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郑杂棉4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2007年推荐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8年续试,同时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2009年2月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208号);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书号为豫审棉2009007。  相似文献   

2.
短季棉杂交种中棉所68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棉所68(中夏杂04)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育种中间材料MC502系为母本,与抗虫棉品系MK428杂交育成的早熟、丰产、抗病杂交新组合.2004-2005年参加本所短季杂交棉比较试验,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同年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在河南省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证书号:农基安证字(2007)第130号.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14.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77(原中杂409)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母本为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棉所41,具有产量高、抗虫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父本春抗1号为自育的优质、抗病新材料。该杂交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并获得农业部转基因安全生产证书(农基安证字(2009)第178号),2010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16)。  相似文献   

4.
郑杂棉2号(原名郑Z3)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3-2006年分别参加河南省杂交棉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已获国家农作物转基因生物生产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6第357号)。1选育过  相似文献   

5.
创杂棉2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鸿献  孙玉芳 《中国棉花》2008,35(10):26-26
创杂棉27号(金杂116)是河南金北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强优势、多抗、稳产、早熟、优质杂交棉.2005-2007年分别参加河南省杂交棉预试、区试及生产试验.200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9.  相似文献   

6.
双价抗虫棉锦科杂1号是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从锦科杂交系列组合中筛选出的优秀杂交组合。母本为转基因双价抗虫棉sGK791,父本为常规非抗虫棉豫668。2001年组合杂交;2002年组合鉴定,2002年冬季海南测交制种;2003年在所内进行杂交棉品比试验;2004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预备试验;2005-2006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豫审棉2007012,证书号为:豫审证字2007039号。2007年12月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7.
田守芳  王晓玲 《中国棉花》2009,36(11):28-29
新科棉1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棉。2006年推荐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7年续试同时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2008年11月申请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5246E。2009年2月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157号)。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号为豫审棉2009002。  相似文献   

8.
泛棉3号是河南省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转基因抗虫棉.2005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在进行区域试验的同时,进入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棉200703.  相似文献   

9.
田守芳  王晓玲 《中国棉花》2009,36(12):22-22
新科棉2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5年推荐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预备试验,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2008年11月申请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5247E。2009年2月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158号)。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69(中5302)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我国首批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为母本,以自育常规新品系110077为父本杂交,经全程逆境鉴定和连续定向选择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中熟棉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同年获得转基因安全生产证书(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07)107号),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2).  相似文献   

11.
赣棉杂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将M610(赣棉47系×中间材料)×K158配育而成的非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高产、多抗,2006-2007年参加江西棉花区试.2008年3月通过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赣审棉2008001。  相似文献   

12.
皖杂棉9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皖棉162为母本,国抗棉1号选系TM-51为父本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棉新组合。2007年12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098号。2006—2007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区试,2008年参加生产试验,2009年7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21。  相似文献   

13.
德杂1号简介     
双价抗虫杂交棉德杂1号是山东省德州市德农种子有限公司以中棉所41作母本,433作父本配置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山东省抗虫杂交棉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山东省抗虫杂交棉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9025)。  相似文献   

14.
银山9号(原名:豫早杂9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短季杂交棉新品种。2010年3月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9第250号)。2010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号为豫审棉2010018。  相似文献   

15.
鄂杂棉28号(原代号荆01—80)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该品种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当中该组合均表现有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较优、抗虫性好、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2005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5)第160号]。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7003。2008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GS鄂杂棉28号,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8019。  相似文献   

16.
辽棉22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杂交棉课题组通过陆地棉品种间杂交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2000年组配组合,2005年定系号为辽杂02—12,2006—2007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棉[2008]25号。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兼抗虫杂交棉花品种冈杂棉8号是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院选育.2006~2007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8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2008005.  相似文献   

18.
湘文1号系湖南文理学院从泗棉2号中选育的结铃强、吐絮畅、耐旱、高产变异单株作母本,与自育的优质、抗虫新品种湘H002作父本选育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于2005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试,2006年进入湖南省棉花品种续试,同步进入生产试验,同年12月获国家转基因安全评价证书;2007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鄂杂棉28号(原代号荆01—801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当中该组合均表现为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较优、抗虫性好、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2005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鄂杂棉28号。  相似文献   

20.
1 选育经过 高产、优质、抗病抗虫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湘杂棉12号系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该组合是利用高产优质棉花品种湘V101株系材料为母本,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石远321选系湘E-28材料为父本杂交配组育成.于2001年配组,2002年参加课题组优系比较试验,从66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来,2003年参加所优系比较试验(试验代号湘K-34),2004-2005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试,2006年进行生产性试验,2006年获得湖南、湖北农业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6)第228号、第229号).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审定并定名为湘杂棉12号(湘审棉2007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