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硒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在小麦体内通过吸收转化,能够促进小麦新陈代谢,增强小麦生物抗氧化作用和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而刺激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通过施入外源硒肥的方式增加小麦中的硒含量,使硒进入食物链,是为人体安全补硒的有效途经。从上述几方面综述了硒在小麦中的生理功能及富硒小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和子粒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中SOD活性、MDA含量、子粒含硒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初期或中期喷施硒肥,均明显提高了小麦旗叶中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同时提高了小麦子粒中的硒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产量。利用小麦叶片喷施硒肥的方法生产富硒小麦通过食物链给人和动物安全补硒是一条安全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麦富硒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富硒增产素(ZL96107830.8)在小麦上的应用,生产出人类理想的天然富硒小麦,进而加工成品种多样的天然富硒保健食品,使硒进入食物链,实现安全、方便、经济地给人体补硒,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畜缺硒状况,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实属一项绿色保健型农业新技术。为了生产富硒小麦,笔者以叶面喷施的方式在小麦拔节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喷施硒液肥,探索硒液肥对小麦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硒含量高于对照3倍左右。  相似文献   

4.
小麦富硒研究概述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粮食作物尤其小麦是人体硒元素的主要来源。为了推动富硒小麦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收集了部分有关小麦富硒的研究报道和数据,并结合自己的试验结果,对硒的健康机理、作用机制、小麦对硒肥的吸收、利用及籽粒硒含量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分析。提出了今后小麦富硒研究应重点放在“土壤与硒含量关系、小麦硒肥施用技术、小麦富硒营养水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种子》2021,(4)
为探究不同施硒方式对小麦籽粒硒生物强化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贵紫麦1号、中国春和RIL群体为材料,通过土壤施硒和叶面喷施硒两种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的硒积累和营养积累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硒量下,两种施硒方式对小麦各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说明无论何种施硒方式都没有对小麦产生不良影响;两种施硒方式均能提高小麦籽粒中的硒含量,且土壤施硒的效果优于叶面喷施硒;施硒对小麦籽粒中其他矿质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两种方式施硒方式都能提高小麦籽粒中锰、铁、锌的含量,且土壤施硒方式效果更佳。施硒还能提高小麦籽粒中有机硒和蛋白质的含量,而有机硒主要以SeMet含量的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6.
培育富硒小麦就是运用生物技术原理,按照小麦吸收肥料营养的规律,施用加硒元素肥剂,使无机硒元素通过小麦生长期间的吸收,转化成生物有机营养硒,主要在籽实中,成为富硒小麦.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硒素吸收积累特性及叶面喷硒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冬小麦硒素吸收累积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小麦抽穗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进行了不同浓度的叶面喷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期至灌浆期对硒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最大,在小麦抽穗期至灌浆期进行叶面喷硒(0~100mg/L)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但能明显提高小麦籽粒的含硒量,且小麦籽粒含硒量随着喷硒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喷硒效果以灌浆初期最好,其次是抽穗期,灌浆中期效果较差。因此,建议在小麦抽穗期至灌浆初期进行叶面喷硒,喷硒浓度以40mg/L为宜,每公顷用液量750kg。  相似文献   

