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糠椴、蒙椴、紫椴为砧木,采用插皮接、切接、劈接、带木质部芽接和T字型芽接五种方法嫁接金叶椴树(大叶美洲椴、锥形银椴),得出:三种砧木与大叶美洲椴、锥形银椴的亲和力都很强,平均嫁接成活率在85%以上;五种嫁接方法除了劈接成活率较低,其它方法均在85%以上。且插皮接、切接、带木质部芽接、T字形芽接间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攀西地区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能快速固定改良品种的优良性状,缩短良种选育时间.试验以5月龄麻疯树幼苗为砧木,以优良无性系3年生植株的1~2年的枝条为接穗,开展枝接法(劈接和切接)、芽接法(嵌芽接和单芽切接)等嫁接方法和时间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同时开展以4~5年生幼树的一级分枝主干为砧木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麻疯树萌芽生长期(旱季)采用劈接法、切接法、嵌芽接法和单芽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均能够达到100 %;嫁接30 d后枝接法和芽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在嫁接后20 d内枝接法和芽接法萌芽率均超过90 %以上,表明麻疯树接穗萌芽期主要集中在嫁接后10~20 d;芽接法接穗后期生长量明显大于枝接法;采用芽接法的高接换冠的嫁接成活率在90 %以上;砧木粗度和接穗生长量有极强的线形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1.342+19.753x(P=0.001);接穗粗度和接穗长度有较强的线形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1.973+35.442x(P=0.001).该嫁接育苗技术适合于该树种优良品系的无性系繁育和低产低效林的高接改造.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宁夏中部干旱带以野生圆枣为砧木嫁接酸枣的最佳嫁接技术,试验对芽接、劈接、舌接及皮下接4种常用的果树嫁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以圆枣为砧木嫁接酸枣时,采用皮下接技术嫁接成活率最高,劈接和芽接成活率差异不明显,舌接成活率最低;嫁接穗成活后的新生枝条生长能力表现为皮下接>舌接﹦劈接﹥芽接;不同处理嫁接穗嫁接成活率为现剪现接与长枝条在保温箱存放3 d的成活率无明显差异,但蜡封保存嫁接穗成活率较低。综上所述,建议宁夏中部干旱带以野生圆枣为砧木嫁接酸枣应采用皮下接技术,嫁接穗最好现采现用,如需从较远距离获取嫁接穗,可以将酸枣枝条尽量剪成长枝放入保温箱运输或邮寄。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繁育‘盘古香’梨新品种,研究了以棠梨为砧木,以‘盘古香’梨为接穗,采用劈接、劈接套袋、劈接埋土、嵌芽接抹砧木下芽、嵌芽接抹砧木上芽、嵌芽接全抹砧木芽、嵌芽接先抹砧木下芽保留上芽成活后再抹砧木上芽7种嫁接方法及嫁接时期对‘盘古香’梨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上中旬进行劈接套袋和劈接是最佳嫁接时期和方法,嫁接成活率高,生长量大,长势旺盛。  相似文献   

5.
<正>椴树科树木主要分布于热带,而椴树属却是本科唯一一个典型的北温带分布属,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呈间断式分布。在长白山林区分布有紫椴(Tilia amurensis)和糠椴(Tilia mandshurica)两种,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树种,是长白山林区珍贵的阔叶用材和药用树种。多年来由于大量的采伐和利用,糠椴、紫椴种群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积蓄面积大幅度减少。找出糠椴、紫椴种子休眠的原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麻疯树嫁接的关键技术,采用不同嫁接时间、方法及不同接穗处理进行麻疯树嫁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最佳嫁接时间在2-4月份,4月份成活率可高达98.3%,接穗采后放置3~5d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大.劈接、切接、插皮接成活率较高,芽接法成活率低.麻疯树嫁接后接穗的生长与砧木的茎粗有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36...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嫁接方法与生长调节剂协同作用对白玉芒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为白玉芒种苗的繁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海南本地芒一年生苗木作砧木,白玉芒一年生枝条作接穗,通过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ABT(2505、001、000 mg/L)I、BA(501、002、00 mg/L)处理白玉芒的接穗,分别运用补片芽接和劈接两种嫁接方法进行嫁接处理。[结果]在多种处理中,以ABT 500 mg/L劈接处理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73.3%;以ABT 1 000 mg/L的芽接处理效果较好,达60.0%;以IBA 100 mg/L劈接处理的嫁接成活率较好。[结论]上述生长调节剂与补片芽接和劈接两种嫁接方法组合的3种处理均与清水对照下相应方法的嫁接成活率差异显著,且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适合L0630红叶李的嫁接条件,以桃树、杏树、榆叶梅、普通红叶李等树干为砧木材料,研究了不同砧木、嫁接方法及秋冬季嫁接保护措施对L0630红叶李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榆叶梅作砧木,接口愈合较好,接穗少有劈裂、脱落现象,枝条较粗壮,成活率较高,达93.3%;在以榆叶梅作砧木的春季枝接试验中,劈接的成活率较高(93.3%),且无明显缺陷;在以榆叶梅作砧木的夏季芽接试验中,T芽接的成活率最高(88.9%),但各芽接方法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秋冬季嫁接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对嫁接的成活率有较大的影响,各处理的成活率比空白对照提高了21.2%~37.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云杉幼树不同嫁接方法对接穗成活率、干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穗成活率:髓心形成层贴接>劈接>芽接;接穗干稍率:劈接<髓心形成层贴接<芽接。  相似文献   

10.
