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吉林省1969-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为依据,利用Excel绘制折线图,对吉林省6种主要森林火灾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6种主要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即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但是针对野外生活用火火源在2月也要注意防范;祭祀用火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4月的白天;纵火火源和野外生活用火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在白天发生频繁,但是在夜晚人们防范意识薄弱期间也有发生;境外烧入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有明显的“滞后”性,主要发生在下午和晚上。针对农事用火和野外吸烟,要在春秋两季进行全天候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2.
森林火灾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如烧田坎、上坟等违章用火人为引起的,加强防火宣传、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在高火险天气有针对性地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乃是当务之急,也是有效地预防火灾发生,减少森林资源损失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森林火灾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如烧田坎、上坟等违章用火人为引起的,加强防火宣传、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在高火险天气有针对性地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乃是当务之急,也是有效地预防火灾发生,减少森林资源损失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森林火灾的发生绝大多数是人为引起的,特别是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烧田坎,上坟等活动用火更易引起火灾,加强防火宣传,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在高火险天气有针对性地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乃是当务之急,也是有效地预防火灾发生,减少木林资源损失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火源是引起森林火灾的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是防止和减少森林火灾的重要手段。火源可分为两大类:天然火源与人为火源。人为火源又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火源。由天然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主要是雷击火。在我省因雷击火发生森林火灾的现象很少。人为火源中,生产性火源主要是烧荒、烧垦、烧灰积肥、烧田边地角、烧炭、狩猎等用火;非生产性火源一般是吸烟、烧纸、烧香、儿童玩火、烤火、烧饭等等。据一九八七年以来我省发生的森林火灾统计,所酿成的火灾已查明的火源中,人为火源中非生产性火源酿成火灾的占76%,生产性用火占24%。因此预防森林火灾,必须把强化火源管理做为主要手段。我们认为加强火源管理必须突出一个“严”字,加强一个“管”字。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必须抓好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6.
《林业科学》2021,57(6)
【目的】根据森林火灾历史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由雷击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火源引起森林火灾的时空格局,为该地区火源管理和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1997—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为基础,分别分析3种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火源在不同月份和日内时刻造成火场总面积的差异性;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Ripley’s K函数)分析3种火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黑龙江省1997—2017年由雷击火引起的森林火灾最频繁,危害也最大,且近年来发生次数有所增加;雷击火主要聚集发生在大兴安岭地区,以6月和7月发生最频繁;每年9月16:00—16:59由雷击火引发的森林火灾每次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均值最大。农事用火和野外吸烟引起的森林火灾次数和火场总面积在1997—2017年呈波动式下降,且主要发生在4月和5月;农事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在6月12:00—12:59和9月16:00—16:59每次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均值最大;而野外吸烟火源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在月和日上均不存在差异,说明针对该种火源在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大的时间都应重点防范。从空间上看,农事用火主要聚集分布在黑河市市辖区、嫩江县、逊克县、七台河市等地;野外吸烟则主要聚集分布在松岭林业局、加格达奇林业局、逊克县、嘉荫县、七台河市和鸡东县等地。【结论】随着黑龙江省火源管控、林火监测和扑救能力的逐渐加强致使雷击火、野外吸烟、农事用火在近年造成的火场总面积相比之前都有大幅下降;森林火灾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 3种火源引发的森林火灾在空间上都呈聚集分布,主要聚集在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北部黑河、伊春地区及东南部七台河地区。  相似文献   

7.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工作的核心,通过加强巡山检查、入山教育、生产、生活用火管理,小孩玩火与痴呆玩火管理等一系列野外火源管理措施,对森林防火工作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加强福建野外火源管理的对策福建省防火办杨长职据福建省“八五”期间森林火灾统计,5年累计发生森林火灾(火警)2168次,受害面积为19725.8hm2,造成经济损失2亿多元。作者最近对福建省“八五”期间引发的森林火灾火因做了统计分析,发现查明的火灾(火...  相似文献   

