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梨潜皮蛾,又名苹果潜皮蛾,俗名串皮虫,属鳞翅目细蛾科。该虫是梨树丰产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之一,梨潜皮蛾幼虫在树枝或果实的表皮内啃食为害。当果实被害后,常常出现弯曲细小的隧道;树枝受害后,致使枝条的表皮翘起,严重时造成枝条的表皮被破坏,使枝条水分散失,树势明显衰弱,进而导致各种害虫在被害枝条的翘皮内越冬,造成果实产量降低,果品品质变劣。本文对梨潜皮蛾的形态特征、寄生植物、为害情况、生活史及发生特点、综合防治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旨为果树科技工作者和果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柿绵蚧是柿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虫和成虫为害幼嫩枝条、幼叶和果实。若虫和成虫最喜群集在果实与柿蒂相接的缝隙处为害。被害处呈黄绿色小点,逐渐扩人成黑斑,使果实提前变软、脱落,影响柿果产皱与品质。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着生在不同颜色木质部枝条上红肉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的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木质部枝条红肉脐橙果皮的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S"型曲线,果皮蔗糖含量变化均呈一单峰曲线.但红色枝条木质部果皮的蔗糖含量最大值较白色枝条的推迟半个月出现,且明显高于白色枝条,果实成熟时果皮各糖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不同颜色枝条果实果肉糖含量的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果实成熟时着生在白色木质部枝条上果实果肉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均显著低于着生在红色枝条上的果实.由此表明,从果实糖的方面看来,着生在红色木质部枝务上的果实具有更加优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正>果树生产管理过程中,除遭受病虫害的危害外,还遭受冻害、霜害、抽条、日灼、风灾、雹灾等自然灾害,给果树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危害损失是果树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1冻害1.1症状。冻害可使果树花芽、枝条、根颈、主干及果实受害。花期受害,受冻害花能开放但不能结果;枝条受冻,轻者木质部变褐,重者干枯死亡;主干受害表现为纵裂,诱发腐烂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平欧杂交榛84-1品系不同部位不同枝长的花果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枝条营养对花芽分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对平欧杂交榛品系84-1树体不同部位不同枝长的1年生枝条的枝长、基部直径、顶端直径进行测量,统计其雌花芽和雄花序数量,对各类枝条着生果实进行外观品质和内含物测定。结果表明:84-1品系的产量75%来自长枝,上部枝条的产量是下部枝条产量的2倍;树体上部着生果实的单粒质量、果仁质量、果壳厚度、粗脂肪、粗蛋白、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树体下部的;上部中枝着生单位果序所需枝条长度为8.79 cm,基部(直径)/顶端(直径)的比值最小(2.48),萌发的雌花芽比例最高(47.47%),从枝条末端到枝条顶梢均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其枝条营养和果实品质最佳;下部长枝着生单位果序所需枝条长度为10.25 cm,萌发雌花芽比例最低(32.01%),其枝条营养和果实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地调查方式,对河北省冬枣集中产区2018年日灼病发病情况分别在7月23日、8月7日和8月17日进行3次调查。结果表明,冬枣日灼病发病率大小与高温持续时间和极端气温值呈正相关关系;与冬枣果实所处位置有关,发病率大小呈现西面南面东面北面、上部下部、外部内部的规律,其中下部和北部没有发现日灼病发生;与果实个体生长阶段有关系,同一位置的枝条上个体较大的果实较易遭受日灼病危害;冬枣日灼病存在自愈现象,处于发病情况较轻的1级病果,在后期气象条件较为适宜时,会自愈或伤病减轻。此外,发病率大小与小气候环境(下垫面状态)和管理措施(如灌溉情况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1为害症状该虫以成虫、若虫在树冠上吸食叶片、嫩梢和果实的汁液,使生长的叶片发黄、枯萎、脱落;枝梢失绿、逐渐干枯;果实被害后呈凹凸不平的畸形果,受害处变硬且味苦,近成熟的果实被害后受害处果肉变空、木栓化,幼果受害常脱落。2为害树种茶翅蝽食性较杂,主要为害梨、苹果、桃  相似文献   

8.
