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杂A1是利用两个纯合的有标记性状的自交系杂交而成,由于双亲自交系的遗传异质性大,杂交优势较强。为了尽快、尽早地生产数量多、纯度高、质量好的优良品种的种子,必须根据严格的技术规程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2.
标杂A1(标记杂交抗虫棉)是河南农业大学用标记自交系与抗虫棉选系杂交培育出的标记性状--鸡脚叶抗虫棉新品种.它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简化整枝、宜于稀植、便于间作套种等优良特性,该品种衣分率为41%,比一般棉种50kg籽棉多出1.5~2.0kg皮棉,被誉为真正的"懒汉棉"而备受棉农喜爱.经过2年的试验、示范与应用推广,我们探索总结出标杂A1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获得较好的效果.2000年该品种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喜获丰收,其中高产田达401.6kg/亩籽棉,一般田块平均315kg/亩籽棉.其主要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标杂A1 杂交棉种的纯度和质量是确保其抗虫抗病、优质高产的关键。为确保标杂A1 杂交种的纯度和质量 ,一定要严格执行制种技术规程。1 父母本材料标杂A1 的父本是具有标记性状 (超鸡脚叶、无腺体 )的自交系 ,母本是具有转Bt基因抗虫性状的经纯化后的抗虫棉 ,均由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经封花自交、病圃鉴定、海南冬繁后统一提供 ,不得随意更换或留种使用。2 制种田选择及种植方式为了提高制种田的产量和效益 ,制种田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水肥条件较好、排灌方便、无病无碱的两合土棉田。秋冬利用其种一季蔬菜 ,春季再进行地膜直播或移栽…  相似文献   

4.
黄苗小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优良组合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大白菜杂13田中的不育株为母本,用本所选育的小白菜自交系黄苗寒青为父本,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在单株配对回交3代后,选育出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大于95%、性状稳定一致、带有遗传标记的小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黄苗寒青A。经配组试验表明,耐热组合青星1号和耐寒组合青星2号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可在生产上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5.
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陕 2A转育成的大白菜不育系 12A为母本 ,用小白菜自交系为父本 ,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 ,在BC4代 ,选育出不育株率达 10 0 %,不育度大于 95 %,性状稳定一致的不育系青 1A、青 2A。同时用其测配的杂交组合青杂 1号、青杂 2号、青杂 3号 ,经连续 2~ 3年的品比试验 ,均比对照显著增产 ,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标杂A2是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在标杂A1研究的基础上,选育的超强优势杂交新组合,具有抗病、高产、优质,适宜与多种作物套种,栽培密度小,管理省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济杂6号是利用“88011”为母本,“88001”为父本的杂交1代种.母本“88011”黄瓜自交系是用美全雌-2与“8102-2”杂交后又经6代自交选育而成,耐寒性强,耐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3大病害,品质优异;父本“88001”黄瓜自交系是用津杂2号经6代自交选育而成,耐热、丰产、高抗“三大”病害.济杂6号综合了两个自交系的优良性状.1997年配制杂交组合,1998~2000年进行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品种比较试验,2000年参加山东省日光温室早春茬黄瓜区域试验.2001年12月由山东省济南市科技局组织省内有关专家鉴定,济杂6号表现高产、早熟、耐黄瓜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8.
