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糯玉米的育种目标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糯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糯玉米的市场要求,提出了糯玉米的育种目标是优质、高产、抗性强、类型多样.根据玉米育种学和遗传学原理,对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发展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糯玉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糯玉米的国内外生产历史与现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糯玉米已经成为一项产业.分析几年来糯玉米的发展情况,阐述了糯玉米产业化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建议在糯玉米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我国国情,因时、因地、逐步扩大.进行多用途糯玉米的育种,使糯玉米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濉黑糯2号是以自育超级黑糯玉米自交系糯57为母本,外引白糯玉米自交系鲁D04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超级黑糯玉米新品种,克服了普通黑糯玉米子粒转色晚、粒色淡等缺点,子粒形成即为深紫色,并且穗轴基秆亦为紫黑色,子粒外观及内在营养品质均明显优于普通黑糯玉米.  相似文献   

4.
孙祎振 《作物研究》2007,21(3):289-291
本文提出优良的糯玉米新品种和配套的栽培技术是促进糯玉米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以北京市审定的糯玉米新品种“银糯1号“的为例,论述其选育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为达到生产优质、丰产、绿色的“银糯1号“糯玉米,而提出一系列的配套栽培技术,包括择地、种植、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和保鲜等.鲜食采收期确定为授粉后第22~28d是各种营养物质积累最佳和风味品质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概述玉米子粒色素在糊粉层受多对基因控制.紫色糯玉米的遗传较为复杂,早年,麦克林托克(Mclintock, B.)指出的跳跃基因,在80年代探明这类跳跃基因导致的玉米花斑色突变,实质上是受转座子控制.紫糯玉米青穗市场的需求与紫糯玉米色素的遗传形成了矛盾,难以克服.紫糯玉米的育种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糯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泽斌  田志国 《玉米科学》2004,12(3):116-118
糯玉米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养殖业和淀粉加工业.其子粒淀粉是食品工业、医药、纺织、酿造、造纸、地矿等工业的极好原料.我国鲜糯玉米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糯玉米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生产基地,上规模,创品牌,走育、繁、推、种、加、养一体化的综合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7.
叙述糯玉米的由来、传播与生产上应用简况.在论述糯玉米资源的同时,介绍糯玉米细胞遗传学基础知识与生物技术研究的要点.最后讲述育种方法并结合株型与品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糯玉米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国审糯玉米品种亲本来源的分析,表明用普通玉米优良基因改良糯玉米杂交种、自交系、农家种是我国目前糯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是扩增糯玉米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选育二环系有可能成为我国糯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从农家种中直接选育一环系亲本,育成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9.
极早熟糯玉米新品种克粘1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福忠 《玉米科学》2003,11(2):057-058
糯玉米起源于中国.目前我国推广的糯玉米品种较多,但克粘1号新品种是我国目前生产上已知推广应用的最早熟糯玉米单交种和玉米单交种,比冀承单3号早熟10天,具有极为特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育种概况及育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内外糯玉米育种概况和常用的糯玉米育种方法,并对糯玉米育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美国糯玉米育种和生产与糯玉米作为工业原料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种大多属专用化深加工型;当前我国糯玉米主要用作鲜食,糯质资源丰富,但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血缘较为狭窄,符合鲜食要求的品种尚不多。探索鲜食糯玉米育种新方法,育成适口性佳、产量高、抗逆性强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是现今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类型玉米口感与营养及风味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普通玉米、甜玉米为材料,研究其口感与营养及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感官品尝是研究玉米食用品质的有效手段;糯玉米各类营养物质含量较高且均衡,较好地解决了甜、糯、韧、滑的口感问题,其次为甜玉米,普通玉米最差;胚乳中的含糖量和支链淀粉含量与口感有密切关系;糯玉米风味品质以脂香和蜡香为主,主要成分包括棕榈酸、亚油酸、正十六羧酸乙酯等.  相似文献   

12.