李不同类型枝条和树体部位叶片光合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牛心李’成龄树为试材测定了不同类型枝条和树体部位的净光合速率 (Pn)。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枝条叶片 Pn存在一定差异 ,短果枝叶片 Pn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枝条叶片 Pn;在同一果枝上 ,果实上位叶具有最强的光合性能 ,果实的存在促进叶片 Pn提高 ,且显示出源 -库关系只在较近距离时作用显著 ;树体不同部位及不同层次叶片 Pn与光合有效辐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光害是指极度强烈的太阳光直接照射在柑橘叶片(特别是没老化的叶片)的背面或枝条上引起的一种伤害。症状与危害光害的表现症状:在叶背覆盖一层褐色至深褐色的胶状物。光害的危害:枝条受强光创伤的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各种病原菌的侵染,从而导致流胶或引起其他病害,继而引起树势衰弱、落叶落果;叶片背面受强光伤害后,叶片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对苹果树的致病性,确定苹果树腐烂病菌侵染来源,为制定病害防治策略及降低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来源于梨树、苹果、杨树、沙枣、胡杨、枣树、柳树及核桃腐烂病菌,接种于30;苹果树皮培养基、苹果果实、叶片、离体枝条及田间枝条上观察产孢情况,并计算发病率、病斑扩展速率.[结果]来源于梨树和胡杨树腐烂病菌在果实上侵染速度最快且能形成产孢体.来源于梨树、胡杨、枣树的腐烂病菌能在离体枝条上吐出分生孢子角.来源于胡杨和柳树的腐烂病菌未能侵染苹果叶片.来源于苹果、胡杨、枣树的腐烂病菌能成功侵染田间枝条且在20 d内吐出黄色分生孢子角.[结论]不同寄主来源的腐烂病病菌均能在30;苹果树皮培养基上形成产孢体,能成功侵染果实、叶片及离体枝条,但在病斑扩展速率和产孢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来源于梨树、苹果、胡杨、红枣的病原菌均能在苹果田间枝条上侵染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对枣树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枣树腐烂病菌来源,为生产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分别接种于30;枣树树皮培养基、果实、枝条和田间接种枝条,观察并计算发病率、病斑扩展速度及产孢情况.[结果]在30;枣树树皮培养基上,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均能在7d内产孢,来源于柳树、苹果、沙枣、枣树腐烂病菌在30 d内先后产生橘黄色分生孢子角;来源于沙枣、枣树、胡杨及杨树腐烂病菌均能在枣果上产孢,来源于苹果和梨树腐烂病菌未在果实上形成产孢体;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均能在枣树离体枝条上产孢并吐出分生孢子角,来源于桃树和沙枣树腐烂病菌在枝条上的侵染速度最快.田间枝条接种测定中来源于胡杨腐烂病菌病斑扩展速度最快,接种胡杨和梨树腐烂病菌的枝条在15 d内产生小黑点并吐出黄色分生孢子角.[结论]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均能在30;枣树树皮培养基繁殖并能形成产孢体,并能产生分生孢子角;均能侵染枣树离体组织和田间健康枝条,但不同寄主来源腐烂病菌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随年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中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但关于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浙江省常山县油茶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年龄油茶叶片、枝条、主干、根系和果实中氮、磷、钾质量分数,探讨了油茶不同年龄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油茶氮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枝条、根系、果实、主干,磷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枝条、果实、根系、主干,钾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叶片、根系、枝条、主干;随年龄的增加,枝条中的氮、磷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而其他器官中氮、磷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钾质量分数先增高而后降低。油茶各器官氮磷比(N:P)为3.91~10.68,氮钾比(N:K)为0.33~1.31,钾磷比(K:P)为3.71~19.08;随年龄的增长,油茶果实N:P逐渐增高,而其他器官N:P则先增高而后降低,叶片、枝条、根系和果实的N:K逐渐增大,叶片、主干和果实K:P先升高而后下降,枝条、根系的K:P逐渐降低。油茶叶片的氮、磷平均分配比例为31.4%和28.6%,钾在根系中具有最高的分配比例,平均占比达30.5%。影响油茶生长的限制元素是氮,在生产经营程中,可适当增施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桂中地区10个不同澳洲坚果品种生长、开花和果实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88树势强,枝条粗壮,前期较丰产,果实成熟相对较早;695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抗风力强,早结性好,且产量稳定;OC树势中等,丰产性好,果实大且均匀,出种率较高,口感风味佳;A16的树形直立,枝条柔软,抗风力强,果实的大小均匀.在广西热区,可将以上4个品种作为主导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葡萄地上干物质量包括地上部枝条干物质量和地上部果实生长量,地上部果实生长量可通过 实测产量得到,而地上部枝条干物质量则较难测得。本研究用模型模拟来获得葡萄枝条干物 质量,通过使用Logistic修正模型、Richards模型、Hoerl模型、蒸汽压模型和高斯模型来 模拟葡萄地上枝条干物质量累积过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各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优选出 Logistic修正模型来描述葡萄地上枝条干物质量生长过程。在此基础上,以地上干物质生长 量最大为目标,在不包含埋墩水的情况下,得到葡萄的适宜灌溉定额为430~490 m3·667 m-2。  相似文献   

15.
