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测定茶叶中咖啡碱方法的比较試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茶对人体有多种功效,这与其含有咖啡碱有关;同时咖啡碱含量的多少对留有在人体内时间长短的作用,有很大影响。因此,是鉴定茶叶品质的一项因素。目前测定茶叶中咖啡碱的方法较多,而这些方法的可靠性、重现性如何?要有系统的比较试验。本文就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正炭疽病作为一种茶树常见的叶部真菌病害,近年来在茶区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茶叶经济效益。近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栽培创新团队在气候变化影响茶树和炭疽病互作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的研究发现,CO_2浓度升高作为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茶树的咖啡碱合成代谢途径。咖啡碱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为国际上公认的茶叶品质成份。氮、磷、钾是茶树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与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与含量有着密切关系。适量的施氮对茶叶品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施氮不足或过量则会对茶叶品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此外,茶树有喜铵耐铵的特性,施用NH4+—N肥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磷能促进类黄酮物质的形成以及增加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钾能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内含物的含量,对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也有影响;不同钾肥品种对茶叶品质影响不同,就提高茶叶氨基酸的效果而言,以硫酸钾最好。氮、磷、钾三种元素配合施用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良好的效果,单施其中一种不仅无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反而会使茶叶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4.
王敏 《茶业通报》2002,24(4):18-18
咖啡碱是一种紧俏的生物碱类医药原料,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经常有价无货。在自然界中,咖啡碱主要存在于茶叶、咖啡豆、可可、可拉果等经济作物中。根据化验结果,咖啡碱在咖啡中的含量为0.6%~1.5%,而在茶叶中的含量可达1%~5%。绿茶中的含量为2.5%左右,红茶中约含有3.19%。一般制茶的废料(如茶末、茶屑、茶梗)中约含有2.4%~2.8%。在国外,咖啡碱主要来源于生产咖啡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在我国茶叶产量极多,各种制茶废弃物非常丰富,因而充分利用制茶废料提取咖啡碱,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便,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实践和研究证明,茶叶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咖啡碱、儿茶多酚类物质等多种成份。因此,茶叶不仅是饮料,而且有较大的药用价值。现就茶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浅谈茶叶中咖啡碱的工业提取黄继轸,张家荣(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咖啡碱亦称茶素或咖啡因,属生物碱类物质,化学名为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分子式为C8H10O2N4。1827年奥德里(Oudry)首次在茶叶中发现。茶叶中咖啡碱含量一般为2-...  相似文献   

7.
咖啡碱是茶叶中的主要品质成分之一,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约占茶叶干重的2%-5%。在茶树中咖啡碱的核心合成途径为:黄嘌呤核苷甲基化反应生成7-甲基黄嘌呤核苷,再通过脱核糖反应生成7-甲基黄嘌呤,然后经过两次甲基化依次生成可可碱和咖啡碱。咖啡碱合成途径中转甲基化反应是通过N-甲基转移酶催化进行的,该酶是咖啡碱合成的关键酶。本文综述了茶树中N-甲基转移酶的基因克隆、结构、功能分析及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茶叶品质的内涵、茶叶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了生态茶园对茶叶品质(包括茶叶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的影响,为无公害茶叶生产中构建生态茶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茶与油茶嫁接研究目的与效果茶叶中咖啡碱是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之一,有利尿、消毒等作用,但它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老人、小孩、孕妇以及神经衰弱者,不宜饮用和食用。茶树咖啡碱含量一般在3~5%,而油茶咖啡碱含量很低,一般在0.5%以下,因此本试验尝试以油茶作砧木,茶树作接穗,用砧木影响接穗,来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一种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卫国  罗纲要 《茶业通报》2004,26(4):157-158
本文研究了一种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提取咖啡碱的合适条件为:浸提时氧化镁用量为茶叶重量的一半,萃取时pH值10左右,每次氯仿用量与水相大致相等。提取率可达84%以上,咖啡碱回收率为94%。所得产品经过测熔点,红外光谱分析以及薄层析等鉴定,证明产品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中咖啡碱和多酚类提取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秋辉 《茶业通报》1996,18(4):22-23
茶叶中咖啡碱和多酚类提取技术研究初报胡秋辉(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210095)茶叶中含有多种可利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咖啡碱,多酚类、茶多糖等。咖啡碱具有兴奋利尿作用,在医药上常用作利尿剂,强心剂和兴奋剂。多酚类是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  相似文献   