李洪涛  许瀚元  郑洪建  王慧  叶可  王军 《作物研究》2019,(4):264-266,270
从鲜食糯玉米速冻工艺流程、检验指标、贮藏及运输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系统地阐述了鲜食糯玉米连玉糯1号从原料到加工,再到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技术标准,旨在为鲜食糯玉米速冻加工与保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南方地区及大中城市郊区鲜食糯玉米生产发展迅速,种植的糯玉米品种繁多,品种杂、乱现象严重,有的品种生态适应性差,真正高产、优质的品种少,缺乏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产品达标率低,常常给种植的农户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开发适宜南方生态条件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对南方鲜食糯玉米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通过多年试验研究,以自选系HN01作母本,自选系HN02作父本于2000年选育了糯玉米单交种科湘糯玉1号.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植株整齐一致,果穗大小均匀,鲜食品质较优,产量较高,综合抗性较好,适宜湖南省种植,已于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从糯玉米育种目标探讨糯玉米自交系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糯玉米市场需求、品种审定要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糯玉米育种目标,围绕糯玉米育种不同目标要求,探讨了糯玉米自交系的改良方法,提出了针对糯玉米品质育种的"综合改良法"以及针对提高糯玉米干产的"改良回交转育法"。提出了培育糯玉米兼用型品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糯玉米与WX基因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同明 《玉米科学》1993,1(2):001-002
糯玉米是普通玉米的一个自发突变,这种突变很早就在中国发现,并为我国农民所繁殖保存。糯玉米1908年传入美国,1909年C.N.柯林斯首次描述了这种玉米的表现型特征。由于其胚乳表现致密不透明,像石蜡,故又把糯玉米叫蜡质玉米。1943年,L.L.贝茨等人证明,糯玉米所含的淀粉基本上由分子量较小而具多分枝的枝链淀粉所组成,这种淀粉遇I_2—KI溶液产生棕红色反应,而普通玉米所含淀粉有27%的直链淀粉,遇I_2—KI产生兰黑色反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韩国15个糯玉米杂交种、6个自交系的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韩国糯玉米杂交种的一般公顷产量为4 600~5 800 kg,主要依靠群体增产;糯玉米自交系的一般公顷产量为2 400~2 900 kg,支链淀粉含量多数介于95%~99%之间.其中Jewon、danyany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具有优良的特征特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韩国糯玉米种质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7.
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符合鲜食要求的品种不多,尤其在香味品质方面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了糯玉米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影响了产业化发展。探索糯玉米的香味成分、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制定香味品质的鉴定标准,加强糯玉米香味的遗传规律研究是我国鲜食型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分析鲜食糯玉米与花生等行距间作经济效益,以5个糯玉米组合和黔花生1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鲜食糯玉米和花生在净作、间作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结果表明,鲜食糯玉米与黔花生1号等行距间作可增加玉米鲜果重158.7~2883.6kg/hm~2,增加植株鲜重4.00~8.00t/hm~2,延长乳熟生育期1.3~2.0d;半紧凑株型糯玉米与花生间作的土地当量比和间作优势比平展型分别高0.16和2274.45kg/hm~2;间作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糯玉米净作或花生净作,以半紧凑型株型糯玉米与花生间作的经济效益最好,安试糯-4与黔花生1号间作经济效益为60021.75元/hm~2,是糯玉米净作的1.67倍,是花生净作的2.2倍。在不改变糯玉米种植密度条件下,行间等行距间作的花生的产值能完全抵消玉米单作的成本投入,是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国审糯玉米新品种及其种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自2000年开展国家鲜食糯玉米区试以来,通过国审玉米新品种达14个,其食用品质、产量、抗病性、农艺性状等均明显优于上世纪末的主推品种,不仅育种水平有较大提高,而且研究内容得到拓宽,使我国糯玉米育种上了新台阶。通过对国审品种的种质分析说明,利用普通玉米的优良种质对糯玉米遗传改良是目前糯玉米选育的主要方法,其中应重点对地方种质资源进行改良,选育二环系目前还不宜作为糯玉米选育的主要方法。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开展糯玉米群体改良工作。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效糯玉米垦粘1号、垦粘2号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糯玉米起源于我国 ,我国人民先认识了糯玉米 ,但对其优异品质的认识以及如何对其开发利用并未走在世人之先。早在二战期间 ,美国人就利用糯玉米淀粉代替进口的木薯淀粉 ,随着对糯玉米的不断认识 ,开发出多种食品、工业产品 ,并形成了相当规模、从选育到加工的产业化大生产。我国对糯玉米改良利用起步较晚 ,80年代部分单位才开展杂交种选育工作 ,垦粘 1号 ,垦粘 2号就在这时开始选育 ,它的问世 ,给种植加工糯玉米奠定了良好的品种基础 ,形成了今天的糯玉米产业化生产。1 品种特点1 1 垦粘 1号(1)熟期早 ,产量高。垦粘 1号是黄粒糯玉米单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