低产茶园茶树嫁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不同嫁接时间、不同嫁接品种、不同嫁接方法、不同接穗形式、不同接后处理、不同遮荫处理等对茶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索采用茶树嫁接改造低产老茶园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茶树嫁接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考虑到春茶的经济效益,一般以夏秋接或冬接为宜;砧木品种不同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差异较小,但不同接穗品种抗逆性有较大差异;嫁接方法以“1芽1叶-劈接—套袋”和“1芽2叶—劈接-以土代绑”较为理想;夏秋季嫁接以遮阳网遮荫较为理想,冬季嫁接以采用地膜覆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长白山杨桦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种群的调查,分析了各树种重要值及种间联结性,确定了培育的目标林种.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的物种组成丰富,优势树种明显,白桦和蒙古栎在杨桦林中占有绝对优势;红松与白桦、蒙古栎、色木槭、山槐、山梨和紫椴表现为正联结关系,红松与暴马丁香、黄榆、假色槭、毛山楂、山杨和水曲柳表现为负联结关系;主要培育目标林种是紫椴和山槐,应适当间伐暴马丁香、假色槭.  相似文献   

12.
测定比较了刺楸及东北地区几种主要广布树种(色木械、千金榆、紫椴、蒙古栎、加杨)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主要抗性生理指标(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并采用坐标综合评定方法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刺楸的抗旱性弱于东北地区其他几种广布树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色木槭〉千金榆〉蒙古栎〉加杨〉紫椴〉刺楸,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是限制刺楸在东北地区分布与传播的主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乔木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带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本文利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检验了样地 中21 种木本植物对局域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对邻域多样性格局影响存在差异,在0 ~ 50 m 空间尺度上白桦、水曲柳、长白落叶松、怀槐、鱼鳞松、红松、青杨、山杨、臭松、紫椴、春榆、色木槭、青楷槭和花楷槭 表现为多样性促进种;枫桦和假色槭表现为多样性抑制种;黄檗和蒙古栎在绝大多数空间尺度上表现为中性种;裂 叶榆和糠椴在部分空间尺度上抑制了局域群落多样性。2)在0 ~50 m 空间尺度上,多样性促进种比例明显高于中 性种和抑制种,并且促进种比例随着空间尺度增加而下降,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在所有研究尺度上抑制种和中 性种比例始终维持在20%左右。因此,生物多样性促进种在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进 一步验证了生态位理论在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中性种所代表的随机过程在群落组建 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小兴安岭地区阔叶次生林内红松与常见阔叶树种的地下资源生态位分离与重叠,以期为恢复次生林合理选择树种及东北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方法  对次生林内红松与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和紫椴等阔叶树种的地下营养空间生态位、吸收土壤水分的季节生态位和数量生态位、吸收土壤养分的季节生态位和数量生态位以及吸收养分形态生态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  红松与阔叶树种在地下营养空间生态位、吸收土壤水分的季节生态位、吸收土壤养分的季节生态位和数量生态位、吸收土壤养分形态生态位等均存在分离。具体表现为:(1)阔叶树种吸收根主要集中分布于土壤表层(0 ~ 20 cm),为“浅根性”特征;而红松则相反,其吸收根分布比率在表土较低,在下层土壤空间(30 ~ 60 cm)明显较高,相对为“深根性”趋势。(2)阔叶树种吸收土壤水分一般从5月中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而红松从4月初开始至10月下旬仍有蒸腾。(3)阔叶树种吸收氮养分大约在5月上旬至9月下旬,吸收期较短,夏季养分吸收高峰较陡且峰期明显;而受阔叶树种庇荫的红松在4—10月的整个生长季中一直较平缓地吸收氮养分,夏季养分吸收高峰较缓且峰期不明显。(4)阔叶树种对N养分的消耗量较大且利用效率较低,属于高耗低效型;而红松对N养分的消耗量则相对较小,利用效率较阔叶树种高10.7% ~ 36.8%,属于低耗高效型。(5)在对N养分化学形态的偏向选择性方面,红松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而阔叶树种的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其中,白桦、山杨和蒙古栎约是红松的6.0 ~ 6.5倍,水曲柳和紫椴约是红松的2.6倍和2.7倍。(6)红松与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的地下资源生态位重叠较小,分别为0.502、0.426、0.628、0.374,而紫椴与红松的地下资源生态位重叠高达0.903。  