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诚信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是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我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除了经济利益分配的合理、制度的公正等因素外,人际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个人诚信的提高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索国勇 《甘肃农业》2007,(12):59-61
诚信是社会公正和谐发展的体现。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市场经济要求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讲究诚信,讲究公正,维持社会稳定并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诚信是经济秩序和谐运行的前提。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小康社会,首先是一个诚信的社会。诚信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构建一个诚信文明的社会环境,以确保“十七大”提出的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诚信:何谓诚信?字面上的意思可以解释为"成言立诚,人言为信".古人云:"诚言立世,诚信立人".诚信是成人之道,立世之本.政治上的诚信,可以立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近期点击率很高的关键词,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这是我们国家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一项治国新内容。在现代社会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倡导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我们当今社会的一种决定性力量。和谐社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温家宝总理已在今年三月五日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了明确回答:“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诫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先进的文化来决定人类进化、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命运。所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静 《现代农业》2008,(2):56-58
我国正朝着“和谐社会”的目标前进,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但是,我国存在制约人际和谐的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冷漠,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等。通过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加强诚信建设,用爱心构建和谐社会等措施实现人际和谐。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有着重要的涵义和作用,先哲们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却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严重危害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诚信建设,通过思想教育树立诚信光荣的价值观_用法律法规强化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和诚信监督体系;提高政府公信度和党员干部的表率性。总之,在现代社会诚信危机的情况下,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论的不断践行,“和谐”一词在经历了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后,重放光彩,再绽魅力。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创建和谐企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一个企业,应通过自身的和谐来推动社会的和谐,从而在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的核心道德应当是孟子的“仁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思想的孟子“仁爱”思想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家庭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孟子的这种社会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积极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治国的智慧和方略,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古今中外和谐社会理想的传承和发展。但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中存在着一定的阻挠因素。诸如贪污腐败、贫富分化、分配不公、发展失衡、矛盾激化等。因此,要以民主法治求和谐;以实现公平求和谐;以加强诚信求和谐;以维护稳定求和谐。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立业之基,立国之本。本文在分析诚信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关系过程中,主要从诚信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当前诚信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诚信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的相应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作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唯一传世之作《道德经》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德育思想,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不争”和“言善信”。争之有损,意欲之“不争”,“为而不争”,行“不争之争”;不信之有果,行之“言善信”,“言善信”发端于“诚”的本体世界,皈依于“信”的意义世界,落实于“做人”的生活世界。深入研究和挖掘老子“不争”与“言善信”的德育思想,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存以及身与心和谐共进,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道德资源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处理好四种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和谐作为一种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结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建设和谐校园,首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学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政治民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有着重要的涵义和作用,先哲们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却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严重危害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诚信建设,通过思想教育树立诚信光荣的价值观;用法律法规强化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和诚信监督体系;提高政府公信度和党员干部的表率性.总之,在现代社会诚信危机的情况下,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的核心道德应当是孟子的“仁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思想的孟子“仁爱”思想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家庭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孟子的这种社会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积极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翁娟 《甘肃农业》2006,(7):50-5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旨在建立人与自然、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协调发展。小城镇建设有利于繁荣小城镇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同时也将极大促进城乡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对小城镇建设的思路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早在2006年召开的县委九届一次全会上,陵川县委就高瞻远瞩地把“生态立县”确立为三大兴县战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立县)的第一大战略,提出了“建没绿色秀美新陵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给陵川环境保护工作确立了方向。加强环境保护对于全面实施“生态立县”基本战略,促进陵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亘古以来的梦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基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研究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所加快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建设和谐研究所的主要方针是“公平、公正、民主、诚信”。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重点,从树立和谐理念、构建和谐关系入手,坚持以人为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这样,和谐研究所的建设目标就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陈霞 《河南农业》2007,(4):51-52
诚信道德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笔者从诚信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诚信危机的危害及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等三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诚信道德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和战略目标。这一命题,既立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又着眼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这一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潮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以和谐的目标统帅农业,以和谐的理念抓好农业,不仅对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意义深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