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琴  袁静 《南方农业》2010,4(3):30-32
根据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高职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了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思路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燕 《南方农业》2008,(5):61-62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建立产学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董泽军 《南方农业》2010,4(3):33-36
遵循字义演替思路,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为工具,以《金山词霸2007》所提供的解释为主要蓝本,参考相关文献,考证了与园林专业密切相关的“园、林、圃、囿、宫、室、堂、殿、亭、台、楼、阁、廊、榭、斋、轩、馆、厅、坊、墅、池、花、果、草、卉、树、苗、土、田、衣”30个字的来源,目的在于帮助园林行业从业人员从字源这个角度更好地理解掌握园林专业术语,以期有益于促进园林专业知识的普及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西安市节水型园林建设中市民社会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建设节水型园林城市以及普及园林中再生水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SPSS与AMOS工具对西安市13个区县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西安市民有较高的节水意识,其中女性、年龄较长、受教育程度较高、经历过缺水和认为城市缺水的群体有着较高的节水意识,并且性别、年龄和对城市缺水程度的感知影响显著。对再生水用于园林的接受程度也普遍较为赞同,年龄较长、受教育程度较高、经历过缺水的人群接受度普遍较高,且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显著性。市民节水意识与园林再生水接受程度正向相关。[结论]性别、年龄、感知城市缺水正向影响节水意识;年龄、受教育程度正向影响园林再生水接受程度;节水意识正向影响园林再生水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与中国园林都是中国传统艺术,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画是平面的“园林”,采用毛笔和墨汁,在中国特色的宣纸或绢上绘制平面艺术品;中国园林则是采用山石、水体、植物、建筑营造成的立体的“画”。这两种艺术追求的意境是一致的,都体现了中国人谦虚内敛的品性,崇尚自然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建设带动了园林高职教育的繁荣,从历史和现状剖析了当前园林高职教育体系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两方面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并明确园林高职类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加强对传统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和明确学生培养方向,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和技能相结合的特色性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7.
周游 《南方农业》2010,4(3):43-46
结合职业素质的内涵概述了高职园林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涵义,提出了培养和提高高职园林专业本科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水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也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造园的常用要素,中国园林的水景寄韵着文人园林对"仁者、智者"的情怀,体现出民族园林的主要风格。我国四大名园的园林水景在主题立意和表现艺术及手法上,集我国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之大成,本文重点研究并总结我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的理水立意、艺术与手法,旨在为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水设计的立意和表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寺庙园林景观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寺庙园林的起源、概念等作阐述,并根据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寺庙园林的特点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寺庙园林具有宗教性、人文性、景观性和自然性4个特点。探讨了寺庙园林与自然之间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园林是博大精深、风格独特的园林体系,其精巧典雅、文化意蕴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古人先贤宇宙观、自然观和文化理念的重要体现形式。现代社会城市建设过程中,曾出现过对传统园林持否定态度的观点,然而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理念与当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期盼不谋而合,传统园林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创作思维、灵感、技巧和手法的源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中国传统园林具有视觉美、生态美、文化美、情感美等优点,指出对传统园林的错误认知及其形成原因,探讨传统园林对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借鉴意义:传统园林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创作灵感;为现代城市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浅谈西南地区园林专业人才需求特点及高职高专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南地区园林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园林技术专业就业比较分散,5年内就业稳定率很高;面向社会招聘是园林行业招聘的主要方式,工作经验是招聘的主要条件,种植设计能力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提出以种植设计为讲授方向的规划设计课程应该是传统农科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技艺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莎  秦华  何为 《南方农业》2010,4(1):26-29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营造园林自然空间的重要手段,它把植物景观创造和中国人的自然观、社会文化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理念和理法;并以其自然清幽、情景交融的景观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中国古代文人雅客崇尚园林隐居的侧面,对不同时期的传统园林的营造技艺手法,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园林的起源谈起,通过分析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提出了中国现代园林未来发展的趋势——大园林,即构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生态的,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城市人工环境,以实现园林三大功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王佳  周伟  蔡平  曹光树 《南方农业》2009,3(3):22-26
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单体元素,在整体布局、空间组织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瑰宝,无一园无廊。以苏州的遗产园林中的廊为例,对其形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廊在古典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际上是以园林形式存在的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这与中国传统园林含蕴的农业文化价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重新评析传统园林蕴含的深厚农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从"农业生产与园林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建园地址;营造农业田园文化景观;将当地农业风俗融入农业园区活动;引入园林的季相美;尝试把观光农业园作为科学研究和教育基地"几个方面提示重庆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植物造景方式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特色和意蕴的形成,将其更好地融入现代景观建设中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造景手法及文化意蕴,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应用现状,结合现代园林发展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对现代园林造景的启示,进而推进现代造园艺术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日本和中国同属东方文化体系,中国古典园林之精华曾经是日本临摹的范本。日本的现代园林已经步入国际先进行列。通过日本现代园林景观考察之旅,认为其设计的特点及趋势是:注重继承与变革、注重与城市建设协调的设计理念、注重场所的设计理念、注重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科技与艺术的运用。希望中国园林界能够以日本园林的发展作为一面镜子,站在更高的境界来诠释自己的园林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有着3000年的历史,始于商周在唐宋时期达到全盛,在明清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国园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园林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不仅汇集了自然山水之美,而且汇集了各种艺术美和人工技巧。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手法来源于中国,但经历历朝历代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园林风格。京都是日本园林的发源地之一,京都古典园林可以作为整个日本古典园林的代表。通过对京都4所古典园林庭园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出京都古典园林的造园特点是:(1)古典园林庭园面积较小,精巧细致;(2)注重意境的营造;(3)造园景观要素单一;(4)注重木本植物的选用。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探寻我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