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基质栽培模式研究多功能药肥对微型种薯晚疫病的防效以及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多功能药肥施用量与微型种薯晚疫病相对防效、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呈正相关,与微型种薯晚疫病病情指数呈负相关。随着多功能药肥施用量的增加,微型种薯产量在增加,但单位多功能药肥的增产量则随着多功能药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出现报酬递减律。经回归统计分析,多功能药肥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为0.20 kg/m2时,微型种薯理论产量为2.19 kg/m2,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5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进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对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因素依次是:磷酸氢二铵〉尿素〉糠醛渣〉聚乙烯醇、硫酸锌〉5406菌剂;因素间最佳组合是:聚乙烯醇133.20 mg、5406菌剂300 mg、磷酸氢二铵2499.99 mg、硫酸锌200 mg、尿素4906.50 mg、糠醛渣19999.88 mg。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与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呈正相关,与单位肥料增产量呈负相关。随着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多功能专用肥亩施用量在125 kg的基础上再增加施用量,收益出现负值。多功能专用肥与玉米产量间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043.18+1.0109x-0.0002088x2,经济效益最佳亩施用量(x0)为124.99 kg,玉米预测亩产量(y)为378.16 kg,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6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功能专用肥与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及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制种玉米产量的因素依次是:CO(NH2)2〉(NH4)2HPO4〉聚乙烯醇和ZnSO4.7H2O〉保水剂〉糠醛渣。因素间最佳组合是:聚乙烯醇30 kg/hm2,保水剂30 kg/hm2,(NH4)2HPO4...  相似文献   

4.
在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上,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梯度保水剂施用量与土壤蓄水量和制种玉米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蓄水量和制种玉米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在增加,但单位保水剂增产量则随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经回归统计分析,保水剂最佳亩施用量为2.01kg时,制种玉米的理论亩产量为494.85kg,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5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在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采用肥料田间试验,研究了制种玉米多功能复混肥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在增加,但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则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符合报酬递减律;多功能复混肥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199.36kg/hm2时,制种玉米预测产量为8599.61kg/hm2,与田间试验处理5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制种玉米多功能复混肥适宜用量与肥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内,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制种玉米多功能复混肥的适宜用量及肥效,结果表明: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在增加,但增产量、边际产量、边际利润、肥料投资效率则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与制种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73.01+2.089x-0.00518x2。多功能复混肥适宜用量为80.02 kg,制种玉米的理论亩产量为573.28 kg,与田间试验处理5的结果基本吻合。在氮、磷纯养分投入量相等的条件下,不同种类肥料的肥效是:多功能复混肥尿素+磷二铵。  相似文献   

7.
在网棚内,采用基质栽培模式,研究了猪粪、沙子组合基质与微型薯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微型薯单粒重、单株粒重、繁殖效率的效应(R)是猪粪>蛭石>沙子;因素间最佳容积比是:A2B3C3,即沙子、猪粪、蛭石容积比分别为0.40:0.40:0.20。微型薯存活率、基本苗变化顺序是:传统蛭石(CK)>组合基质;而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经济效益变化顺序是:组合基质>传统蛭石(CK)。组合基质与传统蛭石(CK)比较,微型薯株高、茎粗、地上部分干重分别增加35.68 cm、0.14 cm和2.47 g/株;单株粒重、单粒重、单株粒数、繁殖效率分别增加了0.88 g/株、0.15 g、0.18粒和30.14粒/m2;产值、利润分别增加了10.55元/m2和16.15元/m2;基质成本降低了5.60元/m2。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食用型甘薯‘川M1422’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移栽密度、复合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川M1422’鲜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川M1422’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为移栽密度>保水剂施用量>复合肥施用量,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为保水剂施用量>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以β-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商品薯率为优先考虑指标,能同时满足β-胡萝卜素含量>0.47%、维生素C含量>29.00 mg/100 g、商品薯率>93.00%的综合优化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4.82×104~5.76×104株/hm2、复合肥施用量709.72~785.21 kg/hm2、保水剂施用量32.67~41.03 kg/hm2。  相似文献   

9.
保水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木薯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保水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木薯产量的影响,以木薯品种‘辐选01’为材料,在每公顷施用保水剂(0 kg,20 kg,40 kg)的处理下,研究保水剂不同用量对土壤理化性状、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木薯生长,提高木薯产量。其中以40 kg/hm2保水剂施用量效果最好,其土壤含水量、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12.56%、16.47%、11.62%、36.87%、45.42%;株高、茎粗分别增加了14.74%、12.74%;木薯产量和经济收入分别增加了36.96%和22.15%。由此可见,保水剂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木薯生长,增加木薯块根产量,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在木薯栽培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回归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5因素二次旋转回归矗计研究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优质杂交黔油17号在遵义地区获得28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其种植密度为7494.25~8294.25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2.314~13.234kg/667m^2;P,05施用量为5.878~6.358kg/667m^2;K,O施用量为17.628~18.828kg/667m^2。B施用量为0~0.018kg/667m^2,而主要营养元素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2:1:3.5。在遵义影响黔油17号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栽培密度和磷肥。其余依次为是氮肥、钾肥和硼肥。  相似文献   