不同拉枝角度对富士苹果树体生理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拉枝角度对富士苹果树体生理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富士苹果枝条进行60~75.、85~95.、110~120.三个水平的拉枝处理,测定不同角度枝条叶片营养物质、色素、光合特性、百叶重、叶片厚度、叶面积、叶片结构、枝条生长量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不同处理间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随着枝条角度的增大,叶片氮素含量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减少;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总糖、VC含量和糖酸比增加,有机酸含量减小,枝条长度、粗度均增加.不同类型枝条各处理间叶面积差异显著.枝条角度85~95°时,叶片最厚、最重.富士枝条经过不同拉枝角度处理以后,叶片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细胞层数和栅海比均发生了变化.[结论]富士枝条经过不同拉枝角度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营养物质含量、叶面积、枝条的长度和粗度都发生了变化.在60~120°,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富士苹果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总糖和VC含量增加,酸含量降低;叶片中氮含量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枝条角度大于90°,有利于叶片光合效能、水分利用效率、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海桐内生真菌资源组成及其生态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形态分类的方法对海桐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海桐内生真菌菌群由子囊菌(78.55%)、接合菌(1.21%)及无孢菌群(20.21%)构成,分属于5纲,12目,17科,23属。在纲的水平上,以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的相对多度为最高,占38.04%;在目的水平上,以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的相对多度为最高,占29.95%;在科的水平上,以格孢菌科(Pleosporaceae)的相对多度为最高,占16.19%;在属的水平上,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的相对多度为最高,占16.19%。内生真菌在果实中分布的菌群和菌株为最高,分别占58.33%和42.51%;在根中分布的菌群和菌株为最少。叶片和果实之间的内生真菌菌群组成的相似度最高(Cs=0.571),以根与果实之间的相似度为最低(Cs=0.381)。除根和叶片、根和果实之间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之外(P0.05),在根与枝条、枝条和叶片、枝条和果实、叶片和果实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海桐内生真菌资源组成丰富,且内生真菌在海桐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区以不修剪为对照,探讨重剪和轻剪对南果梨树体生长、营养和果实品质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剪降低了树体干径、树高、冠径、长枝、中枝、短枝和花芽数量,但促进了延长枝的发育,增加了枝条、叶片、果实中的氮、钾、钙含量和枝条、叶片中的磷含量;重剪提高了单果质量、果实横径、Vc和总酸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钾肥对设施桃品质、养分积累及产量的综合调控作用,以设施桃优系‘C26-7-17’为试材,在氮磷肥比例为1∶0.5的基础上,按照0、0.5、1、1.5和2的质量比例设置5个硫酸钾水平,在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实品质、产量以及果实、枝条和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对产量和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适宜的钾肥用量。结果表明:氮磷肥混施条件下,增施钾肥显著提高了设施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改善了果实着色,降低了可滴定酸、苹果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含量,显著提高了设施桃产量。增施钾肥增加了果实、枝条、叶片中K元素含量和枝条中的大部分矿质元素含量,但果实中除K元素外,大部分矿质元素含量降低。产量与叶片中磷、钾元素,与枝条中镁、磷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氮、锰元素含量显著负相关;果实中各元素含量间显著正相关。对品质和产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NPK4处理(氮肥152 g/株、磷肥292 g/株、钾肥269 g/株)是本试验条件下最佳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9.
帅枣系品种枝条果实生长发育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7年生密植园帅枣新品种为试材,对帅枣和对照枝条、果实生长发育动态、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帅枣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年周期中,帅枣系品种枝条果实生长量大,生长曲线均服从logistic生长模型,斜率均高于对照;7月上旬至9月上中旬为子叶与果实快速生长期,帅枣1、2、3号果肉增长量(占总质量)分别...  相似文献   

20.
以南岛无核荔枝成年树为试材,研究根际交替灌溉技术(PRD)对产量、品质和树体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产量表现为PRD和对照(CK)差异不显著,二者显著高于半量常规灌溉(HN);PRD在果实单果重、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和果肉TSS、TA、TSS/TA上与CK均无显著差异,而显著高于HN;HN果肉Vc含量最高.HN的叶片MDA含量显著较高,PRD与对照在MDA含量上无显著差异,说明HN表现旱害;PRD的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具有高于HN与CK的趋势.总之,PRD未引起减产、果实品质变劣和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