结论  从地下资源生态位看,红松与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紫椴均为优化混交组合,且红松与阔叶树种的地下资源生态位分离对其长期共存和混交群落持续稳定高产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持续增加森林碳库储量以及提高森林碳汇功能,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合理的树种配置是提升森林质量和碳汇能力的基础。  方法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固定样地连续15年(2004—2019年)4次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主要树种对地上生物量碳库储量贡献,比较不同树种固碳速率差异及在时间上的相关性。  结果  (1)2019年阔叶红松林地上生物量为(282.5 ± 102.8) Mg/hm2,过去15年间年均净固碳速率约为1.0 Mg/hm2,在3个监测周期(2004—2009年、2009—2014年和2014—2019年)内的固碳速率分别为1.54、0.73和0.76 Mg/(hm2·a);(2)样地内地上生物量最高的7个树种(紫椴、红松、蒙古栎、水曲柳、春榆、色木槭和大青杨)累计贡献量占整个群落总地上生物量的96.2%,其中紫椴、水曲柳和蒙古栎3个树种贡献了73.6%;(3)紫椴、水曲柳、蒙古栎、红松和春榆5个树种种群数量持续下降,而其平均胸径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表明其大径级个体的固碳作用持续增强;(4)主要树种固碳速率存在明显差异(?0.97% ~ 0.77%),其中具有复叶结构的水曲柳是地上生物量积累速率最快的树种,年均增速约为0.77%,其后依次是紫椴(0.60%)、春榆(0.54%)、蒙古栎(0.38%)、红松(0.09%)、色木槭(?0.46%)和大青杨(?0.97%);(5)7个种群在3个监测周期内表现出不同的增长动态,其中紫椴和色木槭、蒙古栎和红松、水曲柳和春榆之间表现出较高的正向波动关系,大青杨和春榆呈负向关系。因此,固碳速率在树种间存在时间上的异步性。  结论  该研究揭示的典型温带树种固碳规律、树种间固碳速率在时间上的异步性特点可为本地区植树造林实践中树种选择及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绿地树种规划与园林植物的应用中,存在着本地资源种类选择及应用研究欠缺问题.在分析哈尔滨市周边自然植被五常凤凰山13个自然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种类构成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其种类在植物群落结构构成中先锋种、优势种及不同群落出现的频率,选择自然群落出现频率高、自然群落结构重要、观赏性优良的7种乔木和灌木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调查其在哈尔滨市区不同绿地类型与生境的生长状况、大树存在情况及不同历史阶段应用的生长状况,同时选择不同生境和不同规格的典型个体,通过测定不同绿地生境中叶片单位面积干物质重量及病虫害的差异性比较研究,从多视角评价7种树木在城市不同生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蒙古栎、紫椴、水曲柳、白桦、色木槭、金银忍冬和鸡树条荚蒾7种树木在哈尔滨市区不同生境的绿地类型生长良好,适于应用.其中水曲柳、白桦、色木槭、金银忍冬及鸡树条荚蒾建议作为哈尔滨市骨干树种,蒙古栎与紫椴可用于各类型绿地,但须注意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光强度下大青山几个树种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方法]使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研究了不同光强度下大青山地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蒙椴(Tilia mongolica Maxim.)、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 Decaisne)和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 Turcz.)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NPQ、ETR、Fv′/Fm′等叶绿素荧光指标的光响应曲线在高光时都具有类似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光饱和点的临界点,当光强度小于临界点光强度时,随着光强度变化其变化较大,而当大于临界点光强度时其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NPQ光响应曲线临界点的光强度(QNPQ)能评价树木对高光的适应能力,根据QNPQ大小可以把被试树种分为3组,虎榛子[707μmol/(m^2·s)]最强,其次为蒙椴[680μmol/(m^2·s)]、辽东栎[654μmol/(m^2·s)],土庄绣线菊[591μmol/(m^2·s)]和白桦[405μmol/(m^2·s)]最弱。根据被试的5种树木光合速率光补偿点的大小排序发现,白桦最大,虎榛子最小。[结论]5种被试树木中虎榛子既有对低光的适应性,又有对高光的适应能力,为大青山地区植树造林树种的选择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天恒基苗圃对水曲柳进行嫁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嫁接方法中,切接法效果较好,平均成活率为87%;在3种砧木高度处理中,以嫁接高度为10 cm,平均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2.5%;单一来看砧木高度为10 cm,采用切接法成活率最高,达到96%。因此,在乌鲁木齐和昌吉地区可以采用切接法进行水曲柳的嫁接繁殖。  相似文献   

19.
陈云斐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30-11031
[目的]开发耐盐碱型杨梅树种,解决沿海防护林经济树种的稀缺问题。[方法]以蜡杨梅为砧木,分别采用劈接法和切接法对东魁杨梅进行原生地嫁接试验。[结果]劈接法和切接法的成活率分别为74.59%和82.78%;对于嫁接枝的生长,切接法比劈接法生长稍快,但差异不显著;而对于嫁接枝冠幅的增长,切接法的冠幅增长比劈接法慢。[结论]用蜡杨梅作砧木嫁接东魁杨梅适宜于盐碱地种植,劈接法和切接法2种嫁接法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