12.
不同蒌凋程度的低地茶的品质参数和评茶师的审评结果见表1。在完成化学蒌凋后,再散失少量水分,对茶叶咖啡碱含量并无影响。因此,茶叶咖啡碱含量仅取决于化学蒌凋时间,与水分损失没有关系。化学蒌凋之后进行的物理蒌凋程度,主要影响茶叶内茶黄素、茶红素、总色素和明亮度。红茶茶黄素含量与物理蒌凋程度成线性关系。水分含量越高,茶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开发富硒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茶叶硒形态、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等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无机硒含量、有机硒含量与总硒含量随叶面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叶面喷施硒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面喷施0.02 g/L处理茶叶各化学品质指标含量最高,化学品质满足GB/T14456.3—2016标准要求,茶叶硒含量满足GH/T1090—2014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茶树间作巨菌草对秋冬季节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对茶与巨菌草复合栽培模式下茶叶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表明:间作巨菌草后,茶叶咖啡碱含量、茶多酚含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均低于对照,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间作巨菌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茶树品种一芽二叶蒸青固样方式中主要生化成分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其主要生化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不同蒸青时间对茶叶水浸出物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对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茶叶蒸青时间宜控制在4分钟到5分钟,此时茶叶中内合成分尤其是水浸出物含量的保留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解淀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生物肥料在生态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了考察解淀粉芽孢杆菌微生物肥料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了5种不同的处理(不施肥、甘薯废水、1%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2%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4%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对茶叶的芽头个数及百芽重,茶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酚氨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相比,甘薯废水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少,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所有施肥处理中,2%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试验效果最佳,芽头个数增加42.1%,百芽重增加22.3%,茶叶中水浸出物提高21.94%,氨基酸提高8.83%,茶多酚增加9.76%,咖啡碱降低6.36%,酚氨比提高3.05%。利用甘薯废水发酵解淀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肥料)施入茶园,在废水资源化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以期为生态茶园的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的铁和锰均为植物生长发育的有益元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进行茶树盆栽土培试验,以铁、锰肥为自变量,茶叶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为目标函数,设二因素五水平,探讨了铁锰配施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锰肥施用浓度为0.12 g/kg和铁肥施用浓度为0.03 g/kg时,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交互效应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24.78%和2.96%;当锰肥施用浓度为0.12 g/kg和铁肥施用浓度为0.24 g/kg时,茶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交互效应最高,达到理论最高值,平均含量分别为2.19%和2.65%。  相似文献   

18.
测定茶叶氨基酸总量的茚三酮显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茶叶中的氨基酸共有三十多种,其中以谷氨酰乙胺,即茶氨酸(Theanine)含量最高,约占茶叶氨基酸总量的65%,而为茶叶所特有。茶叶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以及它们的降解和转化产物,都直接影响茶叶品质。例如与茶叶嫩度和香气形成关系密切,对茶叶滋味有较明显的影响,可认为是构成茶叶滋味鲜,甜,苦,涩,四大味要素中鲜味物质的主体,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茶叶滋味好坏的主要标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1972年杭炒青各级标准样茶进行了氨基酸总量,多酚类,咖啡碱,水浸出物及其容量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张正竹 《茶业通报》2004,26(2):95-96
“茶叶深加工”栏目由本刊与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合办,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将就茶多糖、茶多酚、茶色素、咖啡碱、茶氨酸、茶皂素等专题分别撰文,介绍其生理功能、分离提取方法、检验方法及其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近来,许多营养学家在谈到如何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指出,科学饮茶是有效方法之一,原因是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茶色素和茶氨酸等保健功能成分,可增强人体健康。茶是源于我国遍布世界的三大软饮料之一。目前,全世界有60个国家种茶,进口茶叶的国家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钟情于茶饮。饮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中医典籍《本草纲目》中就有茶叶药用功能的记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是健康饮品,含有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茶氨酸、茶色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抑菌、抗病毒、防癌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保健功能。21世纪被称为“绿色世纪”,追求安全、优质、营养、保健食品生产正成为全球食品工业发展的主流。茶叶作为我国最丰富的天然药物和保健食品资源,加之茶叶富含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功能明确,在公众越来越重视健康的今天和明天,保健食品的研发注定是茶叶深加工领域中的一个大大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茶叶化学分析业已发现了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等多种成分。这些都与茶叶品质有密切关系,但应用分析数据确定茶叶等级的努力至今未获成功。最近我们试图将新发展起来的FT—NMR法应用到茶叶的直接分类和评价中,发现茶叶水提取物~(13)CFT—NMR图谱上有一些不是已知成分产生的信号。将这些信号与糖或某氨酸的信号比较,它们的库尔数量大致相同。日本绿茶(“Sen—Cha”)、乌龙茶(“原Kuan Yin”和“Se Chung”)和红茶(“Ceylon”)的图谱上均发现有这类信号。这一主要成分至今尚未鉴定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