11.
核桃专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核桃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核桃专用肥以复混肥搭配有机肥为主,肥料利用率较低,且会造成肥料浪费,增加施肥成本;本研究结合核桃需肥规律和核桃主产区土壤养分情况,针对核桃专用肥的施用现状在云南核桃主产区进行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应用研究,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施用量和提高核桃产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在肥料施用期间检测土壤微生物情况以及功能菌株的定殖情况,并对处理过的核桃植株进行农艺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16-6-8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油枯发酵)能促进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繁殖,抑制真菌的生长,对4株功能细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具有一定辅助作用;16-6-8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烟梗烟末发酵)对核桃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综合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施肥成本,发酵烟梗烟末形成的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成本较低,且核桃田间表现和产量更高,因此在核桃生产上推荐烟梗烟末发酵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荞麦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云南荞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的最适施用量,以‘云荞1 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有机肥(F1、F2、F3)的3个不同施用量(T1:300 kg/hm2、T2:600 kg/hm2、T3:900 kg/hm2)对荞麦病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生物有机肥均有防治荞麦褐斑病的效果,其中F3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好,但施用量对病害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荞麦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来看,3 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增大株高等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其表现值也增加,T3 时各性状及产量的表现值为最大值,但这些性状在生物有机肥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荞麦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荞麦褐斑病发病率,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荞麦产量。  相似文献   

13.
冬种甘薯免耕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减轻种植甘薯的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工日、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行冬种甘薯免耕试验。试验设免耕、常耕和空白3个处理。冬种甘薯免耕处理与常耕处理比较:小于0.05kg/块以下的非商品薯产量减少1690.5kg/hm^2,大于0.1kg/块以上的商品薯产量增加10.5kg/hm^2,增产不显著,干薯淀粉含量减少0.77%,薯形稍弯,甘薯颜色稍淡,口味相差不大,但节约成本3120元/hm^2。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贵烟5号适宜的种植密度,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贵烟5号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农艺性状来看,种植密度对贵5号生育期、团棵期农艺性状影响不大;差异主要表现在现蕾期,最大叶长、最大叶宽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以900株/667m2最高,达到68.6cm、37.4cm,1000株/667m2次之,达到64.8cm、34.6cm;移栽40d内,种植密度对根、茎、叶干重影响不大,移栽40d后,根、茎、叶干重表现出与现蕾期最大叶长相同的变化规律。从经济性状来看,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以1200株/667m2(168.4kg/667m2)最高;产值、均价、上等烟率呈1000株/667m2>900株/667m2>1100株/667m2>1200株/667m2的趋势,产值、均价、上等烟率以1000株/667m2最高,分别达到3933.2元/667m2、24.4元/kg、39.2%,较其它处理高0.2元/kg~4.2元/kg、112.0元/667m2~531.6元/667m2、0.4~13个百分点,推荐900株/667m2~1000株/667m2为贵烟5号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紫色甘薯新品种引种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0个紫色甘薯新品种对比试验表明:济薯18、伟祥1号、福薯13号茎叶长势旺盛,综合性状优良、结薯习性好,大中薯率高,薯形美观光滑,食味好,其鲜薯产量分别达1863.3kg、1744.40kg、1537.4kg/667m^2,优于其它参试品种,可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6.
2001—2002年研究了春玉米、夏玉米单株定向栽培有机生物复合肥不同底肥施用量对玉米生物学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就产量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产量≥550kg/667m^2,经济效益好的肥料用量区间为30.0245~96.68kg,其最高产量为604.81kg/667m^2,纯收入为348.3元/667m^2。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NPK施用量对“安单3号”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足氮、适磷、足钾为最优,即N15kg/667m^2,P2O52.5kg/667m^2,K2O4.5kg/667m^2,三者之比6:1:2。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制种玉米氮肥增效剂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梯度的氮肥增效剂施用量与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呈正相关。随着氮肥增效剂施用量的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氮肥增效剂在亩施用量在400 g的基础上再增加133 g,玉米收益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氮肥增效剂施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5986.16+45.9052x-1.4446x2,氮肥增效剂经济效益最佳亩施用量为400 g,玉米理论亩产量为420.9 kg,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4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冈优527高产栽培需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重穗型品种冈优527产量与有机肥,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子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确定了冈优527高产栽培在密度24万/hm^2条件下,有机肥,N,P,K施用量的优化方案是:有机肥为13890~16110kg/hm^2,N施用量206.25~220.35kg/hm^2。P2O5施用量125.55~144.47kg/hm^2,K2O施用量139.72~160.28kg/hm^2。  相似文献   

20.
应用5因素二次旋转回归设计研究黔油19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优质杂交黔油19号在贵阳地区获得25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其种植密度为7553.55~8153.55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1.576~13.416kg/667m^2;P2O5施用量为6.086-7.046kg/667m^2;K2O施用量为16.296~18.696kg/667m^2,而主要营养元素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2: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