标杂A1抗虫杂交棉是一个集高产、优质、高效、多抗性、适播期长、适宜简化栽培管理(不需整枝打权)、可与多种矮秆经济作物间作套种等多种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棉花杂交种,其具有鸡爪形叶片和腺体少这两个容易识别的标记性状,可保证F1代杂交种纯度达到98%以上,以充分表现出杂种优势,达到最高产量.标记性状用于种子纯度鉴定,有利于制种把关、种子管理和实现棉种产业化.现将标杂A1纯度鉴定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标杂A2是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在标杂A1研究的基础上,选育的超强优势杂交新组合,具有抗病、高产、优质,适宜与多种作物套种,栽培密度小,管理省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高杨 《农村科技》2007,(8):27-27
杂交棉有较强的抗逆性,结铃性强,衣分率高。我团引进两个纯合的具有标记性状的自交系杂交而成的父、母本,由于双亲自交系的遗传异质性大,杂交优势强,为了确保杂交棉种的纯度和质量,特制定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准噶尔种业试验种植杂交棉标杂A1父母本,以掌握标杂A1父母本特征特性;了解标杂A1制种过程,探索杂交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作者拟分析Ga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并进行评价.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以3个经遗传改良的Ga糯玉米自交系为父本,与8个糯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对24个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父、母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极显著差异.Ga糯玉米自交系具有良好的配合力,其中,CM327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较高,其组配的杂交种在产量、穗长、行粒数等性状上具有明显优势,具有很好的杂优利用潜力.Ga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利用,有助于糯玉米种质的扩增与杂种优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四川部分玉米骨干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四川15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及其按Giffing方法4组配的105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通过配合力分析和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RAPD标记、SSR标记的聚类分析,研究供试自交系的配合力表现,杂优类群和杂优模式,并对不同研究方法划分杂优类群的可靠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株平均产量及其构成性状GCA综合表现较好的自交系有18-599、7327、698-3、S37、48-2,单株产量SCA较高的组合中,自交系18-599和7327组配的杂交组合较多,其余自交系各自有其突出的优良特点,可根据育种要求加以利用;SSR分析可将供试的15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较为合理地划分为4个类群和4个亚群,并发现杂优类群及其组配方式与单株产量的高低存在紧密的联系;三种聚类方法的分析结果,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试自交系的遗传特性,并且所划杂优类群具有程度不同的合理性,但无论从系谱关系还是从强优势组合方式来看,SSR分析结果更为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14.
玉米新品种中玉335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交系2YH1-3是用多品种复合杂交而成,自交系SH1070是以美国玉米杂交种为主体的多品种杂交,经四川省嘉陵农作物品种研究中心多年多代自交定向选育而成.玉米自交系2YH1-3、SH1070综合性状优良,属于杂交性状互补的种质资源的改良创新.用玉米自交系2YH1-3为母本与SH1070(作父本)进行杂交,成功地培育出了适宜山区、丘陵、平坝的玉米新品种中玉335,已经在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省审定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几个改良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7个玉米自交系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沈136、C3等2个玉米自交系是配合力较高的自交系,可以作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沈136×G3、A1-6×G1是表现较优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6.
超级标杂棉是河北省石家庄农科院利用超级鸡脚叶、无腺体两个遗传标记性状自交系与Y2-2组配而成的棉花杂交种.2001~2002年喀左县引进试种、示范,其早熟性、丰产性、抗虫抗病性以及纤维品质表现突出,同时也表现出了该品种超常的农田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相继培育成功一系列杂交抗虫棉,如标杂A1、标杂A2、豫杂0568,即将通过审定的还有豫宝8号和宝杂4号等.特别是标杂A,的育成,开创了棉花简化栽培技术的先河,首次提出将种植密度降到1500株/667平方米,不用整枝打杈的简化栽培模式,随后,标杂A2也延续了这种简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紫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薹2A及其杂交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甘蓝型油菜陕2A转育的大白菜不育系11A为不育胞质供体,以紫菜薹自交系fp(01)为受体,通过杂交、连续回交方法育成紫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薹2A。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雌蕊功能正常,蜜腺发育良好,植物学性状优良,耐寒,配合力高。用不育系薹2A配制的紫菜薹杂交种"薹杂1号",具有高产、稳产、耐寒、抗病、优质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标杂A2 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标杂A1 的基础上 ,引入新的高产、抗病和标记性状等异源种质而育成的超强优势新型棉花杂交种。该品种的育成 ,比较圆满地解决了我国棉花生产上产量偏低、栽培管理繁琐和比较效益差这三大难题。标杂A2 集高产、优质、抗虫、抗病、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于一体 ,适宜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高水肥地种植。标杂A2 株型高大健壮 ,株高 1.4~ 1.5m ,亚鸡脚形叶 ,生育期 130d左右 ,田间长势旺、叶功能期长、结铃性强 ,单株成铃 50~ 70个 ,平均铃重 6 g ,衣分 4 0 %左右 ,霜前花率 90 %以上。1 主要特点1.…  相似文献   

20.
以青菜自交系青4为轮回亲本,与青菜TPS不育系青2A杂交,并连续回交转育成TPS不育系青4A。利用该不育系与自选青菜自交系605-1配制杂交组合,育成杂交青菜品种"沪青杂1号",在产量和抗性上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