8.
贵州栽培小麦籽粒硒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HG-AFS),测定分析了在贵州栽培的26个贵州自育小麦品种和25个省外引进小麦品种籽粒硒的含量。结果表明:贵州自育小麦品种籽粒硒的含量总体较低,且地区与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而省外引进品种总体上籽粒硒的含量较高。通过省外引种小麦,可丰富贵州小麦硒营养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刘庆  田侠  史衍玺 《作物学报》2016,42(5):778-783
为研究小麦对外源硒的吸收、转化规律及施硒效应,于2012-2013和2013-2014年冬小麦生长季,通过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分析了田间施用硒肥后小麦产量变化、籽粒中硒的富集和转化特征,不同施硒量与施硒时期对硒利用率、籽粒粗蛋白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籽粒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随施硒量增加而增大,且有机硒占总硒的比例稳定在78.5%~82.1%之间,相同施硒量条件下,灌浆前期的施用效果好于孕穗期;灌浆前期喷施150 g hm–2纯硒,籽粒中总硒含量可达3101 μg kg-1。小麦对硒的利用率在3.3%~19.0%之间,随施硒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同施硒量下,硒利用率以灌浆前期喷施最大,孕穗期喷施最小。施硒提高了籽粒中粗蛋白含量,促进了磷、铁、锰、锌4种元素及降低了钠在籽粒中的累积,对钾、镁、铜的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富硒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为小麦高效富硒提供理论依据,以‘宁春55号’小麦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探究了富硒有机肥不同施用方法及施用量对小麦叶绿素荧光、产量和地上部器官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和追施方式下,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值随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其中两种施硒方式下孕穗期和灌浆期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Fo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小麦茎秆和麸皮中全硒含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总体上,基施富硒有机肥地上部各器官全硒含量高于追施方式下,但二者差异不显著,表明两种施肥方式对小麦体内硒的富集均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基施方式下,小麦产量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0.9%~8.9%,而追施方式下,不同处理小麦产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种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根据两种施肥方式下小麦的叶绿素荧光、产量及体内硒的富集效果,建议在小麦富硒农产品生产中基施富硒有机肥,减少小麦农艺操作环节,降低人工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地上器官对硒元素吸收累积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对硒元素的吸收明显分为两个阶段,拔节前有占总量83%的硒被吸收,拔节后吸收了占总量17%的硒,呈前重后轻的吸收特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硒的分配特点是:叶片分配比率在拔节前都高于同期其他地上器官;抽穗到成熟期吸收的硒元素主要分配到穗部,分配率占该期总量的62.4%.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硒含量及与土壤硒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硒是人类硒的主要来源。分析不同类型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主要农产品的硒含量和富集能力,对于发展富硒农产品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本研究选择中国南方丰城和北方博山两类不同硒含量地区,对土壤和当地所生产的农作物产品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整体较高,是造成丰城地区同类农产品硒含量高于博山地区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所有农产品硒含量与土壤硒呈正相关关系。丰城和博山地区的各类农产品中,韭菜硒含量最高,高于十字花科的小白菜和白萝卜,以及禾本科的玉米、小麦和水稻,后两类作物硒含量高于花生和大豆,辣椒和甘薯最低。博山地区中性和碱性土壤中,作物硒富集系数普遍高于丰城地区酸性土壤所生产的作物。区域富硒农业发展过程中,应针对性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和土壤硒水平,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3.
微量必需元素硒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硒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不断有研究发现硒缺乏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对硒的生物学功能、过量补硒的毒性、我国硒资源及产品开发状况等方面做了综述,同时对硒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硒进行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Compared with hexaploid wheat, tetraploid durum is more susceptible to Fusarium crown rot (FCR) infection. The feasibility of enhancing FCR resistance in durum wheat by introgressing chromosome segments of hexaploid wheat was investigated by generating and analysing a backcross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susceptible durum wheat variety ??Bellaroi?? (recurrent parent) and a resistant hexaploid genotype ??CSCR6?? (donor parent). Together with a few scattered segments on various chromosomes, segments of a large section of the donor chromosome 6B showed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enhancing FCR resistance in the durum background. However, a known major locus on the donor 3BL conferring high level of resistance to FCR in hexaploid wheat failed to provide any improvement in resistance than that of the genome average once i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durum wheat. A small proportion of the backcross population gave similar resistance to the bread wheat variety ??Kennedy??, a level of FCR resistance acceptable to durum growers. These lines share a 4B segment from the hexaploid donor, although the segment was not among those with the largest individual effect across the whole population.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feasible to improve FCR resistance of durum wheat by exploiting hexaploid chromosome segments, although resistance loci of the hexaploid wheat may not function properly in durum backgrounds.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石嘴山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中微量元素铜的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石嘴山地区土壤及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小麦和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农作物根系土壤中总Cu、有效Cu及作物Cu的含量。通过线性回归法分析了作物Cu吸收量与土壤中总Cu、有效Cu、pH、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有效Fe、碱解N、有效P、有效K、有效B、有效Se及有效Mo等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石嘴山地区土壤介于pH 7.97~9.09之间,对应的玉米、小麦和水稻田块土壤酸碱度中位值在pH 8.47~8.53之间,为弱碱性或碱性土壤。研究区域的土壤总Cu含量介于11.70~30.40 mg/kg之间,对应的玉米、小麦和水稻田块土壤总Cu含量中位值在20.95~25.32 mg/kg之间,平均值在21.12~24.65 mg/kg之间,与全国土壤总Cu平均含量24 mg/kg相当。有效Cu含量介于0.74~7.51 mg/kg之间,对应的玉米、小麦和水稻田块土壤有效Cu含量中位值在1.65~2.99 mg/kg之间。研究区域的玉米、小麦和水稻田块土壤有效态Cu占总Cu比例介于6.32%~48.10%之间,总Cu及有效态Cu总量均不高,但有效态Cu占比相对较高。玉米、小麦和水稻等作物的Cu含量分别介于1.20~3.24、4.11~11.70、14.80~53.21 mg/kg之间,Cu含量中位值分别为1.66、5.95、27.80 mg/kg。作物Cu富集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稻>小麦>玉米,其中水稻对Cu的富集能力远高于小麦和玉米。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土壤有效Cu含量与土壤总Cu含量显著相关,玉米吸收Cu含量与土壤总Cu含量显著相关,水稻吸收Cu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而包含土壤pH、CEC、有效Fe、碱解N、有效P、有效K、有效B、有效Se及有效Mo等在内的环境因素,均与玉米、小麦和水稻对Cu的吸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石嘴山地区水稻产品属于富含微量元素Cu的优质稻米,大力开发富Cu水稻,可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营养充足的富Cu食品。  相似文献   

16.
小麦抗源兴资9104抗条锈性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杂交和基因推导法相结合,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小麦优良抗病种质兴资9104进行抗条锈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兴资9104至少含有1对显性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和1对成株抗条锈病基因,分别控制对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17号的全生育期抗性和对条中32号的成株期抗性。兴资9104可能携带有YrSK基因。建议在小麦抗病育种中  相似文献   

17.
CO2浓度增加对小麦和玉米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3种CO2浓度(700×10-6、 500×10-6、 350×10-6) 模拟实验表明: CO2浓度增加使小麦籽粒的蛋白质、 赖氨酸、 脂肪含量增高, 淀粉含 量下降, 品质得到提高; 玉米则相反, 其蛋白质、 赖氨酸、 脂肪含量随CO2浓度升 高而减少, 淀粉含量略有增高, 品质有所下降。 700×10-6的小麦籽粒粗蛋白、 赖氨酸、 粗脂肪、 粗淀  相似文献   

18.
限水灌溉对冬小麦旗叶某些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0  
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技术, 研究冬小麦旗叶光合功能对春灌的响应状况。 结果 表明: 与不春灌相比, 2 次春灌有利于76选系、 特别是4041提高旗叶的PSⅡ活性 , PSⅡ光化学的最大效率, qP值, 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PSⅡ总的光化学量子产 量, 而降低qN值; 但这种改善光合功能的作用只有在灌浆后期才比较明显。 就抗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