备等四项建议。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 ,为我国茶叶出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 ,19世纪几乎垄断了整个世界茶叶市场 ,进入 2 0世纪 ,肯尼亚、斯里兰卡后来居上。 1999年全国茶叶产量达 6 8万t,出口仅2 0 .2 9万t,云南茶叶产量 7.5万t,出口仅 1.0 3万t,版纳茶叶产量 1.5万t,几乎全部内销。国茶出口不畅 ,其主要原因是受经营机制和产品质量的制约 ,如何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机遇 ,振兴国茶在国际市场的声誉 ,促进版纳茶业再上新台阶 ,必须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 ,改革现行茶叶经营机制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