9.
问: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有哪几种? 答:火源是火灾发生的主导因素。大体上分人为火源和自然火源两种。人为火源包括:1.烧荒、烧防火线、机车喷火、烧砖瓦、烧石灰等生产用火。2.做饭、取暖、野外吸烟、烧纸等非生产用火。3.坏人纵火。自然火源:在我区主要为雷击火,多在初夏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柳河县重点加强森林防火期野外火源管理,建立疏堵结合的野外火源管理新机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对柳河县森林防火区农事用火计划烧除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1.
曲靖市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消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世昆 《林业调查规划》2010,35(6):96-98,102
介绍曲靖市1987年以来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季节性、日内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火源发生情况.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多方筹资,增加投入;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利用"3S"技术提高森林防火水平;建设防火隔离带;开展计划烧除;完善防火设施建设;强化宣传教育;严格火源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林火动态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积极的森林防火政策导致了我国东北林区的森林火周期延长,并影响到森林结构和可燃物组成的变化。火周期的延长会引起森林可燃物载量增加,并导致火频度、火灾类型和火强度发生改变。森林火周期延长还会引起大兴安岭地区云杉林的分布范围增大。植被的变化又对林火动态有反作用。为适应林火动态和可燃物的变化,我国东北林区森林防火政策需要作相应调整,采用林火管理思想开展森林防火工作。  相似文献   

13.
对浙江省松阳县2000~2011年森林火灾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松阳县森林火灾以人为活动引起为主,非生产性引起的火灾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森林防火形势非常严峻。为有效预防、减少森林火灾发生,通过分析森林火灾发生与月际变化、日间变化、火源因素、植被因素的关系,揭示了森林火灾发生的一般规律,有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当地森林防火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韩国森林火灾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对世界森林火灾动态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森林火灾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文中分析了韩国森林火灾的动态特征及其相应的发生背景, 介绍了韩国森林防火的组织管理机构、科学及教育机构以及不同时期的防控对策, 提出了对我国森林防火的几点启示, 以期提高我国森林火灾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森林火灾频发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森林资源损失和其他方面的损失。而我国在森林火行为预测预报研究方面水平较低,还无法准确地对火灾进行预测。加拿大森林火行为预测系统(FBP系统)可以利用森林可燃物类型、气象条件、地形地势及火行为特征等因子准确有效地对森林火行为进行预测预报,对林火管理人员制定灭火计划和组织火灾扑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介绍了FBP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系统内部参数和预测预报所需的相关数据,概述了该系统在加拿大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我国建立森林火灾预报、火行为预测系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森林消防较早的国家。采用航空技术灭火,具有快速降低火势、不受地形影响、优势集中的特点,在我国历次扑救森林大火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方人工林森林火灾发生和危害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25省区和南方4省区1999~2001年的森林火灾数据,分析评估了南方人工林发生森林火灾的原因、过程和危害的程度;探讨山火防范和控制,减少危害和投资风险的途径,并以肇庆市国有林场过去10年森林火灾发生情况作验证。人工林森林火灾受气候、地区森林覆盖率和特征、人工林特征、经营管理系统等的综合影响,每年10月至次年2月份为干旱季节,森林火灾发生最为频繁。肇庆国有林场过去10年森林火灾面积比率为0.023%0~4、840%0。通过设立健全的森林防火和控制系统,有效的营林管理,南方人工林发生火灾的面积机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应可以控制在1%以下。  相似文献   

18.
黄霖珍 《绿色科技》2019,(17):239-240
指出了生物防火林带的营建缺乏直接经济效益,难以通过政府投资获得资金,从而导致民众积极性较低。因此,生物防火林带的物种选择尤为重要,既要具有耐火特性,又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重点分析了生物防火林带的功能,探讨了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以期为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提供思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森林火行为与特殊火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森林火灾主要包括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3种蔓延形式。目前火蔓延模型主要关注于森林地表火的蔓延研究, 对一些特殊的火行为, 如树冠火、火旋风、飞火等研究极为薄弱, 而这些火行为在特大森林火灾的蔓延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往往加速火蔓延, 并对扑火人员造成生命危险。我国森林大多集中在山区, 火灾一旦发生, 由于复杂的地形、不均匀的可燃物分布、多变的局地风和林火的相互作用, 极易形成复杂的火行为。文中对森林火灾中的火行为和特殊火行为进行了论述, 讨论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王芝义 《绿色科技》2019,(11):167-168
为切实加强森林防火防控,遏制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转变现有的森林防火应急处置机制。分析了应用无人机进行森林防火优缺点,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与处置思路,可从根本上解决森林防火处置难度大、应急响应慢等问题,为消除林区火灾易燃点排查盲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